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集-崙背水泥瓦
 受到進口瓦片的衝擊,還有洋房漸漸取代三合院建築,現在國內還在生產水泥瓦的工廠,可以說是寥寥無幾。不過雲林崙背這間廠房,依然讓機器繼續運轉,生產耐用又防熱的水泥瓦。因為負責人希望藉由客戶屋頂的補修,還有一些特殊的建築,讓現代人能夠感受水泥瓦的實用與美觀。
模子上下塗一層油,一勺水泥漿,經過機器擠壓2秒鐘,一片水泥瓦的雛型就完成。
雲林崙背的水泥瓦工廠裡,一人負責舀水泥漿,另一人操作機器,一人再將瓦片上架。三人小組合作無間。
這間工廠有一甲子的歷史,至今已經傳到第二代。
[崙背水泥瓦業者 李昌修] 以前(我爸爸)工作很辛苦,想要做生意,才去做這個。以前用手揉,一天300片,後來用機器做,就做1200片,如果用電子(機器)做1800到2000片。
製作水泥瓦的效率大大提升,只是隨著進口的衝擊,加上需求量大不如前,幾年前,這座工廠也只好瘦身。
[崙背水泥瓦業者 李昌修] 先前兩台機器有八個(員工),(現在變一半),剩四個少一半。
可以說已經是夕陽產業了,62歲的李昌修,還是不願意把工廠收起來,原因無他,只希望客戶的三合院,可以延續生命。
[崙背水泥瓦業者 李昌修] 以前很多人蓋房子,壞了要修理,如果不做就沒有辦法修理啊。目前也沒有別的事業可以做,只有老行業加減做。
現在工廠常常運作一天,要休息好幾天,才能符合成本。但既然要做,就不能偷工減料。
[崙背水泥瓦業者 李昌修] 水泥、沙子,還有加一些原料,和在一起下去做。
特殊的原料,讓水泥瓦更加紮實、耐用。水泥瓦在台灣光復後開始被大量使用,如今洋房取代平房,越來越用不上,但以前卻是很好的建築材料。
[崙背水泥瓦業者 李昌修] 第一防熱,不會熱,下雨不會有聲音,第三可以撐差不多50年。我們的瓦比琉璃瓦,我們的瓦比較密,下雨不會噴進去。
工廠外頭的水池,是要給已經乾燥的瓦片泡水,這道手續之後,才算真正大功告成。
[崙背水泥瓦業者 李昌修] 瓦做好下去泡水以後,泡過後可以撐比較久,如果沒有泡水會碎掉,(要泡多久),要泡兩天兩夜,(兩天兩夜喔),(你們自己有試過說),(有泡跟沒有泡的差別),有 我試過,(耐度)頭尾差十年。
了解了水泥瓦的製作。但看看這些瓦片的造型,不盡相同,其實需要七種不同功能的瓦片,才能組成一片屋頂。
<這個叫做平瓦,是蓋在中間的地方,下面有擋瓦條,擋瓦條這樣子勾著,把它勾住。這叫做前口瓦,蓋在前面落雨的地方。這叫做邊瓦,放在屋子的旁邊,這個是右手邊的瓦。這邊比較寬放在旁邊,雨才不會噴進來,這叫做邊瓦,是右手邊的。叫做邊瓦,是左手邊的,因為這邊比較寬,雨不會噴進去。這個叫做角瓦,角瓦,前面跟旁邊都有,叫做角瓦,一棟房子四片而已,右邊 左邊四片而已。這片叫做冠瓦,大的冠瓦,蓋在屋脊上面的,保護屋子不會漏雨,這叫做大的冠瓦。這個叫做舌瓦,放在冠瓦下面,這裡有痕,這裡有痕,敲下去斷成兩截,放在冠瓦下面。這個叫做獅頭,放在屋子屋脊上面的兩邊,叫做獅頭,獅頭下面還有一個巴瓦,這樣子蓋,這樣子蓋就可以。>
聽了那麼多水泥瓦的介紹,或許很難懂。經過簡單的拼湊,就可以一目了然。
[崙背水泥瓦業者 李昌修] 以前的傳說是說,日本傳過來的沒錯,但是我爸爸手上做,我現在也一直做。
為了延續父親留下來的工廠,李昌修面對不景氣的考驗,依然讓機器繼續運轉。每一片水泥瓦的完成,雖然利潤不高,但卻有著對傳統的堅持,和濃厚的傳承精神。
採訪/撰稿 羅弘昇 攝影/剪輯 黃訓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