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臣纳兰容若《昭君怨·总成愁》赏析

 融易789 2015-04-17

暮雨丝丝吹湿,倦柳愁荷风急。

瘦骨不禁秋,总成愁。

别有心情怎说?未是诉愁时节。

谯鼓已三更,梦须成。

——纳兰容若《昭君怨》

纳兰词当中,有一些情愫贯穿始终。比如孤与独,比如爱之欢喜与荼蘼。他一生都为情所牵绊。是那样一个嗜爱成瘾的人。仿佛要时时刻刻都有人爱着,方才能安定一颗微凉的心。

纳兰容若这首《昭君怨》,旨在表诉一个“愁”字。这愁亦是源自孤独交织。孤独这件事是不会被诉尽的。这种情之阙如的情绪流落到这首《昭君怨》里显得尤为浓烈。因他用字热烈,无所顾忌,抛却了所有规束和框条。有一分相思便就道尽一分,有两寸寂寥便就道尽两寸。不愿节制。

他写“暮雨丝丝吹湿,倦柳愁荷风急”。人间事事不堪凭。王国维说得精妙。他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则物皆著我之色彩。”有怎样的心怀,见到的景致便有怎样的情韵。若你觉欢喜,那么,残草枯木皆似在闪耀。若你觉落寂,那么,翠柳风荷也似惶惶凄凄。

比如,这一时,伊人不在,他便觉得孤绝愁苦。暮雨在下,湿在他身,凉在他心。眼前那柳也似倦怠,那荷也似忧愁。人景渐合一,愈看愈阑珊。这种心境是容易理解的。她不在时,所有风光都失去颜色,变得颓然,落寞,甚至苦怆。

其实,“倦柳愁荷”四字是美的。有一种清寥之美,有一种哀愁之美,有一种颓之美,有一种旧之美。这四个字容若是化自宋词人史达祖《秋霁》当中的那句“江水苍苍,望倦柳愁荷,共感秋色”。

江水苍苍,望倦柳愁荷,共感秋色。

废阁先凉,古帘空暮,雁程最嫌风力。

故园信息,爱渠入眼南山碧。

念上国。谁是、鲙鲈江汉未归客。

还又岁晚,瘦骨临风,夜闻秋声,吹动岑寂。

露蛬悲、清灯冷屋,翻书愁上鬓毛白。

年少俊游浑断得。

但可怜处、无奈苒苒魂惊,采香南浦,翦梅烟驿。

史达祖这阕《秋霁》亦是思人,是羁旅之思。怀念故园,思忆旧人。“还又岁晚,瘦骨临风,夜闻秋声,吹动岑寂。”这一句亦是与容若的这阕词相呼应。史达祖是“瘦骨临风,夜闻秋声,吹动岑寂”,容若是“瘦骨不禁秋,总成愁”。真真是应了那句:“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情之毒,爱之毒,凡尘世人难以抗衡。因那爱,阑珊憔悴皆是寻常事,就连死亡,也不是匪夷所思。相思至骨瘦嶙峋,亦是意料之中的情状。

“别有心情怎说?未是诉愁时节”,彼之心情,是佳人一方,他只身孤影暗销魂。这愁,无人可诉,亦无法来诉。

末了他写“谯鼓已三更,梦须成”。“谯鼓”是指古城瞭望楼上的更鼓。更鼓又响时,已是三更天。他是三更无眠,心意阑珊。他本指望梦中与伊人短暂相会,以慰相思。但而今这梦,是须成未成。

纳兰词,情深意重,离不了“情”字。似是一生一世,无法超脱。江水茫茫,他心如愁荷倦柳,不敌秋之萧瑟。时光为他盛满一碗哀伤,他却似饥渴将死的人,没有选择,没有余地地,惴惴捧起它,然后一饮而尽。

纳兰容若《昭君怨·总成愁》赏析 共有2页,您还有1页没有浏览

首页 [1] [2] 尾页  页次:1/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