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丽的红衣少女,簇拥着金灿灿的油菜花海,到底是少女的靓丽为田野增添了一抹鲜亮的色彩,还是大自然的本色衬托了少女的妩媚和动人,(当我走过这里的时候,我被眼前的一幕所打动,于是赶紧按下了相机,让这一美的瞬间永固)

这就是掩隐在清山翠竹之中的徽州呈坎村,村庄始建于东汉三国时期,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



走进呈坎村,迎面是一大片宽广的水域,一汪清澈的湖水映衬着色彩斑斓的倒影,精美的建筑环湖而建,亭台楼榭,小桥流水,桃红柳绿,鸟语花香,充满诗情画意,让你目不暇接,流连往返,就象是置身于天上人间,恍若隔世。






这里的美是这样的圣洁典雅,这样的质朴无华,这样的与世无争,静静的躺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可以说,这里是我所见过的中国最美丽,最具魅力的村庄,也许是我的孤陋寡闻,但是我却深深的爱上了这里的一切,我钦佩村庄的先人用聪明才智创造了一个如此美丽动人的村庄,我敬重村庄的后人,祖祖辈辈呵护了村庄的美丽。





在呈坎村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即"过坎文化",寓意人的一生中会经历大大小小的坎坷和磨难,但是你只要游览了呈坎村,并且越过了脚下的这道坎,你从此以后一生无坎,平平安安,这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和向往。
平安坎
设在村中央的平安坎,古往今来,祈福所有从这里的走出去的人都会平安归来


镇村石
耸立在村中央的天然八卦石,为镇村之石,呈坎的先人唐末罗氏兄弟按照天然的风水理论选址创建呈坎村。


渠水系统
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有渠水环绕

村庄内的水利系统,呈坎村背山依水,一条古老的龙溪河呈S行从村内穿过,浇灌着这里的田野,养育着世代居住在这里的村民。


古巷深深
经历了千百年风雨的侵蚀,弥漫着浓郁的历史氛围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人性化的古当铺
这是当铺的建筑,窗口离开地面有一人多高,店主看不见站在窗下要当物品的人,因为在古代,凡是要拿东西去典当的人必定是为生计所迫的穷困潦倒,因此当铺故意将门面抬高,互不照面,交易时只用手势比划,是为了顾及人的面子。


明代的锺英楼
呈坎村至宋代以来徽商兴起,走出大山里的人或经商,或为官,积聚了巨大的财富投资村庄的建设,
建于明代的锺英楼,为村内百姓打更,报警,报时,纳凉之用。


祠堂
祠堂文化是徽州文化最杰出的代表,精湛的建筑工艺和巧夺天工的木雕,石雕,砖雕,彩绘,把古,大,美,雅的徽派建筑艺术体现的淋漓尽致。(下图为呈坎村内的明代古建筑罗东舒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祠堂内精美的砖雕



主体建筑中气势磅礴的木雕






女性祠堂
以男权为主的祠堂文化,也辟出一隅建立了女性祠堂,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进步,尽管如此,女性的地位还是十分的卑微,这可以从女祠简陋的外表,缩在墙角的边门及狭窄的门洞,并<内则>的题字所反映,我想,现在还有人习惯称自己的妻子为内人,可能就是这样沿袭而来的,这与巍峨耸立的宗族祠堂无论从规模,气势,和华丽的装饰都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中国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由此可见一斑.

民宅
民宅内简朴的摆设,反映了现在村民的生活现状,这家的主人好象是个理发师,古老的木理发椅子,现在已不多见,与大部分人家的厅堂里都悬挂山水人物画不同,这家主人悬挂的是当代伟人的画像。


留守儿童幼儿园
这是一幢留守儿童幼儿园,留守儿童,这个改革开放年代里产生的新名词,在村里参观的时候,我所遇见的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几乎看不到青壮年,看到"留守儿童"的字样,我似乎明白了,原来村里的青壮年大部分都到城里打工谋生去了,徽商文化中,自古以来,村里的男子到了十三四岁就要走出村子,走出大山,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我想这个习俗传承至今,只有风烛残年的老人守护着古老的村庄和祖先留下的家园。

幼儿园大门紧闭,掂起双脚都无法看清里面,只听到孩子们朗郎的读书声,我将相机伸进窗户的铁栅栏里,拍下了里面的情景___这些终年远离父母的孩子们稚嫩的背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