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改变家电维修的混乱需全社会一起努力
2015-04-14 | 阅:  转:  |  分享 
  
收费乱、价格高、服务差,家电维修背后的“猫腻”让不少消费头疼:家里的电器坏了,扔了怪可惜,想修,高额的维修费和“越修越坏”的担忧让人心烦。有消费者呼吁,改变家电维修市场的混乱状态,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在协会2014年上半年收到的消费投诉中,家用电子电器类投诉量最高,为66198件,占整体投诉的20.2%。投诉量较2013年上半年有所增长。其中空调行业上半年投诉情况较为突出。去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空调投诉3524件,其中售后服务投诉为1657件。与2013年同期相比,投诉量上升6.3%。

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有:销售商不履行“三包”义务。消费者购买时商家承诺“三包”期为3年,而出现质量问题后,经营者却拒绝为“三包”期内出现问题的产品提供免费维修;报修后杳无音讯,售后服务不到位;夸大故障,赚取高额维修费;售后零配件价格不公开透明,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江苏省家用电器维修协会发布的2014年第4季度家电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投诉状况显示,去年4季度该协会共接到投诉及咨询3625件。在家电售后服务投诉中,消费者大都反映“商家、厂家投诉渠道不便利”、其次是“处理投诉时间长”和“互相推诿”;从消费者投诉及咨询的处理情况来看,其中又数空调、中央空调及供暖系统投诉的处理难度最大。家电维修成了一项“剪不断,理还乱”的民生难题。

在我国家电行业蓬勃发展的背后,售后服务滞后的问题却长期得不到解决。其中,家电维修麻烦、维修费用高让家电售后维修成为“鸡肋”。

黑龙江消费者张先生家的冰箱不制冷了,他对比了几家维修公司的价格后,选择了一家报价便宜的。维修人员上门检查后称,是缺少制冷剂造成,添加制冷剂要200元。王先生觉得收费有点贵,提出看一下对方的收费标准。对方却表示没有收费明示,只有更换压缩机这类大件才有价格表,像这类小的维修项目每家都一个价。听他这么说,王先生只好交钱加了制冷剂。随后,王先生从他人处了解到,添加制冷剂其实只要100元左右即可。

笔者致电数家冰箱品牌的售后电话发现,各品牌上门维修的收费名目说法各异,收费标准也不一致,甚至同一品牌的收费都不一样。而且报价通常都不固定,售后表示检修之后才能给出确切的价格,甚至维修过程中还会有变动。

我国《家电维修服务业管理办法》明确要求,家电维修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明码标价,并且禁止虚列、夸大、伪造维修服务项目,对存在违规现象的维修企业最高可处以3万元的罚款。业内人士表示,同一品牌的产品收取不同配件费,很有可能是维修人员在故意抬价。很多家电品牌把售后维修服务外包给家电维修公司,维修公司直接向消费者收取维修费用,就可能出现维修人员私自哄抬价格的现象。据透露,虽然维修人员向消费者提供的零配件成本很低,但只有收费超过一定数额,维修人员才能拿到提成。

此外,私下换件、卖件已经成为家电维修行业的潜规则。有的维修工人利用客户不懂维修常识而重复收费,将一个零件报两次费用。还有的维修工人将电视机零件全部拆开,然后谎称“大件损坏”,并因此开出高价或偷换零件。一些维修人员干脆在维修时偷偷把客户电器上价格昂贵、没有损坏的零件换下来,换上廉价的或从旧电器上拆下来的零件,不知情的消费者只能被蒙在鼓里。还有一些修理工在客户家里查出家电故障后,借口修起来很麻烦,要把家电搬到维修部慢慢修,然后随意“制造”故障,在修好后索要高额维修费。

献花(0)
+1
(本文系萧晓黎明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