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庫全書經部禮類-周禮訂義》宋-王與之

 南靖草堂 2015-04-12

經部 禮類 周禮之屬

周禮訂義 八十卷

王與之

 

提要

《周禮訂義》八十卷,宋王與之撰。與之字次點,樂清人。淳祐二年六月行在秘書省准敕訪求書籍,牒溫州宣取是編。知溫州趙汝騰奏進,特補一官,授賓州文學。後終於通判泗州。此本省牒、州狀、都司看詳及敕旨均錄載卷首,蓋猶宋本之舊。前有真德秀《序》,作於紹定五年壬辰,下距進書時十年。又有趙汝騰《後序》,作於嘉熙元年丁酉,下距進書時六年。故汝騰奏稱「素識其人」,又稱「德秀歿後,與之益刪繁取要,由博得約,其書益精粹無疵也。」所採舊說凡五十一家,然唐以前僅杜子春、鄭興、鄭眾、鄭玄、崔靈恩、賈公彥等六家,其餘四十五家則皆宋人,凡文集、語錄無不搜採。蓋以當代諸儒為主,古義特附存而已。德秀稱「鄭、賈諸儒析名物,辨制度,不為無功,而聖人微旨終莫之睹。惟洛之程氏、關中之張氏獨得聖經精微之蘊。永嘉君,其學本於程、張」云云,蓋以義理為本,典制為末,故所取宋人獨多矣。其注《考工記》,據古文《尚書》、《周官·司空》之職,謂《冬官》未嘗亡,實沿俞庭椿之謬說。汝騰《後序》亦稱之,殊為舛誤。然庭椿淆亂五官,臆為點竄,與之則僅持是論而不敢移掇《經》文,視庭椿固為有間。至其以《序官》散附諸官,考陸德明《經典釋文》、晉幹寶注《周禮》,雖先有此例,究事由意創,先儒之所不遵,不得援以為據也。惟是四十五家之書,今佚其十之八九,僅賴是編以傳。雖貴近賤遠,不及李鼎祚《周易集解》能存古義,而蒐羅宏富,固亦房審權《周易義海》之亞矣。又案邱葵《周禮補亡序》稱:「嘉熙間東嘉王次點作《周官補遺》,由是《周禮》之六官始得為全書。」今本實無《補遺》,未審別為一書,或附此書內而佚之。然憑臆改《經》之說,正以不存為最善,固無庸深考也。

四庫全書 經部 禮類
周禮訂義(景印本)
周禮訂義 提要
周禮訂義 卷一
周禮訂義 卷二
周禮訂義 卷三
周禮訂義 卷四
周禮訂義 卷五
周禮訂義 卷六
周禮訂義 卷七
周禮訂義 卷八
周禮訂義 卷九
周禮訂義 卷十
周禮訂義 卷十一
周禮訂義 卷十二
周禮訂義 卷十三
周禮訂義 卷十四
周禮訂義 卷十五
周禮訂義 卷十六
周禮訂義 卷十七
周禮訂義 卷十八
周禮訂義 卷十九
周禮訂義 卷二十
周禮訂義 卷二十一
周禮訂義 卷二十二
周禮訂義 卷二十三
周禮訂義 卷二十四
周禮訂義 卷二十五
周禮訂義 卷二十六
周禮訂義 卷二十七
周禮訂義 卷二十八
周禮訂義 卷二十九
周禮訂義 卷三十
周禮訂義 卷三十一
周禮訂義 卷三十二
周禮訂義 卷三十三
周禮訂義 卷三十四
周禮訂義 卷三十五
周禮訂義 卷三十六
周禮訂義 卷三十七
周禮訂義 卷三十八
周禮訂義 卷三十九
周禮訂義 卷四十

周禮訂義 卷四十一
周禮訂義 卷四十二
周禮訂義 卷四十三
周禮訂義 卷四十四
周禮訂義 卷四十五
周禮訂義 卷四十六
周禮訂義 卷四十七
周禮訂義 卷四十八
周禮訂義 卷四十九
周禮訂義 卷五十
周禮訂義 卷五十一
周禮訂義 卷五十二
周禮訂義 卷五十三
周禮訂義 卷五十四
周禮訂義 卷五十五
周禮訂義 卷五十六
周禮訂義 卷五十七
周禮訂義 卷五十八
周禮訂義 卷五十九
周禮訂義 卷六十
周禮訂義 卷六十一
周禮訂義 卷六十二
周禮訂義 卷六十三
周禮訂義 卷六十四
周禮訂義 卷六十五
周禮訂義 卷六十六
周禮訂義 卷六十七
周禮訂義 卷六十八
周禮訂義 卷六十九
周禮訂義 卷七十
周禮訂義 卷七十一
周禮訂義 卷七十二
周禮訂義 卷七十三
周禮訂義 卷七十四
周禮訂義 卷七十五
周禮訂義 卷七十六
周禮訂義 卷七十七
周禮訂義 卷七十八
周禮訂義 卷七十九
周禮訂義 卷八十 後序
全書 2655 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