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品回归收藏之路还有多远?

 土豆炒面包 2015-04-16

  回归收藏本义,在艺术市场并非新鲜话题。早前资本狂飙突进之际,各种倡导回归收藏的呼声就络绎不绝,但成效并不显著,迷失在资本漩涡中的买家依旧做着“暴富”的美梦。今年秋拍“亿元”拍品重现后,不少观望资本更是蠢蠢欲动,艺术品再次被推向了投资的前沿。然而,艺术品是有稀缺性的,是有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的,是寄托藏家个人情绪与感性的,若被当作获取金钱的商品,就失去了收藏的意义。我们不禁要问,究竟艺术品怎样才能回归收藏轨道?这条路还要走多久,还有多远?


  什么是收藏,有人说,收藏既是私人的,又是公共的;收藏既是物化的又是精神的,既是物证,具有可占有性,也可转让交易、保值增值,又是情感的载体,寄托着藏家个人的情绪与感性;收藏是传统的又是当代的,收藏既呼唤传统的文化、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的回归,又鼓励创新、推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无论哪一种,贯穿收藏的主线只有一条,那就是发自内心的喜爱。


【德风堂藏】何海霞作品


  前提


  浮躁之心何时休?


  艺术品非快速消费品,艺术品收藏是赏玩的过程,应沉下心来静静品味。若心浮气躁,过度追求经济收益,那错过的不单是美丽的艺术风景,更可能是其最在意的收益。


  徐文强:现在许多人都说中国进入了盛世收藏的时代,对收藏给予了无限热情。其实不然,应该说我们进入的是一个模糊、麻木的收藏时代,大多数人并没有真正认识、了解收藏的本义,涉足收藏凭借的是赌一赌的“勇气”,以为只要进入就拥有了50%的“成功率”,就能获取一定的收益。虽说有数据表明,中国去年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艺术品消费第一,前景美好。可事实上,面对通胀压力、房地产限购以及股票走熊的经济环境,国内艺术品市场泡沫仍日益凸显。我以为,目前的艺术品市场泡沫或许并不仅是一个大泡泡,它更像是由无数个大小泡泡组成的泡泡浴。多数时刻看过去,这个市场繁荣得似乎毫无问题,好比今年下半年拍卖市场亿元拍品重现,投资者对市场又充满了信心,实际市场整体交易行情并不乐观,不少艺术品价格已明显偏离原本价值。


  现在中国艺术品投资领域存在一个很大问题,就是收藏家极少,投资客泛滥。很多人跟风炒作,把艺术品当作商品,甚至有人专职做艺术品炒手,将一些热点门类艺术品价值无限放大,搅乱了市场交易秩序。究其原因,就是浮躁心太重,不能静心地欣赏艺术品的美,倾听艺术品传递的语言。


  吴中泽:如果问艺术市场有没有泡沫,答案是肯定有。艺术品之所以能够成为投资的标的物,能够被诸多资金关注,原因在于其本身的特性,即具有唯一性,不可重复再生。还有可以在反复流通中增值,而且是无止境的增值,可这种无限增值必须在流通当中实现。这就使得艺术品很容易产生泡沫,也造成了我们的艺术市场过于浮躁,为了尽快获得收益,不少艺术品还未从一个买家转到另一个买家手中,就已经归属第三人了,无视了艺术品的欣赏性。


  艺术品收藏自古便有,是文人雅士附庸风雅的一种表现形式。他们或惊讶艺术品丰富的画面,或被营造的意境所感动,懂得欣赏它的美,它的魅。现在某些人收藏艺术品却与前人完全相反,仅仅是看到或听见有人低价买进高价卖出,赚取了高额差价,就一窝峰地拥进市场淘金。混淆了收藏与投资的概念,简单地认为投资任何门类的艺术品必定都能得到丰厚的回报,这种“自杀式”的收藏是极不可取的。


  王承德:现在艺术市场整体很浮躁,某些艺术家,有了些名气就心急。急什么,急着挣钱。市场需要什么就画什么,不坚持自己的艺术道路,不再安心于艺术创作。收藏者则是什么画好卖,什么能赚钱就买什么,使本应充满艺术气息的市场到处都充斥着金钱味。


  我以为收藏和投资有着本质的区别。收藏家必须真心喜好,通过不断学习、多研究,弄懂了,真正喜欢,才能买到好的艺术品。因为收藏到一幅好的作品,能给我们带来幸福感,可投资艺术品本身也没有错,因为艺术品自进入市场起,便已经具有了交易的功能,投资者欲通过买卖艺术品获取一定的收益无可厚非,但必须掌握一个度。不能为了追求经济收益,过度放大艺术品的价值,造成虚高的行情。也就是一定要投到有艺术价值的作品,给后人留下艺术财富。我们现在好多投资者盲目跟风,不懂装懂、完全把艺术品当商品去经营的投资行为,是买不到好作品的,也不能给后人留下好的艺术作品。


  周伟国:在商品经济社会里(不管是资本主义,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已是市场经济即商品经济社会了),任何东西都打上了商品的烙印。是商品,就有价值和价格,当两者分离了,即价格高于价值了,就是泡沫。价格是受供求关系影响的,前一段时间,由于中国的货币投放过大,四万亿形成了以房市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经济泡沫。受此影响,古玩、艺术品当然也被“泡沫”了。另外,货币多了,房产、股票两大投资品表现不佳,在中国又无其他投资渠道,因而,好多资金又流到古玩艺术品行业,使得这个行业产生了虚假繁荣的景象。


  我认为现在有人提出的“回暖”之说,恐怕为时过早。首先,我们应看到中国经济大环境并没有止跌回升,明年GDP增长不一定高于今年,而艺术品行情同中国经济大气候是紧密相连的。其次,明年反腐力度更加增强,以往许多艺术品都是作为礼品或“敲门砖”之用,现在中央八项禁令,国企整改等,对艺术品的消费都起到了打压作用,因此,说“回暖”无非是鼓舞军心或自欺欺人罢了。


  梅寒红:近些年热钱的涌入像一剂兴奋剂,助推着艺术品行情全面看涨,并引发全球艺术品市场资源针对中国国内市场的重新配置。艺术品收藏热的背后是市场泡沫的滋生,当艺术品市场从收藏型迅速转向投资型,其市场性和文化性逐渐失衡。对许多新进门的投资者而言,书画或瓷器无异于一只只股票,可以通过频繁交易、买断炒作等方式获利。如此这般像商品一样被频繁交易的艺术品在早已脱离了真正艺术品的范畴,艺术品市场的泡沫必须尽快消退。认为,凡事总有个过程,“阵痛”之后会有沉淀,“震荡”之后会趋冷静,理念的“回暖”也许比经济的“回暖”更重要。让时间挤掉泡沫,市场必定会向良性发展,如果有了舆论的正确引导,可以尽量缩短这种“泡沫期”。


【德风堂藏】黄胄作品


 提醒


  收藏不能野豁豁


  亿元拍品重现拍场,“激发”诸多资本跃跃欲试准备进场。但他们却忽视了艺术品不是商品,若不具备一定的知识就冒然出手,很可能得不偿失。


  徐毅:目前正值艺术品市场进入调整期,这也许应该是所有艺术品从业人员定心梳理收藏脉络、静心思考投资走向、下决心回归收藏本源的最佳时期。回归收藏本源已经是当务之急,从收藏出发来运作整个市场,才能使市场健康地发展。从业者已经清醒地认识到,古玩艺术品的收藏意义被投资逐利所冲击,投资逐利的驱使使得古玩艺术品收藏市场变得扭曲。从另一个角度看,是资本的涌入对艺术品市场兴盛,对吸引更多人进入到艺术收藏市场起到了一定意义上的促进作用。所以,收藏与投资可以相辅相成,但把握一个度显得更为重要。


  收藏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对物品的搜集、储存、分类与维护。收藏家的收集对象通常是有价值的古董和稀缺的艺术品,但也可能是其他的小物件。收藏是一种文化,收藏是一种信仰,收藏是一种境界。不管你收藏什么东西,首先你要有一种平和的心态。不要去想着什么发财,升值什么的,当你全身心的投入到你所收藏的东西里面时,你会发现,任何一样小小的收藏品 都是一门大大的学问。因为收藏你就会喜欢,因为喜欢你就会专研,因为专研你就会发现任何一样收藏品都是知识的宝库。


  杜弘:目前市场上呈现出过分关注艺术品投资价值的倾向,有越来越多的艺术品通过买卖的方式几经易手价格飞涨,让人嗔目结舌。这一现象的产生,与舆论导向偏差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艺术品升值、保值功能一再被提及并夸大导致其成为市场炒作的新热点。过分宣传艺术品的延伸价值,导致收藏者被利益引诱遗忘了收藏的本质。艺术品市场泡沫的产生与古董造假的乱象,让行业内人士颇为担忧。


  收藏与投资原本不存在直接的关联,但却因藏品随着时间的推移与资源的稀缺逐渐累积了越来越多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继而转变为投资价值。投资与收藏并不矛盾,如何进行专业的收藏与理性的投资这是藏家们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


  吴中泽:收藏按照字面理解,就是收和藏。收,必须是懂得艺术品价值的人去收。他们拥有一定的文化涵养,具有一定的真伪辨别能力,懂得哪些艺术品值得藏,其价值体现在哪里。这种买卖行为,类似艺术品投资经纪人,通过自身筛选将最好的艺术品推荐给买家。藏,包含只藏不卖和又藏又卖。只藏不卖,就是买进后始终用于自己把玩、欣赏。又藏又卖,则是通过把玩熟知了某件艺术品特性后,将其转让给同好之人,而后再去购买另一个艺术品。


  我以为,不管是收还是又藏又卖,它都不等同于投资。爱好者要涉足收藏领域,必须分清这些概念。因为尽管都是买卖行为,前两者不一定会产生经济回报,出让的目的,是为了认识更多的艺术珍品,了解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丰富自身知识,而非金钱。后者,则只为得到经济回报。可是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投资者大多不懂艺术品,有些连最基本的艺术门类都分不清,更谈不上鉴别真伪,通常是以热点门类为重点,投入大量资金买进了毫无价值的赝品。所以,投资者应要理性地认识艺术品投资,认识艺术品不是消费品,有其特殊性,不要盲目的进入。


  王承德:书画也好,瓷器也罢,在投资者那里统统变为了低买高卖的工具,许多拍场中的拍品几年内多次易手、交易价格迭创新高。在资金推动下,部分艺术品的市场成交价格已开始严重背离其实际价值。不少人购买时甚至直接问能不能升值,大概能升值多少?若不能升值的,就不买,对艺术品买卖产生了极大的偏差。


  我认为,艺术市场要规范,首要做的就是改变买家这种错误的价值观,即错误地认为能升值的艺术品就是好。事实上,任何一件艺术品都具有经济价值,在经过时间的沉淀后,都会不同程度地上升。无论是哪一类收藏者,都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艺术品本身是无价的,都是根据“需要”来定价的,不要太计较它的市场价值。买了艺术品,并不代表你就成为了一个收藏家。收藏家是必须要对所购买的艺术品进行研究的。坦白说,现在很多人不是收藏家,而是投资家。他们并不懂收藏,只是看到人家买了就跟着去买,一旦买到假货,就会有投资失败感。真正的收藏家,即便买错了,也不会有失败感。他们会把这当作是一种学习进步的过程,他们甚至也会研究赝品,从而提高自己的收藏水平。譬如,一件5000元的瓷瓶,收藏者买了,就会研究它的年代,出自哪个窑口,即使一段时间后市值只有1000元,都不会产生影响。投资者则相反,市值降低对他而言就意味着亏损,他就会绞尽脑汁地运用一些不规范的手段把瓷瓶按原价转让给他人,扰乱市场正常的交易秩序。


  俞逸青:艺术市场正处于一个乍暖还寒的阶段,回暖的表象虽然存在,但实质上新一轮市场内波涛暗涌的洗牌才刚刚开始。市场泡沫的消退必然带来一次优胜劣汰的过程,一部分以牟利为目的的收藏者和以卖假货为主的市场从业者将会遭遇淘汰,另一些专注于收藏本身并拥有高质量藏品的藏家与经营者则会生存下来。在这种情况下,收藏者与经营者就需要在学习、交流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艺术修养,以专业心态进行收藏与投资,削减盲目的收藏购买行为,从意识形态上确立理性艺术品收藏、投资的动机,从而一步步迈向规范艺术品交易市场的终极目标。


【德风堂藏】于右任作品


 根本


  回归收藏的本义


  艺术品最珍贵之处在于深厚的文化内涵,独特的艺术审美,收藏者藏之,应以此前提。如此,才可真正享受收藏的乐趣。


  徐文强:文物要藏之于民,普通百姓都玩收藏,是一个好事情。从历史上来看,几次的文物大毁坏都是因为太集中在皇宫造成,反而在民间的东西大都保留了下来。现在玩收藏的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高端收藏者,这些人资本雄厚;第二种是刚起步的,这些人经济实力一般,但他们很喜欢收藏。其实收藏不分高或低,有能力的,可以收高档的,没有能力的,玩点小东西,几十年之后也都是好东西。因为,任何资深收藏大家都是从小件收藏起步的。


  梅寒红:每个人对收藏的理解各不相同,它可以是一门艺术、一项爱好或是一种投资。我以为收藏是一种生活,只要收的开心,藏的有利。这“利”不仅仅是狭隘的金钱,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收获,生活品质的提高。虽有人说,收藏的本源也许就是一个悖论,因为收藏既是物化的体现又是精神的载体。但回归市场本源可以说是当务之急。记得曾有一位前辈说过,急功近利之风,多研究收藏规律。这话乍一听稍显老套,却是值得所有收藏者细细品味的真理。


  俞逸青:收藏应该具备专业的艺术知识、极高的人文素养以及成熟的收藏心态。藏家应该从个人兴趣出发,通过对某一门类的艺术品的深入研究,刻苦钻研在理论上为实物收藏打好基础,基于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建立与市场现状的探索逐步积累属于自己的收藏。商家则需要在一般藏家的基础上对自己出售的商品有个客观、准确的认知,确保每一件出卖的商品都可以做到保真。如今,投资与收藏早已密不可分。藏家与商家构成了艺术品行业内最重要的两大主体,目前绝大部分藏家力求将收藏与投资两者合一,于是在艺术品交易市场中出现了身兼藏家与商家双重身份的从业人员。这时艺术品交易市场就担当起引导藏家、商家回归收藏本源的重担。


  杜弘:收藏本源是在资源稀缺的前提下,个人对某件事物的情绪的积累与沉淀。在我看来,收藏可以是完全脱离物质的一种形而上的精神建筑。收藏的外在表现是一类物品的储藏与积累,其中内在的实质则是收藏者内心情绪的酝酿和积淀。自古以来,那些让人耳熟能详的大收藏家无不是出于对藏品发自内心深处的喜爱与向往,费尽心思四处奔走历经觅得一件件绝世珍宝。从未听闻,他们以投资为目的收集藏品最终成名。


  因此,收藏本就是纯粹且简单的个人行为,不应该被过多的外在因素干扰。例如,就有一位以收藏三寸金莲而出名的北京藏家,据说开始三寸金莲的收藏源于他对裹小脚奶奶的怀念。他奶奶是一位爱美的老太太,年轻的时候买了不少鞋,还不断地制作新鞋。奶奶去世后该藏家在整理遗物时留下了老太太曾经穿着过的所有三寸金莲鞋,通过睹物思人怀念自己逝去的奶奶。渐渐地他对制作工艺精湛的小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了他的三寸金莲收藏之路,至今收藏数量已达上千双。他的收藏是真正收藏,包含着对奶奶的爱,一份真挚的情感,这就是一种回归市场本源的收藏。


  周伟国:收藏本义简单来说,就是以兴趣爱好为前提,回归把玩、欣赏艺术品的轨道,将文化作艺术消费的主体,感受文化传递出的艺术气息。具体在收藏时,建议可以设定某个主题展开系列收藏,而且这个主题范围越小越好,便于藏家将其研究透彻,成为这个主题门类的大家。比如,专收民国瓷。它虽经济价值略低于清瓷,但制作工艺同样精制,画面表现同样精美,展现了当时人们的艺术审美。


  当前,不少藏友“紧跟”收藏热点,唯恐落后失去淘金的机会,一会儿收藏玉器,一会儿购买瓷器,一会儿又去选购书画,毫无主见,通常是花一大笔钱买回一堆品相一般的普品。这样,不仅没有享受收藏的乐趣,也没有丰富自身收藏知识。关键,任何收藏热点总有降温之日,若藏友盲目跟随,就不能成为合格的藏家。所谓合格藏家,我以为是哪怕一件艺术品价格高于市值,但只要真心喜爱,就应去收藏,慢慢欣赏它的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