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哈尼族人与自然

 廿氏春秋 2015-04-17

 

哈尼梯田


哈尼梯田

简单描述
哀牢山主峰海拔3165米,它的东坡,元江河谷断裂带强烈下切,相对高差达2000多米。在绵延数百里的山脉中,生活着勤劳的各族人民。河谷地区是傣族,他们以稻作文化著称。瑶族居住在哀牢山区气候温和的沟箐里,这里林茂泉清,盛产草果,木耳和香菌、瑶族世代相传的医术神秘而有奇效。哈尼族、彝族居住在山腰地带,这里气候清凉,他们在大山之中创造了堪称人间奇迹的梯田。水沟曲曲弯弯,盘山饶岭,密如蛛网,仿佛是城市里繁杂的水利系统一般。这些水沟不起眼地饶村、饶寨而过,却被哈尼人视为命根子。
详细介绍

水沟,是梯田的命脉所在,是哈尼人的命运所系。对于水沟,哈尼人象对山林一样加以爱护。



  每一个哈尼村寨都被许多水沟所缠绕。水沟曲曲弯弯,盘山饶岭,密如蛛网,仿佛是城市里繁杂的水利系统一般。这些水沟不起眼地饶村、饶寨而过,却被哈尼人视为命根子。



  当一个新的村寨建好之后,哈尼人首先要做的就是开挖水沟。元阳县攀枝花乡洞浦村,仅有梯田950亩,可是,盘山而下的水沟竟有22条,其中大沟5条,中沟4条、小沟13条。而攀枝花全乡的情况更加惊人,大小水沟竟有162条之多!
这些水沟象银链一样缠绕大山。平时,道道水沟接住了高山森林中渗出的泉水,雨水季节,满山流淌的山水又汇聚在这里。汩汩山水顺着水沟流入高层梯田,高层梯田注满后再流入下层梯田。再满再往下流,直至汇入河谷江河。每一条水沟都是一条山泉,每一块梯田都相当于一道水渠,水水相连,沟沟相通,年年月月演奏着大山永不停歇的生命之歌。



  冬春时节,旭日东升或夕阳西下,山、水、梯田浑然一体,辨别不清究竟是山水成就了哈尼人,还是哈尼人成就了山水……

  坐在山坡上,举目四望,除了山,还是山。在哀牢山沟壑纵横的山坳里,哈尼人的梯田最大的每丘有几百亩,最小的只有簸箕大小,一席蓑衣就能盖住。

  哈尼人每户的人口数量不等,所拥有的梯田数量也不同。雨水充沛时,山沟之水远有节余,所有梯田都会得到充分的灌溉;而一旦遭遇旱季,如果让有限的水先灌溉上层梯田再顺田而下,那么下层梯田必然会因为缺水而无法栽种,影响下年的粮食收成。怎样解决这个矛盾呢?哈尼人经过千百年的实践,总结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刻木分水。



  莽莽哀牢山,山路十八弯,地无三尺平。这样一个绿色大水库虽然给哈尼梯田提供了天然丰厚的用水,却也将另一个难题横在了哈尼人面前。

  这里山高谷深,坡岭纵横、行走不便、哈尼人田间运输的工具只有靠人背马驮。要把肥料运到田间给庄稼施肥,这可是横在哈尼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哈尼人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根据自然现象,充分利用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水沟,发明了一种独特的远肥方法——自然冲肥法。

  原始森林中积蓄了大量的腐烂物质和野放牲口的粪便。当雨季来临时,这些天然的肥料就顺着水沟泻入梯田。哈尼人根据这一自然现象,把日常的生活垃圾、人畜的粪便,全部堆积在一个大水塘中。每到栽秧季节,开动山水、搅拌水塘,这些肥料就会顺沟而下,流进梯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