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利益面前抵住诱惑方显良知本色

 指间飞歌 2015-04-15

利益面前抵住诱惑方显良知本色



 

据新闻报道,近日深圳一位出租车司机将捡到的一包2斤重,价值20万的金项链上交。面对金灿灿的、足以使人看得眼睛发直的黄金“诱惑”,能够妥善处理,可谓将人的良知本色显现得十分清晰、彻底。

    当前,情感荒漠、道德沦丧、唯利是图等成为社会弊病,特别是受市场交换原则的影响、束缚和冲击,经济导向更加直观也更加直白的给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造成冲击,产生了唯财是利的不良趋向,使趋利避害的“经济人”角色演绎更加淋淋尽致,从而给社会秩序带来挑战,不同程度的增加了社会治理成本,甚至影响个体对社会的认同、认可。这一切不良现象的发生,都跟人们盲目的认为金钱能代表一切紧密相关。

    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习惯于用金钱的多寡来衡量彼此人际关系的亲疏,用财富的大小来评判一个人成功与否,对金钱过于迷恋、迷信,以至于为追求、追逐经济利益,而置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法律法规不顾,并且表现得很直白、很彻底,主观认为拥有金钱就拥有包括幸福、健康、身份地位等一切,“金钱万能论”盛行。如一些人“一夜暴富”后,性格乖戾,甚至为富不仁,缺乏对他人的理解、宽容、包容,这都是金钱在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地位观中错位、越位的体现。

    金钱只是生活的一种手段,不是生活的内容,追求金钱不能成为生活的全部。就像我们推动社会建设一样,是含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不可偏废其一,不是经济单脚畸形走路。毕竟,关于金钱是否万能,其答案是明确而肯定的,巴尔扎克笔下的守财驴,莫里哀文字中的阿巴贡,莎士比亚曲中的夏洛克,等等,都已经通过描绘物质和精神失去平衡而生动形象的予以批判说明了。

    处理好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宏大的社会课题,需要全员全力。要通过树立榜样、弘扬正能量不断引导、劝导、教导,促使物质和精神协调发展,从而使社会发展不是富了物质,乏了精神,饮鸩止渴,毕竟物质不能代表幸福;也不是精神富足,物质奇缺,望梅止渴,毕竟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近年来,拾金不昧时有诉诸报端,感动中国人物、道德模范等涌现,都是一道亮丽动人的“风景线”,也是传承精神文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积极能量。而且拾金不昧、助人为乐、邻里互助、文明礼让等都代表着社会的美好程度,反映社会的文明程度,体现社会秩序的优良状况,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不可多得的正能量,必须紧紧传承、不断弘扬。

    劲松立险处,正气显人格。越是关键时刻,越是特定事件,越能考验一个人的品行、品格。追求经济利益关涉人的本能、本真,但不能无所顾忌、肆无忌惮,应该要体现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应遵纪守法,通过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做到“非吾所有、一毫莫取”,依靠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来追求利益,做一个有品德、有品位的公民,享受着品质社会。拾金不昧不仅是美德,也是法律法规所要求的。该出租车司机的行为,在现代社会里不算小事,对比社会那种为了金钱而不惜欺骗、敲诈甚至违法犯罪等不良现象来看,具有鲜明的可赞性。也需要通过更多的这样美好行为,方能消减社会行为所产生的负面能量,为发展蓄力、助力,形成合力。

    (作者单位:湖南省泸溪县委组织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