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考】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精神力量

 北书房2014 2015-04-12


上世纪80年代的故事和精神,在今天的电视荧屏上热播,引发了人们对奋斗的思考与回望……



从不甘于贫贱的命运
路遥当年对文学现实主义的坚守和呼喊,同样适用于今天的雅文化和俗文化


□ 李星


我的一个大学同学,前些天发来短信,想和我讨论电视剧《平凡的世界》,还想去陕北体验。其实,我当时并没有看这部电视剧,原因是许多媒体、业内人士评价不高。直到他又给我发短信说:“说不好看的既然是你周围的人,他们必是文坛高手,自有高论。不过我和儿子看得蛮来劲!”这反而使我产生了兴趣。没想到,从第一集开始,我就被牢牢抓住了,这是一部在艺术上、人物塑造上、时代氛围上,在体现原作精神、思想上都有追求、有想法,精益求精的名著改编艺术片。在我看来,就连网上非议颇多的旁白也是恰到好处地融入情节画面中,绝无“戏不够、旁白凑”的生硬。


这种评价反差,使我意识到,大家对原著太熟了,因此完全用自己阅读感受来要求电视剧,哪怕稍加调整都不习惯。而且,现在某些电视观众被那些脱离生活、脱离现实的劣质历史娱乐剧宠坏了,习惯于俊男美女、惊险离奇、哭哭闹闹、打打杀杀、阴谋诡计,已经难以适应这种贴近生活、乡土气息浓烈、节奏较慢、要静下去来欣赏的当代剧了。


其实,我见证了路遥创作《人生》前后在中短篇小说领域的努力和不被承认的失败感,更见证了《平凡的世界》在当时中国文坛和文学界所遭遇的普遍的失望和冷淡。然而,他却以一人之执拗和坚持,如其所愿地打败了同样执拗的中国批评界,使以柳青式的理想现实主义方法创作的《平凡的世界》成为文学阅读传奇,这其中包涵了多少社会和文学的密码?


四分之一世纪过去,小说《平凡的世界》当年遇到的问题,又被根据它改编的电视剧碰到了。小说遇到的是文坛渴望叙事出新求变的“现实主义”这条“创新的狗”,电视剧遇到的是被娱乐至上、至死所养成的部分人群,特别是一些年轻观众的胃口。但是如当年《平凡的世界》一样,今天的中国社会和观众,同样需要重温30年前的记忆。看一看、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走过来的,我们收获了什么,丢失了什么,什么是不应该丢失的,什么是应该否定和丢弃的。路遥掷地有声地对文学现实主义的坚守和呼喊,同样适用于今天的荧屏艺术,适用于今天的雅文化和俗文化。


电视剧《平凡的世界》选择了贴近广大观众的“平民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表现出平凡之中有伟大,伟大出于平凡的日常化叙事。对原著的忠实,使它与原作艺术精神、审美观念、创作思想相契合,亦如原作一样沉雄博大,一样的真实深刻,一样的崇高和壮美。它的主创人员精雕细刻、一丝不苟,以敬仰的心情对待和处理每一个场景,拍好每一个镜头,捕捉着每一个体现着人物内心世界的面部表情。


一个影视导演的审美情趣、基本功体现在挑选演员上。一个只知凭借明星大牌、俊男美女来提升艺术层次的导演,其能力是大可怀疑的。而这部电视剧中,演员在精神气质、形象与想象中的角色高度吻合,孙少安的朴与直,孙少平的坚毅与痛苦,田润叶的清秀与开朗,田晓霞的女汉子气,孙玉厚的刚硬,甚至包括李向前的知足与缺心眼都是形神兼具。当然这些气质并不都是天然的,不仅有演员对角色的体验,更有导演的提示和调度。



平凡是世界的基石
人无论贵贱,无论身份职业,都应有一种不懈的精神,才可以拥有不平凡的人生



□ 向云驹


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在观众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这部电视剧所承载的丰富思想、情感,引起了人们的深深思考和激烈讨论。


首先从原著来说,《平凡的世界》从孙少安、孙少平及一群农民入手,展现了平凡世界里普通人的生活史诗,表现了重大历史转折中的个性特点和群体命运。让我们惊叹的是,路遥的小说创作于1982年至1988年,早在30年前,他就达到了这样的历史高度,今天的人们依然能感受到他超越时空的思想力量和艺术判断。


其次,电视剧努力忠实于小说原著,是经典小说改编为电视剧的一次成功范例。电视剧与小说相比既保留、呈现了原著的精髓,又赋予原著以生动的形象。


路遥为《平凡的世界》的写作准备了长达数年,期间他读遍10年间的各类刊物。他学习心中的榜样柳青及其《创业史》,奔波于乡村城镇、工矿企业等地方等。此后又吐血般写作了数年。这样的写作态度是令人肃然起敬的。所以,电视剧的改编忠实于原著,这是对路遥的尊敬,也是对经典的致敬。这个态度是电视剧成功的一个重要起点。


在思想、认识、情节、故事、人物、情感、语言等等方面,电视剧都竭尽可能地呈现原作的生态面貌。电视剧用密集的戏剧冲突、情感冲撞、情节发展、命运跌宕紧紧吸引观众的目光,又用宏大的结构、壮阔的场景、丰富的人物、深刻的思想展现历史的进程和时代的变迁。人物形象鲜明而生动,少安与秀莲、润叶,他们的爱情凄婉动人;少安与玉厚、福堂、玉堂之间有性格冲突、时代矛盾、家庭纠纷,个个活灵活现。方言运用和字幕旁白,为全剧带来浓郁的高原氛围和文学的思想情趣。演员的表演大多都光彩照人感人至深,少安和秀莲尤为出色。同时,电视剧又以经典的民歌和忧郁的演唱为全剧奠定了情感的色彩和基调。


30年前,孙少安、润叶、秀莲等人一波三折的爱情和婚姻依然让我们心存温暖。生活是美好的,爱情是美好的,为他(她)人幸福而勇于牺牲自己的人格是崇高的。田福军是一个成功的党员干部形象,他对待过去的政治对手的宽容大度与看其本质的态度,显示了共产党人的情操与胸襟。电视剧没有回避时代转折可能造成的新问题、新矛盾。市场的开放与混乱、政治生态的局部恶化、农民生存的新困境、农民工生存环境的恶劣、包工头的行贿和工程的事故,都让我们看到现实的景象和当下社会的危机。


所以,孙少安、孙少平的形象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一个只求生存、温饱、幸福的人和一个一心摆脱农村、农民的人,他们的欲求、要求、追求如此之低、如此之平凡,有什么意义呢?电视剧通过人物命运和画外旁白的形式告诉我们:这种平凡是世界的基石,它的精髓就在于,人无论贵贱,无论身份职业,都应有一种不懈的精神,释放自己所拥有的潜力贡献于生活与社会;人应该有理想和操守,以及品德;人应该是自尊的、自由的、平等的,平凡的人获得这种品格就可以拥有不平凡的人生。


路遥的书写和电视剧的呈现让我们正视这样的事实:具有优良精神品质的中国农民虽然是社会的最底层,但他们也是我们这个社会和时代稳固的基石和不可忽视的发展力量。30年前的历史转折有这样一代历史新人的贡献,30年后伟大中国梦的实现仍然需要这样一种平凡而伟大的民族精神。



贴着大地行走 站在云端俯瞰
作家、艺术家要有创作经典的意识


□ 陈彦


《平凡的世界》热播,给我们今天的文艺理论界提出了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在我看来,作家生命气象的强弱、生命格局的大小以及使命担当意识的自觉程度,决定了他作品的宽度、厚度与高度。路遥就是以一种苦行僧式的吃苦精神,创作了这个巨幅画卷。当今世界有许多艺术家为人们的贫困、战争、艾滋病四处考察、发言、抗争,这种行事风格决定了作家的高度与深度。我们的路遥正是这样一位作家,他从生活过的陕北小村庄看起,一直把眼界放大到县、地区、省乃至全国,全面思考着一个民族的精神与发展走向,尤其是中国的物质与精神在那个年代的双重平衡问题。他宽阔的生命精神与情怀,最终成就了《平凡的世界》的宏大与广阔。与当下蜷缩在蜗牛壳里的低吟浅唱,社会赤裸裸的物欲肆意展现形成了对比的写照。


大众自发地热议电视剧《平凡的世界》,这的确是一件让人感到兴奋的事情。我们可以商榷作品的技巧问题,探讨表达方式方法问题,甚至时代局限问题等等,但有一点似乎不能不认同,人民是真的喜欢《平凡的世界》。


因此,作家、艺术家心中要装着人民,不过真装、假装还是伪装是不一样的,尤其是拉开了时间距离以后,这种真伪昭然若见。看《平凡的世界》,尤其经历那个时代的人,眼中时时饱含泪水,它真的触动了你的记忆。那些人那些事我们都真切地经历过,抚摸过,疼痛过。路遥没有为吸引眼球而精神狂躁不安。他冷静地观察,平常地记录,真诚地打捞,电视剧改编也继承了这一传统,因此人民也就用感情去真挚地认这个孩子了。


陕西作家都有一种自甘苦难的意识,愿意把自己拿到炉火里去锻造。路遥从中午开始写作,孤独寂寞与老鼠为伴,完成百万字巨著后放声痛哭,这是甘愿压榨出自身生命琼浆的决绝形态与献身精神。


作家、艺术家要有创作经典的意识。路遥的作品是不是经典还需要假以时日,但是路遥有这个意识,如果仅为五斗米创作,为泄愤创作,为博眼球创作,为各种排行榜创作,就可以匍匐在地。而路遥心中有经典意识,有创造经典的自觉追求,要不然他不会下那么大的功夫去开挖生活,并为此耗尽生命的最后能量。《平凡的世界》始终在告诉我们,苦难的精神火光来自我们内心,来自最最平凡的每一个人。看似全然崩塌处,绝望处,仍有希望之光在跳动。这大概是人民喜欢《平凡的世界》的原因,路遥的精神火炬透彻地照亮了最卑微的生命群体,让无助者也能在最后时刻自己举起前行的火把。无论看小说还是电视剧,我们虽然被巨大的悲剧氛围所笼罩,尤其是电视剧里多处陕北民歌恰到好处的运用,真是令人悲从心起。但是灯火依然在前方亮起,让我们继续树立信心,继续赶路。



来源:经济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