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维基】苏联入侵波兰的历史背景及其经过

 王生不易 2015-04-14
http://zh./wiki/蘇聯入侵波蘭

历史背景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东欧的边的发生了巨大变化。[22]该区内的各个国家看到了机会,抓住机遇,建立独立的民族主义国家。[22]苏俄视这些领土为叛逆的俄罗斯省份,对俄罗斯的安全至关重要,但无法很快就作出反应,以对付这些独立运动。[23]大波兰起义的成功从而在波兰建立1个主权国家,即波兰第二共和国。[24]在巴黎和会上既没有对关于波兰和苏俄的边界作出明确的裁决,亦没有在凡尔赛条约上提出这个问题。[25]在1919年12月和平会议上提出1条临时边界,即寇松线,作为1个试图确定波兰境内的少数民族中拥有多数席位的方案,但与会者并没有感到有能力对这个相互竞争的要求作出1个总结性的评价。[26]

巴黎和会的结果轻微减少了区域内各方的领土野心。约瑟夫·毕苏斯基寻求尽可能向东面扩展波兰的领土,以试图建立1个由波兰领导的联邦以抵消俄罗斯和德国任何潜在的帝国主义意图是可行的。[27]在同一时间,布尔什维克开始在俄国内战中获得上风,开始向西面有争议的领土前进,意图协助其他在西欧的共产主义运动。[28] 1919年的边境小规模战斗逐步升级 1920年的波苏战争。[29] 继而波兰在华沙战役中取得胜利,苏联要求和平和战争因在1920年10月的停战协定而结束。[30] 双方在1921年3月18日签署了正式的和平条约,里加和约,条约裹波兰和苏联划分有争议的领土。[31]该行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和波兰的边界,在有争议的边境地区上苏联向波兰和平代表团提供领土上的让步,相似于1772年第1次瓜分波兰时俄罗斯帝国和波兰立陶宛联邦之间的边界。[32] 在这份和平协议之后,苏联领导人在很大程度上放弃了国际革命事业,并约20年没有重新提出这个理念。[33]

条约谈判
更多资料: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德国-苏联商业条约 (1939年)和英波共同防卫条约

根据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计划中与实际上瓜分波兰的行动。
1939年3月中旬,苏联、英国和法国开始建议和计划潜在的政治和军事协定,以对付德国可能的侵略行动。[34][35] 波兰没有参加这些会谈,并表示相信任何波兰与苏联的合作将导致德国强烈的反应。[36]三方讨论的重点是在德国的侵略出现时保证欧洲中部和东部国家的安全。[37]苏联人不相信英国或法国人对集体安全协议作出之承诺,因为他们没有提出反对在西班牙内战期间反对法西斯份子或保护纳粹德国的扩张主义目标捷克斯洛伐克。苏联还怀疑,英国和法国将继续在纳粹与苏联任何潜在的冲突中保留边线。[38]因此,苏联要求1个铁定保证的军事同盟,以对抗对其领上的攻击。[39] 苏联坚持建立1个从芬兰到罗马尼亚的势力范围,作为缓冲区,和其他国家或在其提出的势力范围内的1个国家进攻苏联时提供军事援助。[40][41]苏联还坚持在其安全受到威胁时,有权派兵进入这些在其势力范围内的国家。[42] 当军事会谈于8月中旬开始时,谈判很快就因如果德国进攻时苏联军队可通过波兰这个条款而陷入僵局,各方均等待英国和法国官员施加压力,以迫使波兰官员同意这样的条款。[7][43] 然而,波兰官员拒绝让苏联军队进入波兰领土,因为他们认为,一旦红军进入他们的领土上可能永远不会撤走。[44] 苏联认为,波兰的意愿可以被忽略,因而尽管它反对,三方仍然可以缔结协定。[45] 英国拒绝这样做,因为他们认为,这一举动将推动波兰与德国建立更紧密的双边关系。[46]

与此同时,德国官员几个月来秘密向苏联外交官暗示可以提供比英国和法国更优厚的条件以达成政治协议。[47]苏联与纳粹德国开始谈判以讨论关于建立1个经济协定的可能性,而同时他们与三方小组继续谈判。[47]1939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苏联和德国官员同意了计划中经济协定的大部分详情,特别是讨论了潜在的政治协议。[48]1939年8月19日,德国和苏联官员签订了1939年德国和苏联的商业协议,根据该经济协议,苏联向德国提供原材料以换取德国掀提供武器、军事技术和民用机械。2天后,苏联中止了三方军事会谈。[47][49]8月24日,伴随着该商业协定,苏联和德国签署了政治和军事协议,即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该协议是1个互不侵犯协议,其中包括秘密协议,以分割北和东欧国家及拼入德国和苏联的势力范围。苏联的势力范围最初包括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芬兰。[Note 7]德国和苏联将瓜分波兰,东部的比萨河、纳雷夫河、维斯瓦河和桑河地区被拼入苏联。该协议向苏联在西方提供了额外的防御空间,提供了1个机会以重新获得在里加和约中失去之领土,同时把乌克兰东部和西部及白俄罗斯人民统一在苏联政府的统治之下。[52][53]

德国和苏联签订条约后的第2天,法国和英国的军事谈判代表团紧急要求会见苏联军事谈判代表克里门特·伏罗希洛夫。[54]8月25日,伏罗希洛夫告诉他们:“[我]看在政治局势改变下,继续进行谈判没有用处。”[54]同日,英国和波兰签署了英国和波兰互助条约。[55] 在这个协议下,英国承诺将协防波兰,以保证维护波兰的独立。[55]

德军入侵波兰
8月26日,希特勒试图劝阻英国和法国不要介入即将到来的冲突,甚至承诺,在未来把德意志国防军提供给英国使用。[56]8月29日午夜,德国外长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向英国大使内维尔·汉德逊递交了1份有关确保与波兰和平共处的条款清单。[57]根据协议条款,波兰将但泽归还德国,并根据在1919年的居民基础上,在当年内对波兰走廊问题进行全民公决。[57]当波兰大使李波斯基在8月30日去会见里宾特洛甫时,他表示自己并没有权力签字,里宾特洛甫立即要求他离开。[58] 德国宣布,波兰已经拒绝了德国的提议,并结束与波兰的谈判。[59] 8月31日,德军部队冒充波兰军队在边境附近城市格利维采发动了格利维采事件。[60]翌日上午,希特勒下令于1939年9月1日凌晨4时45分开始对波兰实施敌对行动。[58]

同盟国政府在9月3日对德国宣战,但没有提兵供任何实质性的援助。[61]尽管波兰在边境的个别战斗上取得了一些胜利,但德军在技术、行动和数量上的优势却迫使波兰军队从边境撤向华沙和利沃夫。9月10日,波兰总司令,爱德华·雷兹-希米格维元帅 ,下令向东南面的罗马尼亚桥头堡实施总退却。[62] 在开始入侵波兰不久之后,纳粹领导人敦促苏联开始发挥自己作为伙伴的作用,并敦促苏联从东面进攻波兰。苏联外交部长维亚切斯拉夫·莫洛托夫和德国驻莫斯科大使舒伦堡·弗里德里希·维尔纳·冯·明镜,在外交上对一系列问题交换信息,但苏联推迟了入侵波兰东部的行动。苏联人举棋不定因为当时正与日本出现边界纠纷,需要时间来调动红军和争取外交上的优势,他们希望等到波兰已经解体之后才采取行动。[63][64]1939年9月17日,莫洛托夫对波兰驻莫斯科大使递交宣战书:

“波兰和德国之间的战争,揭示了波兰这个国家内部之腐败。在10天的敌对行动这一过程中,波兰已经失去了它所有的工业和文化中心区。华沙,作为波兰之首都,不再存在。波兰政府已经解体,不再显示任何存在的迹象。这意味着,波兰这个国家及其政府其实已不复存在。同样地,苏联和波兰之间缔结的协定已经不在有效。在没有留下装备和失去了有希望的领导下,波兰已成为1处充满危险和惊讶的地方,这些原因可能对苏联构成威胁的,现在仍然中立的苏联政府,面对这些事实下再也不能保持中立的态度。

苏联政府亦不能漠视这些住在波兰领土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人是自己的亲属这一事实,他们正被命运摆布,而且手无寸铁。

在这种情况下,苏联政府已向红军最高指挥部下令红军越过边境,并采取一切措施以保护乌克兰西部和白俄罗斯西部的人生命和财产安全。

与此同时,苏联政府建议采取一切措施以使波兰人民能够摆脱不幸被他们不明智的领导人强加的战争,使他们能够重新过上和平的生活。”[65]

同日,莫洛托夫在电台宣布苏联和波兰之间的所有条约现在已经不再有效,因为波兰政府放弃了它的人民和不复存在。[15][66]同时,红军开始越过边界进入波兰。

进入波兰东部地区的红军共有7个集团军,包括有450,000至1,000,000人的部队,分为2个方面军。[1] 2级上将米哈伊尔·科瓦廖夫带领红军白俄罗斯方面军实施入侵,同时1级上将谢苗·铁木辛哥指挥乌克兰方面军实施入侵。[1]

根据波兰的西部方案防御计划,波兰假设苏联会在与德国的冲突期间保持中立。因此,波兰指挥官部署其部队在最西部,以面对德国的入侵。而这个时候,不超过20个兵力不足的营,其中包括约20,000人的边防防卫军,以捍卫东部边境。[1][67]当红军在9月17日入侵波兰时,波兰军队正在且战且撤向罗马尼亚桥头堡,以便他们进行重组,并等待英国和法国的救援。

军事计划
苏联入侵后各部队的位置
当苏联入侵时,雷兹-希米格维最初倾向于以东部边境防卫军部队进行抵抗,但被总理Felicjan S?awoj Sk?adkowski和总统伊格纳茨·莫希奇茨基所劝阻。[1][67]9月17日下午4时,雷兹-希米格维下令波兰军队开始后撤,规定他们只能对苏联军队进行自卫。[1] 然而,德军入侵已经严重破坏了波兰的通讯系统,对波兰军队造成指挥和控制上问题。[68]由于出现混乱,波兰和苏联军队的冲突在边境发生。[1][67]从8月30日起负责指挥边境防卫军的Wilhelm Orlik-Rückemann将军,于被任命后没有收到任何官方指令。[5]因此,他和他的下属继续积极抵抗苏联军队,直至10月1日把部队解散。[5]

波兰政府拒绝投降或进行和平谈判,而是命令所有部队撤离波兰和在法国重组。[1]在苏联入侵后的第2天开始,波兰政府越境进入罗马尼亚。波兰部队撤向罗马尼亚桥头堡区域,一边对德军维持侧翼攻击,另一面偶尔与苏联军队发生冲突。在撤退令接下来的日子里,德军在托马舒夫·卢布林战役中击败波兰的克拉科夫和卢布林军团。[69]

入侵后纳粹与苏联军官握手

苏联部队常常遇到从相反的方向前进的德军。两军之间在战场上有显著合作的例子。德军在布列斯特-里特维斯基战役中攻占了布列斯特要塞,但在9月17日将它移交给苏军第29坦克旅。[70]德国的海因茨·古德里安将军和苏联的谢苗·克里沃申准将,然后在市内举行了联合胜利阅兵式。[70]利沃夫在9月22日投降,数天之后,德军将其交给苏军。[71]苏联军队在9月19日为期2天的战斗之后攻取了威尔诺,他们在9月24日经过为期4天的战斗之后占领了格罗德诺。9月28日,红军已经到达纳雷夫河、西布格河、维斯瓦河和桑河1线-即事先与德国人商定的边界。

尽管波兰在9月28日的斯扎克战役中取得战术性的胜利,但更大规模冲突的结果从未被怀疑。[72]平民志愿者、民兵和撤退出来的重组单位在在波兰首都华沙对抗德国军队直到9月28日,和华沙以北的莫德林要塞在16天的激烈战斗后于第2天投降。10月1日,苏联军队在Wytyczno战役中把波兰军单位赶进森林,这是行动中其中最后1个直接抵抗行动。[73]几个被孤立的波兰守军阵地在被包围后被长期坚守,如那些在沃里尼亚的沙尔尼设防区被坚守至9月25日。波兰军最后1个投降的行动单位是由弗朗西斯克·克莱堡将军的波莱谢独立行动组。波莱谢在10月6日经过为期4天的科克战役后投降,有效地结束了9月行动。10月31日,莫洛托夫向最高苏维埃报告:“由德国军队及随后由红军发动短时间的行动,就足以让这个由凡尔赛条约制造出来丑陋的东西消失。”[74][75]

国内回应
非波兰种族人仕对该情况的回应进一步增加了复杂性。许多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和犹太人把入侵部队当作为解放者欢迎。[76]列夫·麦赫利斯强调当地人民的反应,他告诉斯大林,乌克兰西部人民把苏联军队当作“像真正的解放者”欢迎。[77]乌克兰民族主义者组织反抗波兰人,和共产主义的游击队组织当地的起义,例如在Skidel。[1]犹太人民在德国入侵期间于波兰东部遭受了大屠杀,许多人认为,两害中以苏联的较轻。[78][79]这种反应会加强现有波兰人对布尔什维克政策与思想的恐惧和直至21世纪仍损害波兰人与犹太人的关系。[80]

同盟国的反应
法国和英国对苏联入侵和吞并波兰东部的反应平淡,因为当时没有1个国家愿意开始同苏联对抗。[81][82]根据1939年8月25日英波共同防御条约的协议条款,英国曾答应,如果定欧洲列强进攻波兰,会向提供援助。[Note 8] 但是根据协定内一个秘密协议,明确规定欧洲列强称为德国。[84]当波兰大使爱德华·拉陈斯基提醒外交大臣爱德华·腓特烈·林黎·伍德有关的协议时,他直言不讳地告诉,是否对苏联宣战是英国自己的事情。[81]英国首相内维尔·张伯伦曾考虑作出公开承诺,以恢复波兰状态,但最终只发表一般的谴责。[81] 这一立场代表英国试图取得平衡:它的安全利益,包括与苏联的贸易将必需支持其战争力量,和未来建立英苏同盟以对抗德国的可能性。[84] 在英国的舆论分为2派:1派表达对侵略的愤慨和另一种看法认为,苏联要求获得该地区是合理的。[84]

法国人曾对波兰作出承诺,包括提供空中支援,而这些并没有兑现。法波军事联盟于1921年签署及之后作出修订。该协议并没有法国军事领导人的大力支持,,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双方关系恶化。[85]在法国人看来,德国和苏联的同盟是脆弱的和被公开谴责,或被采取行动打击,苏联将不会以法国或波兰的最佳利益为考虑。[82]当苏军进入波兰后,法国和英国认为短期内没有什么可以为波兰而做,并以开始筹划长远的胜利取代。法国曾在9月初进攻萨尔地区,但在波兰战败后便在01月4日撤退至马其诺防线后面。[86] 1939年10月1日温斯顿·丘吉尔在电台广播中表示

... 俄罗斯军队应该站在这条线上显然必定是为了俄罗斯安全以对抗纳粹的威胁。无论如何,该线是在那里,1条东部战线已被建立而纳粹德国不胆敢进行攻击。当赫尔·冯·里宾特洛甫在上周被传唤到莫斯科时他己认识到,及接受了1个事实,即纳粹在波罗的海国家和乌克兰的计划,必须完全停止。

1939年10月,莫洛托夫向最高苏维埃报告,苏军在行动期间共有737人死亡和1,862人受伤,但波兰专家声称共有3,000人死亡,8,000至10,000人受伤。[1]波兰方面,6,000至7,000名士兵在与红军的战斗中阵亡,有230,000至450,000人被俘。[4]苏军往往没有履行投降条款。在某些情况下,他们答应释放波兰士兵,然后当他们放下武器时逮捕了他们。[1]

苏联在开始入侵时已经不再承认波兰这个国家。双方都没有向对方正式宣战,这产生了重大影响,而雷兹-希米格维亦遭受批评。[88]行动期间,苏军杀害了数以万计的波兰战俘。[89]9月24日,苏军在扎莫希奇附近的米利安娜村庄的1间波兰军方医院内杀害了42名工作人员和病患者。[90]1939年9月28日,苏军亦在沙茨克战役后屠杀了所有被俘的波兰军官。[72]超过20,000名波兰军事人员和平民在卡廷惨案中丧生。[1][70]内部人民委员部对战俘广泛使用酷刑,特别是在小城镇内。[91]


苏联有关决定屠杀波兰战俘的文件
波兰和苏联于1941年根据西科尔斯基-马尔斯基协定重新建立外交关系,但苏联在1943年再次中断双方关系,因波兰政府要求独立调查发现到的卡廷祭祀坑。[92][93]苏联当时游说西方盟国承认在莫斯科由万达·华西列夫斯卡领导亲苏的波兰傀儡政府。[94][95]

1939年9月28日,苏联和德国签署了德苏友好、合作和边界划定条约,修改了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的秘密条款。他们把立陶宛划入苏联的势力范围和将波兰边境向东面移动,给德国更多的领土。[2]通过这项安排,常常被形容为第4次瓜分波兰,[1]苏联获得几乎所有比萨河、纳雷夫河、西布格河和桑河以东的波兰领土。这相当于约200,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居住着13,500,000波兰公民。[68]这一协议内建立的边界大致相当于在1919年由英国人制定的寇松线,这1点,被斯大林成功地在德黑兰会议和雅尔塔会议时与西方盟国的谈判中加以利用。[96] 红军的到达被当地人误以为是把波兰从纳粹手中拯救出来。[97]他们的进攻令波兰社区和他们的领导人感到惊讶,他们没有被告知如何应对苏联的入侵。相对于德国人,波兰和犹太公民最初对苏维埃政权更为喜欢。[98]然而,苏联很快把他们的思想强加到当地人的生活。例如,苏联很快就没收、国有化和再分配所有私营和国有的波兰资产。[99]在兼并后2年间,苏联还逮捕了大约100,000名波兰公民。[100] 由于缺乏可获得的苏联秘密档案,战争结束后多年从波兰东部地区被驱逐到西伯利亚的波兰公民估计数字,以及在苏联统治期间死亡的人数,在很大程度上是估计出来的。在各项工作范围广泛的数字,大约有350,000至1,500,000人之间被驱逐到西伯利亚,250,000至1,000,000人死亡,这些数字包括其中多数是平民。[101]随着1989年苏联秘密档案公开后,估计之下限,被认为接近真实。2009年8月,在苏联入侵第70周年之际,权威的波兰国家纪念研究所宣布,其研究人员估计被驱逐到西伯利亚的人数,从1,000,000人减少到320,000人,并估计于战争期间在苏联统治下波兰公民共有150,000人丧生。[102]

白俄罗斯和乌克兰
更多资料:被苏联吞并的波兰领土

1张向西乌克兰居民宣传苏维埃主义的海报
在新并吞领土上居住的13,500,000名平民中,波兰人是最大的单一族群,但白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一起组成了当地百分之50的人口。[Note 9]

1939年10月26日,在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举行选举以表现吞并在表面上的合法性。[Note 10]在波兰的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人的已经被波兰政府的波兰化政策和镇压其分裂的行动离间,所以他们觉得对波兰的这个国家缺乏忠诚。[105][106] 然而并非所有的白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都认为苏维埃政权值得信赖,这是因为1932年至1933年间的乌克兰饥荒。[97]实际上,尽管本身支持再统一,穷人普遍欢迎苏联而精英份子往往加入反对派。[105][107]苏联迅速在白俄罗斯西部和乌克兰西部推行苏维埃政策,包括在整个地区强制实行集体化。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无情地取缔了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和以“人民的敌人”之罪名监禁或处决他们的领导人。[97]苏联当局还抑制了乌克兰民族主义者组织的反波兰情绪,其中积极抵制20世纪20年代以来的波兰政权,以建立1个独立的、不可分割的乌克兰国家。[107][108]1939年的统一在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历史上不是1次决定性的事件,因为他们产生了2个加盟共和国,最终在1991年苏联解体后取得独立。[109]

审查
苏联的审查制度后来透露了1939年战争期间和战后镇压的许多细节。[110][111] 政治局从一开始的行动中,实行所谓的“解放运动”,后来苏联报章和出版物,从来没有背离该底线。[112]尽管西方媒体出版了莫洛托夫与里宾特洛甫条约秘密协议的副本,几十年来,苏联官方政策一直否认该协议的存在。[113] 直至1989年前,官方一直否认秘密协议的存在。审查也适用于波兰人民共和国,以维护2两个共产主义政府宣传的“波苏友好”形象。官方政策只把1939年的行动,描绘成1个统一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人民及从“寡头资本主义”中解放波兰人民的行动。当局强烈不鼓励对问题进行任何进一步的研究或教学。[70][73][114]像其他媒体一样,各种地下出版刊物讨论了这一问题,如1982年雅塞克·卡兹马尔斯基的抗议歌曲“9月的传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