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远古货币拾遗(图)

 雍州水泉 2015-04-17
古代货币 古代货币

  从青铜时代开始,货币不管以钱、布、刀、斧任何形状出现,青铜都是主导货币材料

  远古时候,人类生活主要是进水者渔,近山者猎,穴居野处,茹毛饮血,从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方知熟食,此阶段为渔猎时代。至伏羲氏书八卦造书契,神农氏教民种五谷,养五畜的农耕时代,就设立了市场,日中为市,交易而退,以物易物,各得其所。进入夏朝的青铜时期,货币作为交换、保存、计算财富而随之产生,至今货币问世已有5000年的历史。

  《管子》记载:“汤七年旱,禹五年水,民之无栗,有卖子者,汤以庄山之金铸币,而赎民之无栗卖子者,禹以历山之金铸币而赎民之无栗卖子者。”可见夏之前的尧舜时期,天然贝早已由装饰品变成了固定的钱币,与珠、玉、刀、布、库、庤、铜币并行使用。

  1971年11月27日,山西保德县的黄河岸边殷代墓中出土了铜贝109枚,海贝112枚,即为当时殷代社会流通的货币。从古代货币起源和发展情况来看,在秦始皇统一钱币和度量衡之前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里,天然贝币、玉贝、石贝、骨贝、铜贝、蚁鼻钱、鱼币、桥币、庤币、刀币、库币、铎币等品种繁多的钱币,都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同的列国内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为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过巨大贡献。

  原始货币——天然海贝 天然海贝原产于南海及东海,因其白洁光亮,坚固耐用,携带方便,又能计数,自然成为欣赏把玩如手链和项链的珍贵物品,在皇帝、尧舜时期就作为交换品来到中原并演变为实物货币,大贝通常是高3厘米,宽2.2厘米,重3.8克,小贝高2.2厘米,宽1.5厘米,重1克,背部都有一至两个磨孔,以便穿系。计量单位为朋,一朋十小贝,五贝一索,大贝一贝为索、两贝为朋。

  石贝、骨贝、玉贝 自然海贝因为珍稀,被贵族阶层作为财富大量积蓄,而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使得流通领域的贝币严重短缺,市场交易便不时回到以物易物的交换阶段,石贝、骨贝、玉贝以及铜贝就应运而生。仿制的石贝、玉贝、骨贝、蚌贝及陶贝统称仿贝,分别用白滑石、玉石、兽骨及蚌壳刻制而成,形态大抵仿制天然海贝,大多在贝背磨1孔至2孔,重量均在2.7克~3.5克之间,其交换价值等于或稍低于天然海贝货币。至春秋时,仿贝即逐渐丧失货币功能而变成了一般装饰品和随葬品了。

  铜贝及包金铜贝 铜贝是3400年前的产物,形制仿贝币似枣贝,分空心和实心两种,一般长2.5厘米,宽1.5厘米,重4.3克~5.5克。币面分直齿或曲齿两种,隐约可见齿纹。铜贝计量单位为锊,一锊近十二珠,约为今7克~8克,分包金和不包金两种。包金在贵族之间使用,不包金的在平民百姓市场上流通。在夏商周时期,各种交易都必须将东西折成贝、朋来计算,也有釿成斤计算的,如西周共和王时期的裘卫盉铭记载,裘卫用玉璋换矩伯10块田,在进行交换时要将玉璋折成贝、朋以求平衡。由此看来,铜贝、铜币是主币,天然贝、玉贝、仿贝和玉是辅币,因为大量的货币流通与储备是靠铜贝和铜币来完成的。

  蚁鼻钱贝 蚁鼻钱是战国早期楚国铸造的一种铜贝钱,大贝重29.1克,合四十八珠,即四锊,是当时楚国最大面值的铸币。钱体上尖下圆,面凸背平,尖端常有一孔,钱面阴文为紊字,此文铭于钱面,看上去像一只蚂蚁歇于鼻尖,故称“蚁鼻钱”,还有“金”“君”“行”“忻”“贝”“庤”等数十种。鬼脸钱与蚁鼻钱大小相同,钱面上仿佛一张吓人的鬼脸,一般长1.6厘米,重2.5克~3.5克之间,鬼脸钱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的流通货币之一。

  鱼币 币的铸行年代当在天然贝币以后,即公元前1200年左右,与夏庤币年代相仿,是北方水系朱侯国的钱币。它在山西临汾出土,应属当时流通中的钱币。此币长7厘米,重5.9克,合八锊或者九十六珠。

  从历代出土的夏、商、周墓藏、窖藏的青铜、紫铜块来看三代时期青铜是称量货币,可以说从青铜时代开始,铜就是流通中的主要货币,不管以钱、布、庤 、刀、博、斧任何形状出现,青铜都是主导货币材料。古时的改朝换代,任何列国的国家储备或贵族储备,青铜都是主要货币宝藏,这一点绝对无可置疑。

  郑秋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