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哈尔滨音乐,辈儿大!

 雪墨藏书 2015-04-16

●2010年6月22日,哈尔滨被联合国授予“音乐之城”的美誉。与意大利的波洛尼亚、西班牙的塞维利亚、英国的格拉斯哥、比利时的根特共同获得此荣誉。

 

●2014年5月10日,俄罗斯国立格拉祖诺夫音乐学院的弦乐重奏组合应邀来哈首演。

 

●1958年,沈雁冰(文化部长)来哈,“哈尔滨之夏音乐文化活动月”展开。1960年,当时的哈尔滨歌舞剧院交响乐团、合唱团及独唱演员们参加了在兆麟公园举办的工业品展销会活动的宣传演出,这也是“哈夏”音乐会前的一次预演。1961年7月5日—13日,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举行,近700人参加了8台9场107个节目的演出。

 

●1977年歌唱家郑绪岚进入东方歌舞团任独唱演员,1979年担任电视片《哈尔滨的夏天》主题曲《太阳岛上》独唱,一曲将哈尔滨唱红大江南北。

 

●由中国文化部和中国音乐家协会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聂耳、冼星海声乐作品比赛”,于1985年8月5日至8月19日在哈尔滨举行。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专题作品演唱比赛,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尚属首次。

 

●1946年,作曲家刘炽来黑龙江工作。后来创作《英雄儿女》、《让我们荡起双桨》、《英雄赞歌》。

 

●1946年,作曲家黄准来黑龙江工作,在齐齐哈尔参加组建“西满军区文工团”。后来创作《牧马人》、《红色娘子军》。

 

●1946年,作曲家沙青来到哈尔滨,后担任哈尔滨歌剧院院长。后来创作《工人进行曲》、《祖国解放之歌》。

 

●1938年“九·一八”后,驻守在齐齐哈尔的中国军队马占山部打响武装抗战第一枪,由此引发全国武装抗战的高潮。随后该部整编为东北义勇军,他们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所表现出来的不屈不饶、视死如归的伟大民族精神,成为《义勇军进行曲》的现实写照。

 

●1961年,女高音歌唱家、歌剧表演艺术家张权被下放到北大荒,随后被调入哈尔滨歌剧院工作。在此期间多次举办独唱音乐会并主演歌剧《兰花花》。

 

●1962年春天,哈尔滨歌舞剧院改建成专门演出歌剧的艺术表演团体,更名为哈尔滨歌剧院。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派来“延安鲁艺”,在这些人员当中有许多杰出的艺术家。他们深入农村、厂矿第一线,从事文化宣传活动。创作、排演了一批优秀的剧目,培养了众多文艺人才,为黑龙江音乐事业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1935年4月17日,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由袁亚成等人创办了民间音乐组织——哈尔滨口琴社。该社以组织爱国青年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为宗旨。

 

●1938年,犹太小提琴家赫尔穆特·施特恩随父母来到哈尔滨。就读于哈尔滨第一音乐学校,后任职于哈尔滨交响乐团。

 

●1927年,哈尔滨上空首次奏响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

 

●1926年,哈尔滨无线广播电台通过无线电波传送出“哈响”演奏的管弦乐曲。

 

●1926年,“西部歌王”王洛宾来到哈尔滨,在中东铁路横道河子火车站任信号员,工作之余结识塞克并一起研习音乐。三年后,在哈尔滨为塞克创作并表演的话剧《北归》创作主题曲《离情别意》,该剧在哈尔滨公演时,王洛宾年仅16岁。

 

●1921年,全国第一所俄侨音乐学校哈尔滨第一音乐学校成立。中国创办的第一批西洋音乐学校,培养了众多的音乐人才,哈尔滨成为西方高等音乐教育传入东方的重要窗口。哈尔滨的西方音乐学校自1921年至1962年从未曾间断。先后有6所大型多学科、20几所小型或家庭音乐学校。

 

●1909年6月17日,哈尔滨举办第一次官方音乐会。

 

●20世纪上半叶,陆续有俄罗斯、德国、法国、波兰、意大利等国众多艺术家将西方传统音乐带到哈尔滨。

 

●1923年6月15日,瞿秋白以《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记者身份途经哈尔滨去苏联考察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抵达哈尔滨时,首次听到了《国际歌》。同月,《新青年》复刊号发表了由瞿秋白翻译的《国际歌》词曲。

 

●1925年,哈尔滨交响乐团30余人被邀请到日本,协助日本交响乐团排练演出。

 

●1908年4月,“铁路管理局交响乐团”在哈进行首场演出,这个乐团即为“哈响”的雏形。

 

●1899年,哈尔滨出现了以铁路员工捷克人埃尔姆利一家为主的室内乐团,这家人成为铁路员工音乐生活的中坚力量。

□ 见习记者 姜思任 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