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普洱时光|哈尼族的迪斯高——嘎尼尼

 廿氏春秋 2015-04-17

?

 


在哈尼族纷繁多彩的民间舞蹈中,《嘎尼尼》和《阿米车》是历史最为悠久,文化内涵最为深厚,流行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代表性歌舞,“嘎尼尼”意为跳舞,因为舞姿较具即兴性和自由性,故被称为“哈尼族的迪斯高”,原先为祭神舞蹈,以妇女为舞蹈主体,动作也较为简单,后来,逐渐增加跳法,男人也逐渐成了舞蹈的主体,逢年过节,红白喜事都要跳,伴奏乐器也增加了牛皮鼓、锣等,气氛更加热烈。


《嘎尼尼》基本动律特点突出,即转肩、倾蹲、两手弯曲摆甩,风格统一,轻松洒脱,富有韵味,节奏感强。可即兴发挥,感情真挚强烈。《嘎尼尼》大体上可分为男性和女性两种跳法,女性动作较为含蓄,幅度摆动小,主要动作是转肩,两手上下舞动,双腿交换重心向下倾蹲,大多围众而舞,动作简单优美,一个动作一直到底,基本保持原始舞蹈形态。男性《嘎尼尼》除有与女性《嘎尼尼》相同的跳法外,还有单人舞、双人舞、四人对舞等多种跳法,跳法有的强调掏手,有的喜欢砍掌,有的强调甩手,有的晃肩明显,有的模拟鸟猴,前俯后仰,提腿蹬脚。加上每个舞者的性格、兴致和体力各不相同,即兴成份较大,所以形成个性鲜明,风格各异,千姿百态的舞蹈形态。


《嘎尼尼》演出形式有自娱性表演和竞技性表演两种,自娱性表演一般以村寨为单位,在一定的场地上群体共舞,若是较大的联欢活动,则不分彼此,所有参与者均一同共舞表演,队形一般有围圈逆时针方向缓步行进和围圈缓步前行后退两种。动作和队形的变化由领舞者掌握,舞至高潮时队形被完全打乱,在同一节奏下全场自由组合,有狂舞的,有两人对舞的,有四人或多人交叉组合的,多姿多彩,气氛热烈,场面壮观。

《嘎尼尼》是哈尼族腊米支系流传最广的一个传统舞蹈,在江城嘉禾、曲水一带广为流传。



(来源:江城发布微信号 编辑:苏小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