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网下”--两片天地都扼腕叹息升钟渔事大不如从前的失落声音里,近期,果城“七剑”团队负重走偏锋连续五上升钟湖,用难以置信的钓效从钓友们失望情绪的反面有力地回答了一个问题----升钟湖依然是渔人簇的天堂! 五次渔事,主攻鲫鱼,除第一次收效甚微外,后四次渔获颇丰;每次出钓行程两天,“七剑”团队人均渔获大多在10千克左右,鲫鱼单尾最大重750克,400克左右为最常见;单从钓效看,传统钓优于台钓,一竿多窝走钓优于多竿一窝守钓,逗钓尤为优秀,蚯蚓饵优于商品饵、麦粒饵和面饵,鲤鱼和鲶鱼咬钩率较高;从渔获时间段看,今年有一个反常现象,鱼谚说:“菜花黄,钓鱼忙”,但今年的渔获却出现清明后明显优于清明前,也就是说菜花凋谢后升钟湖才出现钓鱼忙的渔事现象;据当地人讲,今年地温和水温较往年都回升得慢,这可能就是渔人圈按常理推断升钟湖今年鱼难钓的主要原因。 总结近期五次渔事的经验,大致有四点: 1,钓尾水。 湖库的大坝、正库深水区及湖库中段等大水域很难有渔获,一是水温没有起来,鱼儿不活跃,二是鱼儿难以寻找到理想的产卵繁殖地,鱼儿不靠边,而尾水却刚好相反,水浅,水温相对较高,有沙滩、有水草等鱼儿的理想繁殖地和栖息地,春季的鱼儿大多集中在这些地区;尾水的选择上也有讲究,并不是仅指那些“从头到尾”的尾水,正库的沟汊、库中库、库湾的成片田地或浅滩、拦河坝、进出水口等地都是鱼儿追求的尾水。 2,钓浑水。 这是渔获量的关键所在;“磨刀不误砍柴功”,往往钓事前要花上大量时间剩船寻找这些宝地;两米左右的水难以见底,且水为“月白色”或淡黄浑浊色,或在一大片水域的岸边突然无缘无故地出现团团泥浆水色,这是鱼儿“绊籽”的“产床”或鱼儿栖息的集中地,也是渔人梦寐以求寻找的快乐“金矿”;但在这些地方垂钓,一定要抓紧时间,浑水区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可能只有半天或一天,有时甚至就两三个小时,风一吹动水往往就很快变清,追浑水就是追鱼钓。 3,钓深水。 这里的深水指钓位水深在3米左右为宜,有时可钓4米左右,6.3米的手竿最为适用,五次钓事我们发现,水深,鱼的个体普遍较大,2米以下鱼儿相对咬钩率低且个体较小,这可能与升钟湖水质日益变好有很大关系。 4,钓怪窝。 选择那些平常你看不起的钓位或无人钓或很少有人钓或较长时间无人钓的钓位,把水中的所有障碍物都当“草”看待,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频频出现。 据此推断,升钟湖在谷雨后30--40天左右鱼情可能有一个难得的活跃期,昼夜温差不大,气温相对稳定,地温水温也逐日回升,相信钓友们能享受到升钟湖那久违的鱼乐激情。 仅五次渔事的些许体验,可能非常片面,和盘托出,仅供探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