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云制造行业分析报告

 奔Ⅶ 2015-04-13


导读: 云制造是为降低制造资源的浪费,借用云计算的思想,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制造资源的高度共享。建立共享制造资源的公共服务平台,将巨大的社会制造资源池连接在一起,提供各种制造服务,实现制造资源与服务的开放协作、社会资源高度共享。


企业用户无需再投入高昂的成本购买加工设备等资源,通过公共平台来购买租赁制造能力,随时按需获取制造资源和能力服务,智慧的完成其制造全生命周期的活动。


在理想情况下,云制造将实现对产品开发、生产、销售、使用等全生命周期的相关资源的整合,提供标准、规范、可共享的制造服务模式。这种制造模式可以使制造业用户像用水、电、煤气一样便捷地使用各种制造服务。

(编选:智慧城市圈子邱文斌来源:微信订阅号:QWB_2014)

一、“快速消费电子产品”加速云制造到来

苹果发布新款智能手机iPhone5s5c之后,引来了业界诸多的讨论,很多的评测都提到了一句:“如果你当前用的是iPhone 5,那么现在换机的意义也许并不大,除非你是一个十足的果粉。”毫无疑问,在面对智能机红海的波涛汹涌时,是否换机已经成为很多消费者面对一款新手机想问的第一个问题。


而在10年前,手机对于很多人来说仍然是新奇的玩意,换手机更是不到手机彻底坏掉或报废就不会去想的事情。近些年无论是电信网络的更新换代,移动互联网的崛起,还是智能设备和元件的飞速发展,都在让以手机为代表的智能终端越来越多地被“消费电子产品”的名头所取代。当以精品策略独步天下的苹果也突破了每年一部手机的限制之后,也许这些消费电子产品正在开始步入“远房亲戚”—快消品的行列,成为“快速消费电子产品”。

(编选:智慧城市圈子邱文斌来源:微信订阅号:QWB_2014)

1、“快速消费电子产品”时代的到来

消费电子产品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诞生,并且出现了诸多常青树型的经典产品。1979年索尼推出了Walkman随身听,截至2010年停产,全球共售出了4亿台;2004年摩托罗拉推出的手机RAZR V3系列也在之后的3年中获得了超过1亿的销量。


然而随着3G网络的普及,以及iPhone引领的智能手机的潮流的出现,传统消费电子产品以常青单品制胜的优势正在逐渐消失。电子产品元器件价格的下降,产业供应链的成型也加速了这一过程。伴随着新的开源系统Android的出现,以HTC、三星为代表的厂商更是以机海战术进军智能手机产业并大放异彩,单款产品生命周期开始大幅缩短。


HTC执行长周永明甚至在之后的采访中表示,HTC最成功的一段时期几乎每个月就会推出一款旗舰手机。同样,电子元器件的成本下降也让消费电子产品脱离上个世纪末“高档消费品”的行列,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根据Gartner的数据显示,2004年全球手机总销量为5.6亿部,而2010年这一数字已经达到16亿部。除了不断扩张的新兴市场以外,手机更新换代频率更高也是该数据飙升的重要原因。


除了智能手机之外,平板电脑、音乐播放器等移动设备,以及PC、电视等家庭娱乐设备也在不断加快更新换代速度。因为随着硬件技术的升级,软件应用能够利用的系统性能与传感器指标也在不断增加,硬件与软件结合带来的新体验成为技术发展带给消费者最直观的感受:3G网络、重力感应、电容触摸屏、NFC等等。因此,消费者的需求也在推动硬件产品的更新换代。消费电子产品寿命(并非指使用寿命)不断缩短,“快速消费电子产品”的时代正在到来。

(编选:智慧城市圈子邱文斌来源:微信订阅号:QWB_2014)

2、碎片化产品线亟待云制造整合

随着消费电子进入“快消品”行列,曾经一款或数款产品延续几年的成功难以再次出现,也对消费电子产品制造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单一产品线寿命逐渐缩短,客制化需求不断提升,消费电子产品逐渐出现生产碎片化迹象。

(编选:智慧城市圈子邱文斌来源:微信订阅号:QWB_2014)

而随着互联网厂商越来越多加入消费电子产品设计行列,基于互联网基因的营销也对传统生产方式造成了更大的挑战。互联网营销崭新的C2B销售模式甚至C2B设计模式,都让传统工厂生产模式的生产周期和库存短板愈发突出,甚至有智能手机出现了生产寿命仅有几个月的情况。


随着IT巨头诺基亚、索尼纷纷出售旗下工厂以求缩减开支集中产品线的同时,专业代工厂成为很多厂商的选择:苹果、乐视通过富士康代工,小米则选择英华达等。然而代工厂商高企的代工费用并非每个企业都能承受的,因此一种新型制造模式云制造应运而生。


二、云制造兴起,企业出路在哪?

1、能否成为企业出路?

云制造究竟是什么?有管理媒体调查显示,69.47%的人都不清楚这个答案。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曾给出了他的定义:“利用网络、互联网平台,按用户需求组织网上制造资源、制造能力,为用户提供各类制造服务的一种网络化制造新模式。它将各类制造资源和制造能力虚拟化、服务化,进行统一、集中的智能化管理,提供一系列标准、规范、可共享的制造服务。”

(编选:智慧城市圈子邱文斌来源:微信订阅号:QWB_2014)

众所周知,企业要开发新产品,从研发做起,联系供应商,购买制造设备,铺设销售渠道,几乎每个环节都得事必躬亲,等万事俱备的时候,很可能商机早已转瞬即逝。企业更是如此。如何尽快把研发转化为生产、上市,是大多企业管理者头痛的问题。

(编选:智慧城市圈子邱文斌 来源:微信订阅号:QWB_2014)

特别是目前一些企业在资金链上遇到瓶颈,就更需要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来稳定发展。而云制造模式,也许将会成为企业的一种盈利新模式,企业不需要再去苦苦寻觅制造协作服务的提供方,只需要向云制造平台提出需求,由云平台去组织制造资源与制造能力来完成设计、加工、生产、协作等订单。

=编选:智慧城市圈子邱文斌来源:微信订阅号:QWB_2014

云制造的表现形式,其实是将电子商务深入到制造业的整个生产过程,将生产流程进行分解,然后众包给线上的制造资源或制造能力提供商、服务商。从外包到众包,这其实是个质变的过程。实质上,云制造是依靠信息技术,形成的一种新的协同制造的新模式、新方法,其核心是高效的协同。

(编选:智慧城市圈子邱文斌来源:微信订阅号:QWB_2014)

云制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制造资源虚拟化,让制造资源能够方便地为更多的人来使用。未来的工业体系,会朝两个方向走,一个是进一步的集中化、标准化,大批量的复制;还有一种是个性化,借助云制造平台,解决中间交易成本的问题。


云制造的模式对于的现状是非常适合的,小微企业众多,它们的方向就是做到最好、最专业。从优化的角度来说,整个社会资源都在云制造的范围内。现在流行的大规模生产,未来是要微型化,把超级工厂变成一个个小的独立的生产单元。


当然,云制造的发展将是一个长期的阶段性的渐进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项目工程,需要依靠政府、产业界、学术界多方面的联合与共同努力。

(编选:智慧城市圈子邱文斌 来源:微信订阅号:QWB_2014)

2、云制造需要“信自己”

2013年,欧盟正式提出了“Cloud Manufacturing”(云制造)说法,并启动了一个项目,打算通过云制造向中小企业用户(SMEs)提供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CAPP)。该项目由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牵头,瑞典、英国、希腊、德国和西班牙的4所大学、1家跨国制造公司和6个中小企业共同承担,旨在强调服务于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支持中小企业高效配置和重配置制造过程,支持产品定制化和变更,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全球市场和更加苛刻的产品需求。

(编选:智慧城市圈子邱文斌来源:微信订阅号:QWB_2014)

在项目执行背景的说明中,欧盟指出,产品开发和制造是欧盟主要的经济支柱,而超过90%的制造业活动由小型和中小型企业(SMEs )完成。当前,制造业市场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高度定制的产品,更高的质量,更快的交货,产品有更快的升级。制造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必须有以客户为中心的,更为紧密、灵活、多元化的合作,同时在设计和工艺规划阶段,制造商应满足制造工艺的多方位的要求,以确保产品的竞争力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制造企业需要有效配置或重新配置他们的制造工艺,以促进产品的定制和改装,适应迅速多变的全球市场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云制造,就是满足这些需求的综合性的解决方案。“CAPP-4-SMEs”及此前一系列云制造项目的实施,令欧洲的学术界和工业界有机会互补专长,分享工业应用和技术专有知识,并进行了有效传播和工业应用,欧洲的工厂将在此基础上很快实现技术创新。

(编选:智慧城市圈子邱文斌来源:微信订阅号:QWB_2014

反观中国的云制造进程,其实起步并不晚于欧洲。李伯虎院士率领的云制造研究团队同样指出,云制造是一种取代大规模生产的新的生产方式,它像云计算一样,是一个分散式和大规模批量式并行的生产模式,云制造将成为一个由小型制造业企业组成的超大规模网络的分布式系统,助推中国制造成为中国“智造”。

(编选:智慧城市圈子邱文斌来源:微信订阅号:QWB_2014)

然而,李院士感叹,对于我们自己提出的云制造模式,业内人士及相关管理部门投注的眼光和关心程度都显得颇为淡漠。在此氛围下,尽管项目团队在云制造的推广应用上实施了多方努力,成效迄今却还不够明显,在制造行业内缺乏有效的机制来推动云制造的落地。若不改善这种局面,恐怕我们将在制造领域再度落后于人。

(编选:智慧城市圈子邱文斌来源:微信订阅号:QWB_2014)

由于云制造要改变的是制造业的整体现状,所以它的落地并不是纯技术问题,而是需要协作并进,并引入市场机制。李伯虎院士认为,推进云制造可以说是“一把手”工程,因为云制造将颠覆制造企业的运营模式,牵涉到多方利益,只有企业的“一把手”意志坚定地参与其中,才能保证企业制造各环节的积极加入。


同时,单个企业自身的努力只能起到一方面的作用,只有通过建立由政府主管机构、研究机构、软件厂商和用户共同组成的云制造产业联盟,建立行之有效的沟通、行动机制,消解相关标准、安全、知识产权保护等难题,才能更快推动云制造落地。因此,尽管当前云制造模式处于蓄势待发阶段,但“势”蓄得还不够足量。

(编选:智慧城市圈子邱文斌来源:微信订阅号:QWB_2014)

此外还需要认识到,自上而下的驱动之于产业进步的作用始终是有限的。我国互联网产业的迅猛发展已经证明,互联、协作的网络时代,市场才是最大的驱动力和检验力量,云制造模式最大的倚靠,同样也是市场需求。


事实上,我国广大中小制造企业无不期盼得到自己渴求的制造资源和相关技能、知识方面的支援,但是目前很多企业都找不到门道,但只要云制造的基础工作做到位,企业们意识到云制造真的有用,并能够方便地接入云制造服务云池,市场竞争自然会令他们选择更先进的制造模式。而形成了这样的互动,中国的云制造也将在实践中磨砺得更加出色。


云制造,未来有多远?

上世纪60年代,美国科学家约翰·麦卡锡提出了把计算能力变成一种像水和电一样的公用事业提供给用户的理念,从而成为云计算思想的起源。半个世纪过去了,人们又设想是否可以将这种理念运用到制造行业,让用户像使用水、电、煤气一样使用制造资源和制造能力,于是,“云制造”的概念诞生了。

(编选:智慧城市圈子邱文斌来源:微信订阅号:QWB_2014)

云制造究竟是什么?世界经理人网站上的调查显示,69.47% 的人都不清楚这个答案。让我们来看看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在《“云制造—面向服务的网络化制造新模式”》一文中给出的定义:“利用网络、互联网平台,按用户需求组织网上制造资源、制造能力,为用户提供各类制造服务的一种网络化制造新模式。它将各类制造资源和制造能力虚拟化、服务化,进行统一、集中的智能化管理,提供一系列标准、规范、可共享的制造服务。”


过去,某一个制造企业要开发新产品,从研发做起,联系供应商,购买制造设备,铺设销售渠道,几乎每个环节都得事必躬亲,等万事俱备的时候,很可能商机早已转瞬即逝。而云制造模式,就是让企业不需要再去苦苦寻觅制造协作服务的提供方,只需要向云制造平台提出需求,由云平台去组织制造资源与制造能力来完成设计、加工、生产、协作等订单。这样,用户使用云制造服务就非常方便了。

(编选:智慧城市圈子邱文斌来源:微信订阅号:QWB_2014)

西门子PLM 软件大中华区售前技术总监方志刚则干脆认为“云制造就是电子商务在制造业”。对这种提法,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健表示认同:“以前,企业跟客户的交易行为,包括交易管理、结算管理,都能够实现电子商务。比如电子采购,跟供应商有关的招标比价都属于电子采购。

(编选:智慧城市圈子邱文斌来源:微信订阅号:QWB_2014)

而现在讲的云制造,就是将电子商务这一形式深入到制造业的整个生产过程,将生产流程进行分解,然后众包给线上的制造资源或制造能力提供商、服务商,从外包到众包,这其实是个质变的过程。”“如果说‘电商’是云制造的表现形式,那么协同制造才是云制造的实质。”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历军说。他认为,云制造是依靠信息技术,形成的一种新的协同制造的新模式、新方法,核心是高效的协同。


1颠覆制造业?

让企业像在电子商城里购物一样,与具备设计、制造、采购、营销资源和能力的人或组织进行招标比价,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完成产品的设计、生产以及营销。这对过去大工厂、大企业的一条龙全包式的做法将会是种颠覆。历军说,在过去大工厂的模式中,几件、几百件的产品是没法生产的,因为成本太高,但是现在的消费需求又向着差异化、多品种、小批量、快速转化的方向发展。

(编选:智慧城市圈子邱文斌来源:微信订阅号:QWB_2014)

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社会化分工将进一步加剧,出现一大批非常专业,但是规模又比较小的工作室。虽然制造的链条是分割开了,但是因为整体协同起来,效率还是提升的。想象一下,如果有人在云制造的平台提出一项产品需求,立马就有设计、制造的小企业或者小作坊响应,在沟通、比价后选择合适的对象来建立生产契约,过程可能仅仅只有几秒钟的时间。

(编选:智慧城市圈子邱文斌来源:微信订阅号:QWB_2014)

现在在广东佛山纺织、服装、皮革、陶瓷、家具等产业中,正在探索云制造模式的应用。在佛山这些行业中,资源分配很不均匀,有的企业活儿多的干不完,有的企业没活干。


于是他们开始探索按区域统一接单,然后分配给不同的企业,整个区域形成有序分工与配套合作。而做不完单子的企业可以发包给其他企业共同完成。这种模式需要一个公共平台,而这个平台就是所谓的“行业云”。

(编选:智慧城市圈子邱文斌来源:微信订阅号:QWB_2014)

“云制造的概念是应运而生。”历军说,专业化的分工未来只会越来越细化,有很多小的设计室,创意都很好,但由于资金问题,它可能连设计软件都买不起。为此,它希望与人共享这些“装备”,那就需要通过“云”的协同方式来在一个信息化的平台上实现。


拥有设计软件的人或者企业可以在不用的时候将它们“租”出去,从而提升了设备的使用效率。过去,企业与企业之间“协同”需要打电话、见面,这些都是交易成本,如果有了“云”的平台,协同效率会大大提升。王健认为,云制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制造资源虚拟化,让制造资源能够方便地为更多的人来使用。

(编选:智慧城市圈子邱文斌来源:微信订阅号:QWB_2014)

“未来的工业体系,它一定是朝两个方向走,一个是进一步的集中化、标准化,大批量的复制。还有一种个性化的就走另外一个极端,借助云计算、云制造平台,解决中间交易成本的问题。”历军说。未来,企业巨头不是按规模来定义的,而是靠专业化。比如在制造业发达的德国,社会化分工极强,可能公司不大,但做到了全球最好。


历军认为,这种模式对于中国现状是非常适合的,中国的小微企业众多,它们的方向就是做到最好、最专业,“只做一件事,把它做精。”方志刚也认为,从优化的角度来说,整个社会资源都在云制造的范围内。现在流行的大规模生产,未来是要微型化,把超级工厂变成一个个小的独立的生产单元。


2制造即服务

或许先看一下企业网构成的“私有云”,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云制造”中“云”的作用。在西门子PLM(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软件) 搭建的平台中,参与产品开发的所有人都能随时随地得到所需的各种信息,共同完成设计。例如通用汽车在全球有28 个研发中心,共2 万多名工程师,利用云端技术,这些工程师可以同时在线,有条不紊地协调工作。

(编选:智慧城市圈子邱文斌来源:微信订阅号:QWB_2014)

他们在系统中完成设计任务、交付,并得到一些评价,然后通过仿真、虚拟测验,将设计修改意见很快地反馈给其他人,从而把2 万多名工程师的资源有效地利用起来,提升了整体的决策效率。“这对开发的速度和多样性都是革命性的。原来推出一个新车型平均至少需要38个月,但通过PLM 解决方案, 只需要7 天就能完成一个新车型的设计,而且是赛车。”方志刚说。同时,创建的数字化数据能够帮助企业在虚拟验证阶段就发现设计问题,及早做出解决方案。


云制造系统中的参与者包括制造资源、能力提供者,制造云的运营者以及制造资源、能力使用者。具有计算、存储优势的曙光属于云制造平台中基础设施的搭建者,它们在一些工业城市搭建了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企业可以通过这个入口对接一些融资业务、创业项目等等。

(编选:智慧城市圈子邱文斌来源:微信订阅号:QWB_2014)

比如,每个中小企业都可以定制化地将自己的融资状况和需求按标准向融资服务平台展示,平台上的金融服务资源与中小企业之间以一种双向选择的方式在融资服务平台以IT 化的手段快速匹配对接。


还有通过企业信息化平台,企业可以销售、租赁软件等等。当然,这种模式还算不上完全意义上的云制造,但这种协作、服务的理念是一致的。“云制造的复杂就在于,不同的人要在全世界不同的地方,共同来做一个设计,完成一件产品的制造,这里面需要各种服务系统的加入,包括物流、银行等。”历军说。

(编选:智慧城市圈子邱文斌来源:微信订阅号:QWB_2014)

相比较企业的私有云,基于公有云的云制造则强调企业间制造资源和制造能力的整合,提高整个社会制造资源和制造能力的使用率,实现制造资源和能力的交易。

(编选:智慧城市圈子邱文斌来源:微信订阅号:QWB_2014)

云制造服务平台资源提供者可以向平台提供企业剩余或空闲的制造资源和能力,并通过云制造平台实现交易,获取利润。而资源使用者则按需购买或租用软件、设备进行制造。云制造平台的运营者则通过向前面两者提供服务来收取服务费。“所以说,云制造就是一个服务网的概念,把过去企业之间一对一的模式变为一对多,制造即服务。”方志刚说。


3、智能的服务网

方志刚指出,提高效率,完成大规模生产任务或者定制,需要服务网的“智能”。云制造,包括三个方面,工厂的智能化、产品智能化和材料的智能化。未来云制造的各种资源配置决策不是由人来完成的,而是由计算机和智能的设备来完成的。互联网加物联网,构成服务网。在德国,云制造是工业4.0 系统内的模式之一。

(编选:智慧城市圈子邱文斌来源:微信订阅号:QWB_2014)

在工业4.0 时代,产品、数据源传输系统及传输工具共同构成了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即采用互联网技术,通过嵌入式系统实现联网的智能体间的相互通信,并通过这种方式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对象联接起来。他们习惯于将生产活动比喻为在一个大市场上,机器提供服务,并实时与产品交换信息。


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DFKI)与包括西门子在内的20 个工业与研究合作伙伴创办了一座智能工厂,演示了信息物理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运转方式。这座试点工厂利用皂液瓶来演示产品与制造机器之间的通信方式:每个空皂液瓶底部都贴有射频识别(RFID) 标签,以告知机器应为其套上黑色还是白色瓶盖。


换句话说,这一制造流程中的产品从一开始就携带有数字产品记忆,可以通过无线信号与周围环境进行沟通。这样一来,产品就成为了一个信息物理系统,将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合二为一。就像如今USB 端口可用于将不同类型的设备连接至电脑一样,未来,现场设备、机器以及其他设备等也能连接到生产系统中,实现天衣无缝的交互。

(编选:智慧城市圈子邱文斌来源:微信订阅号:QWB_2014)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数字化或信息化系统间的融合问题成为关键。例如,机器如何知道有多少只皂液瓶需要白色瓶盖,有多少只皂液瓶需要黑色瓶盖?机器如何知道工厂是否备有足够数量的瓶盖,或者能够按时交付足够数量的瓶盖?

(编选:智慧城市圈子邱文斌来源:微信订阅号:QWB_2014)

库房是否有足够数量的工作人员可以收货? 如今,所有这些信息都保存在不同系统中。譬如,企业资源规划(ERP) 系统负责管理物料物理、人员规划和成本计算,而制造执行系统(EMS) 则负责控制生产作业。问题是,这些不同系统所使用的多种不同的格式、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妨碍了数据在系统之间顺畅、完整地转移—而这正是将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合二为一所必需的。


云制造:中国从制造大国转为制造强国的机遇

制造业发展到今天,已经从传统的小制造发展到如今的大制造。“云制造”不是传统的小制造,而是大制造的概念。大制造的含义就是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活动。


首先是产品、活动和过程覆盖面大,涉及到从需求量增,一直到最后产品报废的整个研制过程;第二是制造活动范围大,可以在企业内部,也可以在企业之间,甚至是全球;第三是类型大,包括离散制造业、流程制造业和混合制造业等。


在制造业的国际分工中,我国始终处于“微笑曲线”的底部--附加值最低的分工区间。如何从产品生产型向生产加服务型转变,从价值低端走向中高端,从制造大国转为制造强国,这是未来的510年,我国制造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指出:“实践表明,云制造确实是制造业信息化的新模式、新手段,而且是云计算在制造领域的落地和延伸,对我们国家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起到积极作用。”


云制造,实际上是基于各种各样网络的以及组合的面向服务的智慧化的制造性模式。具体来说,就是融合和发展了现在的信息化制造,这里指的是大制造,包括设计、生产、实验、仿真、集成等等。把信息化大计算和目前的新兴信息技术(包括云计算、互联网、服务计算、仿真、智能科学、高性能计算、大数据、电子商务等等)结合起来,从而把各种各样大制造的资源和能力虚拟化、服务化,构成一个制造资源、制造能力的服务云池,并且这个云池协调优化管理和管理经营。

(编选:智慧城市圈子邱文斌来源:微信订阅号:QWB_2014)

其基本理念是以制造资源和制造能力为核心来盘活资源,集中资源办大事,盘活资源办好事。将云计算、云仿真应用往制造业方面去扩展,必将推动中国制造业模式的变革。云制造或为我国制造业的转型提供新思路。

(编选:智慧城市圈子邱文斌来源:微信订阅号:QWB_2014)

那么云计算如何向行业拓展落地?李伯虎院士给出了几点注意事项:

第一、必须要理清应用领域的发展对云计算有什么需求。

中国的制造业要从大国变强国必须使得我们的制造集成化、协同化、服务化、资本化,而云计算的技术理念正好是符合这个要求。


第二、在构造应用领域的云系统时要做到良性循环发展,从满足应用出发,从需求来建立系统,从系统带动技术的产品研发,技术的产品研发发展了,再推进系统发展,系统再去推动应用,要做到这样的良性循环。(编选:智慧城市圈子邱文斌来源:微信订阅号:QWB_2014)


第三、要把云计算的理念技术在应用里面实现三方面的拓展:

第一是共享的内容,以制造领域为例,云计算提出了在IaasPaasSaas,把它延伸到制造业就是软制造资源(包括模型、数据、软件、信息咨询)、硬制造资源(计算器等),制造能力(机床、机器的加工中心、制造能力);

第二是服务能力变了,必须要进行协同;

第三技术不同,云计算技术提供资源能力共享,互联网技术要把东西联进来,服务计算要服务化,建模仿全真生命周期要做虚拟样机,技术上要做很大的拓展。

(编选:智慧城市圈子邱文斌来源:微信订阅号:QWB_2014)

第四、一定要做具有中国特色的云计算。

全世界都在做平台。对中国来说有这么几条需要注意:

第一、在制造业信息化基础上做,第二、突出应用需求推动云制造系统建设,推动云制造系统里面的识别技术和经营管理的协同发展。


总结:

云真正的落实到各个行业,绝对不是纯粹的计算技术问题,必须要把信息、资金、物流流通结合起来。把新一代的信息技术,跟大制造技术和产品技术深度融合,把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结合起来,做具有中国特色的云计算。(编选:智慧城市圈子邱文斌 微信订阅号:QWB_2014 文献参考:网络公开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