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蝶舞凝仙魂

 我是五片云 2015-04-13

蝶舞凝仙魂

(2014-07-04 09:15:41)
标签:

情感

  

               蝶舞凝仙魂
    小提琴协奏曲《粱祝》曾经是我的最爱,有幸在浙江工作时,曾几次来到小提琴协奏曲的作者当年为创作《粱祝》体验生活的上虞市东关镇马家桥村;每当站在这曾经演绎了人间绝唱的村口,我的耳边就响起这首如泣如诉的乐曲,《粱祝》将伴我一身……

    远山外、行人音信绝。此恨对语犹难,那堪更寄书说。如今,蝴蝶已去,乐曲仍在,再听这首乐曲时我的心更碎,每次我都是泪流满面,几乎是伏身跪在“蝴蝶”面前,在音乐声中一次又一次地哀思着我心中的蝴蝶……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用柔美、深情地音乐叙述了一个千古传颂的故事。乐曲一开始,在轻柔的旋乐所构成的背景上,由长笛奏响了秀美而明丽的旋律,使人如睹和煦的春光,如闻清脆的鸟语。在富于田园风味的双簧管奏出的一个短句后,独奏小提琴在竖琴的映衬下,把作品主题呈现在人们面前:

    接着,独奏小提琴与大提琴用相互对答的形式进行演奏,使人联想起梁山伯与祝英台在草桥义结金兰的情景。此后长笛和弦乐对主题进行着“复述”,并在长笛的一个引伸未尽之意的明媚旋律后,演化出一段由小提琴奏出的自由华彩乐段,在这个华彩乐段的尾声之后,活泼的回旋曲以“快板”的速度奔突而出,富有弹性的节奏,轻盈而洋溢着跳跃感的旋律把梁祝二人同窗三载,两情相悦,欢快嬉逐,其乐融融之景一幅幅地揭示在听众的眼前:

    在长笛,单簧管,大管和大提琴相继奏出的留恋不舍而又伤心悲叹的低声吟诉后,音乐一转而为哀伤的慢板,独奏小提琴的声声抒唱,吐露着依依不舍的惜别之请。被休止符切割开的音调,更加强了惜别的程度,使人如见一组组十八相送的镜头。

    当听众仍沉浸在梁祝依依惜别的感情气氛中时,乐曲中猛然地闯入了大管和大提琴奏出的阴沉音响:

    大锣的声声切入,使音乐的气氛更为显得沉重不安。经过一番简短的发展和渲染后,在长笛、单簧管和小提琴、中提琴的衬托下,以铜管乐为主体,奏出了“粱祝”的主题。

   紧接着,独奏小提琴先以散板节奏奏出祝英台激愤不安和痛苦难忍的乐句,继而又通过强烈的切分和弦,刻画祝英台对命运的反抗,在这里,祝英台的抗婚音调和咄咄逼人的反“抗婚”的主题交相出现,并逐渐激化而形成英台抗婚的悲愤场面。掀起了全曲矛盾冲突的第一个高潮。

   之后,乐曲进入每分钟为48个四分音符的“慢板”。独奏小提琴的悲泣哀诉;独奏大提琴的柔肠百折的倾吐和抒发,细腻地刻画出梁山伯祝英台楼台相会。不久,音乐急转直下,板鼓的声声敲击,进一步增强了戏剧性的气氛。独奏小提琴所迸发出的“朗诵调”,是祝英台在梁山伯坟前呼天号地的哭泣。这里借鉴和运用了戏剧音乐中的“倒板”和“紧拉慢唱”的手法,使英台哭坟的悲剧性气氛节节高涨,达到顶点。在独奏小提琴以FF的力度强奏出祝英台最后一声呼喊后,英台纵身投坟;紧接着打击乐器的轰然巨响,乐队以强烈的力度,倾泻出悲愤的音流,推出了全曲的最高潮。

    英台投坟,双双化蝶;……音乐重新出现了安详,宁静的气氛,长笛柔美歌吟和竖琴清澈如水的音响,把听众引向非同人间的仙境,加上弱音器的独奏小提琴,再次吟唱出主题。但此时已不是英台山伯在相互抒发、欢唱,而是人间对梁山伯和祝英台这一对离人的怀念和赞颂。乐思不绝如缕地向前发展,一幅梁祝化蝶的立体式画面映入听众的眼前……

蝶舞凝仙魂
    楼台一别恨如海,泪染双翅身化彩蝶,翩翩花丛来。历尽磨难真情在,天长地久不分开。是《梁祝》用音乐一次一次地在我的心里为我架起了一座天堂人间相会的“楼台”,泪暗拭,又偷滴。人今千里,梦沉书远。音乐中我看见了那飞过沧海的蝴蝶,正自由而轻快地飞翔在极乐世界之中……

   人生能几时,鬓发忽苍苍。早已半为鬼,心已赴天堂。如果在我离开这个世界的那一天,我只愿在《梁祝》的旋律中渡沧溟,比翼飞,朝朝暮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