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大孩子 玉溪日报

 聂耳小书屋 2015-04-13
□  郭津含
      一对父子在树下坐着,儿子看着报纸,老父仰头问儿子:“树上是什么呀?”儿子看着报纸说:“那是麻雀。”过了一会父亲又问:“儿子,那树上是什么呀?”儿子不耐烦地说:“不是说了吗,那是麻雀。”一会父亲又问:“那树上是什么呢?”儿子生气了,扔掉报纸:“都说了好几遍了,麻雀、麻雀,你是不是有病呀?”父亲呆住了,过了好一会,用发抖的手从袋子里面拿出一个破旧的日记本递给儿子。上面写着几十年前,也有一对父子在这棵树下,小孩问着年轻的父亲:“爸爸,树上是什么?”父亲高兴地回答:“那叫麻雀。”过了一会孩子又问:“树上的是什么呀?”父亲还是笑着回答:“那是麻雀,会叫的麻雀。”儿子又问了几十遍那树上是什么东西,父亲既高兴又激动,每次都回答:“那是麻雀,会飞会叫的麻雀,记住了吗?”
         每次看这个故事,我都会想到我的大孩子。我的大孩子,今年43岁,而我,今年22岁。
       是的,我的大孩子是我的母亲。
       母亲去年突发脑溢血,被送进了重症监护室,她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身上布满了管子,只看见监测仪的心形符号在跳动着。在里面待了九天后,母亲转入了普通病房,连日来的不安与沉痛终于可以稍稍放一放。手放在胸口,忍不住对自己说了一句:“母亲还在。”眼泪簌簌流了下来,那感觉像是多日来的阴天被阳光刹那穿透一般,是满满的妥实、安心与希望。
        母亲闭着眼沉稳地睡着,我的手指触摸到她的脸颊,她的睫毛轻轻颤动了一下。母亲就这样真真实实地在我面前。
         因为脑溢血后遗症的缘故,母亲左半边身子已不能正常活动,要像小孩子一样,重新学拿东西,学走路,学照顾自己。起初,母亲完全不能接受这样的自己,她用健康的右手狠狠地敲打左手,一边流着泪说:“怎么不会动,为什么不会动,为什么……”渐渐的,母亲停止了敲打,身子颤颤地在抽泣。每到这个时候,我只能狠狠地抱住她,告诉她“会好的”,虽然我并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好,也不知道母亲以后会恢复到什么程度。
       亲像小孩子一样,颤颤巍巍地靠着墙,好半天才能挪一小步,往往五十米的距离,母亲要走上半个小时,便已满头大汗。母亲是个乐观的人,休息的时候,她总说:“等我好了,我要去唱歌,去跳舞,去很多很多地方旅游。”偶尔,母亲也会有点小焦急,她会问我,“我什么时候会好,什么时候会走路?”看着母亲急切的目光,我感觉面前的人,已不像我的母亲,她更像我的孩子,需要我的呵护,需要我的鼓励。
        我的大孩子,她在学握东西,正如小时候母亲教我如何用手抓玩具一样;我的大孩子,她在学走路,正如小时候母亲环抱着我的腰教我如何迈开腿走路一样。
      我的大孩子,她总会再次长大,会再与我牵手散步,再与我逛街、看电影。我期待着并且一万个确定,我的大孩子会再次拥我于怀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