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卫东是喜欢倩云的、梅老坎是挑棒棒的,重庆的80、90后都是看这些长大的……

 郎郎智慧图书室 2015-04-14

  几乎每个重庆人的青葱岁月,都是在它们的陪伴下一路走过来的,我们的耳朵,只有听到说着重庆话的影视剧才觉得最有味道,不然,你根本算不上是正宗的重庆人。

  刘卫东是喜欢倩云的、梅老坎是挑棒棒的,重庆的80、90后都是看这些长大的。

  今天我们豆来告一盘,检验一哈,你是不是资格重庆人?

  勒……不是电视剧,这是真人真事,是地地道道的重庆人自己演自己的故事……


  《雾都夜话》 1994年至今

  一直脚得“自己”改成“国人”更有重庆味~它曾经是重庆电视台的金牌栏目,节目开始前那句重庆话的开场白让人影响深刻。很多重庆崽儿的成长都有它伴随。

  不是公司炒我,是我自己炒自己


  《柯得平外传》 90年代初

  那时电视刚刚进入寻常百姓家庭,这部方言喜剧带给重庆人的快乐是巨大的。各种意想不到,各种整蛊爆笑。

  棒棒儿~~~ 来咯~~~


  《山城棒棒军》 1997年

  一听到这句话就知道是《山城棒棒军》开演了。到现在依然受到老重庆人的喜爱,它也是重庆人勤劳的写照。到现在都还记得梅老坎儿、毛子……这是小编心中永远的最好地方剧,没有之一。

  信得过、管的宽、肿起冒


  《爬坡上坎》 1999年

  一部反映现实生活的喜剧片,从带有双关意义的片名,到有双关意义的角色名,都给人带来一种喜剧化的幽默感。它既是山城重庆典型生活特征也是剧中人物生活现状,同时也是对中国改革开放整体现实的折射。

  楼上的客,楼下的客,听我老板来交涉:要屙尿,有夜壶,莫要在床上画地图……


  《老坎客栈》 1999年

  老板叫梅老坎,老板娘叫风车车。。。这些名字都还能脱口而出。故事摘选三四十年代的成渝线背景,以夸张的手法嬉笑怒骂,运用乡音风格演绎荒诞传奇。

  真人真事改编的重庆版“审死官”


  《奇人安世敏》 2000年

  安世敏不仅有“智慧化身”的美誉,还有“整人大王”的恶名;他即有正派、耿直、机智、幽默的美好品格,又有躁动、报复、好作弄人的人性弱点,集才气、灵气、豪气、痞气于一身,真令人爱恨交加,用现在的话说——腹黑。

  位于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的地方,有一条古老的嘉陵巷……


  《街坊邻居》 2000年

  十几年前,刘卫东、周幺婶、白小军走入了我们的视线,带来无数欢乐,现在它已经出到第三部,可见它对重庆人的影响!

  磁器口儿的花生颗是颗,龙溪镇的茶钱是各开各,火锅馆坐的是兄弟伙,麻辣烫涮的是新生活……


  《生活麻辣烫》 2002年至今

  直到今天,这部剧在重庆本土地区仍然有着很高的关注度,虽说讲的是家长里短,但传递的却是真善美的正能量。周二毛、干豇豆、任盈盈、霍得转 ……随口就能说出一长串,黑多人追剧都已经追老10大10年老。

  袍哥人家,绝不拉稀摆带!


  《傻儿司令》 2003年

  严格地说,这是“哈儿系列”,还有“傻儿师长”、“傻儿军长”。故事的原型是抗战时期的川军将领范绍增,外号“范哈儿”,片名就是这么来的。范哈儿原是袍哥出身的绿林,这也让故事极具传奇色彩,情节跌宕起伏,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屌丝的逆袭”。


  对于重庆人来说,刘德一演的《傻儿司令》才是真正的傻儿司令。吃麻将的情节至今记忆犹新,最最经典的,还是那句“袍哥人家,绝不拉稀摆带!”,这霸气,承包鱼塘的那些青勾子娃娃比得过?分分钟甩出十条街!

  (内容摘自网络 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