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正解

 海倫娜 2015-04-16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正解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源出十三經注疏《孟子·離婁上》


全文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意思係不孝有三種,其中以沒有後嗣為最嚴重。虞舜不稟告父母就娶妻,就是因為怕他不通情理的父母不許,斷絕了後嗣。所以君子們認為舜的不告知雙親,和稟告是一樣合乎禮法的。 


據漢代趙岐注:「於禮有不孝者三事,


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


家窮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


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後為大。」


父母想幹不仁不義的事,子女不加勸阻是一不孝。


父母失去勞動能力,家裏又窮,子女不想辦法掙錢,是二不孝。


如果沒有了父母,但兒子不願娶妻生子擔負起為人父為人夫的責任,不能為家庭延續後代,是最大的不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離娄》篇四章有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這段文字,往往被人聯想到生兒育女。


這段文字,真正的含意,其實應見諸於趙岐的註釋:


“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不孝也。家窮親老,不為仕祿,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嗣,三不孝也。”


所以,以這段文字首句的含意來說,孝順者不一定要一味附合父母或者是討好父母和盲從父母,以免變成了“陷雙親於不義”,反而成了不孝。而第二句的含意則指出,如果家中貧窮,有老人又不願好好工作,尤其是把孟子說的“五不孝”的行為都影響個人的生產能力,也是不孝。


最後一句很特殊:“無後為大”,似乎是中國人對孝道論述的一個特點。


我們知道人的生命是短暫的,而人類的歷史是生生不息的。上一輩子無法完成的,還有機會讓下一代的人或甚至千百代以後的人將志業完成,讓先人不再遺憾,上一代的遺憾和錯誤也有下一代人去彌補。宗法社會知道人會死,知道人類不要滅絕,便把後代從廣義上來說明為社會責任,以“傳宗接代”為人生意義。


但,我們應該注意,這個傳宗接代絕不僅是生物意義上的繁殖,所以傳的是宗,接的是代。


對“無後為大”的要求,並不一定是生物性的。有自己的傳宗接代當然好,犧牲生物性的血 緣而無後人,卻完成文化與歷史的承先繼後,一樣會千古受人敬仰。沒有後人--「學問及人格 」能被後人追隨,以至歷代的忠臣烈士和清官學者,也多得是。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正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