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砚因缘

 读书作乐 2015-04-14


古砚


  说起山东邹平,也许大家不熟悉,但是,说起邹平的历史,特别是人文历史,相信诸家肯定不会陌生。众所周知,战国巨擘陈仲子、汉代《伏生传书》、魏晋《九章算术》刘徽、晚唐《酉阳杂俎》段成式、五代儒学宗师田敏、北宋先忧后乐范仲淹、明朝鸽学笔祖张万钟、元代工部尚书贾训、清朝袁氏家族袁守侗、清李氏家族五子登科、末代硕儒梁漱溟先生等耳熟能详的名人,可谓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历史长河中皆书写下浓重的一笔,特别是在山东邹平这方热土上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说起人文历史、文化传承,不得不说文房四宝中的砚。


  中国的四大名砚中,尤以端砚最为称著。它细腻如玉,质刚而柔,秀而多姿,发墨不损毫,磨之寂寂无纤响,按之若小儿肌肤,呵气研墨,研磨出来的墨汁油润生辉,层次丰富,虫蚁不驻。且砚石硬度适中,不吸水,下墨快,易雕刻,还有独特的石品花纹:鱼脑冻、蕉叶白、天青冻、冰纹冻、青花、天青、火捺、冰纹、金线、银线以及名贵可爱的石眼。在端砚界,还流传着一个妇孺皆知的故事:初唐时文人进京应试,时逢严寒,笔墨皆冻,唯端州考生梁举人竟以自家宝砚“呵气成墨”行文流畅顺利应试,考官遂禀呈皇上,龙颜大悦,即将端砚列为贡品,冠名砚之首名扬四海,成为文人雅士心仪之物。宋朝著名诗人张九成赋诗赞道:″端溪古砚天下奇,紫花夜半吐虹霓。″宋苏易简在《文房四谱》中用拟人手法将笔、墨、纸、砚封为“四侯”,这“四侯”中笔老则不中书,墨陈则失胶性,纸久则酥脆,唯砚质地坚固,能传万世而不朽,为笔墨书写春秋。


  说起文房四宝中的砚,不得不提清朝乾隆年间三大名臣之一纪晓岚与山东邹平的渊源,纪晓岚也是清代嗜砚如痴的著名收藏家和鉴赏家,并与邹平焦桥的袁守侗、袁守诚成为亦同僚、挚友和亲家。还有他的忘年之交邹平长山布衣印人聂际茂,以及进京赴试有着共同目标的举人卢召弓、张松平、钱辛楣、周筠溪、秦涧泉、左美塘、纪懋园等相会相识,使彼此成了知心好友,数年后,在如履薄冰的官场中,升沉聚散,遭遇各异,唯纪晓岚与袁守侗相交长久,并结识了袁守诚,由相识到相知,以致由挚友到至亲。此时山东邹平的袁家已是举国闻名的簪缨之族,来往的亲戚都是达官显贵。袁守诚的祖母、袁景文之妻是康熙文化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正一品加三级的李阁老李执芳之女,袁守侗是王渔洋的孙婿,可见袁家之富贵显赫。他们的家庭、子女可谓“门户相当,才情匹配”,纪晓岚便把两个女儿嫁给了袁守诚的儿子袁煦和袁薰,和袁守诚结为儿女亲家。纪晓岚的另一个女儿则嫁于德州卢见曾之子卢谦,到了乾隆三十三年,两淮节年提引案发,这是一起震惊朝野的大案,卢见曾逮问论绞,死于狱中,籍没家产,子孙连坐,谦谪戌军台。纪晓岚也因“漏言夺职”,谪戌新疆乌鲁木齐。卢见曾的孙子(纪晓岚之外甥)卢荫溥,因纪晓岚透露消息幸免于难,随母亲归依山东邹平,投靠长山焦桥袁家的两个姨母避难,在长山读书三年。后大学士刘统勋为卢见曾洗雪,乞恩赦谦归,授广平府同知。卢荫溥于乾隆四十六年成进士,后授编修,官至礼部尚书国史馆总裁,军机大臣,体仁阁大学士。在他危难之际,是邹平的两个姨母家掩护他度过灾难。


  特别值得一叙的是纪晓岚与邹平长山布衣印人聂际茂的忘年之交。聂际茂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刻苦,博览群书,酷爱篆刻,32岁时已名声大噪,其篆刻艺术和广博的学识深受当时书画家、文人名士的推崇。他以印交友,屡屡谢绝馈赠,如若话不投机,虽达官巨富一样拒绝,个性鲜明。聂际茂一生作品集入《阴骘文印谱》、《司空表圣诗品印谱》、《阅微草堂砚谱》(篆刻)、《印萃》、《怀古堂印谱》等行世于今。


  乾隆十七年,聂际茂被翰林院编修宋弼以礼延至北京,在宋家结识了纪晓岚。当时纪晓岚会试中得贡生,这位布衣朋友击节赞赏,于是29岁的纪晓岚与53岁的聂际茂一见如故,遂结成忘年之交,并聘其为西席,在此期间聂际茂通过纪晓岚结识了法南野、田中仪、董元度、宋清远等文人名士,经常在一起吟诗作赋,3年后因家事辞馆回乡。


  世传纪晓岚平生有嗜饮、嗜烟、爱滑稽的嗜好,民间流传有“纪大烟袋”的谑称。然而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砚谱》更为后世所追捧,他爱砚至“嗜痂成癖,每闻珍砚,必欲购之,且每次得砚必铭”,其中绝大部分砚铭是纪晓岚撰文,请友人刘墉(官至体仁阁大学士,书法家,尤工小楷)、伊秉绶(扬州知府,著名书画家,善画山水竹松、尤善隶书)书写,由聂际茂操刀。铜雀瓦砚铭是《阅微草堂砚谱》中字数最多的一方,书体为隶书,19行31句218字,系纪晓岚撰文,伊秉绶书写,聂际茂操刀。一方砚镌刻两百余字,微如蝇头,书者刻者艺术之精湛,巧夺天工,珠联璧合,文书刻三绝,成为砚坛珍品。此砚现存河北省博物馆内。


  高官和布衣的忘年挚交,是乾隆朝瑜亮文坛的泰斗和艺术家的高境界聚首,纯真笃实得宛如一枚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的美玉。纪晓岚敬佩聂际茂的人格和艺术,他身居要职后,曾介绍几位友人入仕为官,继聂际茂之后被聘为纪晓岚西席的戴震经他举荐入四库全书馆,纪晓岚曾多次诚恳地举荐聂际茂,都被他婉言谢绝。


  患难之际见真情,乾隆三十三年六月二十五日,两淮节年提引案发,纪晓岚为亲家漏言获罪夺官。八月被谪戌新疆乌鲁木齐,纪晓岚原以为生还无望,岂料乾隆三十六年释归,六月至京师,嗜砚成癖的纪晓岚从新疆带回随身携带相伴渡过难关的一方珍砚,百无聊赖中赋诗抒怀:“枯砚一嫌似铁顽,相随曾去玉门关。龙沙万里交游少,只尔多情共往还。”苦涩之情,跃然纸上。刚刚归京,门庭冷落,心情寂寞,他依然以砚石为伴。“万里从军鬓欲斑,归来重复上蓬山,自怜诗思如枯井,犹自崎岖一砚间。”聂际茂虽身处千里之外,深深理解此时那位由居庙堂之高跌落守边戌卒归来的老友的心情。艺术家走出精神的思想困扰远比寻求物质的满足更加迫切,多么渴望将自己释罪的的喜悦同老友分享。正当纪晓岚体味人间世态炎凉而伴砚感叹时,阔别16载的72岁老友聂际茂,闻讯惊喜交加,急不可待,恨不能即刻相见,他不顾年老体衰和炎夏酷暑,不虑路途遥远,毅然骑毛驴从山东邹平长山千里迢迢赶赴京师。老友聂际茂的到来,使48岁的纪晓岚如久旱逢甘霖,喜出望外,感激涕零,君子之交淡如水,他苦于无法报答畏友的深情厚谊,报以奇珍异宝怕是对畏友的亵渎,最好的报答“诗为心声”,唯有以诗作答看到人性之光,他饱蘸感情的翰墨,写出了《松岩老友远来省予偶出印谱索题感赋长句》,迸发出“谁知古道淡以久,形骸虽隔心相与”和“如今始识天下士,此人此艺今皆无”的感叹。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其诗云:


  阳关西出二载余,归来再直承明庐。


  艰难坎坷意气减,闭门渐与交游疏。


  西风昨夜到梧叶,凄然白露滋庭芜。


  轩车虽复谢时辈,觞咏颇亦思吾徒。


  门削剥啄者谁子,昂藏老鹤清而癯。


  故人忽自半天落,踉跄蹑屐遥相呼。


  忆昔把酒淡篆刻,布衣之旧晨昏俱。


  迢迢一别十六载,秋鸿未寄尺素书。


  谁知古道谈以久,形骸虽隔心相与。


  闻我生还如再世,霜华渐欲侵髭须。


  常恐从此相见少,不辞策蹇纡长途。


  我闻握手再三叹,苍茫百感交斯须。


  谁言草野贫贱士,乃能不逐炎凉趋。


  古云书画系人品,天然高致非临摹。


  岂知一技能造极,立身亦与常人殊。


  向来知子殊不尽,但夸铁笔镌虫鱼。


  题诗拟续印人传,较工论拙徒区区。(旧题松岩印谱有:他年谁续印人传,惜哉不遇周侍郎。)


  如今始识天下士,此人此艺今皆无。


  幸子老眼尚如镜,莫辞寸铁磨昆吾。(聂际茂72岁尚能镌小印)


  晴雪为我镂山骨,长揖颉籀相争驱。


  他年石片以人重,姓名托子留寰区。


  除了聂际茂,老师刘统勋也以一砚送来问候,师生情谊可见一般。共同的兴趣与嗜好,让纪晓岚与布衣印人聂际茂的交往升华至心灵互通之境界。纪晓岚与山东邹平的这些情结,让我有一种踏破铁鞋无觅处的感受,突然联想到元明学者钱宰之用砚是如何承载着岁月的印迹来到山东邹平这片热土的。


  收藏数载,一个偶然机会在山东邹平集市上淘得一方古砚,摆摊者为一长山老人。该砚系老坑端石砚,砚长20.5厘米,上宽11.7厘米,下宽13.5厘米,厚2.7厘米。使用痕迹明显,砚质如幼儿肌肤,扣之发湿木声,色青泛紫,鱼脑冻、火捺、青花等石色清淅可见。砚上部雕刻绶带仙鸟展翅环抱砚池,下部雕刻八片桃叶环绕仙桃,阴阳向背,栩栩如生,技法十分精致细腻。砚背四周凸起,正中铭刻行书“翰墨因缘旧,烟云供养宜,壬戌秋月子予”?熏书法苍劲有力,其雕工、铭文书体符合明代风格,给人以超凡脱俗之感。原配砚盒为小叶紫檀整木挖刻而成,均包浆厚重,品相完好无损。


  “壬戌”为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子予”为元明宿儒钱宰号,距今已632年。“壬戌”为洪武十五年,钱宰时逢八十寿辰,该砚上部雕刻绶带仙鸟展翅环抱砚池,寓意富贵白头,下部雕刻八片桃叶环绕仙桃,寓意健康长寿,八十春秋结硕果,是同僚或友人为其祝寿所刻。


  钱宰(1302-1398),字子予,又字伯钧,元末明初浙江绍兴会稽人,吴越王钱镠十四世孙,至正十一年(1351)49岁中甲科进士,因亲老不仕,公车教授于乡,元末己称宿儒,唐之淳、韩宜可皆为其弟子。明洪武二年(1369)67岁被征为国子助教,作《金陵形胜论》、《历代帝王庙乐章》皆称旨,进博士,校书翰林。因赋《早朝诗》有违圣意,于洪武十年(1377)75岁遣归。二十三年(1390)88岁又奉旨入京与刘三吾等担任会试考官。又于洪武二十七年(1394)92岁时,由兵部尚书唐铎举荐,奉诏删节《孟子节文》并颁行天下,后求归故里,帝厚赐令驰驿归,居会稽山闭门著书。二十九年著成《临安集》并作叙,洪武末年(1398)去世,年96岁。其文章诗辞仅存部分,收录在乾隆四十六年钦定《四库全书》集部六中-《临安集》六卷。(钱氏后代不乏饱学之士,现代钱学森、钱三强、钱翼、钱钟书、钱正英、钱穆等均为钱镠第三十二代孙)钱宰写诗刻意古调,吐辞清拔,寓意深远,拟汉魏之风,为学界所称。其中古诗、律诗、绝句等流传后世,令人称绝。如五言古诗一首:


  长江东流去,来者方不息。


  白日没西山,晨光还奕奕。


  春花瘁复荣,秋草黄正碧。


  造化无停机,循环岂终极。


  人生天壤间,少壮须努力。


  该诗颇具哲理:世界上万事万物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变化着,自然界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因此,人在少壮时就必须努力拼搏,奋发进取。意在激励后人积极进取,发奋图强。


  钱宰与元末画家王冕交往颇多,并为其画题拔:


  《题画梅和王山农韵》


  江南春来白雪烂,落月横参夜将半。


  缟衣绰约如故人,踏飒梨云欹老干。


  北风猎猎天正寒,仿佛风节凭西阑。


  乃知山人竟不死,夜煮白石青松间。


  高情抗世无今昔,溪上梅花没荒棘。


  忆曾挥翰洒溪云,一枝寄与春消息。


  花前唤酒写长歌,花下呼儿扫落花。


  若非扬州何逊宅,定是西湖处士家。


  山人爱梅心独苦,笑尔豪吟玉堂树。


  山巅水际日看花,凤诏鸾书招不去。


  解衣盘礴两袖垂,腕指所至皆天机。


  南枝著花玉色起,北枝冻压玄霜飞。


  自从上苑成尘土,无复当年旧歌舞。


  源上桃花不记秦,九畹芳兰已忘楚。


  不如山人卧云松,破屋长在梅花东。


  传家有子花作谱,放手直欲先春风。


  见花如见山人面,谁道人间亡是公。


  (王冕1287-1359: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会稽外史”、“梅花屋主”等,浙江诸暨人,元朝著名画家、诗人兼书法家。)


  钱宰与皇帝朱元璋还有过这样一段故事:明洪武年间,他编纂文稿、校书翰林非常劳苦,一次朝罢,无意吟出一首诗:


  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


  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


  不料,该诗被朱元璋知晓,起初勃然大怒,后一想,钱宰为人忠厚,不致于对朕有二心,便心下释然。第二天朱元璋召见钱宰,笑问他:“钱爱卿,诗中是否对朕有看法?”钱宰听后冷汗淋淋,自觉大祸临头。朱元璋见他如此,越觉其忠厚诚实,于是让其把“嫌”字改为“忧”字,钱宰吓得连忙磕头谢罪。朱元璋说:“朕今放汝去,好好熟睡矣!”。这个故事被后世广为流传并编入教科书。


  纪晓岚,清乾隆三大名臣之一,《四库全书》总撰官,声名显赫,并且爱好宽泛,嗜砚如痴,也是著名的收藏家和鉴赏家。如今元明宿儒国子博士致仕钱宰之砚又现身梁邹,冥冥之中总感觉纪晓岚、袁氏家族、布衣印人、钱宰古砚与山东邹平有着千丝万缕不寻常的情结与渊源……


  本版稿件由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