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常实用的经络与穴位保健功效

 山村散鹤 2015-04-14

      中医养生堂提醒您注意阅读时间,健康用眼! 中医养生堂 www.xwysw.net  我要收藏

      经络及穴位保健
      1 晚上9-11点 按摩三焦经补气
      内经灵枢篇:“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为气血通行之道路”,由此可知,经脉在体内连结于内脏器官,在体外,则运行于躯干四肢,通过经络系统,联系着身体机能,也可藉由体表经络来治疗体内脏腑,因此有“经络是保健与治病的捷径”的说法。
      “手少阳三焦经”,运行的时间是晚上9点到11点,也就是“亥时”,起源于无名指外侧端,经过手掌背面、手腕,沿着手臂背侧正中线上行,经过手肘外端凸起处,继续上行到肩关节后面,经过背部肩胛骨、侧面颈部,绕行耳朵外缘,最后止于眉毛外端。
      三焦经主治“主气所生病者”,可区分为上焦、中焦、下焦三个部分,约略等于胸腔、腹腔及骨盆腔。内经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三焦的功能与人体体液代谢、淋巴回流相关;又说“三焦者,气之所终始也”,也就是与气的推动及运行有关。
      利用推敲经络的方式,使三焦经运行顺畅,可以使人充满元气,精神饱满。
      ●推法:手臂处用刮痧板顺着经络方向,轻轻推刮,也可加点精油,推动会更顺畅)。
      ●敲法:也可以手握拳头,同样顺着经络方向,轻轻敲打,每日数次,左右皆做。

      摘自《歧黄医林.中医论坛》

      防习惯性便?多按天枢支沟
      预防习惯性便?,可多按摩身体上的穴道。这种症状相当常见,产生的原因多半是胃肠功能异常、精神压力过大、缺乏运动、水分或纤维质摄取不足等因素所造成,治疗上宜促进胃肠蠕动,同时多喝水、多吃蔬果,有空时多按摩天枢穴、支沟穴等人体穴位,可加以预防。

      有习惯性便?的人常出现大便不易排出的情形,会有这种情况可能是大便坚硬或排出困难,或解不干净,或里急后重,或是因为开刀后肠道狭窄所致。里急后重为一种常见的肠道症,里急是指患者出现想上厕所的冲动,去晚一点就感觉好像要拉到裤子上,后重则是指去厕所后却不顺畅,只能拉一些出来。

      不过,每个人的排便习惯都不同,有的人每天排便,有的人二、三天才排一次便,其实就算是暂时异常都没有太大的关系,但如果是经常性绞痛或不舒服,且常常无法改善时就应接受治疗,除了服用中药处方外,平常可搭配天枢支沟等穴位按摩,有助于习惯性便?的预防保健。

      天枢穴属胃经,位在肚脐旁二寸处,为大肠的募穴,大肠气集结之处,早晚饭前按揉二分钟即可;支沟穴属三焦经,位在手腕背心后三寸处,其具有通便运气的作用,民众可自行用手指或拇指直接按在穴位上,早晚三分钟。

      简单穴位按摩 快速收心醒脑
      左手在前、右手在后,拍打眉心的印堂穴和后脑勺的风府穴,36下后再换手;或者是双手4个指头敲打头顶的四神聪穴和百会穴,都有醒脑功效。此外,用手腕搓揉太阳穴,或者拍打全身,也都是简单的收心操。另外让自己早早上床,别再那么晚睡,喝杯热牛奶,也是很爽的哟。

      敲打肝经 助思虑清明
      肝经是人体第12条经络,气血运行结束后,会绕回胸腹部,再依序由第1条肺经开始,接着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最后又回到肝经,周而复始,循环不息。

      “足厥阴肝经”,运行的时间是凌晨1点到3点,也就是“丑时”,肝经起自于大脚趾外侧,沿着足背上行,经内踝前方,上行小腿内侧面,过膝盖内侧,续行大腿内侧偏后方,绕过阴部,沿着腹部外缘往上,最后止于胸部外侧肋骨下缘。

      肝为五脏之首,又肝胆互为表里,肝经旺盛,思虑就清晰。另外“肝主藏血”,肝血充足,人就精神奕奕,容光焕发;若肝血不足,就容易疲劳,倦怠无力,因此晚上11点到凌晨3点,一定要睡眠,才能让肝胆经得到充分的休息,但现代人往往熬夜晚眠,错过了肝经复原的时间,也就导致肝火愈来愈旺,结果恶行循环。因此常常按揉敲打肝经,人就容易精神饱满,思虑清楚。

      ●敲打法:可以手握拳头,顺着经络方向,轻轻敲打,左右皆做。
      ●按揉法:利用手掌按摩揉捏,同样顺着经络方向,渐渐增加力道,一日数回。

      每晚7-9时 推敲心包经 健肺强心
      中医一般认为,心经与神经及精神系统较为有关,心包经则与心脏循环系统相关,这是两条不同的经络。

      “手厥阴心包经”,运行的时间是晚上7点到9点,也就是“戌时”,起自于胸膛中央,经过胸部,横行从两侧腋窝穿出,沿着上臂腹面正中线下行,经过肘窝,续行前臂腹面正中央,过手腕、手掌心,最后止于中指尖端。

      心包经主治“主脉所生病者”,意思是心包经与循环系统的疾病相关联。中医的心包经涵盖了整个胸腔与心包膜,与心脏功能的强弱有绝对关系;另外,依其循行经过的路径来看,也可以有效治疗心悸、心痛、心烦、胸闷、胸痛、胁肋胀痛等症状。

      ◎利用推敲的方式,使肺经气血顺畅,平时可以强健肺部功能,罹病时则可减轻咽喉、气管及胸部的不适感。

      ●推法:利用刮痧板顺着经络方向,一段一段轻推,也可加点精油,推动会更顺畅。
      ●敲法:也可以手握拳头,同样顺着经络方向,轻轻敲打,每日数次,左右交替做。

      按摩百会涌泉穴,改善高血压
      高血压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所以平常血压偏高的人应特别小心。许多人都是高血压的潜在族群,包括过度肥胖、长期劳累、遗传、血管硬化、肾脏及脑部病变者都是高危险群。此外,不论是精神压力大、烦恼过度、饮酒过量等都可能会引起高血压,除了适当运动、注意饮食、睡眠充足、心情放轻松之外,还可以按摩等百会涌泉等穴位来保健预防。

      除了中药定期调理外,还要懂得利用经络按摩来自我保养,可按摩百会涌泉等穴位。百会穴属督脉,有平肝息风、开窍安神的作用,所以能够改善高血压的症状,只要用双手轻轻啄打百会穴即可,早晚各三分钟。百会穴位在人的头顶正中心,两耳尖向上相交处。

      涌泉穴属肾经,为肾经脉气所出之井穴,由于脉气由足底发出,就如同地出涌泉般,故得其名,按摩涌泉穴能够养肾清热,并改善血压高等症状,可用大拇指由下往上推按,早晚各按压三分钟,或捶打一百下即可。涌泉穴位在脚底中央,脚底前半部稍往前三分之一处。

      此外也可以按摩太冲穴,太冲穴属肝经,肝之原气出于太冲,为肝经的原穴,按摩后有平肝、理血、通畅经络的作用,血压高的人可长期按摩这个穴位,按摩方式很简单,只要用拇指或中指直接按压穴位即可,早晚各按压二到三分钟。太冲穴位在脚拇指与食指间,往上约1.5公分凹陷处。

      穴位按摩舒解紧张、不稳情绪
      现代人由于生活工作压力加大,经常会出现心悸、频尿、便秘、腹泻、呼吸急促、心跳过快等症状,多半都跟压力造成的身心症状有关,为心理或情绪问题引起生理症状。而且,当人的压力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会变化成身体上的疾病,不过,压力的经过都有警觉期,譬如身体出现疲劳、血压上升、肩膀?痛及做事情却失误连连时,表示这时候身体已亮起红灯。

      感觉到压力太大时,建议可藉由按摩穴位来减压,以缓和心理疲劳,按摩穴位主要以有助于疏肝解郁、养心安神的穴位为主,如按摩内关穴可改善心焦气急、心情激昂等情形;太冲穴可改善忧郁、心情低落等不良情绪,三阴交穴可改善压力导致的失眠等。

      顺应时季 滋肾养肝
      肾为纳阴化阳之官,积阴而成阳。阳足则卫外有力,故少年不畏寒。
      恬淡养身,阳精充足,三焦则可归和统元,浑身血性和畅,无有寒滞。

      肝肾同源,遇春之气,冬寒渐退,一阳初生,少阳和应,三焦发动,肝气上行,行脾走肺。
      应于外阳,和和煦煦,春之生发之机。

      冬不养阳,行血耗气,春必畏寒,阳不足外发。阳不足行脾肺,夜则郁热发梦,肾伤而惊恐。在脾则滞不思食,在肺则外感时作,咽喉鼻道不舒。阴不得少阳之化升,沉降于下,下肢阴寒,腰膝酸软疲乏。

      法当春时多捂,避免寒侵。同时强肾纳气,化阴为阳,保全肾中元阳,暖肝行气,习真阳之火补肾强壮导引,养元静坐之法,结合肝胆导引,以透发抑郁。
      如此下暖上透和于春季,可以平安。

      春气向夏,阳气渐升。然经气行肺金之肃降,故冷暖交替。主气行天,客气行地,常态。若主气旺,则肝气上亢,风动目眩;若客气盛,则肝气寒缩,肺气不宣,肋多不适,郁闷。

      时季行及夏,脾土旺,地气升,天地之气起伏升腾,湿气绵绵。肝气不足而郁,在脾肺则津为痰,湿滞;胃中积聚为热。感天之火,湿热内外交加,中焦病,上焦受累。血中郁热不从少阳发,血中生热,皮肤发疹,扰动心神,烦动心包,脉行不和;肝气不得升,妄行走窜胀痛。三焦不通,水道难行,膀胱之气化不足,肾难归摄,无从纳气,于是肝肾阴虚。

      一切种种,皆因冬不能藏,挥霍元阳,生化无源。及此,养肾调肝不失本原。
      不动欲念,身心平静,心气降于中脘,肾阳聚于脊中,冲脉养元。

      摘自《经络修身》

      穴位诊断可以早期诊断癌症
      有报道称,穴位诊断可以早期诊断癌症,它往往比仪器诊断的早。
      病理切片还有10%的误差。一般早期用穴位诊断,可以早期确诊;早期治疗及早痊愈。

      足太阳膀胧经上的两组穴位:一对是反映全身恶性肿瘤信息的穴位,为“新大郄穴”,该穴位于大腿后侧承扶穴与委中穴连线中点,外开 5 分下55 分(同身寸)处;另一对反映全身良性肿瘤信息的穴位命名为“新内郄穴”,位于承扶穴与委中穴连线中点,内开 5 分,下5 分(同身寸)处。

      拇指按在穴位上有压痛者即为身体某处癌变,如果该穴有结节,提示肿瘤已经形成。

      按压耳穴,缓解熬夜产生的不良状况
      熬夜会使人体各项器官的生物时钟失去规律,容易出现疲倦乏力、免疫力低下、口乾舌燥、失眠、长粉刺等现象。
      因熬夜而生理时钟大乱,或紧绷烦躁时,可按压耳穴,例如神门、心区.
      1。按压耳神门,具宁心安神功效,主治失眠、多梦、痛症与菸瘾、药物戒断综合症。其次2.按心区,有促进血液循环功能,主治失眠多梦、心律不整、舌痛舌炎等。
      3.压内分泌,具调理内分泌功效,此穴主治内分泌疾病,如月经不调、更年期症候群等。

      另如耳穴皮质下有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作用,主治各种疼痛、和眩晕、耳鸣等。

      告别失眠 推拿好帮手
      1、用中指指端轻轻按揉两眉头连线中点处的印堂穴,约2分钟无法入睡,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

      2、用食、中指两指指端轻轻按揉两眉头凹陷处的攒竹穴,约1分钟,具有清肝明目的作用。

      3、用双手中指指端轻轻按揉眉稍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寸凹陷处的太阳穴,约1分钟,具有醒脑安静的作用。

      4、用双手中指指端轻轻按揉耳垂后的凹陷与枕骨下的凹陷连线中点处的安眠穴,约2分钟,具有镇静助眠的作用。

      5、用双手拇指罗纹面紧贴在两眉头处,然后在眉之上方同时作左右来回抹动,约半分钟,具有安静催眠的作用。

      6、用双手食、中、无名、小指指端分别放在两侧耳尖直上两横指处的率谷穴,前后来回推动,约半分钟,具有除烦镇静的作用。

      7、用拇指端罗纹面轻轻按揉腕部横纹上两横指处的内关穴,约1分钟,双手交替,具有宁心安神的作用。

      8、用拇指指端轻轻按揉小指侧腕部横纹头凹陷处的神门穴,约1分钟,双手交替,具有助睡安眠的作用。

      青春常驻,清晨揉揉脸部
      起床时若能养成上述良好习惯,并能循序渐进地坚持下去,那么,身心健康就不是一句空话了。

      坐在床上,用手掌分别压紧两只耳朵,用手指轻轻弹击头部,每天早晨坚持10次以上。可消除疲劳,预防头晕,还有增强记忆力,根治耳鸣的功效。

      早晨睁开惺忪的睡眼之后,我们都习惯用手揉眼睛,这是一个好习惯,但这还不够,在揉眼睛之后,我们不妨用手搓搓脸,其好处会更多。不断地扩大范围,重复揉搓,能够促进面部的血液循环,增加面部对外界的抵御能力,时间久了,可以预防感冒,还有减少面部皱纹,永葆青春容颜的作用。

      闭上嘴唇,轻轻地叩击上下牙齿,兼做旋转舌头的动作,用舌尖轻舔上腭数次。这个动作能促进口腔血液循环,增加唾液的分泌,从而达到清洁口腔、提高牙齿抗龋能力和增强咀嚼功能的目的。

      平卧在床上,伸直双腿,做腹部深呼吸,吸气时腹部用力向上挺起,呼气时腹部放松,如此反复数次,可增强腹部肌肉的弹性,预防腹部肌肉松弛,减少脂肪堆积,具有通肠胃,促消化的作用。

      慢慢地转动眼球,可先左右后上下,不停地转动几十次,这个动作能够使眼部周围的神经灵活起来,有助于增强视力,减少眼疾的发生。

      忧郁症的穴位按摩保健
      每个人都可能会在某些时候或多或少遇到情绪低落、内疚、自责或倦怠疲劳……等等。但只要调整情绪与作息,又可恢复正常。

      忧郁症,与饮食、起居、价值观及对事物的得失态度是紧密相关的。当一个人工作过劳、食饮不节、起居无常,肯定其身心必处在疲惫的状态中,再加上一些外在的压力,得失心重,?不得,又放不下,长期下来,身心灵受到伤害,有的人就陷忧郁的泥沼而不能自拔。

      现代医学认为忧郁症至少有下列症状的四项,而且至少已持续二周以上:

      (1) 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或无兴趣。
      (2) 精力明显减弱,无原因的疲倦、软弱无力。
      (3) 反覆出现死亡的念头,或有自杀企图或行为。
      (4) 自责或内疚感。
      (5) 思考能力或注意力减退。
      (6) 精神运动迟钝或激越。
      (7) 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忧郁证的穴位按摩疗法
      中医认为心为“君主之官”,心主神明,为人身之君主,主宰人体生命活动。一个人必定是先处在身心状态不好,也就是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为什么呢?因为一个人必是身体处在不正确的状态,也就是所谓“其气必虚”的状态,外邪才有可能趁虚而入。每个人一定要知道“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才是维持自己健康的基本之道。

      针灸临床上治疗忧郁症常用百会穴及涌泉穴,针刺并加上电针刺激,取得了一定的疗效。自我保健,平时可以按压百会涌泉两穴,先重压再轻揉,每次三~五分钟,舒缓情绪。

      【理论】

      百会穴乃督脉与手足三阳经之会穴,督脉并脊入脑,又与足厥阴肝经交会于巅顶。精神之疾,多为火热炽盛,灼津为痰,上蒙清窍,或肝风、肝火,上扰巅顶,耗津扰神。所以对于阳热炽盛,风阳上扰的精神疾患,刺之则泻火开窍,平肝降逆,热除神安。对于气血虚弱,神失所养的患者刺之,则血随气升,充髓濡神,脑清神明。

      涌泉穴为足少阴肾经之井穴,井穴是阴阳脉交通脉气之处,用以调其阴阳气血之闭阻,故取涌泉穴调节阴阳,开窍醒脑,疏畅气机。

      按摩鼻两侧缓解过敏鼻炎
      过敏性鼻炎,穴道治疗可帮助症状缓解。患者最不适症状常见在清晨和夜间,尤其是温差大的环境,会出现鼻痒、打喷嚏、流鼻涕、鼻塞以及暂时性的嗅觉减退或消失。应用穴道治疗,可采用按摩方式调理,改善不适。

      过敏性鼻炎症状常见突然感觉鼻腔内奇痒难忍,有时连鼻腔外、脸部、口腔、咽喉、双眼、外耳道等处也会发痒,甚至疼痛。还有不断地打喷嚏,并常伴有咳嗽、流泪、头晕、耳鸣、听力减退等症状。经常会间歇性或持续性地流出大量清水样的鼻涕。也因为鼻腔不通气,影响呼吸,也会造成暂时性的嗅觉减退或消失。

      穴道按摩疗法,可先将双手鱼际互相摩擦生热,然后以双手鱼际按在鼻柱两侧,沿鼻根到迎香穴,往还摩擦到有热感为止,每天2~3次。或者,先将双手摩擦生热,然后以双手沿着命门到腰部上下摩擦200次,再以双手食指摩擦两侧迎香穴约2分钟,到有热感为止,每天2~3次。

      远离过敏原+ 增强免疫力
      治疗过敏性鼻炎最根本的办法,就是了解自己的过敏原,并且尽可能远离、避免吸入、食用或接触。营养部分,应注意补充鱼肝油,多吃含钙、维生素A、B、C丰富的食物,或多喝蜂蜜、蜂王浆、乳酸菌等,都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改善体质,每天要有充足的睡眠,作适度的运动,强化体魄。中药茶饮方保健部分,可准备西洋参、黄耆、枸杞子各3钱。大火煮沸后,以小火熬煮15分钟,代茶饮用。有助补脾益气,适用于脾肺气虚、倦怠无力、易感风寒体质者。

      过敏性鼻炎是指发生在鼻腔粘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在中医属于鼻鼽、鼽嚏等疾病的范畴。通常可分为常年性和季节性两种。常年性不分季节,随时可以发作;季节性只在一年的某一季节发作,通常发作时症状比较严重。各种发病因素都可能是过敏原。用药部分,若生病时打针、吃药,却反而引发过敏性鼻炎,这种针药可能就是个人的过敏原。当过敏症状比较严重时,要特别注意周围的环境或物体,如果每次都在某一种环境或出现某一种固定物体时发生,它可能就是过敏原。还有,如果到外地没有过敏症状,而在本地却有,应特别注意外地和本地环境的差异,不同的地方可能就是过敏原。

      用药因素可能是引发过敏性鼻炎的过敏来源。过敏性鼻炎患者常因为生活环境的过敏原,而诱发症状。生病时就医打针、吃药,若反而引发过敏性鼻炎,这种针药可能就是自己的过敏原,应特别注意。另外,消化器官若食道返酸或者经常嗳气、恶心、呕吐,也可能与过敏性鼻炎有关。

      睡眠时容易感觉鼻腔发痒、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过敏原可能就在床上的枕头、床单、棉被等用品,甚至与床上的附着物或床的?作材料有关。同时,也应注意消化器官有没有食道返酸或者经常嗳气、?心、呕吐,这些现象也都可能与过敏性鼻炎有关,应针对个别体质、症状对症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