分享

子南氏传承了康家世系

 文化龙乡 2015-04-12

卫灵公和南子夫人生的庶子叫公子郢,字子南,他的后代均以子南为氏。灵公自前534年在位,到晋泰始七年(271年)姬署去世共805年,子南氏的世系基本可以连接。从子南劲为卫平侯,到嗣君、怀君、元君、君角,至汉武帝时姬嘉被封为周子南君,八代为君、为侯、为公,一直到晋成帝时姬署的后代仍为卫公,是他们传承了康叔的支系,延续了康家的烟火。

一、源自卫灵公

卫灵公姬元是春秋时期卫国的第二十八代国君,其母(嬖人)梦康叔显灵而生他,大夫孔成子和史朝也做了同样的梦,经过占卜,他被立为卫国国君,在位四十二年。

卫灵公是一代诸侯的佼佼者,丝毫不亚于齐桓晋文楚庄秦穆。他即位之初,即弭平内乱,得到了公子荆等人的舍命保护。君位继承对象、腿瘸的兄长挚在紧急关头也追随他。在诸侯会盟时他不辱国体,维护了卫国的地位和尊严。他善于纳谏,修己弼过,维护了鲁卫关系。他有胆略、善谋划,在处理晋、卫关系时敢作敢为,不买大国的帐。在他统治时期,卫国经济发展,国家富庶、稳定,是与他重用渠牟、林国、庆足、蘧伯玉、史狗、史鰌、公子荆、公叔发等人分不开的,卫国在诸侯国中赢得了“卫多君子”的美誉。

《孔子家语》第十三《贤君》:“哀公问孔子曰‘当今之君,孰为最贤?’孔子曰:‘丘未之见也,抑有卫灵公乎?’”。意思是最贤的我还没见过,相比之下,应该是卫灵公吧。其评价可谓不低。晚年,孔子周游列国,到的第一个国家就是卫国,灵公给他“奉粟六万”,与在鲁国当大司寇的待遇一样,是很高的薪水。但灵公未对孔丘委以重任,致使他离卫远游。由于屡受挫折,他重新回到卫国时,灵公亲自“郊迎”,对他待遇如旧。但此时的灵公已老,“怠于政,不用孔子。”孔子深感惋惜。当灵公与南子、宦官雍渠同乘一辆车在前,让孔子坐在第二辆车上时,引起了孔子的不满,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也。”《论语》中有谓卫灵公之无道的记载,孔子的话对后世儒家影响很大,人云亦云,灵公也就成了“昏君”。

实际上,卫灵公是卫国少有的有为之君。他为家事所累,有的指责显然是有人造谣抹黑。他的夫人南子是春秋时期杰出的女政治家,在关键时刻有智有勇。颂曰:“卫灵夜坐,夫人与存。有车辚辚,中止阙门。夫人知之,必伯玉焉。维知让贤,问之信然。”在汉人刘向的笔下,南子是一位明于知人、深识大体的女子。《古列女传》也把卫灵公夫人南子写成了仁智人物。

    南子,其人貌美,深得灵公宠爱。她与灵公生下了公子郢,而太子蒯聩听信流言,欲杀南子,计划失败,出奔外国。

《史记·卫康叔世家》曰:前493年“春,灵公游于郊,令子郢仆。郢,灵公少子也,字子南。灵公怨太子出,谓郢曰:我将立若为后。郢对曰:郢不足以辱社稷,君更图之。,灵公卒,夫人命子郢为太子,:此灵公命也。郢曰:亡人太子蒯聩之子辄在也,不敢当’。于是乃以辄为君,是为出公。”

在立君的重要关头,南子能以国事为重,同意郢的意见,立仇人之子为君,体现了女政治家的风度。

子南氏虽然未被立为君,但在乱世之中,少了对立面,没有使原有的矛盾更激化,得以在卫国安稳地生存下去。

二、战国时子南氏的三代五君

卫灵公薨后,其孙姬辄继位,是为出公。原太子蒯聩逃宋奔鲁,后回卫国,为后庄公,父子争位,互不相容,均不得善终。继任者斑师、君起,有的是襄公之孙,有的是灵公其他儿子,在位的时间都很短。尔后,由出公的叔父悼公即位。《史记·卫康叔世家》又曰:“悼公五年卒,子敬公弗立。敬公十九年卒,子昭公纠立。是时三晋强,如小侯,属之。昭公六年,公子亹弑之代立,是为怀公。怀公十一年,公子颓弑怀公而代立,是为慎公。慎公父,公子适;适父,敬公也。慎公四十二年卒,子声公训立。声公十一年卒,子成侯立。成侯十一年,公孙鞅入秦。十六年,更贬号曰侯。

百余年的时间,子南氏得到了发展。公子郢生子南弥牟,子南弥牟生子南简子,子南简子的后代中有子南固和子南劲,子南劲即卫平侯,前343年,魏惠王强行废除卫成侯,改立了子南劲为卫国国君。

魏惠王,姬姓,魏氏,名,东周时期的魏国君主,在位五十年,魏武侯子,魏文侯孙,他即位正是卫国最鼎盛时期,后开始衰落,死于公元前319年。

《卫世家》曰:“平侯八年卒,子嗣君立。嗣君五年,更贬号曰君,独有濮阳。”卫嗣君亦作卫成襄侯,他在位卫国仅剩濮阳一地,自行贬号曰君,时值前334年。

   《战国策》曰:“卫嗣君时,胥靡逃之魏,卫赎之百金,不与。乃请以左氏。群臣谏曰:以百金之地,赎一胥靡无乃不可乎?君曰:治无小,乱无。教化喻于民,三百之城,足以为治;民无廉耻,虽有十左氏,将何以用之?

卫嗣君之时,有人于县令之左右。县令发蓐而席弊甚,嗣公还令人遗之席,曰:“吾闻汝今者发蓐而席弊甚,赐汝席。”县令大惊,以君为神也。

卫嗣君使人伪关市,关市呵难之,因事关市以金,关市乃合之。嗣君谓关市曰:“某时有客过而予汝金,因遣之。关市大恐,以嗣公为明察。”

《卫世家》接着说:嗣君“四十二年卒,子怀君立。怀君三十一年,朝魏,魏囚杀怀君。魏更立嗣君弟,是为元君。元君为魏婿,故魏立之。元君十四年,秦拔魏东地,秦初置东郡,更徙卫野王县,而并濮阳为东郡。二十五年,元君卒,子君角立。君角九年,秦并天下,立为始皇帝。二十一年,二世废君角为庶人,卫绝祀。

《资治通鉴》曰:“秦拔魏及卫濮阳,卫元君率其支属徙居野王。”

卫君角是卫国的第44代国君,也是最后一代国君。前241-209年在位,共三十二年。前221年,秦统一天下,卫国成为秦始皇称帝后唯一存在的一个周朝诸侯国。对此,有多种原因,第一,卫国早已成为秦国的附庸,君角率族迁居野王城后,手无军队,国无实力,仅存野王一城以祭祀先祖,因城小势单而独存。第二,商鞅对秦国有大功,他原是卫国贵族,到了秦国后因得罪秦惠王惨遭灭族,没有后代。秦始皇为报答商鞅,故不灭卫国。

卫国灭亡后,其子孙逃往全国各地,有的甚至逃到域外建国,而君角的一支属于国君之后,受到了世人的关注。

三、两汉新朝的八代君侯

卫君角死后,在野王一带没留下什么传闻,倒是《古列女传·卫宗二顺》留下了一点史料。

卫宗二顺,分别是卫国宗室(当指君角)的夫人和侍妾。秦灭卫君角,封灵王世家,使奉其祀。灵王死,夫人无子而守寡,侍妾有子。侍妾事夫人,八年不衰,供养愈谨。

有一天,夫人对侍妾说:“你对我照顾的如此勤恳恭顺,你的儿子继承家族,你反而还像妾一样来伺候我,我不敢当。况且我听说,主君的母亲不能像妾一样侍奉别人,如今我没有儿子,我能留下来守节,已是我的福气。现在还要烦你按老规矩侍奉我,我心中非常羞愧。我愿意搬到外面去住,我们按时见面,我也更安心些。”侍妾哭着对夫人说:“夫人想要让灵氏出现三件不吉祥的事吗?灵公不幸早逝,这是一不详。夫人无子而婢妾有子,这是二不详。夫人出去住在外面,让婢女住在里面,这是三不祥。我听说,忠臣侍奉君主从来没有懈怠厌倦的时候,孝子侍养双亲,只担心侍养的时日太少。我怎么敢因为一点富贵就改变规矩呢?供养夫人本来就是我的责任,夫人何必辛苦呢?”夫人说道:“没有儿子的人去烦扰主君的母亲,即使你愿意,别人也会说我不懂礼法,我还是愿意住在外面。”

侍妾回去对儿子说道:“我听说君子顺应道义,遵从上下尊卑的礼仪,遵循祖宗的礼法,这就顺应天意。如今夫人因为我的供养而感到为难,想要住在外面,而让我住在里面,这是违背道义的。违背道义而活,不如顺应天道而死。”于是她想要自杀。她儿子哭着劝她,她都不听,夫人听说了这事很害怕,于是就答应侍妾留下来,侍妾终年供养夫人,从不懈怠。

颂曰:卫宗二顺,执行咸固。妾子虽代,供养如故。主妇惭让,请求出舍。终不肯听,礼甚闲暇。

秦汉之交,由于战乱,君角的后人未被追杀,实属幸事。但由于失国,他们分散各地,以姬姓康氏、姬姓子南氏仍存于世。

部分《康氏族谱》记载了其世系。

如《吉安府京兆堂康氏谱系》记载:

君角为二十九世,康祚为三十世,康昌、康昊为三十一世,康明德为三十二世,康嘉为三十三世,康克安为三十四世,康熙贞、康利贞为三十五世,康胜为三十六世,康常、康中为三十七世等。而汉书上则有康嘉、康常的名字。

四川宣汉《康氏家谱》:卫传三十四王灭于秦,始生:康天民。康天元、康天柱。

云南绥江《康氏族谱》:“三十三世祖康君角,三十四世祖康光文,由于博学强记,被奏为博士、教授大学,生三子:长衡、次漳、次详。

《史记·周本纪》曰:“汉兴九十有馀载,天子将封泰山,东巡狩至河南,求周苗裔,封其后嘉三十里地,号曰周子南君,比列侯,以奉其先祭祀

《史记·孝武本纪》载:“礼毕,天子遂至荥阳而还。过雒阳,下诏曰:‘三代邈绝,远矣难存。其以三十里地封周后为周子南君,以奉先王祀焉。’”

《资治通鉴》曰:“元鼎四年戊辰,前113年,(上)行幸荥阳,至洛阳,封周后姬嘉为周子南君。

《汉书·外戚恩泽表》:周子南君姬嘉,以周后,诏所褒侯,三千户。元鼎四年十一月丁卯封,六年薨。”

周子南君国地在颍川郡周承休县三十里,地位相当于列侯。《汉书外戚恩泽表》曰:封地在长社,当时属于颍州郡(今临汝县东北)。 

《论语·尧曰》: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汉武帝封周子南君国,也是兴灭国的一项举措。使周的祖宗得以血食祭祀。从姬嘉封国到晋永嘉之乱后亡国,周子南君国(卫公国)持续了四百多年。

姬嘉为周子南君国第一代君主。

六年后,亦即前107年,姬嘉去世,由其子姬置承袭了周子南君。二十四年后(前83年),姬置去世,由其子姬当袭爵。

姬当(?——前67年)西汉始元四年承袭为周子南君。十六年后的地节三年(前67年),姬当因为指使家奴杀死家丞,被判处弃市的死刑。周子南君的爵位直到两年后才由姬当的弟弟姬延年承袭

    姬延年(?——前36年),姬置之子,姬当之弟西汉元康元年(前65年)三月丙戌,姬延年以姬当弟弟的身份延续周子南君的世袭,西汉初元五年(前44年)正月癸巳,姬延年被改封为周承休侯,地位次于诸侯王。前36年,姬延年去世,谥号为考。其子姬安袭爵。

    姬安(?-前23年),姬延年之子西汉建昭三年(前36年),姬安承袭为周承休侯。十三年后去世,谥号为质。其子姬世袭爵

姬世(?-前15年),姬嘉五代孙,姬安之子。西汉阳朔二年(前23年),姬世承袭为周承休侯。八年后(前15年),姬世去世,谥号为釐。其子姬党袭爵。

姬党,生卒年不详。姬嘉六代孙,姬世之子。西汉永始二年(前15年),姬党承袭为周承休侯。七年后的绥和元年(前8年),晋封为周承休公,改封至东郡观县,封地百里。元始四年(4年),改封郑公。王莽建立新朝后,改封为章牟公,14年去世,其子姬常袭爵。

姬常,生卒年不详,姬嘉孙,姬党之子,新朝天凤元年(14年),承袭为章牟公至王莽灭,爵号未变。建武二年五月,汉光武帝改封姬常为周承休侯或周承休公,封地位于颍川郡。姬常之后,由其子姬武袭爵。

    姬武,生卒年不详。周子南姬嘉八代孙,姬常之子,东汉的二王三恪二王三恪,又称二宾三恪、二三恪、三恪二王后,或单称三恪、二王。古代政治礼制,属宾礼之一,历代王朝皆封前代王室后裔爵位,称为二王后、三恪,给予王侯名号,赠予封邑,祭祀宗庙,以示尊敬,显示本朝所承继统绪,标明正统地位。所谓“恪”,即表尊敬之意。杜佑《通典》考证“三恪二王后”,以为封前二代后裔为二王后,封前三代后裔则称为三恪。建武二年,汉光武帝封孔安为殷绍嘉公,姬武为周承休公。建武十三年,改封孔安、姬武为宋公、卫公,改新郪县、观县为宋国、卫国。封国各置相一人,掌县令之职。宋国隶属于豫州汝南郡,故城在今安徽省太和县西北、茨河南岸。卫国隶属于兖州东郡,故城在今河南省清丰县南。清丰县有卫城当是此处。宋国、卫国均传至永嘉之乱。殷绍嘉侯、公在汉成帝时封。东汉建武五年(29年),姬武承袭为周承休侯建武十三年三月庚午(37年4月15日),汉光武帝改封姬武为卫公,为东汉的宾,位在三公之上。《汉书·外戚恩泽表》:五年,侯武嗣,十三年,更为卫公。

其后的二百余年,卫公国仍存,但世系不详。

四、从姬署到东晋的支系不详

西晋泰始元年(265年),晋武帝司马炎下诏赐予山阳公刘康的一个子弟以关内侯的爵位,赐予卫公姬署和宋侯孔绍的一个儿子驸马都尉的官位。姬署称公到267年。泰始三年(267年),太常博士刘宪等人商议,称姬署在晋朝的地位为三恪,应该降为侯爵。泰始七年十一月丁巳(2711230日),姬署去世,其后不知为何人。

永嘉之乱是指西晋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匈奴攻陷洛阳、掳走怀帝的乱事。在这场战乱中,卫侯尚存,但不知其名。

晋成帝司马衍,是东晋的第三位皇帝,公元325-342年在位。他在位期间,卫公尚存。

之后,东晋曾诏求卫公、宋公之后,结果不详。

子南氏的这一支系的如何延续?江西泰和《爵誉康氏村志》给了我们答复:

康叔后代康嘉汉武帝时封为周子南君,奉祀先祖。

元帝初元(公元前48年)正月,周子南君征伐匈奴有功,晋升为承休侯,国在颍州郡。

汉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三月,升承休侯为公爵,采地百里。

汉平帝元始四年(公元元年)改承休公为郑公,后又改郑公为卫公。

王莽建国元年(公元9年 ),改封卫公为章常公。

光武建武十三年二月,又改章常公为卫公。

三国魏时,有强弩将军康权生晋虎贲中郎康太,康太生太守康威,康威生兰陵令南奋节将军康翼,康翼随晋元帝过江,做了吴兴郡丞,居住乌程。其仍居中原河南的康赐,在隋开皇三年(公元584)年举进士第,为监察御史,官至右司教事司农丞后,出为河中府治尚书六部郎中。隋平定陈国,完成统一后,康赐于开皇九年(590)年由河南南徙金陵(南京)乌衣巷,遂为金陵人,成为康氏金陵始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