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李治,在位时是因为偏头痛还是高血压,奏章很多看不清,就让武则天代为批阅。到了晚年,两人并称二圣。高宗死了以后,武则天传帮带了一回自己的儿子,但后来也还是没忍住,自己创了大周,登基称帝。 而在国外,也有一位皇帝,在世时就给老婆加冕成为皇帝。这位爷,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在我读书之时,便对他的评语“体格健壮,性情粗野”印象很深。这家伙,还是世界上能考证出来的身材最高的皇帝,身高2.04米,仪表非凡,更是俄罗斯历史上思想最开放、最富有改革精神的帝王。 彼得大帝是后世对彼得一世的尊称。彼得一世(1672─1725),俄国罗曼诺夫王朝第四代沙皇(1682─1725)。俄国沙皇(1682年—1725年)、俄罗斯帝国皇帝(1721年—1725年),著名统帅,1682年即位,1689年掌握实权。作为罗曼诺夫朝仅有的两位“大帝”之一,彼得大帝一般被认为是俄罗斯最杰出的皇帝。在位期间对俄国推行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改革,他制定的西方化政策是使俄罗斯变成一个强国的主要因素。 彼得大帝时期,俄国的国号首次定为“俄罗斯帝国”。彼得大帝继位后积极兴办工场,发展贸易,发展文化、教育和科研事业,同时改革军事,建立正规的陆海军,加强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继而发动了战争,夺得波罗的海出海口,给俄罗斯帝国打下坚实基础。可以说,近代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史无不源于彼得大帝时代。 他第二个妻子叶卡捷琳娜是一位出身寒微的立陶宛女子(在大北方战争中被俄国俘虏才到了俄国)。彼得大帝于1725年初在圣彼得堡死去,终年52岁。他的继位人是他的第二任妻子叶卡捷琳娜一世。1724年3月,死前不到一年,彼得大帝为皇后叶卡捷琳娜在莫斯科举行了隆重而庄严的女皇加冕仪式。 彼得大帝一生中,最使后世得益,也使他名垂青史的便是他推行的多方面的改革。17-18世纪,西欧早已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而僻处欧洲最东部的俄国仍在落后的封建农奴制泥沼中蹒跚。1682年,彼得大帝即位,1689年开始执掌国家大权。在封建农奴制的盛行造成了俄国经济的极端落后的背景下,为了巩固他的统治使俄国摆脱落后的状态,彼得大帝断然采取措施,学习西方,他毅然决然地推行了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军事力量,发展经济和推行学校教育的改革。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如下:削弱大贵族;改进军事设备;开办各类军事学校;建立和扩大海军;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简化斯拉夫字母;创办报纸;建立科学院;推行学校教育。提倡西欧的服饰礼仪和生活方式。 最后一条,简言之,彼得要求俄罗斯人穿英法等西欧国家的衣服,剪去宽袍大袖,要求男人不得蓄须。有意思的是,穿着打扮对于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在历代有志于改革的君主眼中都是一等一的大事,如赵武灵王,北魏孝文帝,明治天皇等。所谓,欧风东渐,以西服先导,诚不虚也。 |
|
来自: 激扬文字 > 《沙俄/俄罗斯/沙皇/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