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味觉异常的治疗

 博物百科 2015-04-15

味觉异常的治疗

味觉异常的治疗

 

 味觉异常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味蕾异常,二是味道异常。

  (1)味蕾异常

  舌头上的味蕾是辨别滋味的感受器,但是,当人体患有某些疾病或舌神经、舌粘膜遇到较强的物理性刺激时,可干扰味蕾的味觉功能,使味蕾发生感受偏差而失灵。于是,就会使人食而不得其味,出现味觉障碍。

  由于三叉神经的舌神经、面神经的鼓索神经传导舌的前2/3的味觉信息,因此,物理或化学因素所致的神经损伤,如口腔手术、头面部外伤、三叉神经病变、面神经瘫痪及面部作放射线治疗后等,可使味觉灵敏度降低。

 颅内肿瘤压迫面神经或舌神经,如严重的侵蚀性胆脂瘤、颇叶前部肿瘤、听神经瘤等,可引起味觉障碍或味觉迟钝。

  急性感染和高热性疾病引起舌炎,可使舌粘膜味蕾损伤而导致味觉障碍;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及长期发热的消耗性疾病,可使舌粘膜上的乳头改变,影响味蕾的敏感而导致味觉灵敏度降低。

  身体虚弱,营养不良,维生素c、D2、烟酸及微量元素锌的缺乏,贫血,蛋白质及热量不足,可使味蕾敏感度下降而食不知味。

  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在体内积聚后影响唾液成分,刺激味蕾,也可干扰正常味觉。

  老年人味蕾退化,则味觉功能减弱。

  牙齿疾病,口腔卫生不良,吃过多的富有刺激性的食品,如辣椒、酸性食物;以及烟酒成瘾,经常刮舌头等,都可使味蕾萎缩,导致味觉障碍。

  (2)味道异常

  味觉异常,又指进食时能感受到异于常人的味道;或不进食时口腔也有异常的味觉感受。味觉异常,是提示疾病的一种信息,应该引起医生和患者本人的注意。

     味觉异常的治疗在临床上是经常遇到的,在西医的门诊如果遇到这样的病人,基本上是没有办法的。它只是根据局部,比如说口腔里面什么病变就治这个病变,如果没有什么病变的往往是没有什么很好的治疗措施。中医在这方面积累了很多的经验,所以说我们古人积累了好多,现代西医的一些研究对我们也有很多的启发,所以我想味觉的治疗我们就从两个方面来讲。
      一个就是借鉴古人的治疗方法。关于味觉的异常,因为味觉是一个很容易被人们诉说一个临床表现,所以在内经时代已经有了比较详细的认识,后世在治疗上也是逐渐逐渐的在完善。在《内经·奇病论》里面其实就有了味觉异常治疗的记载,这个到现在为止仍然是非常有效的。在《奇病论》里面记载说“有病口甘者,治之以兰,有病口苦取阳陵泉,……治之以胆募俞”。这是在《内经》里面的记载。口甘就是觉得嘴里甜的特别厉害,这个《内经》里面叫脾瘅,治疗的时候用兰,就是中药佩兰,如果说病人来了,你在辨证的基础上,或者你用单味的佩兰,这个病人一般来讲三付药,确实是能够见到非常显著的效果,那就是《内经》里面教给我们这些招都很简单也很有效,可以试验的,严重的可能用的时间长一些。
      另外这个里面针灸,用阳陵泉或者胆俞、胆的募穴(日月)治疗。
        在清代林佩琴《类证治裁》的这本书里面,他就提到了说按照脏腑辨证来用药,他说肝热则口酸,用小柴胡汤加龙胆草这样来治疗。胆热则口苦,用什么治疗呢?用龙胆泻肝汤治疗。说心热也口苦,用黄连泻心汤来治疗。说脾热则口甜,用泻黄散加佩兰。胃热则口臭,用什么呢?用清胃汤。说肺热则口辣,嘴里面有辛辣的感觉,用泻白散、泻肺散。
      严重的嘴里面出现腥味,用加减泻白散,还是以清肺热为主。说肾热则口咸,用滋肾丸。(注意内经里面讲到肾虚的时候口咸,我们在临床上也可以见到肾虚的时候就口咸,这里说的肾热则口咸,看来口咸不是一个单纯的肾虚,肾的实证,尤其是肾的热证,尤其是虚热证的时候也可以,虚寒虚热看来都可以引起口咸)。胸胃热郁则口臭,用加减甘露饮。这就是在《类证治裁》里面有关这个口味异常就出示了他的治疗经验,这些经验基本上可以在临床上经得起重复验证。
     另外,唐容川《血证论》里面也有一些记载,他说口苦是胆热,这个和前面没有什么差别,说口甘是脾热,说口苦胆热用什么方子呢?用小柴胡汤加黄连,黄连治疗口苦,口甜用甲乙化痰汤加天花粉、茵陈、黄芩、石膏,用这个治疗。说口酸是湿热,用葛根芩连汤加防己、茵陈、木通、吴茱萸治疗,胃苓汤也能够治疗,或者是六味地黄汤加旋覆花、牛膝、白前,都可以治疗湿热的口酸。口淡是胃虚,用六君子汤加减,随着寒热这样来加减。说口涩是风热,用通圣散去芒硝、大黄就可以了。口麻是血虚,用圣愈汤加薄荷治病。口臭是食积之火,用平胃散加山楂、神曲、麦芽、黄芩、石膏治之。这是唐容川在《血证论》里面给我们讲的口味异常应该怎么治疗。
      那么在清代何梦瑶《医碥》这本书里面,他说口苦心热黄连、生地、麦冬、丹皮必用。胆热则胆汁上溢也口苦,柴胡、龙胆草、生甘草、枣仁、茯神、生地,用这些药;说口淡是胃热,用石斛、石膏、竹叶、青黛;湿盛的加白术、半夏、茯苓;又有大泻以后,就是严重的腹泻以后口淡者不可以作热治;口甘是脾热,用白芍、栀子、佩兰、天花粉、黄连治之。口咸是肾热,用六味地黄汤加玄参、知母、黄柏。口酸是肝热,用柴胡、黄连、龙胆草、逍遥散、越鞠丸这些药物。口腥是肺热,用桔梗、栀子、黄芩、桑皮、二冬、沙参治疗。这些经验都是非常可靠的,而且古今的经验还是比较一致的,有些是有差异的可以作为一个互相补充、参照着的来学习使用就可以了。我觉得这是都些比较实在的东西,经过我们临床使用确实是比较有效的。

     舌与五脏相连,舌又是心的苗窍。口唇属脾,脾与胃相表里,所以不同的味觉便反映于口,成为诊断疾病的依据之一。临床上经常见到的味觉异常情况有:
    1.嘴里发苦。嘴里发苦有两种情况:有的是热性病中,嘴里发苦发干,一般不作主症,病好了会自行恢复。单纯的口苦则多是肝热或胆热症,正如《内经》所说的:“肝气热则胆泄口苦……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治疗一般用基本处方:蛇胆草、栀子、黄芩、柴胡、生地黄、前仁、泽泻、当归、木通、甘草等,水煎,每日1剂,早、晚服。
    2.嘴里发酸。“酸味入肝”,所以,嘴里发酸一般都是肝热乘脾,即肝经郁热,影响脾胃。基本处方为:黄连、吴茱萸、神曲等,水煎,每日1剂,早、晚服。
    3.嘴里发甜。嘴里常感发甜,哪怕是喝白开水也甜,多属脾蕴湿热,《内经》称为“脾疸”,基本处方为:佩兰、藿香、栀子、石膏、甘草、防风等,水煎,每日1剂,早、晚服。
    4.嘴里发辣。嘴里有辛辣味,或伴见舌上有麻辣感,或有腥气,都是肺经有热。基本处方为:桑白皮、甘草、地骨皮、粳米等,水煎,每日1剂,早、晚服。
    5.嘴里发咸。嘴里发咸,有的是肾脏虚火,可酌用知柏地黄丸;有的则是肾脏虚寒,可考虑附桂地黄丸。
    6.嘴里发淡。嘴里发淡的,如果是外感风寒或其他的病后或病中,那是病后或病中胃虚,一般都不必做主症治疗,病好后可以逐渐恢复。如果无病却感觉口中发淡,多是胃中有湿浊,可试用处方:党参、茯苓、白术、炙甘草、陈皮、半夏等,水煎,每日1剂,早、晚服:
    7.嘴里发腻。嘴里发腻,黏糊糊的总不爽利,常见舌苔白腻,多是脾胃湿浊较重,可考虑服用: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等,水煎,每日1剂,早、晚服。
    8.嘴里发臭。嘴里发臭,有时是食用了过多的大蒜、酒类、鱼肉等食物所引起,宜注意荤素搭配,或喝绿茶来中和。有的是胃中火气太旺,可用:滑石、茵陈、黄芩、连翘、蒮香、薄荷等,水煎,每日1剂,早、晚服。
    有的则是口腔、鼻腔或鼻窦、食道、气管或肺部等炎性或溃疡所致,则须据实际情况治疗原发病。
    9.嘴里发香。一般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嘴里大多有芳香的水果味,比如苹果味等。应及时治疗原发病。
    山东省李加璞先生还诊治过一位神经官能症性的口香症患者,姓张,男,56岁,因生气而引起胁痛腹胀,口出香味2年多,近半年越发加重。每次吃饭,都感觉有香气从咽喉上冲,呃逆而出,伴乏力、心悸失眠。素喜酸味,性情急躁。小便较少,大便偏稀,每天两次。舌苔白腻,脉象沉弦。诊为肝郁脾虚,胃失和降。基本处方为:柴胡、白芍、枳实、陈皮、川朴、苍术、郁金等,水煎,每日1剂,早、晚服。
    10.嘴里发臊。一般在肾脏病人出现尿毒症时,嘴里大多有较重的尿臊味等。应及时治疗原发病。
   11.嘴里有大蒜味。有些重金属中毒时,比如磷、砷、铋等,嘴里可能会出现类似大蒜样的气味。原发病治好了,蒜味也就不存在了。

 

味觉异常的治疗
      第二个就是吸取现代研究成果。利用味觉适应原理以及味觉增敏这个现象,我们来选药,关于这两个味觉适应和味觉增敏,我们在诊断那一部分已经讲过了,下面我们就说实际怎么运用。如果是敏感性增强,就是说对各种味道过于敏感,觉得嘴里面苦、甜、咸、辣、淡,就是说这些感觉特别明显的时候,我们应该用味觉适应的原理,就是说我们人的味觉有一个特点,你给它一个什么东西多了,时间久了就适应了,耐受了,反而就感觉不到了。比如说口苦的时候,一想给他对着干,让他适应这个苦味就不苦了,那用什么药呢?就是黄连、黄芩、黄柏这些苦味药,但是事实上你看中国古代治疗这些病,刚才我们讲口苦的时候黄连也是必须要用,这就是利用味觉适应的原理。

      如果他老觉得嘴里面咸,怎么让它不咸了呢?就让他吃咸味的药或者加上盐,用盐炮制过的药,这个时候对咸就不敏感了,实际上可以多摄入一些盐,刚才说肾虚,肾阳虚,肾阴虚,就是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病人大多数表现为肾虚,那么肾虚的病人对钠就敏感就容易感觉到咸,但是你就让他多吃盐还可以纠正他的低钠血症,所以中医讲是补肾,咸味入肾。当他感觉到特别咸的时候就让他多吃盐,反而对这个咸味就适应了,这样就能够治疗他这个口咸了。
      其他的也是这样,口酸的,你可以让他多喝醋,多用酸味药,可能他就不怕酸了,慢慢的就不怎么酸了,但是这不是说一定能解决的,因为同样是一个味觉的异常,除了味觉这儿的问题以外,整个的神经的传导一直到中枢都有问题,像脑梗的用这种办法就解决不了。这个主要指的对味觉的感受上,尤其是局部口腔有问题的时候,这样可能能起到治疗的作用,如果中枢没有病变的时候,单纯的这样就可以。
      另外还有一个就是这个辛味药,对神经有一个阻断的作用,吃上去有一个辛辣和局部麻醉的作用,所以辛味药一般在中医里面能够说行气止痛,实际上它主要是止痛。它把这个疼痛的感觉给麻痹掉了,它是这样的作用。辛味药用上去以后,他对各种味道感觉都迟钝,所以说口苦的时候,用苦味药的同时可以加上辛味的药,那么这样对口苦效果可能更好。口咸的时候用咸味的药再加上辛味的药,这样会更好,而且咸味药不觉得很咸,苦味药不觉得很苦,为什么呢?因为辛味药可以使各种感觉减退,像麻药舌头长一涂什么感觉都没有了,我们吃饭的时候,你吃的辣椒特别多,你还能感觉到酸甜的味道吗?感觉就迟钝了,所以辛味的药可以在各种自我感觉过头的口味异常里面都可以使用,然后再利用味觉适应原理,加上什么味感觉敏感就加什么味的药,这样同样是有效的。
      还有一部分疾病是敏感性减弱,就是吃这个甜味药不觉得甜,吃苦的不觉得苦,吃咸的不觉得咸,这种情况除了中医前面讲的这些以外,我们可以利用现在研究的味觉增敏的这个原理来治疗,就是说这五味之间有一个增敏的作用,你像这个酸味药用完了对甜的感觉特别敏感。这人老吃糖,吃那么多还觉得甜度不够,怎么样让他觉得甜度够了呢?给他点酸味药,让他吃饭的时候可以用点醋,再吃甜的时候就甜了。吃药也是,给他一点酸味药以后,再去让他吃饭,吃什么东西都感觉甜了。这样的话就不至于摄入那么多的糖,这样避免甜味药摄入过多引起的糖尿病、消渴病。
       实际上对味觉怎么增敏的,除了酸味药以外,其实苦味药对甜味也是一个增敏,你先吃完苦的,喝水都是甜的,先吃完咸的,喝水也是甜的。对甜味不敏感的,为了减少让他摄入过多的糖,你就可以除了甜味药那些味道的药都可以合起来,这样他对这个甜的感觉就更敏感,当然是辛味药例外,辛味药一用,本来对甜味药就迟钝,一用上更迟钝了,其他的都可以。
      酸味和苦味也有一个增效的作用。那就是说,当他对酸味药不敏感的时候,老需要那么多醋的时候,那你怎么来处理呢?什么能增加对醋的敏感性?苦味药!苦味药可以增加对酸味的敏感性,所以中医在临床应用的时候有一个酸苦合起来,吃完了以后他就感觉到苦的更苦,像苦瓜用醋伴就更苦,所以酸味苦味合起来,中医往往用来催吐,实际上就是用酸味药增加了对苦味的敏感,用苦味药增加了对酸的敏感,这样酸苦合起来的味道是很不好的,容易出现呕吐。当任何一个出现明显性减退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另外一个来激活它对另外一个的敏感性。

      咸味药,对咸味减退,这个人的咸味减退,吃那么多盐都不觉得咸,那怎么来增加对咸味敏感呢?最有效的就是淡味药,就是什么东西都没味,你用上去以后他就敏感。你老喝水,喝盐水他就觉得是咸的,实际上淡味药是广泛的对味觉的一个增敏剂,什么东西以淡为主的时候吃什么都敏感了,就像辛味药,辛味药是一个广泛的减低你感觉的,就是什么药用了辛味药多了对哪个感觉都不敏感了,感觉迟钝,就是用淡味药治疗,就对每一个味道的药,每一个味道的食品就敏感了,所以说淡味药是一个广泛的增敏的药物
      其他的药味之间的互相增敏的作用还可能需要在临床中相应的发展和体会,可能在不同的人身上有所差异,这个需要在临床中去总结经验,逐渐的完善。有关味觉异常的治疗,我想就谈这么多,以后随着我们经验的积累,我们可以再给予补充。

  味觉异常的治疗

 

 

  李巨民大夫的空间欢迎朋友的光临,祝朋友开心、愉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