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石墨閣《油画家:解烨〖江南情韵〗》
![]() ![]() ![]() ![]() ![]() 解烨《玉坠》 《玉坠》所展现的现代女性之美在整体上以其青春靓丽的服装与造型将现代女性的温婉柔美展现无遗,其清纯可爱的妙不表情更显出了画中人物的独特神韵。在作品的表现力上,作者通过对色彩的良好掌控,以清晰的明暗对比度将画面展现的真实,将画中的模特画活了。 ![]() ![]() ![]() ![]() ![]() 江南情韵 解烨擅长肖像画 编辑/雨浓 解烨擅长肖像画,多年来潜心钻研油画肖像艺术,作品风格沉静、细腻、唯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古称庐陵的江西吉安,中国文化巨匠欧阳修的故里,有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美术教师因为受到当地的一名乡村小学小校长的莫名非难,愤而辞去公职,背着一块画板踏上了通往北京的旅程。——很多年来我无法猜度他当时的心情,以及他做出这一决定的力量何在。他给故乡留下的,只是一个落寞、愤怒的甚至有些踉跄的背影。 从吉安到北京,这对解烨来说,无疑是一条危险的旅途。从南到北千里之遥,偌大的北京,解烨没有一个亲人可供投奔,没有一盏灯光,可以为这个南方的年轻人照亮。而他回返已无退路。他需要怎样的努力,才能叩响一扇门,将他接纳?他为自己设了一个充满诘难的谜,可谜底并不为他所知。 ——那无疑也是解烨的朝圣之旅。对当年的解烨出走的另一种解读版本,就是解烨想以放逐自我的方式,开始他对心灵故乡的寻找。北京是中国艺术家的天堂,而解烨无疑是扮演了一个朝圣路上的圣徒的角色。作为油画练习者的少年解烨,调色板上的色彩在他心中已经燃成熊熊火焰,让他炙热难耐。他要寻找到自己的火山口,让心中的火焰岩浆一泻千里。而告别故乡出走举目无亲的北京,无疑是他向他心中的大师高更、梵高致敬的狂热方式。 时光荏苒,当年那个愤怒而懵懂的年轻人已过而立之年。他的脸上略见沧桑,可是充满了一种大海深处才有的平静,略带着宛如少僧的微愁和孤寂。他脸上的轮廓是如此柔和,说起话来轻声细语,音色了无纤尘。他的体态甚至说得上柔软轻盈,让人想起停落在田野草茎上蜻蜓透明的翅翼。是什么止住了他内心曾经的狂澜?外省人的孤独和曾经为生计的奔波劳顿如乱石沉重,我想只有月光的频频造访,才能把石头碾碎搬空。 我不知道为什么解烨的画作里总是充满了黄昏的情绪。是不是他离开故乡的时候正是日暮时分?或者他的不为我所知的心中堆砌了太多的北京的黄昏?黄昏是一天中离哲学和诗歌最近的时刻,那是太阳和月亮此消彼长的美妙间歇,也是人神共居的庄严而洁净的瞬间。解烨的画笔下的光感总是满怀夕阳西下的哀伤,却又不乏暖意。那是糅合了华丽、圣洁、绝望和拯救等种种意味的神秘的光,这样的光冷暖相济,爱恨交织,甘苦自知。这样的光是告别,也是慈悲,是放弃,也是从此岸到彼岸的渡江一苇。这样的光里,有从远方传来的祈祷的晚钟声阵阵传来。 沐浴在这样的光中的女子,就成了解烨精心创造的圣女形象。解烨总是不间断地画女人。他的画布上的女子都美丽惊人。她们肌肤光洁正值青春妙龄。她们裸露肌体却不带一丝情欲。她们仿佛都来自圣界。她们似乎随时要离开画布奔天国而去。她们或微笑或凝眸或或淡定或伤怀,从眉宇和红唇边传达出解烨面对世界要表达的隐秘的信息。而解烨要怀着怎样的虔诚和热爱,才能把他心中的圣女形象画得如此纤毫毕现?他是一个情种还是一个圣徒?他在这些画作里糅合了他怎样的生命体验和价值追求?我轻轻地问画布上的女子,但她们都相约抿紧了嘴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作者简介:解烨,1970年生,江西永丰人。1991年7月毕业于江西井冈山师院美术教育专业。1997年7月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生课程班结业,师从金一德、汪诚一、徐芒耀等名家。后于北京多所高校任教。2003——2005年策划“俄罗斯当代油画素描巡回展”任艺术总监。主编《俄罗斯当代油画素描精品集》、《俄罗斯当代油画赏析》和《俄罗斯当代素描赏析》,发表相关文章多篇。2003年后赴俄罗斯圣彼德堡进行艺术考察学习。擅长肖像画,多年来潜心钻研油画肖像艺术,作品风格沉静、细腻、唯美。女性形象大都微微透出一丝淡淡的清愁,力在表现人物深层内在、安静的美感。多次参加国内展览、有许多作品被海内外人士收藏并深受好评。
评论这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