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平台】P2P网贷新平台前期营销思维三误区

 高山仙人掌 2015-04-18

无论是2014年的系列雷暴,还是央视315的强势曝光,P2P网贷新平台的数量还在高速的增长,有媒体预测,2015年网贷平台会增加到5000家左右。新平台上线,前期营销推广是老板的头等大事,年后几次走访发现,很多新平台前期营销存在明显的思维误区。

误区一:强调点击流量忽视有效流量

平台上线之初,老板习惯于大手大脚,也许受困于新入行业的陌生,营销策略热衷于平台的流量。于是,百度排名、主流网络媒体的各种点击付费等推广方式成为营销的着力点。每月承担高昂的推广费,而实际的用户转化率极低。上周接触一个北京某资质不错的平台,前3个月在各大互联网媒体的广告投放力度很大,费用不菲,目前平台实际成交额仅不到300万,待收100多万,完全无法承担北京地区高额的运营成本。

网贷行业是新生行业,我称之为半生不熟的行当,和快消、娱乐等行业有着明显不同的特点,客户人群也存在显著的分众特点。在网贷还没有完全成为全民理财工具之前,前期的玩家注定是这样一类人:胆大、心细、敏感、有赌性、小有财力、热衷圈子。大众媒体对他们的影响很有限,他们喜欢自己琢磨并忠诚于口碑。而且传统媒体的包纳海川可以为平台带来很大的点击流量,但多是出于好奇或者随意,真正的转化率极低。有统计分析,百度排名对早期P2P平台带来的实际用户转化率不足百分之一。不能说没有用,只能说不高效。那么要引入有效流量,就要寻找有效、优质流量的鱼塘P2P行业的分众媒体以及移动端的很多自媒体也是相对优质的推广资源。

误区二:过分强调资质、业务、背景忽视草根口碑塑造

新平台强调资深的优质资质、业务透明、从业背景毫无问题,也非常必要。但是过分强调自己高大上、高逼格,就相对容易忽视草根口碑的塑造,说白了就是不接地气。互联网是聚沙效应,既结实又松散,来去如风,能把散沙长期凝聚起来,粘结剂就是:服务,接地气的贴身服务。连小米这种互联网巨头都努力的把服务做到极致,红线边缘的P2P平台又有什么好牛B的呢。我们回头可以看,越是重视草根口碑塑造的平台,越活的滋润并且长久。运营与各群主打成一片、客服与投资人称兄道弟、谈及行业观点振振有词,今天做公益、明天去论坛、后天搞讲座,你会发现他们总是出现在互联网的每个角落。

误区三:名人、造星工厂

平台起步找名人,基本已成为当前新平台营销推广的潜在共识,也是市场自发决定的,从软件商对平台的第一句宣贯开始,就注定了当下平台的营销主线路。市场引爆需要触发点,而名人、老投友前期带来的品牌效果自然毫无争议,同时也能为平台营销体系全面打造争取宝贵的时间。我自己有时候也在想,如果我做个网贷平台,我第一周、第二周营销起步做什么?想着想着完全不自主的想到了几个行业名人和老投友的名字,请他们来看看,提提意见,捧捧场,是我最真实的想法。很多人说网贷名人是垃圾、忽悠,这个只能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需要的是擦亮自己的眼睛,认真甄别。

我这里讲的误区主要的意思是如果平台长久发展完全指望某名人,那就是大错特错了,例子不胜枚举。但是很多平台初期在尝到了名人带来的品牌力和流量后,这种天生的惰性及依赖感,会使很多平台逐渐丧失对外部市场的打拼动力,这是非常可怕的。最后,要不切肉、要不面临崩溃。所以,从最开始平台上线之初,老板就要设计清楚自己的营销方式、品牌路线,最初的名人效应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腾挪出更多的时间来丰富自己的投资人结构,提高资金稳定性,逐步在互联网草根中深植品牌。

针对名人这个问题,我倒是给广大新平台总结出一个方法:既然名人来来往往不能长期依靠,那就自己靠自己,自己成为名人,平台要努力打造的自己的造星工厂,运营是名人、客服是名人、甚至财务都可以是名人。只要这样,才最终能达到品牌传播的最大化,自然安全性也随之提高。其实我们稍微想想,就能说出网贷几年中一大堆著名客服的名字

什么是营销?不吆喝产品,只吆喝产品背后的人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