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庫全書經部春秋類-春秋公羊傳注疏》漢-公羊壽、漢-何休

 南靖草堂 2015-04-17

經部 春秋類

春秋公羊傳注疏 二十八卷

漢公羊壽傳 何休解詁 唐徐彥疏

 

提要

《春秋公羊傳註疏》二十八卷。漢公羊壽傳,何休解詁,唐徐彥疏。案《漢書·藝文志》:「《公羊傳》十一卷。」班固自注曰:「公羊子,齊人。」(案《漢·藝文志》不題顏師古名者,皆固之自注)顏師古《注》曰:「名高(案此據《春秋說》彥《疏》《題詞》之文,見徐彥疏所引)。」徐彥《疏》引戴宏《序》曰:「子夏傳與公羊高,高傳與其子平,平傳與其子地,地傳與其子敢,敢傳與其子壽。至漢景帝時,壽乃與齊人胡母子都著於竹帛。何休之《注》亦同。」(休說見《隱公二年》「紀子伯、莒子盟於密」條下)今觀《傳》中有「子沈子曰」,「子司馬子曰」,「子女子曰」、「子北宮子曰」,又有「高子曰」,「魯子曰」,蓋皆傳授之經師,不盡出於公羊子。《定西元年傳》「正棺於兩楹之間」二句,《穀梁傳》引之,直稱沈子,不稱公羊,是並其不著姓氏者亦不盡出公羊子。且並有「子公羊子曰」尤不出於高之明證。知《傳》確為壽撰,而胡母子都助成之。舊本首署高名,蓋未審也。又羅璧《識遺》,稱公羊、穀梁自高、赤作《傳》外,更不見有此姓。萬見春謂皆姜字切韻腳,疑為姜姓假託。案鄒為邾婁、披為勃鞮、木為彌牟、殖為舌職,記載音訛,經典原有是事。至弟子記其先師,子孫述其祖父,必不至竟迷本字,別用合聲。璧之所言,殊為好異。至程端學《春秋本義》竟指高為漢初人,則講學家臆斷之詞,更不足與辨矣。三《傳》與《經》文,《漢志》皆各為卷帙。以《左傳》附《經》始於杜預,《公羊傳》附《經》則不知始自何人。觀何休《解詁》但釋《傳》而不釋《經》,與杜異例,知漢末猶自別行。今所傳蔡邕《石經殘字公羊傳》,亦無《經》文,足以互證。今本以《傳》附《經》,或徐彥作《疏》之時所合併歟?彥《疏》,《文獻通考》作三十卷。今本乃止二十八卷。或彥本以《經》文並為二卷,別冠於前,後人又散入《傳》中,故少此二卷,亦未可知也。彥《疏》,《唐志》不載。《崇文總目》始著錄,稱不著撰人名氏,或云徐彥。董逌《廣川藏書志》亦稱世傳徐彥,不知時代,意其在貞元、長慶之後。考《疏》中「邲之戰」一條,猶及見孫炎《爾雅注》完本,知在宋以前。又「葬桓王」一條,全襲用楊士勳《穀梁傳疏》,知在貞觀以後。中多自設問答,文繁語復,與邱光庭《兼明書》相近,亦唐末之文體。董逌所云,不為無理。故今從逌之說,定為唐人焉。 

四庫全書 經部 春秋類
春秋公羊傳注疏(景印本)
春秋公羊傳注疏 御題 目錄
春秋公羊傳注疏 卷一
春秋公羊傳注疏 卷二
春秋公羊傳注疏 卷三
春秋公羊傳注疏 卷四
春秋公羊傳注疏 卷五
春秋公羊傳注疏 卷六
春秋公羊傳注疏 卷七
春秋公羊傳注疏 卷八
春秋公羊傳注疏 卷九
春秋公羊傳注疏 卷十
春秋公羊傳注疏 卷十一
春秋公羊傳注疏 卷十二
春秋公羊傳注疏 卷十三
春秋公羊傳注疏 卷十四
春秋公羊傳注疏 卷十五
春秋公羊傳注疏 卷十六
春秋公羊傳注疏 卷十七
春秋公羊傳注疏 卷十八
春秋公羊傳注疏 卷十九
春秋公羊傳注疏 卷二十
春秋公羊傳注疏 卷二十一
春秋公羊傳注疏 卷二十二
春秋公羊傳注疏 卷二十三
春秋公羊傳注疏 卷二十四
春秋公羊傳注疏 卷二十五
春秋公羊傳注疏 卷二十六
春秋公羊傳注疏 卷二十七
春秋公羊傳注疏 卷二十八
全書 1058 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