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材建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1)

 水共山华 2015-04-13

 编者按

  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教育部2014年颁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统筹课标、教材、教学、评价、考试等环节,协同推进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评价方式、考试命题等各环节的改革,把教材建设作为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改革着力推进,编写、修订高校和中小学相关学科教材,加强各学段教材上下衔接、横向配合。本期《教育》特邀5位教育工作者以及教材编写者,结合自身工作或经验,谈谈如何建设中国的一流教材。

  教材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摇篮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曾天山

  教材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摇篮,教材的生命力在于质量,而提高质量是教材成为经典传世的必由之路。例如,一套由叶圣陶主编、丰子恺配插图的1932年出版的《开明国语课本》至今仍散发着独特魅力,这一老课本的紧俏对于我们是个启示:教材的编写要让孩子爱读,要有文化思考。它的成功来自两位大师对儿童心理和认知特点的真切了解,来自对儿童主体性的尊重,来自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外在形式。

教材建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

  让教材富有生命力,应做好以下几点:一是优化教材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写入德育等相关学科教材,并渗透到其他学科教材中。二是提炼和精选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必备的、最基本的知识内容,做到容量适当,难易适度,避免内容偏多、偏深。三是创新呈现形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设计教材内容的呈现和编排方式,使之更加生动、新颖、活泼,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这也对新时期的教材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次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的第十一套教材全部获得教育部审查通过绝非偶然。第一是基础好。作为1950年成立的第一个专业教材出版社,人教社是我国中小学教材编写的“国家队”和“专业队”,先后出版了11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影响了亿万青少年。第二是功夫深,十年磨一剑。自2001年起,人教版首批14个学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进入29个国家实验区,不断对教材实验情况进行追踪研究和修订。第三是科研先导。自我定位为“有出版资质的研究单位”,实施“研编一体化”,先后承担“中国百年教科书整理与研究”“新课改后各类教材特点的比较研究”“国外中小学教材有关中国内容的研究”等多项国家重点课题,教材研编人员基本都参与了课题研究,提高了他们的学术素养和问题意识。第四是深入实践调查。每年都深入实验区作跟踪回访,到教室听课,召开教师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直接了解教师对教材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多种媒介与师生保持密切交流,定期组织、参与区域性或全国性的教材交流研讨活动,邀请各实验区的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参加,获取教材实验的第一手信息,并将其中的合理化建议落实在教材中。第五是有了开放竞争的格局,催生了好的教材。其教材选用比例占国内中小学教材的60%以上,就是市场充分竞争的结果。

  人教版教材的整体优势表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一是与课标适切;二是学科齐全,体系完善,结构设计严谨;三是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活泼生动,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四是教材的装帧设计简约美观;五是有丰富的配套教学资源。新版教材在教育性、科学性、时代性、适切性、教学性等方面又有新的突破,值得大众期待。

[责任编辑:廖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