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1 大明嘉靖黄釉罐

 赏真轩 2015-04-12
11 大明嘉靖黄釉罐

罐高16cm 口径8.3cm “大明嘉靖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嘉靖本朝 罐唇口,短颈,丰肩,腹下渐收,腹中部有一道凸起的接痕,造型端庄。内壁及足底部白釉微微泛青,外壁施黄釉,釉色柔和淡雅。底部落有“大明嘉靖年制”青花楷书款。 中国传统的黄釉主要以铁为着色剂,创烧于明代永乐时期,明代弘治一朝达到了烧造的高峰,色彩淡雅、娇嫩。弘治至嘉靖时期,黄釉是用浇釉的方法施在瓷胎上的,所以称之为“浇黄”,又因其呈色娇嫩,故又有“娇黄”的美誉。 明代黄釉瓷器除作御用餐具外,又是皇室宗庙祭器的重要颜色。据文献记载,主要被用作方丘(地坛)的祭祀用器。《大明会典》卷二百零一载:“嘉靖九年,定四郊各陵瓷器:圜丘青色,方丘黄色,日坛赤色,月坛白色,行江西饶州府如式烧解。”以青、黄、红、白四色主祭天、地、日、月。明代的黄釉瓷器主要是作为皇室的祭器,在传世品中祭祀用瓷所占的比重很大,明代的方丘即清代的地坛,它和明清两代的社稷坛,所用的主祭器物都是黄釉器物,此器即是嘉靖初年专门为地坛烧造的祭祀用器。嘉靖朝延续前朝烧造的传统,黄釉器以光素无纹饰的较多。常见目前存世的明代黄釉器以盘、碗等器居多,而黄釉罐的存世量并不为多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明嘉靖时期的黄釉暗花凤鹤穿花纹罐,与此件器形相仿,此罐应为延续明早期风格而烧。而与此件在造型、尺寸极为相似的器物北京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均有收藏,可相比较。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第47页,图4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