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主持人常读错的字

 中原高考678 2015-04-16
      (一)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总编室定期张榜公布的主持人读错字的总汇:
1,结束的“束” shu 四声(同“树”);而不读——结“素”(方言影响)
2,强劲的“劲” jing 四声(同“净”);而不读——强“禁”。[请对此条有异议的朋友认真查阅一下最具权威的词典之后再发表意见,以免贻笑大方] (方言影响)
3,召开的“召”zhao 四声 (同“照”);而不是——“招”开(规范影响)
4,迁徙的“徙”xi 三声 (同“喜”);而不读——迁“稀”(方言影响)
5,勉强的“强”qiang 三声(同“抢”);而不读——勉“墙”(学得不扎实)
6,粗犷的“犷” guang 三声(同“广”);而不读——粗“矿”(学得不扎实)
7,扪心自问的“扪”men 二声(同“门”);而不读——“懑”心自问(学得不扎实)
8,良莠不齐的“莠”you 三声(同“有”);而不读——良“又”不齐(学得不扎实)
9,瑕不掩瑜的“瑜”yu 二声(同“鱼”);而不读——瑕不掩“玉”(学得不扎实)
10,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的“筵”yan二声(同“言”);而不读——天下没有不散的“厌”(方言影响)
 
 说明:有时候,头脑中记住的就是播音员、主持人的读音。播音员、主持人读错音,害莫大焉!
 
 
     (二)
 
11.角。
这个是说错的最多的“角”。从电影《角(决)斗士》起,“角”这个字经常有人读错,这具有明显的普遍性!从综艺节目到《某峡两岸》再到《某会纪录》...........会把“角(决)色”读错的人不多,但“角(决)逐”“角(决)力”“角(决)斗”.........错倒了一大片。反正记住,如果你不能肯定读角(脚)或者角和一个字组成了一个你不熟的词,那角一定读(决)。
12.说(shuo)服。
越是简单的越容易错,很多人会把shuo读成(睡),比如《某会纪录》..........广东人就是不好好学普通话,就算普通话说不好,你分析问题也得全面点啊!比不上小白主持很正常,但你分析的角度至少要多于我啊!!其实在词典上只有游说(睡)这一个词中说读(睡)。通假字的说(悦)不加评论。
     1 3.给(挤)予。
这个错一般人不太容易发现,错的也很多,或许补给(挤)这个词大家更熟悉。
14.洞穴(学)。
很多人会把它读成(xue入声/第四声),但穴(学)不是多音字,曾看《某十放映室》,主持人从头到尾都读成(xue第四声)。
15. 盖、那、韶。
明星的名字问题,我说的这些不仅跟主持人有关,跟明星自己本身也有关,因为明星自己读错了他们的名字............她们可能以前没写过关于她们名字的作文........(1)“盖(葛)某某”,作为姓,这个盖头的盖只能读(葛),顺带扯一下我还记得文言文中盖(概)的意思是:原来是...... (2)“那(na平声/第一声)某”,这不是汉族的姓,是满族的,来源于地名或河名,有个人中国人大家都认识——“叶赫那(na第一声)拉慈禧”   (3)“某韶涵”这家伙害人不浅啊!!每次看到别人都叫她韶(邵)涵(邵)涵,她自己也这么叫,对此我一直深信不疑!直到一次在电台中无意中听到韶(勺)涵!查了一下词典.......唉!我竟然几年都读错了一个音,郁闷啊!!如果我没记错中央台应该有个综艺台,如果我没记错这个台从来都没人读对过。
 编者注:就是“韶山”的“韶”(二声),我也读错了。
16秘。
..我觉得这个字本身有问题,秘密的秘谁不会读!但它用作地名却必须要读(闭),秘(闭)鲁,用作姓的话,我就不多管了,这个错了也正常,正常!
 
17、关卡(qia)三声)。
这个读(ka)的人大家自己找一找吧。很好区别:一般来说,“国产”的读(qia)三声);“进口”(译音)的读(ka)三声。
 
 下面这些词语,主持人,非主持人错得一塌糊涂的。
18:标识 识字多音此处读“制”音(zhi四声),读作标“实”是错误读音;
19:绯闻 字读“非”音(fei一声),读作“匪”闻是错误读音;
20:嫉妒 字读“及”音(ji 二声),读作“记”妒是错误读音;
21:潜力 潜字读“钱”音(qian二声),读作“浅”力是错误读音;
22:勾当 勾字多音此处读“够”音(gou四声),读作“沟”当是错误读音;
23:连累 累字多音此处读“磊”音(lei 三声),读作连“类”是错误读音;
 
24:卑鄙 鄙字读“比”音(bi 三声),读作卑“必”是错误读音;
25:撒贝宁 撒字多音此处读“洒”(sa 三声),读作“萨”贝宁是错误读音。
26:情不自禁 禁字多音此处读“今”(jin 一声),读作情不自“近”是错误读音。
   (三)
读写错字
(44)/哥摘编
25,把按捺(音:na,音如“纳”;下同)不住读写成按奈(nai,“耐”)不住。这是我碰见最多的错读错写词汇,在口语中、文章里屡见不鲜,几乎每月每日都不期而遇。尤其是电视广播舞台讲坛上那些歌影明星和主持人,甚至某些专家学者,一说起这个词,绝大多数都要说成按捺(nai)不住。这一点不用提供任何实证,只要留心,周遭满目满耳皆是。
26、锲(qie,“切”)而不舍被读成锲(qi,“弃”)而不舍。最糟糕的是央视广告,几年来它至少有两种不同商品的广告语在大范围扩散这种错读,误导性无以复加。我做过简单测试,问10个朋友,竟有7个读成锲(qi)而不舍,其中包括5个以上知识分子,而且个个都板上钉钉振振有词。最可怕的是孩子,问10个少年儿童,发音锲(qi)而不舍的高达8个。实在是不可思议。
27、例如例子举例等等。例(li,“力”)成了例(lie,“列”)在中国简直已错入膏肓。最常见的是各级领导讲话。领导没文化也就罢了,反正他们不指望这个升官发财,可是无数站在讲台上的教师也普遍例(lie)如、例(lie)子和举例(lie),这就胡言乱语误人子弟了。有些方言的确读例(lie),但用普通话这么讲是十足的乱来。
 
28、徘徊(huai,“怀”)。这个问题主要出在歌手身上,他们演唱时流行或喜欢念成徘徊(hui,“回”),以为一种时髦或新潮。我分析这帮孙子是受了台湾人影响。在台湾,这个字被读成“回”音。港台文化一度在内陆兴嚣,于是一半以上大陆通俗歌手跟在屁股后面东施效颦,满口的徘徊(hui)徘徊(hui),叫人听了很想抽丫几个嘴巴。 (其实,是古读,规范后不这么读)
 
29、梗塞(se,“色”)。是心肌梗塞(sai,“腮”)还是心肌梗塞(se,“色”)?你去问20位医生,至少10位会告诉你心肌梗塞(sai)。若给他们纠正,人家马上打断你,没准会掉脸直接大喊“下一个”。我问过一位医生朋友,她说医务界普遍这么发音,老权威老专家言传身教,满口梗塞(sai)梗塞(sai)的,听多了反而觉得梗塞(se)不对劲儿。甚至于,在他们圈子里,梗塞(sai)才是正经术语,说梗塞(se)意味着你是业余的外来的,小辈的实习的。
 
30、桎梏(gu,“固”)而不是桎梏(gao“告”或ku“酷”或hu“户”)。还有人两个字都读错,开牙后让人不知所云。1999年秋天在中山大学参加一个座谈会,召集会议那位博士说了句“打破桎梏(chu“处”)”。我一开始没听懂,以为他要“突破支出”。会后私下里好心指出,他来了句“哈哈哈,我故意这么说的,调剂调剂气氛嘛”。 (四川话发的是或ku“酷”)
 
31、qie,“且”)意。究竟“惬”应该读成什么,已然众口纷纭莫衷一是。读惬(xia,“匣”)意的很多,读惬(jia,“加”)意的不少,也有根据港台“写意”一词读成惬(xie,“谢”)意的。错读这个字的人同样不计其数。我耳闻的最离奇读法,是人艺一位话剧演员,2003年底经人推荐给我一部片子旁白,他读成惬(gui,“柜”)意。我在录音棚当场叫停,让他改过来。他不服,嘟嘟囔囔闹情绪。我一烦就请他走人了。
 
32、ke,“科”)臼。许多人读成窠(guo“果”或chao“巢”)臼,也有直接写成“巢臼”的。写成“巢”与80年代末期文化界一种嬉皮思潮有关,当时大家以为“巢臼”可以算作一个创新的新词,纷纷在小说诗歌里启用,我也多次用过。后来几经思辨,方才觉得这种所谓“新文化运动”实际上不自量力,“巢臼”纯粹是扯淡。
 
33.糊涂(胡涂)。糊涂的涂(tu,“图”)在北京人嘴里基本上都是糊涂(du,“度”)。大凡京片子演员,其口音不管是土生的还是后学的,影视剧里大多,或者干脆说一概糊涂(du)。北京话是普通话基础这没错,但北京话并不等同普通话。(嘿嘿,人家英语还有st后面读sd的呢)京腔对国语的越俎代庖,最甚者,我以为就是这个“糊涂”。年少时我在北京上学,教授许国泰曾针对京腔“儿音”的语霸问题专题剖析,言优说弊,发人深省。我个人觉得,当地百姓就算了,但广播电视的播音员主持人和住在北京的影视歌从业者还是要注意糊涂(tu)以及糊涂(du)的迥异,以小见大,以正视听的好。
 
34、林林总总和林林种种。语文及格的人都知道,前者是正确答案,后者是误读或误写。比较说得过去的看法,认为后者是新词,应该允许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语言文字的嬗变演进。这种说法当然有理。但是具体到“林林种种”,我认为是个伪命题。这个词分明是对“林林总总”鸠占鹊巢一般的篡改侵权,继位的理由和合法性极其可疑。我印象中十多年来这个词一直在鬼鬼祟祟地闪现,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灭“林林总总”之心不死。互联网出现后,这家伙终于细菌似的繁殖开来,由流寇升至诸侯。可是它与那些新晋的网络俚语又不同,既没创意,也没深意,如钱钟书形容的“牙签掏出来的牙缝中的碎肉”,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我一看见使用“林林种种”的人,就会降低对其人智识及其文化品味的好感。类似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囿于篇幅,窥一斑点而知野兽皮毛吧。
35,最常见读错的字,是“曝”字。这个字应读pu,同“瀑”字同音。用于词汇如“曝晒”,“曝光”。而不应读bao,与“暴”字同音。在现代的字典,也增加读“暴”音曝字,为其正名了。其实,在早期的字典里,根本没有读“暴”音的曝字。国家语委没发通知啊。
36第二是“呆”字。大家也许会说,这个字中国人都认识,是dai,指某人愚笨。但是,这个字也是多音字,也读ai与矮字同音,用于“呆板”这个词。规范之痛,国家语委没发通知啊。
第三个字是“荨”字。现代汉语词典中,植物读:qián       病名读:xún
◎ 荨
(1) 蕁、 qián
(2) 另见 xún(荨麻疹)
常用词组
荨麻 qiánmá
(1) [nettle]∶荨麻科,尤其是荨麻属的植物,遍体多刺或接触它们会感到针刺般疼痛
(2) [nettle fibre]∶该植物的纤维
◎ 荨
◎ 荨麻疹 xúnmázhěn
 
[nettle rash;urticaria] 一种过敏性皮疹,俗称风疹疙疸
 
  上世纪五十年代,进行了汉字简化的改革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如果能将多音字的也作必要的简化,对于广大民众来说也是一件有意义的工作。把一些常用字(如“应”、“间”、“作”、“从”、“和”等)的多种读法归一,读起来好像也并不别扭,应该是行得通的,同时方便了大众的学习,避免了繁复的记忆,是一举两得的善事。
  事实上,有些原来认为是读错的字,现在已经登堂入室成为正确的了。比如:“叶(shè)公好(hào)龙”已经被“叶(yè)公好龙”代替了;“文(wèn)过饰非”也演变成了“文(wén)过饰非”···
  当然改革并不是把中华文化遗产一概抹杀,而是把搞脑子的部分留给专门人员去研究,普遍使用的东西越简便越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