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多层百褶长裙,又沉重又很硬,要想把它们都旋转起来飘逸洒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多洒脱的大婶 庆祝活动上两个年轻漂亮的MM 牛鬼蛇神都登场 狂欢节上的小姑娘,看上去有些紧张哦 庆祝活动上你会看到西班牙人时代的铜管乐器和弦乐器,以及印加时代的打击乐器和管乐器。 ![]() ![]() 不管男女老幼,全部节日盛装,载歌载舞,热闹非凡。
![]() 载歌载舞的姑娘 ![]() 远眺普诺小镇 ![]() 小镇上的交通工具 (注:为了便于大家阅读,我将从玻利维亚和秘鲁看到的不同的湖光岛色,放到一起,供大家阅读。湖光岛色的图片请见玻利维亚部分,http://maysun2k.blog.163.com/blog/static/169473560201231055042890 1 从玻利维亚的科帕卡瓦纳Capacabana看湖 “的的喀喀”,Titikaka Lake,这湖的名字听上去多么的动听和欢快。它是南美洲最大的淡水湖泊。 早上离开那头顶上挂满了房屋的城市,离开看上去总有些异样感觉的拉巴斯。巴士穿行在山谷两边的陡峭小路上,很快便钻出拉巴斯山谷,爬到了海拔4000多米的高度,开始在广袤的草原上缓慢行进前往玻利维亚共和国边境小城科帕卡瓦纳(为了让汽车减速,在公路上设有数不清的减速路障,所以汽车行进很慢)。 科帕卡瓦纳Capacabana,简称,“科帕”。它属于玻利维亚,位于两座大山之间,“的的喀喀”湖南边。是从玻利维亚这边看“的的喀喀”湖的必经之地,同时“科帕”还是从玻利维亚进入秘鲁的边境口岸。它的一个明快、迷人、安静的边境小城。 汽车穿过平台高原,翻过一座座山,还要人车分离摆渡一次过水,大约3个多小时之后到达“科帕”城。 几个世纪以来,“科帕”也是玻利维亚的宗教朝圣地。在这里,殖民文化和印第安文化被奇妙地融合了,形成了该地区特有的地域文化。许多当地人至今仍使用印第安语言,保持印第安生活传统,却个个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 在小城中,有一座宏伟,而又金碧辉煌、闪闪发亮,带有点乡村气息的Cathedra大教堂,建于1605年-1820年之间。旁边还有一座烛光小礼堂,成千上万根candle蜡烛照亮拱形的小礼拜堂,洁白的蜡油凝结在墙壁上,形成各种图案。 教堂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汽车祷告(Cha’lla)。每逢玻利维亚传统的Alasitas节,人们要对自己心中想得到的人和物品的微缩模型进行祷告、祈福,以求来年得到他们。平时的大教堂门口你也会看到各种微缩模型摆满了两旁,有轿车、卡车、摩托车、房子、钱币、皮箱等等,供人们许愿时购买。这一点与中国人很像,我们中国人不仅希望当下拥有万贯财富,来世还要带走房屋、金钱、汽车和美女,甚至最时尚的Ipad、Iphon,二奶和小三。“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古人总结的太对了,看来人类对物质的欲望是其本能呀,这方面不分民族和国界。 ······ “的的喀喀”湖真正的魅力在于它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它坐落在海拔3820米的高原上,湖长230km,宽97km,水深达140—180米,是古代内海的遗存,现在是玻利维亚共和国和秘鲁两国共享。由于地处高海拔,才有的清冽稀薄的空气,更接近太阳本色的阳光,比天空更湛蓝的湖水。高原气象更是万千多变。上午的“的的喀喀”湖天空异常清朗,让人炫目的阳光撒满整个高原,清澈的湖水倒映着蓝天白云和山峦。这一池精美绝伦蓝宝石般的清水,吸引着无数的人前来欣赏。傍晚前后通常会下一阵大雨,那时候,你会看到湖边小镇上,身穿羽绒服的人们在雨中行走和叫卖,又会是另一番景象。太阳落山后外面会更冷。 当地传统的艾玛拉人和印第安人村庄依湖而建,湖的旁边是常年白雪覆盖的雷亚尔山脉,这一切构成的美图,给我留下梦幻般的美的体验。 从科帕卡瓦纳Capacabana的码头乘船大约一小时,便可来到“的的喀喀”湖中神迷的太阳岛。 的的喀喀湖是南美洲印第安人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印第安人称之为圣湖。传说之一,水神的女儿CACA爱上青年水手TITI,水神发现后大怒,将TITI淹死。TITI死后化为山丘,CACA悲愤离去,则变成浩瀚的泪湖,印第安人将他俩的名字结合一起称为“TITICACA,的的喀喀”湖。在印第安神话中记载,这里也是长着络腮胡子的白神和印第安人始祖以及他的姐姐——后来成为他的妻子首次现身的地方(这传说不是乱伦吗?姐弟怎么可以成夫妻呢?)。旁边不远的小岛是她们的圣女居住的地方。 艾玛拉人(Aymara)也认为,他们世代崇拜的创造太阳和天空星辰的神祗也来自湖底。 从古老的印第安码头,沿着200级长满青苔的陡峭台阶,拾阶而上,还可以看到很有历史感的印第安小路,寺庙,以及漫山遍野古人耕种留下的类似梯田状的山坡。这种梯田状的山坡不仅在太阳岛,科帕周边很多地方都可以见到,足以说明当时这里的人口数量很有一定规模。印第安人用乱石造的拱形穹顶寺庙说明他们掌握了相当高的建造技术。岛上几乎没有任何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毛驴是当地人运输的好帮手。如今同中美洲的玛雅人一样,为什么印第安人现在消失的几乎无影无踪了呢?是在“后哥伦布时代”被外敌斩尽杀绝?是瘟疫和战争的肆虐?还是被其他民族同化?似乎还是个谜团。 作为远方的游客,我只能饱览、欣赏、感受现在“的的喀喀”,那自然纯朴而又迷人的风景:碧蓝透澈的湖水、远方的皑皑雪山、不规则的森林在古代印加人梯田上形成的奇妙图案,以及那沿着经年岁月的小路走向何处的印加人,都给我带来无限的遐想。 2 从秘鲁的普诺PUNO看“的的喀喀” “的的喀喀”——让人欢快跳动的名字。 这美丽的高原湖泊,现在是玻利维亚和秘鲁共享。但是,在两国看到“的的喀喀”景色却是不尽相同,各有千秋。如果你看过波利维亚境内的“的的喀喀”,再来看看秘鲁的“的的喀喀”,你就会觉得相同的湖泊,但是两处的风光大不相同。在玻利维亚,你看到的“的的喀喀”湖水是湛蓝湛蓝地,翠绿的孤岛神奇地立在浩瀚的湖水中,雪山巍峨、白云朵朵、蜿蜒的印加小路、层次分明的梯田······一切都是那样的自然而又纯朴。 而在秘鲁的普诺你看到的湖水是绿色的,大片的芦苇生长在湖中。这里有世上独一无二的,在湖水中漂浮着的人工 “岛屿”—ISLAS FLOTANTES漂浮岛,这些浮动的岛屿,是古老的乌鲁斯人(Uros)使用“的的喀喀”特有的TOTORA香蒲草堆积而成的。 这就是为什么我要说相同的湖光岛色,不同的“的的喀喀”湖。也正是基于“的的喀喀”这一特点,我不得不在玻利维亚部分提早向大家交代秘鲁的“的的喀喀”啦。 越过玻利维亚边境进入秘鲁境内,长途车行驶大约2小时,就可以到达秘鲁小镇普诺Puro。这里是另一处观光“的的喀喀”的好地方,在此可观赏湖光山色,颇有乐趣。 乌鲁斯人(Uros)的漂浮岛是从秘鲁看“的的喀喀”湖,最受欢迎的景观。相比较玻利维亚那边的“的的喀喀”湖,秘鲁这边的湖水要浅很多,湖里盛产芦苇和香蒲草,香蒲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高达2米,叶子细长,可以编织席子、蒲包。当你乘坐小艇行驶在纵横交错的水道里,置身于一望无际缥缈婆娑的香蒲草其中,充满了梦幻般的神秘色彩和意境。 湖里这些漂来漂去的“小岛”并非真正的陆地,而是用湖里出产的香蒲草捆扎而成的。 乌鲁斯人是印第安阿依马拉族的一支。作为一个小部落,古时候他们为了避开好斗的印加帝国的侵略而逃到了湖中。他们择“蒲草和芦苇”而居,即可隐蔽自己又可以在此生存。他们用湖里生长的香蒲草和芦苇捆扎而成巨大的漂浮岛,由于厚厚的香蒲草堆铺在一起,浮力很大,乌鲁斯人就在上面用香蒲盖起简陋的小屋,常年居住在这种浮动小岛上,以捕鱼为生,甚至可以在上面种植蔬菜,饲养鸡鸭等小牲畜。每个漂浮岛上可以住几户人家。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香蒲草的世界中,保持着世代相传的民族习惯。 乌鲁斯人的主要交通工具也是一种用香蒲草捆扎起来名叫“淘淘拉”的小船,约有2米多长,可载4~5个人,也可以把两只“淘淘拉”绑在一起,在湖中游弋。这种两头尖翘,轻巧灵便的草船类似古代埃及墓碑上所画的月亮型莎草小船。草船航行在湖光山色之中,构成了秘鲁“的的喀喀”湖上的独特风貌。 乌鲁斯人的“土地”是软的忽悠忽悠的香蒲和芦苇,走在上面又软又有弹性,一步一陷,深一脚浅一脚,好似要陷到湖里一样,很是要小心,一不留神就会走出“陆地”,跨界掉到深深地湖水里。他们的房子是香蒲草,门是香蒲草,床是香蒲草,桌子是香蒲草,船是香蒲草。实际上UROS人的生活已经牢牢地和TOTORA香蒲草交融在了一起。 “地面”上的香蒲草腐烂后,UROS人就会将上面重新长出的香蒲草芦苇割下来,一段一段交叉铺上去,周而复始。每当大一点的游艇停靠这种浮动的岛屿,,整个岛就像一片厚厚的海绵垫上下起伏。他们经常挂在口头上的话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飘到玻利维亚去了。”乌鲁斯人知足常乐,在漂浮岛不大一方天地里,世世代代生活下去,将用苇草制物的手艺口口相授。 今天,仍有数百人居住在这些漂流岛上。最大一个的漂流岛上还有学校,邮局和商店。 湖心有一处小岛叫塔丘勒(ISLATAQUILE)风景绝佳,靛蓝的湖水,天际翻滚的白云,疏密有致的作物,简朴的石拱门。岛上的居民全部是盖丘亚(Quechua)族人,是另外一只印第安人的后裔。 塔丘勒岛上的人痴迷绒线编制,随处可见正在织绒线的盖丘亚人,而且不论男女。男人们都骄傲地戴着自己织的长绒线帽,五彩艳丽的看上去有点像睡帽一样的帽子,是有讲究的,它代表着男人婚否和社会地位。如果帽子是全红的,那么就表示他已经结婚了,如果帽子是红白二色的,那么就表示他还是单身。不同的花色代表不同的身份地位。 和陆地上的印第安妇女不同,女人们从不戴帽子,她们喜欢用一块大大的披巾来遮盖阳光。宽大的披巾,穿着毛毡一样厚厚的多层百褶裙,上衣绣着漂亮的花朵,长长的辫子稍上再系上几个大大的毛茸茸的彩色圆球。他们从不用穿鞋子和袜子,行走在如诗如画的小岛上。塔丘勒岛上的女人有种出世的美,美得让人心碎。 这种漂浮岛是在秘鲁普诺小城看“的的喀喀”最大特点,如今这里被旅游开发的已经非常程式化了,自然也缺少了一些国境那边看到“的的喀喀”的自然纯朴。 普诺别看它小,它却堪称是秘鲁的民间首都。全年都会有各种狂热多彩的庆祝活动。当地的妇女和儿童会身着华丽眩目、富有想象力的服装来到广场上,载歌载舞。这样一件艳丽的服装的价钱通常胜过全家人的便服,十分贵重。庆祝活动上你会看到西班牙人时代的铜管乐器和弦乐器,以及印加时代的打击乐器和管乐器。我住了三天就有幸遇上两次当地的庆祝活动。不管男女老幼,全部节日盛装,载歌载舞,热闹非凡。尤其是那女人的多层百褶长裙,又沉重又很硬,要想旋转起来飘逸洒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TIPS: 到达:玻利维亚,科帕卡瓦纳Capacabana——秘鲁,普诺PURO,跨国旅游巴士, 住宿:PLAZA MAYOR HOTEL,标准间,含早餐,WI-FI,广场边上,交通方便,提供旅游、汽车票等服务。USD35/D (未完待续 to be continu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