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奥地利】埃根博格宫,融入宇宙元素的辉煌城堡

 新用户1969IWgc 2022-10-22 发布于北京

    到格拉茨一定要去埃根博格宫。格拉茨旅游局提供的中文导游指南上把它称为宇宙之旅,我倒觉得跟着导游穿行在城堡的大厅里时仿佛有点儿像在体验太空漫步。

    埃根博格宫是十七世纪奥地利最有影响政治家汉斯·乌尔里希·冯·埃根博格公爵从1625年开始在他原有的城堡基础上兴建的。那年埃根博格公爵刚刚当上神圣罗马帝国内奥地利州的州长。他是唯一一位不是哈布斯堡王族的神圣罗马帝国州长,可见他的权势达到了什么程度。埃根博格计划建这座城堡既是为了要有一座与自己身份相称的宅邸,炫耀他的权力,更是为了体现他在十七世纪战事纷争和帝国衰落的欧洲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他想到了天地万象融合一体的宇宙。那时哥白尼的“日心说”已经受到普遍关注和基本承认。1582年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还发布了一直沿用至今的新历法(格里高利历)。埃根博格和当时奥地利最重要的建筑师一起构想了一个把宇宙万象各种元素融合到建筑中去的创意理念,为学术意义上的宇宙建设一个建筑学的镜像。多么有胆识又多么有想象力啊!要知道由于格里高利历是由天主教教皇发布的,受到了新教的抵制。欧美新教国家一直到十八世纪才启用格里高利历,而东正教国家更是到二十世纪初才采用。

    这座体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和巴洛克风格的城堡建设历时十年,到1635年就完工了。这段时间正是战火遍及欧洲的三十年战争时期,能仅仅用十年时间就建成如此辉煌的工程既说明了埃根博格的权势,也说明了他非常有钱。遗憾的是汉斯·乌尔里希··冯·埃根博格没有能看到自己城堡的落成,他在1634年就撒手人寰。更体现建筑辉煌的内部装饰,完全完工其实一直延续到1685年。从那时起,除了有几间大厅在十八世纪曾经按洛可可风格重新装修之外整座城堡三百多年来没有变过。就是因为它的保存完好和辉煌精致,埃根博格宫于2011年被扩展进世界文化遗产格拉茨历史中心。现在这项遗产在联合国UNESCO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里的正式名称是格拉茨历史中心和埃根博格宫。

    埃根博格宫在格拉茨市区的西面。从火车站直接过去更方便。只要乘一路电车向前往格拉茨历史中心的反方向坐没有几站路就可以到。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埃根博格宫的大门竟然是关着的。走到左侧的小门,轻轻一推,原来是开着的。小小的售票厅一位美女在接待。老人优惠,每人€6。

 [2]沿着笔直的大路远处就是埃根博格宫城堡。

 [3]走近看看,相当宏伟。最有意思的是城堡结构的每个单元都会寓意某个天文或自然地理概念。比如城堡的四个角楼寓意四季。行前做功课时对此略有了解,很想在参观过程好好研究研究。遗憾的是城堡只提供英文和德文导游,没有中文的。看来到这里来的中国人还不多。我们只好跟着英文导游听个大概。

 [4]城堡门口有两尊守护女神石雕,相当神气。

 [5]导游每半个小时一次,英、德文相间。我们跟的是十一点的英文导游。先参观城堡建筑,从一层看到三层。边参观边介绍城堡建筑元素的寓意。本来英文只是马马虎虎的我,更被导游东一个数字西一个天文词汇说得满头雾水。还好城堡介绍上有他们的网址,回来一看还真明白了埃根博格公爵原来想把融合天地万象的宇宙做一个建筑学镜像的创意到底是什么。城堡一共有365扇窗户,表示一年有365天。每层楼有31间房间表示一个月最多的天数。三楼是城堡最精华的地方,一共有24个大厅,寓意一天二十四小时。而这些大厅一共有52扇窗户,正好是一年的周数。你们说说,导游那连篇的英文数字我怎么来得及反应,要不是从网上看到这些信息真是糊涂着去,懵懂着回。

                 [6]建筑的顶视图是正方的“曰”字形,正中是一座钟塔。

                 [7]城堡庭院四周是环廊。

    城堡里最精彩的部分要数三层整个一圈的二十四间大厅了。要参观埃根博格宫就一定要看这些大厅。要注意,大厅不是什么时间都开放的,而且要跟城堡的导游才能进去参观,要不我怎么就参加了英文导游团呢。还好参观票不贵,老人每人€2。

8]城堡中最华丽也是最富于天文学寓意的就是这个厅,它叫行星厅。位置在城堡的中轴线上。十六世纪的天文学知识认识到的宇宙艺术化地被展现在这间巴洛克风格的大厅里。拱形顶棚上镶嵌着七幅画,分别是太阳、月亮、水星、木星、金星、火星、土星。太阳在正中,体现了日心说。不过根据当时的天文学知识水平,月亮还被作为行星体系的一员围在太阳的周围。四壁的墙上展现的十二幅画则描绘了黄道十二宫中各个星系的故事。

 [9]顶棚上诠释宇宙中心的那幅画最为精美。太阳神阿波罗驾着双轮敞篷马车在苍穹飞奔,给天地万物带来生机。

 [10]这是拱形顶棚上代表围绕着太阳的六颗行星中某颗星的画,按顺序来看好像是火星。

 [11]埃根博格宫的装饰真的相当独到,和以前在欧洲各处看到的王宫艺术性可以媲美而寓意却别有新意。王宫里看到的大部分都是宫廷生活、王族风范、重大事件等画,在埃根博格宫里则更反映人文和民俗。二十四间大厅中有好几间是埃根博格家族自用或招待宾客的游戏室。墙上的画就是宾客们在花园里打牌的场景。现在这间房间的家具也用牌桌来布置。

            [12]房间四角的画描绘了各种棋牌游戏,说明当时贵族家庭的休闲生活方式。

 [13]跳舞显然也是欧洲人乐此不疲的娱乐方式,这间大厅四周的油画展示了这一点。

 [14]这些在我们看来很高雅的表演形式在他们那里是自弹自唱自娱自乐的生活方式。

 [15]其中有三间大厅全是用东方艺术品装饰起来的,奇怪的是他们的名字竟然叫印度厅。可能对当时的欧洲人来说大部分东方艺术品都是从印度传入的。这一间是用中国风格的瓷器装饰的。各种烧制精细的瓷盘被镶嵌在东方风格的墙布上。

 [16]一些瓷壶、瓷缸、瓷瓶被展示在小桌子上。

 [17]这一间则完全用中国的丝织品来装饰。埃根博格宫的主人独具匠心地把丝织品裁成小块再用木雕框架拼接成十六、七世纪中国汉人的民俗画。

                 [18]在欧洲看到这样的装饰真的极为亲切。

 [19]第三间的装饰品来自日本。原本是一块八扇的屏风,表现的是大阪城熙熙攘攘的生活场景。有点像我们的清明上河图,创作于十六世纪。遗憾的是欧洲人怎么会想到把这八扇相连的屏风拆开分别镶嵌在墙上。这是一件很珍贵的艺术品,这从埃根博格宫里对这间房间有单独的介绍一册子可以看出。只是不能连在一起感受当年大阪城的繁华真是一大缺陷。

 [20]埃根博格宫的大厅中有三间卧室。这间用有四面帷幔的床布置的卧室尤为重要。这张床在1765年神圣罗马帝国弗朗茨一世皇帝的妻子玛利亚·特蕾莎到访埃根博格宫时睡过。这个女人可是神圣罗马帝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女强人哦。由此也可见埃根博格家族曾经的辉煌。

                 [21]在整座城堡的正中心是教堂。这里是由城堡的小剧场在十八世纪时改成的。特别要关注的是祭坛上方那幅圣母像,这是为1765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到访而从罗马搞来的拜占庭风格的画像。

 [22]教堂的天顶画。

 [23]教堂不开放,不过看看这进入教堂的门把手真的感觉好古老。

 [24]埃根博格宫的少部分大厅在十八世纪曾经由埃根博格家族最后的女性继承人按那时流行的洛可可风格重新装修过。大厅的顶棚和四侧都用记述历史事件的画作装饰。这就是其中一间。

 [25]这是另外一间。

 [26]这是在某一间大厅里看到的描绘阿拉伯风情的天顶画,好像在埃根博格宫里是绝无仅有的。

 [27]在奥地利的宫殿里参观开始总因这样的墙角和这样的东西所迷惑。等看到同一间大厅里两个角上不同的情形时终于明白了。那是取暖炉,那个精细的墙角装饰是为了安置取暖炉。

 [28]参观过程中路过一间正在维护的大厅,看来维护真的很费功夫。

 [29]埃根博格宫除了三楼一圈大厅外二楼是艺术画廊,展出从古罗马到晚期巴洛克的艺术品。一楼是考古博物馆和钱币陈列馆。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只是匆匆而过。

                 [30]放几张照片以示去过。

 [31]其实埃根博格宫除了城堡不能不看的还有那巨大而宁静的花园。这是玫瑰园。

 [32]花园美景。

 [33]时时还能看到孔雀在园中漫步。一点儿都不怕人,竟敢和我对视。

 [34]这里是我为太太留影的角度。

 [35]离开前在大草坪前拍下的埃根博格宫,这里记录了一位十七世纪的政治强人有思想又奢华的生活。

    辉煌的城堡后来转手给了汉斯·利奥波德·赫本斯坦因,他是埃根博格家族最后一位女性继承人的丈夫。如此有权势又建了如此有寓意的城堡的埃根博格,在家族繁衍上却不是很幸运。家族的最后一位男性成员约翰·克里斯汀二世·冯·埃根博格在十三岁时就夭折了。那年是1717年,家族中最显赫的成员、十七世纪奥地利最有影响的政治家汉斯·乌尔里希·冯·埃根博格去世才八十三年,克里斯汀二世的祖父刚刚去世四年、他的父亲去时才一年,埃根博格家族就终止了。

    1939年奥地利施蒂里亚州政府买下了整个埃根博格宫。虽然在二战中城堡受到了损坏,但在修复之后政府把它改变成博物馆,于1953年正式向公众开放。

 [36]饿了,门口就有一家看上去不错的餐厅,叫Rudolf。在这里吃吧。

 [37]点了份烤肉,€10.9。对于欧洲来说这个价钱还是可以的。特别是烤得脆脆的肉皮和清新爽口的酸菜,美味无比。

 [38]还点了一份鸡排沙拉,主要是为了吃点新鲜蔬菜。€7.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