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昆明五采区概念规划》所想到的?
2015-04-17 | 阅:  转:  |  分享 
  
《五采区概念规划》所想到的?

昆明三面围山,南向滇池。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三面青山形成了多个“五采区”。

2007年,昆明市委市政府下令关闭了500多个“五采区”。

政府要修复“五采区”,没有钱!怎么办?

高人们出了点子:发动社会投资修复,政府从中拿出“8%”的土地,把土地卖出去,用收回来的钱补偿修复投资。说通俗点,就是政府用8%土地40年的使用权换取“五采区”山体植被的修复。

市委市政府采纳了这个点子,并于2009年以文件颁发。

这本来是好事,然而在推行过程中障碍重重。

桌面上的原因是:此事涉及到林业、国土、规划、园林、发改、城管多个部门,这些部门都有严格的政策规定,且错综复杂。其中尤为突出的是林业和规划部门。

正常的建设项目尚需几年敲定,何况“五采区”是个新事物?

由于这些原因,五采区恢复几乎受阻!

某部门就此问题写了一份《情况专报》报给市政府。

张祖林市长看了后,可能非常生气,2012年1月13日在《专报》上做了近500字的批示。其中点了规划和林业两位局长的大名。

批示中写到:“文中提到的问题主要是形式主义和务实态度的冲突,更是不作为的托词。形式主义突出表现:规划和林业部门为了应付上级,为了划定图纸上的禁建区,不到现场,不顾实际情况,乱指乱画,自欺欺人,还欺世人,禁建区的功能和作用不得而知;不作为的害人害世突出表现为:明知禁建区内是荒山秃岭,却没有人敢面对现实,把荒山披上绿装,人人都在高喊皇帝的新装很漂亮!……请李亮、曾令衡到现场看看……”

林业局曾局长还算实在,很快就亲临现场,倾听意见,采纳建议,结果涉及林业政策的问题很快就解决了。“五采区”项目推进了一大步。

规划局李局长,不愧是博士后,年轻聪明,稳坐钓鱼台。

但毕竟市长有批示,怎么办?

办法一:2012年5月,规划部门抛出了一个《五采区概念规划》(白皮书草案)。规定了修复面积、建筑密度40%、容积率0.8、限高6米等条件。后经了解,这个《概念性规划》是2008年以“闭门造車”方式编制的,没有进行经济分析、技术分析和论证审订,与“五采区”实际情况严重不符。

办法二:市规划局“梳理了”市长“2012年1月以来对规划工作的批示件和口头安排”,给市长写了一个《重要情况专报》(2012年第35期)。其中第十一条“五采区治理政策研究”先表述了‘概念规划’内容,又表示“我局已组织力量,配合和指导各县区编制恢复计划,让五采区恢复真正落到实处。”结果市长还批复“很好,望抓紧推进,时间不等人。”

对这两个办法,局外人(包括工作很忙、不可能了解具体情况的领导)看到的是规划局积极严谨的态度,而那些实际负责五采区修复工作的官员和投资人,看到的却是是局长的高明。

这使我不禁想到:

一、为什么市委市政府发文件修复昆明周边“五采区”景观是大好事,而具体落实起来却那么难?

二、为什么市委市政府2009年3月就出台了7号文件,而直到3年后市长批示批评后,“五采区概念规划”才拿出来?

三、为什么市政府决定2011年完成的24个项目到2012年9月底连一个规划都没通过?

四、为什么党和政府天天讲实事求是,政府领导也认为“概念规划”不切合实际,多次强调“要在坚持总体原则不变的前提下,灵活处理局部问题。不能把城市里的东西(政策)硬性死板地搬到山上去。”但实际中总会以没有“红头文件”和“领导批示”为由行不通呢?

五、这样的扯皮现象是体制的弊病呢?还是人为造成的?

……

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解答的最好:“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

(2012-10)



























1









献花(0)
+1
(本文系北走蜿蜒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