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一中的“鼎丞图书馆”

 苏迷 2015-04-14
文/顾伟
  苏州市一中“逸夫楼”原址上曾有一幢民国风格的洋楼,名为“鼎丞图书馆”。这幢楼最初由一中早期校长汪家玉(字鼎丞)所建,抗战时不幸毁于战火。抗战胜利后,该楼得以重建,曾是苏州一中的标志性建筑。
  自1913年起,汪家玉历任吴县县立第一中学、江苏省立第二中学(今苏州市一中)校长,前后达14年之久。学校创办之初,因经费有限,校舍大多为民舍样式平房。随着办学声誉日隆,师生人数不断增多,校舍便愈益不敷使用。汪家玉便利用学校由省立改为公办的机遇,向当时的省政府积极要求拨款,添建自修教室,并建理化实验室、成绩展示室、手工实习场等。
  1926年,汪家玉又筹建学校图书馆。图书馆建成后,他撰写《江苏省立第二中学图书馆记》,表述建馆初衷:“学校为培植人材之地,图书馆灌施知识之源,搜集典故,津逮后学,固当事者之职志也。家玉自莅校以来,即汲汲于购置古今典籍,以饷学者,并建议于校中设一图书馆……今岁四月,为本校二十周纪念之期,家玉任事于是已十有四年。其间……爰悉心钩稽,计历年庖膳之盈余与储存之月息及种种零星之积累,约得国币万金,遂量度校中东南隅隙地,建楼屋三楹。厥位面阳,四周缭以花木……积年夙愿,至是始偿,心为大快。”汪家玉殚精竭虑、节衣缩食地筹建了一座颇具规模的学校图书馆。后人为纪念汪家玉,遂将该楼命名为“鼎丞图书馆”。
  如今,市一中的校园改造项目即将竣工,为更好地诠释学校百年办学的文化积淀与历史传承,学校拟重新命名部分建筑、道路、花园。学校的图书馆也将重新启用“鼎丞图书馆”这个散发着浓浓历史文化气息的“曾用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