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089)江西省赣县白鹭乡白鹭村

 猎鹰个人图书馆 2015-04-12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089)江西省赣县白鹭乡白鹭村

    

     白鹭行



  白鹭村位于江西省赣县白鹭乡北部,距赣州市63公里。白鹭早在商周时期就已形成人居村落,此后日渐繁荣。白鹭村现有近六百户人家,2500人。村呈半月形,面积为0.2平方公里,6万平方米的古建筑中,百年以上的客家民居就有140多栋,古色古香的青砖黑瓦建筑群落,多为明、清两代所建。

  白鹭名由,很有些诗意。1986年6月版的《江西省赣县地名志》载:宋绍兴六年,钟兴由兴国竹坝迁此建村。据谱载,钟兴夜梦白鹭,飞此栖息,遂以白鹭为名。能以如此美妙的故事来说明祖地的名由,至少可以说明两点,一是族谱中第一个提出这种说法的人很有文化、很有想象力,二是表明白鹭村人对自己的家乡是何等的挚爱。白鹭人对家乡的挚爱在这几年白鹭的旅游业开发中得到再次升华,许多老故事、新传说纷纷出炉。

   白鹭村距今已有860多年的历史了,村子主要以钟姓为主,属于客家人的聚居地,至今仍保留了许多客家人的风俗习惯,走进白鹭村你会有恍然间到了古代的感觉,触目所及的都是古朴的风貌,村子的中心地带是客家古代居民群,踏着石板或鹅卵石辅就的古道,伴着青砖砌底的水沟中潺潺的清水声,走进古老规划师规划的倒“丰”字形街道,我们身边是一幢幢气势恢弘的明清古建筑,村里的居民仍保留着客家人的勤劳、淳朴和好客,一幢幢房门洞开的祠堂、一碗碗淳香的擂茶、香喷喷的炸鱼条、一声声随意哼唱的起源于白鹭的“东河戏”这一切都让你留恋于这“世外桃源”般的古村。

  白鹭村依山傍水,既有田园风光,悠久而辉煌的历史又留给了白鹭厚重的文化底蕴。白鹭村的明、清客家民居群,素有“研究明清古建筑活博物馆”之称,古建筑结合了东西文化和南北文化,“王太夫人祠”更是全国罕见,福神庙留下了老一辈革命家毛泽东、朱德等的足迹,就是第二反围剿结束时,毛泽东同志曾在白鹭的宏略堂住过三天并且就在福神庙,这所南宋时间修建的白鹭钟家的家庙中召开了军团长会议。特别是在清代溶会了高腔和昆腔等的“东河戏”在这里起源了,这一切更是为白鹭的历史增添了浓厚的一笔。

  

 

 

                 800年记忆——白鹭村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089)江西省赣县白鹭乡白鹭村 江西的赣州的白鹭村,在赣县白鹭乡,是个有800年历史的客家古村落。

 

   【客地】800年记忆_白鹭村路客家古村之五

 

   进白鹭村前的一段公路正处在白鹭村正面的高处,这是俯瞰村景的好地方,可停车拍照,坐长途车来的人就应在这里下车,因这里距村已很近,看完村景后一下坡便进了村。白鹭村建在对面的山坳里,连片的马头墙和突起的众多牌坊式门楼勾勒出村落美丽的轮廓,与徽州村落不同的是,那里是黛瓦白粉墙,这里则是灰碣瓦灰砖墙,这使白鹭村没有徽州村落醒目,但多了一分含蓄。

 

       弯曲的鹭溪在村里缓缓流过,岸边巨树竹丛掩映,枯水季节,溪边还浮出块块白沙洲。

 
  
【客地】800年记忆_白鹭村路客家古村之五

 

    白鹭村中的民居以三合院、四合院为主,形式接近于长江流域的民居。客家民居的一大特点是家祠一体,中轴线上的厅堂特别是祖堂一般是祭祖等活动专用的,不兼做起居厅、客厅使用。白鹭的民居中正厅有祖宗神龛,可当祖堂使用,但也兼做客厅起居厅。白鹭村在客地中靠北,相对接近湘赣民系,所以民居的特征便介乎于客居与相邻民居之间。

 

    众多的三合院、四合院及几座专用的祠堂排在一起,中间留出数条纵横街巷,可能是在山体、坡地的作用下,街巷有弯曲、起伏,两侧的灰砖墙上不时有各式马头墙高起,还有精致高大的砖雕门楼,走在里面人会感到非常舒适。

 

    村中门楼最大、最精美、最有名的祠堂是王太夫人祠,王太夫人是清乾隆年间人,当年她在村中办义学、义仓,深得村人敬仰,故建大祠纪念她,据说是中国第一座女祠。前两年,她的事迹被拍在电视剧《白鹭谣》中,她的传统今天也在延续,村中有村级的民间助学基金。

 

    一座衙门式入口的祠堂书升堂也是专祀型祠堂,祭祀的是一位精通易学的风水先生,赣南是风水学发展、流传的重地,有学问的风水师同时也是民间理学家,如风水学宗师杨筠松可能还会一些医术、防灾术,故人称杨救贫。专事建筑业的如南康人雷发达一家,常年是清廷的御用大匠,清宫、清陵、圆明园等都是他家人的作品,人称“样式雷”,这些人是很受社会尊重,很有社会地位的。对于白鹭村来讲。村中有大风水师,村子的风水自然好,村后有“五龙山形”,村前溪流出村前有“狮蹲、象跃”二山把住水口,村子所在地便是“藏风纳气”的佳地。

 

    苏维埃时期,毛泽东、朱德等人在白鹭村庙中开过会,在村中也住了几天。村中至今留有许多古老的客家民俗,如抢打轿、烧瓦塔、迎彩灯等,还有木偶、东川戏,游人多时村民会为人们演示,游人也可参与其中。

 

    白鹭村人绝大部分姓钟,奉钟绍京为远祖。钟绍京,唐代兴国县人,据传是三国魏国太傅、大书法家钟繇之后,自身也是大书法家。武则天执政末期,他的官职是宫苑总监,故他后来在支持李隆基搞政变杀韦后中能起到巨大作用,李隆基登基后,他被封中书令、公爵,世称中国历史上南人第一宰相。


   【客地】800年记忆_白鹭村路客家古村之五


   【客地】800年记忆_白鹭村路客家古村之五


   【客地】800年记忆_白鹭村路客家古村之五


                    【客地】800年记忆_白鹭村路客家古村之五



                     【客地】800年记忆_白鹭村路客家古村之五


   【客地】800年记忆_白鹭村路客家古村之五

                     【客地】800年记忆_白鹭村路客家古村之五



                     【客地】800年记忆_白鹭村路客家古村之五


【客地】800年记忆_白鹭村路客家古村之五


【客地】800年记忆_白鹭村路客家古村之五


                             【客地】800年记忆_白鹭村路客家古村之五



                   【客地】800年记忆_白鹭村路客家古村之五


 

    村口有一处书院照壁,刻有家训,中间的对联是:“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   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


  【客地】800年记忆_白鹭村路客家古村之五


  【客地】800年记忆_白鹭村路客家古村之五

 

    村口还张贴有乡村宣传画,内容多为古代孝子贤孙的故事。

 

【客地】800年记忆_白鹭村路客家古村之五

  

离开时再看白鹭古村。


【客地】800年记忆_白鹭村路客家古村之五


    【客地】800年记忆_白鹭村路客家古村之五

 

                 白鹭村之行-客家情

      作为中国古村之一,赣县白鹭村的确是一个非常有古韵的村庄,它位于赣县北部,早在商周时期就已形成人居村落,此后日渐繁荣。白鹭村现有560户人家,2500余口人,居民中99%为钟姓,是世传客家居民。村呈半月形,面积为0.2平方公里。在村里那片6万平方米的古建筑中,百年以上的客家民居就有140多栋,古色古香的青砖黑瓦建筑群落,多为明、清两代所建。

 

 

               白鹭村之行-客家情e

 

     刚刚下汽车时,首先看到的是一条很典型的现代乡村街道,而看到了写着“白鹭”的正大门,才正真有了“到了白鹭”的感觉。这上面有两幅对联,中间的是:

 

              龙岗苍苍人杰地灵万古流芳,鹭溪浩浩物华天宝千秋永在。

           两侧的对联是:白鹭谣唱响魅力乡村,东河戏演活客家风貌。

 

整个白鹭古村依山形呈月牙状分布。古村中彼此相连是狭小的巷道,巷道的路面是用光洁的鹅卵石铺就,这些巷道将不同的房子连接在一起,从高处看,这些巷道将所有的房子间隔成一个大大的“丰”字,也表现了古代农耕社会的丰收期望。资料显示,白鹭有十景:一天池、二义仓、三元官、四逸堂、五福第、六角亭、七姑庙、八角井、九成堂、十字街。

王太夫人祠。

 

 

                                  王太夫人祠

 

 

我们初来乍到,最感兴趣的是“王太夫人祠”——它是中国第一座同时也十分罕见的以女性姓氏为名的祠堂。

王太夫人的乐行善施一直为当地百姓所传颂。临终前,王太夫人还念念不忘建立义仓的事,并叮嘱其儿子义仓的规模每年不得小于1000担,存放于二楼,用于赈灾济贫,是以当时有白鹭无叫花子之说,据说还有不少穷人慕名远道而来。除此以外,王太夫人祠的一楼还成了赤贫子弟的私塾,理所当然,这里成了白鹭人心中物质和精神上的救济圣地。所以,祠堂的门楼也比白鹭的其他门楼更宽阔恢弘。

 

 

白鹭村之行-客家情e

白鹭村之行-客家情e

 

 

由于古村地形复杂,我们着实费了很大的劲儿才找到了王太夫人祠,

 

 

                                     四逸堂

 

 

沿着横道,我们来到了十景之一:四逸堂。建于清咸丰年间,奉祭钟愈源。钟愈源武功超群多谋善战,攻打太平军立战功受朝廷重赏。四逸堂独占了长长一条街巷。外墙上开了许多花格窗,门口石鼓是权利的象征,其一字门楼用红砂岩雕琢的相当独特。本应气势十分恢弘,但是堂内已是有些残破不堪。

 

 

白鹭村之行-客家情e                     白鹭村之行-客家情e

 

                                    书升堂

 

 

书升堂是专祀型祠堂兴建于清乾隆初年,祀奉的是风水先生钟学遴(字书升,学识渊博,精通经史且文学造诣深厚,著有《易经集解》)祠堂多为木架构,只有两侧墙体为青砖,门柱为白鹭为数不多的巨型木雕,祠堂内为一进式,堂内开阔,气势恢宏。当时看到如此巨型的木雕,驻足良久,可惜不能进去参观。

 

白鹭村之行-客家情e

白鹭村之行-客家情e

 

 

                                   兰胜堂

 

 

兰胜堂属于居祀型祠堂,兴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建造堂屋主人是一位经营金银器的商人,整栋堂屋是二进式,而兰胜堂是第二进,大门是设在南面侧墙,整栋堂屋的装饰以堂屋大门上灰雕的“八字门楼”作为突出,门楼雕刻内容丰富,飞禽走兽和花鸟虫鱼栩栩如生,寓意深远,工艺精湛,是徽雕门楼的代表。但就从外面来看,保护措施也做得不够好。

 

 

白鹭村之行-客家情e

 

 

                                      世昌堂

 

 

    世昌堂始建于南宋末年,占地四百余平方米,奉祀白鹭村钟氏始祖,字世昌,故称“世昌堂”。现白鹭村的世昌堂是四十年代末重修,祠堂上首巨匾横书“世昌堂”,中门巨匾横书”钟氏祠堂“的镏金大字及院照壁横书“越国世家”的正楷字,皆出自名人之手

 

白鹭村之行-客家情e

白鹭村之行-客家情e

 

下图是世昌堂外的的旗杆石,都是白鹭村清朝时期在各地有官职的先人所立。

 

白鹭村之行-客家情e

 

 

                                   子彦公祠

 

接下来我们往“丰”字的最上面的“—”走,到了子彦公祠(已经是非常残破)时,很幸运地遇到了一位热心的村民钟先生,他至今还在古房子里住着,他告诉我们很多关于白鹭村的建筑知识等等。

 

 

白鹭村之行-客家情e

 

                                      古井


白鹭村之行-客家情e

 

 

                      民居

 

 

钟先生还带我们到他家参观,四房两厅,房子冬暖夏凉,采光十分好,更值得一提的是大门的房门,具有防盗功能(因为门梁是铁制,推门时会发生很大的声响)。同时钟先生也说到,白鹭村的客家建筑都是有“等级”之分的,如他家房子就算是小康之家,小康之家的房子建筑多用的是杉木,坐北朝南,一般前方都会有一口井。同时他还谈到了油粮仓以及村庄的排水系统:油粮仓的造型似棺材,是取棺材的“材”通“才”之意来期寓家中能出贤才,同时也表现了客家人的崇文重学的传统;白鹭村内的排水系统由三条排水沟构成,它们自北向南通连鹭溪,将污水排人河内。

 

 

白鹭村之行-客家情e

白鹭村之行-客家情e

 

 

                                   石崇拜

 

 

上古之时有很多禁忌和崇拜,石崇拜就是其中很特别的一种崇拜,而将小石碑(或小石人)立于桥道要冲或砌于房屋墙壁,上刻(或书)“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之类,要禁压不祥之俗,在民间甚为流行。这次我们在白鹭村也看到了这一石崇拜现象,在房屋的侧壁上刻有“泰山石敢当”,当时我们还很好奇地用手触摸。

 

          白鹭村之行-客家情e

              白鹭村之行-客家情e


 

                                          白鹭戏台

 

在向上走的同时,我们还看到了白鹭戏台。白鹭戏台以前是白鹭人看戏的地方,在这里当然不得不提的就是白鹭村的东河戏,据说,赣州的东河戏源于昆戏,却正是白鹭钟家三儿子在嘉兴任知府时,从那边带来江西的戏班在白鹭这古朴的戏院里演绎出来的。而白鹭戏台的门口,我们还看到有老奶奶在那里卖“黄元米饣果”。

白鹭村之行-客家情e

 

                        绣花楼


    白鹭村之行-客家情e

 

上方图片则是白鹭戏台后方的绣花楼。绣花楼是白鹭村的千金们琴棋书画的场所,此绣花楼别具特色:一半为纯木质,一半与房屋嵌合。而且楼前有一个半月形的池塘,而现今池塘旁边还有几棵类似樱花树的树,非常美。据悉,白鹭戏台也就是为了绣花楼里的太太小姐们而建的。

 

白鹭村之行-客家情e

 

    其实白鹭村还有很多其他建筑非常有特色,还有很多的特色文化,但是只有短短的三个小时,我们还有很多没有参观和了解,但是在此我们也有很多的感受,白鹭村作为中国古村之一,首先它的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蕴的确让人陶醉,但是它的保护措施和对外宣传方面都是有待加强的,比如它的整体的环境卫生堪虞,除了一些祠堂及古屋的卫生状况还有它的一些曾经作为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排水沟却已经成了“臭水沟”....还有一些精神文化遗产的继承状况也令人担忧,比如东河戏的传承。我们真心希望能够通过我们团队对赣南文化宣传推广的过程中能够对白鹭古村的一些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