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是读死书,还是活读书?

 yagi1 2015-04-16

犹太人经典《塔木德》流传千年的读书法!

你是读死书,还是活读书?

犹太经典《塔木德》里,有这么一则故事:

有个知识渊博的学者走在乡间,途中遇到一条河,他必须搭船渡河,而船上只有船东和学者两个人。

船过到河中三分之一的位置时,学者问船东:
    「你学过文学吗?」
    「没有,像我这种开船的人,什么时候可以学文学呢?」
    「那么,你浪费了三分之一的人生。」

船过河到一半的位置时,学者又问船东:
    「你学过哲学吗?」
    「没有!」
    「那么,你浪费了一半的人生。」
    船东没有说话。

船再走到三分之二的位置时,突然有旋风刮起,船身剧烈摇晃。此时,船东问学者:
    「学者,你学过游泳吗?」
    「没有,我没学过游泳。」
    「那么,学者,你整个的人生都浪费了。」
    此时,船东跳到激流中,悠哉游到对岸。但不会游泳的学者却因翻船,淹死在河中。

小故事、大启示:

我们有时看起来读了很多书,事实上却象是故事里死读书的学者。相较于掉书袋、炫耀测量脑中的知识多寡,犹太人更看重能否实践学过的知识。《塔木德》提到:「所行胜于所知者,所知得以长存。所知过于所行者,所知难以存续。」对他们来说,活读书,才是真正的学习,经由反覆的实行和体验,才能在真正需要展现所学时有好的表现。

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犹太年轻人从学校毕业后,有80%选择自己创业,他们习得的知识,就在平常时练习实行,毕业之后可以直接进入社会实践脑袋所想和过去所学。

【延伸阅读】阅读达人沈方正:

提出有意义的「为什么」,找寻最本质的解答

走进礁溪老爷大酒店的大厅,往里望去,可以看到五座造型雅致的书架,架上陈列着上千本中英日文书籍,涵盖了历史、小说、艺术、旅游、人文、童书??等类型。

旅馆的风貌,往往是旅馆主人品味的展现。礁溪老爷大酒店总经理沈方正爱书、爱读书,所以除了自己的办公室内放满书,他还首开业界先河地在饭店内开设一个24小时开放「小型图书馆」;书架上的1560本书,也是他和员工一起挑选出来的,希望能让旅客在享受美食、温泉和风光之余,也能拥有一段私密的阅读时光。

**有意义的问题,比标准答案更重要
**沈方正认为,他对于阅读的热爱,应该是源自于小时候因为阅读而被激发的好奇心。

「小学时印象最深的书,是东方出版社出的套书《为什么?》,」内容在解说自然科学原理,类似现在的「探索频道」(Discovery),他说,「虽然我现在一点都记不得了,但那套书却彻底改变了我的阅读与思考习惯。」

因为书中诸如「地震是怎么发生的呢?」等一条又一条的问句,比解说自然界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更能抓住沈方正的目光,「我当时只是觉得好玩,世界上怎么有这么多问题啊?」

往后,随着年岁经历的增长,沈方正渐渐明白,小时候感到新鲜的那么多的why、那么多的问题,其实决定了答案的内容;也就是说,有问题,才有答案,「知道『问题是什么』,远比知道『答案是什么』更重要!」

这个领悟,也让沈方正自此养成了一个习惯:面对各种问题,先不找「答案在哪里」,更不满足于「既有的标准答案」,而是先想「为什么这会是问题」,找出问题存在的真正理由,再检视「这个答案真的解决了我的疑惑吗?」

「问题不一定有标准答案,但一定要有好的问题,才能问出有意义的解答。」沈方正举例说,象是万里长城总共有多长、从哪个朝代开始修建、起点终点各在哪??等问题,一定都有标准答案,但知道了就算是真的了解长城吗?

「其实未必,」沈方正说,与其知道这些,他更想知道长城盖成这样,真的能发挥防御效果吗?而如果没有长城,中国又会变成怎样?因为「透过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才能让人真正明白长城的价值。

「读书,应该做的其实是这种思考练习,」沈方正很庆幸小时候接触到的一套书,让自己避开了死读硬记的盲点,「可惜多数人从学校学到的读书方式,就只是被答案喂饱而已。」

而这种思维一旦被延续到工作上时,就造成许多人面对工作时,只求交差了事,却没想过任务为何存在?哪里可以改善?也就错过了各种可以让事情变得更好的机会。

「一个人不只要能达到结果,更要能看见过程中的可能性,」沈方正说。

**多读哲学宗教书,思索最根本的问题
**关于自己挑书的方法,沈方正笑称自己其实是「乱读」。手边的书所提及的人事物、所引述的另一本书的内容,一旦勾起他「这可能很好玩!」的兴趣,便会成为下一个阅读目标。

这种类似网页超连结的「连连看」方式,从点到线到面,让沈方正的阅读领域扩展到许多看似相关、也无关的领域中,横跨文学、哲学、史地、科普等等。

而或许也正是这种多元性,让沈方正如此着迷于书籍的世界里,因为与每一本书的相遇,都是一种未知的惊喜,可能是找到认同,也可能是窥见异议,「探索未知这件事,永远都是有趣的!」

在众多知识领域中,沈方正特别建议经理人阅读宗教与哲学相关的书。

在他看来,许多经理人之所以会遭遇决策困境,多半是不曾思考过一些「最根本的问题」,例如「什么是道德」「什么是价值」「如何评断一件事的对错成败」等等,而这些问题在宗教与哲学中,其实都最基础的辩证。

「你不一定得信教或当个哲学家,但一定要想过这些问题,这样面对艰难时刻时,才能自己找答案,并说服别人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取舍,而不只是接受人家给的标准答案,」他说。

「阅读不是用来找答案,而是看着答案思索『为什么会是这样?』并且不断反问自己『我为什么会成为这样?』」沈方正说,不论是在知识层面上,因为别人的想法而得到启发;或是在哲学层面上,因不同的观点而得到反思,每当心生怀疑,就是改变的契机,更是自我成长的开端。

沈方正的阅读祕技

**Tip1****拥有固定的阅读时间与空间:
**沈方正每天都读书,而且早晚各有一个读书时段。早上9~11点是旅馆房务最空闲的时段,沈方正通常会拿本书,坐在大厅吧台前的座位上阅读。晚上睡前读书,则是他从国小就养成的习惯,至今不曾间断。

**Tip2****与人分享好书:
**以往沈方正会为部属订出读书清单,但现在为了避免给人压力,他已经不这样做了!不过,他还是会不时地将自己读得有心得的书,送给觉得适合的同事或朋友,协助对方在重要课题上有所帮助与启发。

**Tip3****思考宗教与哲学的基本议题:
**经理人会遭遇决策困境,往往是因为从未思索过一些最基本的问题,例如「什么是道德」「什么是价值」「如何评断一件事的对错成败」等等。沈方正说,这些问题都是宗教与哲学最基础的辩证,所以他建议多读哲学与宗教书籍,多思考相关问题,才能在艰难时保持不惑。

练习:活的读书,从今天开始!

在家里墙上贴一张检查表。列出自己学过的项目,并以数字标示实践过的次数。例如假设某天读到或习得「要正直」的教训,就在检查表上填入「正直」,接着观察和记录自己产生正直行动的频率。时时确认检查表,反省自己所学,并督促实践所学。

【延伸阅读】【何飞鹏专栏】如何读一本书

享受阅读乐趣,不需要讲究方法,可是若是想透过阅读学习某种知识,并寻求问题的解答,那阅读方法就必须讲究,「如何读一本书」就要学习。

阅读有两种形式:一是享受阅读的乐趣,二是寻找问题的解答,并累积某一种类型知识。享受阅读乐趣,不需要讲究方法,爱怎么读都可以,我们在乎阅读过程的愉悦,徜徉在书中的异想世界。可是若是想透过阅读学习某种知识,并寻求问题的解答,那阅读方法就必须讲究,「如何读一本书」就要学习。

我书读得不多,但每读必有收获,有收获必可应用,每次应用必可提升工作成果,并彰显我个人的能力与价值。

我将「如何读一本书」归纳为7个步骤,翻开任何一本书我都用这7步骤阅读,快速将书中的知识转化为己用。

1.快速阅读全书的提示性文案,包括封面、封底、摺口、推荐、序言、导读等,这些文字通常都是作者、编辑写来协助读者理解此书,通常读完就可知道此书之定位、重点、功能及对读者之意义。

2.仔细研究目录及第一章:目录是全书纲要,通常读完就可以知道作者的写作逻辑,可以知道全书的细节。 研读目录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挑出全书的重点章节,进行精读,研究完目录,接着也要阅读第一章,第一章通常描写写作动机,也是全书的起点。

3.快速浏览全书:通常这只要花10~20分钟,要会用一目十行的速读,并非要知道真正的内容,只是要知道书中各章节包含哪些重点,尤其要注意核心概念、架构、有意义的图表,再次确定精读重点。

4.择定重点章节精读:这是读一本书的关键,决定了能否有所收获,精读不只要读,还要思考、还要质疑、辩证,目的是要彻底消化吸收,必要时还要背诵。

5.延伸阅读到非重点章节:精读重点章节,一定会提及其他章节,只要顺着脉络延伸阅读,并视其重要性决定精读或浏览,经过延伸阅读后,通常可掌握全书。

6.复习重点章节,并找出全书可用的重点摘要:重要的书的重要章节,通常要读两、三次,才能真正的融会贯通。

做摘要整理,让我能把有用的内容转化成我自己的说法。摘要内容通常包括原理、原则、定律、知识点(词条)、图表、故事以及案例等。

7.画线、注记、贴重点、延伸查阅……这不是步骤,而是阅读时要做的事。书是用来读的,不要爱惜,画重点、写感想注记,并用贴纸标示重要页次,随时可重新翻阅。

经过这7个步骤,大概需要1~3天的时间,视其厚度、重要性及理解的难度而定。这种读书法确保我每读必有收获,每读必有成长,读书有所得比读书数量多重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