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刺参的人工养殖

 黑老赵 2015-04-16
刺参的人工养殖

2014-03-03 15:40:57来源:网络

  一、刺参的生活习性:刺参属狭盐性动物,生活在潮流畅通、水质清澈、 无大量淡水注入的岩礁底或沙底。其生活区多富有底栖硅藻及大型藻类。 幼小个体多生活在大叶藻基部及礁石、砾石下, 成年个体逐渐移向深水区,即分布在水深8~20米的海底。

  刺参用触手扫、扒底质表层中的底栖硅藻、 海藻碎片、细菌、微小动物、有机碎屑等, 将这些物质连同泥沙一起摄入口中。其摄食量相当大。 摄食强度具有季节性,3月份摄食量最高,8月中旬最低。当水温达到20 ℃~24℃时,要进行“夏眠”。在我国的黄、渤海区, 其“夏眠”期大约为100天左右。当其受到强烈刺激或遇水质浑浊等恶劣条件刺激时, 会将全部脏器从肛门中排出体外。与此相适应,其再生能力很强,条件适宜时, 失去的脏器及切断的体段均可再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个体。

  二、 刺参人工养殖情况:搞好刺参人工养殖的关键是解决大规格苗种。因此,当年繁殖的体长1~1.5 厘米的稚参需经过海上或室内“中间育成”使之成为3厘米的幼参。以不投饵为前提的“中间育成”,其场所必须选择在有机质和浮泥容易进入, 并沉于育成笼内的泥底内湾,该湾应具备有机悬浮物较多,且风浪较小的条件。育成设施为改良的鲍中间育成笼,金属框架规格为60 ×60×30厘米,笼外包罩的网衣, 其网目应依入笼参苗的大小选定,笼内铺设黑色的波纹板。试验表明, 每笼放入的参苗不应超过400头,经过3~3.5个月育成,体长达3厘米以上,成活率为82%~100%。 成活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所用器材, 应力戒参苗的机械损伤及从网缝中逃逸。

  10月至11月末生长迅速, 以后随水温下降而生长变慢,从2月上旬开始,随水温上升,生长速度再度增加。苗种的个体越大生长越快。在养殖过程中, 苗种若经过分级选别后再入笼养殖,其生长整齐且速度较快。 饵料以投鹅掌菜及其他褐藻类较好。经4个多月的养殖,体长达到10厘米以上者约占25%。

  三、利用虾池混养刺参的关键技术:

  1.在虾池投放不规格石块堆或空心砖、网箱。

  2.进行漂白粉全池消毒, 然后纳入清水并把水质培养好。

  3.刺参是以植物性为饵,只要水质培养好, 就不需再投饵。

  4.刺参适应的水温是零下3度至零上28度,盐度偏高好。

  5.夏天高温季节时,虾池应纳潮提高水位以利渡夏。

  6.投苗时间一般为每年9~11 月份, 每亩放养密度4000只,应以大苗为好。

  7.参、虾混养,参可净化水质,从而达到参、 虾双丰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