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俗——鄂伦春族的传统礼仪

 廿氏春秋 2015-04-15

鄂伦春族有一套有效运行的道德、伦理及行为规范,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通过善恶、荣辱、美丑等观念,评价人们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一、处世行为

在长期而艰苦的游猎生活中,鄂伦春人养成了不畏强暴和勇敢强悍的民族性格,又形成了大公无私、济贫扶弱等传统美德。关心帮助弱者是大家的义务,特别是对鳏寡孤独、老弱病残、年幼孤儿等,大家都伸出援助之手来帮助。鄂伦春人从不欺负弱者,过去“乌力愣”内分配皮张和肉食时,优先分给鳏寡孤独和病残者。猎人驮肉归来不管相识与否见面都分给一份,或者只要你说想要点肉,就把猎刀交给你毫不吝惜,从何部位割取多少,你自己说了算,事后无偿还之说。每个弱者也不会有孤独感,在这个大家庭中,只有亲切和温暖。“多爱护他人吧,爱他人本身也是爱自己呢,帮助他人也是在帮助自己。”这样普普通通的话语,是老人和长辈用来教育子女们的哲理。只有帮助别人,自己才会更富有,这话已成为鄂伦春人的座右铭。鄂伦春人不论贫富都是平等的,他们认为富裕者,不可骄横欺人,欺负人没有好下场。贫穷者不可去奉承巴结人,人应该有骨气,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努力生产就能搞好生活。

行善积德,为人们多做善事,是指导鄂伦春人如何处事的准则。一家有难大家来帮,是鄂伦春人的生活准则,某一家生活发生困难,或办婚丧之事,大家都乐于相助,从不求报答。人们即使是送来一块手巾、一瓶酒,主人家也不会嫌少。鄂伦春人以助人为乐为荣,所以直到现在,在社会上常可听到“鄂伦春人心眼好”的称赞。在平日生活中,亲属、朋友之间的来往,往往将好的东西分送给他人,当别人给你送来礼物时要收下,但不能让人家空手而归,不管东西多少,重在一片心意。不能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恩惠,更不能恩将仇报,这是老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已成为年轻人行为的准则。

人与人交往,说话要诚实守信,不得乱许愿,许愿要还愿。与人交友,首先要看到别人的长处,不计较别人的短处。做人要诚实,因为诚实会得到别人的尊敬,为人要厚道,厚道才会得到他人的信任。

老人们还特别强调“教别人学习好的东西,不要要求太高,要使别人能够做到,责备人的过错不能太严厉,要考虑到别人能否接受,多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从而完善自己”。鄂伦春人对他人以诚相待,特别反对在别人背后指手画脚,说别人的坏话。他们认为害人等于害自己,如果危害别人来保全自己,自己的日子也不会好过。人人平等不分贵贱,不得随意嘲讽、讥笑他人,否则罪恶将会落在自己的头上。鄂伦春人就是这样,在氏族内外都严格地要求自己的后代。教育一代又一代人继承好的传统。他们认为,人要有敏锐的头脑,坚定的立场,不可轻信别人的流言蜚语。鄂伦春人懂得利人才会利己,害人也是害己。他们相信有因果报应。

老人们经常说人与人之间能否和睦相处,主要看能否放下过去的仇恨,以宽广的胸怀去宽恕对方的过错。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宽恕了对方,对方必然非常感激,如此才能消弭彼此之间的仇怨,怨恨是不能以怨恨去平息的,爱心、美德才能换取和睦。

鄂伦春人特别注重“德行”,认为品德高尚的人永远年轻,行为光明正大的人,才会有人效法他,才会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长辈们对自己的子女常常教导说,看见有德才的人,就要努力去学习;看见德行不好的人,要对照检查自己有没有类似的缺点,并努力改正。常常告诫孩子们,千万不能做坏事。

鄂伦春人宽容、大度、仁慈;对别人从不怀恶意。对一切人都很宽容,这一点比较突出,例如两个人之间因一件不愉快的事打起架来,甚至打得鼻青脸肿,但只要说句真心话,便会马上化解,烟消云散,和好如初。他们认为,人人都应该有颗善良的心,遇到好事要谦让,碰到难事要争着去做。

当孩子或他人犯错误时,长辈们都会正面引导。他们认为,一个人要是光听好话听不得批评,就会使自己的双眼暗淡。知道了自己的过错,就一定要改正,做人不知道羞耻,那就不称其为人。如果一个人有不正当的行为,人们的怨恨就会集中到他的身上,因为做了坏事,必然会有坏的名声。有时人与人之间也会产生矛盾,或受到别人的侮辱伤害,这时老人们就会劝告说要善解人意,如果对方伤害了我们,我们要忍耐,也许他是不小心,并没有恶意,所以要予以宽容,以后他自然会改正。若有恶意,那么作恶者将来必会自食恶果。

尊老爱幼、敬待老人,是鄂伦春族的传统美德。他们的敬老习俗特别突出,甚至不可以叫长辈的名字。见到比自己年纪大和辈分高的人,都要请安问好。如对老人、长辈失礼,将会受到公众的责备。办理较重要的事情时要先征得老人的同意。在老人面前,说话要语气温和,不能使用不礼貌的语言。不论什么场合,要让长者坐在正位,饮酒由老人开杯。吃肉吃饭,要等老人先动刀,举筷。子女长期在外,逢年过节回来探望老人,要带老人喜欢的东西以孝敬老人。老人们也非常自重,一言一行都为后辈人做榜样,对后辈人的要求也很严格,经常向他们讲解礼仪道德,有不轨行为就要训斥,重者还要予以鞭打。

请安礼,也就是屈膝礼。男子请安时先把右腿探出,双手扶于右膝,下蹲一下,口说“阿呀”(您好)。女子则双腿并拢双手扶于膝,下蹲一下,口说“阿呀”。给久未见面的老人、长辈请安时把右脚探出,右手抵在右脚旁,鞠身体下弯幅度很大的躬,口说“阿呀”。接礼者右手掌心向上伸出,说“阿呀,西阿巴嘎日”(你好,你平安吧)。如果忘了请安是很不好的事情,甚至被认为是家教有问题。

敬烟礼,主要是老人之间的礼节。路遇时远远下马,牵着马向对方走去,并快速判断出谁年长、辈分大,请安,然后岁数小或辈分低者伸出右手大拇指点一点,长者掏出烟袋递给他,装好点燃后奉还,然后长者也如此一番。

无论是谁,半路或在其他地方相遇时都要热情地打招呼互致问候,如果低头走过去不言语,则被认为是不懂礼貌、没教养。

鄂伦春人好客,毫无吝啬之气。朋友光临必尽自己所能以好酒好肉相待,

当他们辞别时,慷慨赠送自家的山珍特产以示惜别留恋之情。

二、家庭关系

鄂伦春人的家庭,常常是几代人同住,并且相处得很好。生活中夫妻之间、父母子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难免发生摩擦,但鄂伦春人认为,家庭里的每个人都必须互敬互爱互谅互让,不能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计较争执,以爱心待人,全家人才能美满幸福。

鄂伦春人一年四季都不闲着,除打猎、打鱼、采集以外,还要操持家务。要很好地安排家事,能分清主次缓急,需要一些本事,这得从小开始学习。告诫子孙要勤奋努力,如果不求进取,什么收获也得不到。幸福就在于创造美好的生活,鄂伦春人盼望生活美满幸福,但他们懂得勤劳才会得到财富,懒惰会使生命熄灭。鄂伦春人就是靠勤劳狩猎在兴安岭里生存的,遇到艰难险阻不灰心气馁,他们认为后退是懦弱的表现。

向往真善美是鄂伦春人的又一个传统美德。当一个美丽的姑娘热恋于一个英俊的小伙子时,老人及长辈们就会提醒她说:“大树虽外表光滑,但树心很可能是空洞的。”一个人外貌俊美,但内心不一定善良、可靠。

当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施以传统的礼仪教育,因而每个人都懂得和遵守民族礼仪,并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如果有谁不懂或违反了礼仪,就会受到别人的耻笑,重则受到长辈的责骂。

到别人家串门,要坐主人指点的位子,忌讳闯进室内随便乱坐,绝对不能坐儿媳或姑娘的铺位上。女人不能坐男人的铺位,更不能坐在“玛路”席位上。

三、习惯法

对氏族成员违反习惯法的,一般进行批评教育,如果屡教不改则要施以棍刑,对特别严重的处以死刑。所谓棍刑就是用柳条抽打屁股,抽打的数量视违犯习惯法轻重而施,少则10棍、50棍,多则150棍、200棍,最多的打300棍。对违反者的处罚必须通过氏族大会讨论,并由“穆昆达”亲自执行,不准私下施行,否则也要按违反习惯法论处。如氏族内通婚、虐待老人、伤人杀人等,按照习惯法和道德法规处罚,或批评教育或施以棍刑或处以绞刑。对于氏族成员脱离氏族,或躲避处罚而逃离氏族不归者,也要经过氏族大会讨论,给以开除族籍的方法处理。

氏族内部禁止通婚,实行严格的族外婚制,如有违反者要进行劝阻,若不听劝则罚以棍刑,情节严重者要处以绞刑。

同一氏族的男女发生了不正当的关系,要处以棍刑,屡教不改者处以绞刑。如果不同氏族的男女私奔,则分别由所在的氏族抓回来处以棍刑或以开除族籍处理,氏族无权处罚外氏族的人。

如果杀死了人,要根据情况予以惩治,如果是误杀或无意杀人者,要求把死者妥善安葬,并给死者家属赔偿十几匹马。如果是有意杀害了人,那就要偿命。

虐待父母者要处以棍刑,严重者要处以绞刑。

鄂伦春人认为,生活在山林里,成天与野兽打交道,谁能保证不会发生天灾人祸呢?所以大家都应互相帮助,有福共享有难同当。反对自私,如果自私自利不顾他人者,便会遭到大家的谴责而受到孤立。如果断粮,可以到任何猎人家的“奥伦”(仓库)里去拿自己所需要的。但严禁偷拿别人家的东西,违反者不仅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还要以违反了习惯法而受到处罚。所以,再穷困也从不偷别人家的东西。在鄂伦春人的习惯里,从“奥伦”里取东西不为偷,而在“斜仁柱”里拿则视为偷。鄂伦春人有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风气。各家的东西,包括贵重的东西,不论放在什么地方都不会丢失。

重大的外事决定,如与外氏族或外民族之间因婚姻、猎场、交易等原因发生纠纷,一律通过氏族大会讨论处理,问题要用和平的方法解决。如果氏族成员受到了严重的侮辱或伤害,就要进行复仇,以保护每个民族成员的利益,维护氏族的尊严。

在长期的氏族生活中,鄂伦春族能够生活得井然有序,是靠一整套传统的习惯法和道德规范来维持和调整的,由于历史相距久远,又没有文字记载,很多已经失传,民间口传残留下来的仅此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