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庄子智慧之二)

 航鹰 2015-04-14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庄子智慧之二)

 

    这是《庄子﹒逍遥游》里的话,这句话很容易使人想到财富,想到财富积累,想到财富使用,想到一个人的财富观。欧美人有“富不过三代”的说法,直接原因是政府征收高额遗产税的结果,更主要的还是对待财富、对待遗产的观念;成功的父辈一般很小的时候就鼓励孩子自主创业、自立自强,不大会愿意让孩子坐享其成、坐吃山空;加之法律健全及执法严格,人们也不大会挖空心思、偷偷摸摸地非法转移资产,因此,绝大部分富豪追求财富的理念还是回馈社会、为社会作贡献,“裸捐”便成为许多富豪晚年的必然选择。中国人强烈的家族意识和裙带观念,加之尚不完善的法律体系和充满悬念的温情执法,直接促成了部分财富积累的不健康、不合理,以及财富转移理念的不科学;当一部分艰难创业的父辈们把辛辛苦苦积累的财富转移给儿孙辈的时候,这些财富反而变成了巨大的温床,使部分“富二代”“官二代”们迅速蜕变成了凶猛的社会病菌,疯狂地飚车,疯狂地烧钱,疯狂地侵蚀社会肌体;至于“裸捐”,在中国还是少之又少。林则徐说:“子孙若我,要钱作什么?子孙不若我,要钱作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可见,与其“益增其过”,还真不如“裸捐”,让财富合理地回归社会。当然,这是合法的财富积累,拥有者如何处置,本无可厚非,欧美也罢,中国也罢,只要依法行事,自然不会出现大的差池。更多地,我们还要把这个话题扯到那些灰色的财富积累和暗箱里的财富使用上。柳宗元写过一篇耐人寻味的短文《蝜蝂传》:“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昂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蝜蝂这种奇怪的小虫,有贪得无厌的本性,遇物辄取,物积不散,而且屡教不改,最终坠地而死。看看身边,很多人与蝜蝂何其相似,甚或大大过之。他们利用自身的职位和手中的权利,千方百计,挖空心思,广开财路,广种博收;该拿的钱多拿,不该拿的钱尽力拿,该收的好处费多收,不该收的好处费变相收;贪墨资财,中饱私囊。而一旦东窗事发,触犯刑律,又言之凿凿,捶胸顿足,企图逃脱法律的制裁。陈继儒《小窗幽记》中说:“欲不除,似蛾扑火,焚身乃止。贪无了,如猩嗜酒,鞭血方止。涉江湖者,然后知波涛之汹涌。登山岳者,然后知蹊径之崎岖。”当人们面对越积越厚的巨大财富时,也许真的应该从庄子笔下那巢于深林的鹪鹩和河边饮水的偃鼠受到一些启发,毕竟,金玉满堂,自古无人无家能长守;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小窗幽记》描述了一个淡薄名利的好所在,尽管沾了一些佛家习气,但我们不妨从中找到一些借鉴,只要心中装着社会,时时不忘奉献就可以了:“一间房,六尺地,虽没庄严,却也精致。蒲作团,衣作被,日里可坐,夜间可睡。灯一盏,香一炷,石磬数声,木鱼几击。龛常关,门常闭,好人放来,恶人回避。发不除,荤不忌,道人心肠,儒者服制。不贪名,不图利,了清静缘,作解脱计。无挂碍,无拘系,闲便入来,忙便出去。省闲非,省闲气,也不游方,也不避世。在家出家,在世出世。佛何人?佛何处?此即上乘,此即三昧。日复日,岁复岁,毕我这生,任他后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