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邹文琴:比唱好歌更重要的是对传统的积累

 韩芳明 2015-04-18

-------------------------------------------

邹文琴,著名声乐教育家。1942年生于山东省青岛市。1959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学习,1962年保送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学习,1967年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历任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教授、中国声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际声乐艺术研究会副主席、中国民族声乐学会理事、文化部文艺团体应聘资格技术考评评委、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评委、中国音协金钟奖和文化部文华奖声乐比赛评委。邹文琴教授从教五十多年来她继承中国传统民族声乐艺术,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声乐训练方法,博采众长,形成了系统的声乐教学理论、独特的教学方法。并在全国各大院校和艺术团体进行声乐讲座和现场教学,以精湛的教学技艺、和蔼可亲的态度和独特的人格魅力为广大声乐教师和声乐学习者指明了学习道路,给予了他们学习声乐的信心。她培养了韩红、吴碧霞、龚琳娜、雷佳、吴静、马文娥、格桑曲珍、其木格等多位蜚声中国歌坛的青年歌唱家和优秀的声乐艺术表演人才,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完善与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用平实的语言讲述抽象的规律

 

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文艺工作者都要做到德艺双馨,积极履行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职责。邹文琴教授就是这样一位德艺双馨,桃李满天下的文艺工作者。邹教授从事声乐专业演唱与教学五十余载,她以其高尚的师德和精湛的教学技艺教育和感染学生,在多年的声乐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探索和研究了声乐叫教学的心思路。创建了科学的名族声乐教育体系,培养了许多优秀的的实力派歌唱家。邹教授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创城,教学思路清晰,教学内容系统规范,教育语言平实生动。邹教授强调的“五大共鸣腔体”的运用和“歌唱的四大要素”是对我国民族声誉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的重大贡献,对于促进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声乐教学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实践学科。唱歌时运用的乐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大多数声乐教师会在课堂上给学生打很多比喻,以启发学生的歌唱思维,但如果比喻用得不够恰当或不够准确的,就会让学生对歌唱产生误解,反而不利于学生练习。在邹教授的课堂教学中,她尽量运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区解释比较复杂而抽象的声音技术问题,使学生始终保持简单而清晰的歌唱思路。

 

邹教授经常强调:“我们唱歌要遵循生活中的自然生态规律。”比如,抬起口盖这个动作,许多学生找不准状态就会乱使劲儿,造成了拽下巴、口腔紧等歌唱问题的产生。当这类问题出现时,她会引导学生体会生活中自然、放松的状态,如“啃东西”、“打喷嚏”、“打哈欠”、“哭泣”,要求学生自然放松地唱歌。有些学生在唱歌时存在呼吸浅,吸气时两肋无法扩张的情况。她说:“歌唱的深呼吸就好比是长跑时大口大口吸气的感觉,深而有力,还可以同时打开喉咙,胸腔和背等歌唱所需要的呼吸器官。”通过这样的讲述,学生很快就能体会到吸开的状态,而不会身体僵硬。

 

民族唱法的学生容易产生喉咙打不开,声音紧、挤、卡等问题。针对这一情况,邹教授告诉学生:“把喉窝吸凉再唱。”意思是说,在吸气时要感到喉窝得到了充分的打开,而只有保持开喉吸气的歌唱状态,声音才会比较通畅。有些学生唱歌状态不自然,咬字不清晰,邹教授就会让她们大声朗读歌词,说一句、唱一句,体会松弛自然的说话感觉。“怎么说就怎么唱”,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学生不但咬字清晰了,声音音色也变得圆润自然了。在声乐演唱中,每个学生的嗓音条件、声音问题和理解能力都不尽相同,这给声乐教学增加了很大的难度,所以,声乐教师一定要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这些都是邹教授在课堂上经常用到的解决声音问题的方法,听起来很简单,但是要找准问题的关键对症下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邹教授在多年教学过程中总结和归纳了这些简单、平实而又有效的方法,使得每一个学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邹教授的学生来自祖国的各个民族、各个地区。这些学生在跟随邹教授学习后都有明显的进步和提高,每当学生离开时,都会有恋恋不舍之情,一是对邹教授多年培养的感激之情,二是怕没有邹教授在身边指导,唱歌状态会不稳定。针对这样的情况,邹教授在日常生活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对歌唱基本概念的阐述,其中强调较多的两个概念就是“五大共鸣腔体”的运用和唱歌的“四大要素”。

 

演唱中“五大共鸣腔体”的运用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直接影响到声音位置的高低和音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强调学会运用不同的“共鸣腔体”来演唱不同风格的作品。因此,在课堂上,邹教授经常会提问或解释关于“五大共鸣腔体”的问题,即头腔、鼻咽腔、口腔、喉咽腔和胸腔的运用问题。在演唱不同风格的作品时,声音的运用不能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作品的风格的需要去调整“共鸣腔体”的运用,使音色合理地变化,从而更好地诠释作品。例如,山东民歌《包楞调》要求弹性,突出地方性民歌色彩,更加生动的表达出山东女子泼辣热情的人物性格;在演唱朝鲜族民歌《阿拉里呦》时,要强调胸腔共鸣的运用,宽厚的声音比较符合朝鲜族民歌的特点,并能较好地表达出这首歌曲的深情和略带忧郁的情感色彩。

 

只有协调好“五大共鸣腔体”,并利用丰富多变的音色,才能更好地唱出每种歌曲的风格特点。除此之外,“歌唱的四大要素”也是邹教授十分重视和经常强调的另一个概念,即位置、气息、语言、共鸣,并且将每个概念用生动的、具有高度概括性的语言表达出来,“声音的位置就要放在扬眉睁眼的地方”,即每一个音都要同一个位置上起;“气息就是要求每一个音都要从小腹的对抗点上起”,即保持深呼吸支点歌唱;“语言是指用上牙咬字,咬韵母”,便是要求吐字清晰、归韵到位、字正腔圆;“共鸣就是全身都要打开”,即身体要保持扩张舒展的状态,全身唱歌、整体协调。

 

有了这些具体的要求,学生就会更加明确声音的概念,注意整体的协调和配合,保持清晰的头脑,唱出优美动听的声音。关于这些概念性的问题,邹教授在教学中总会不断地强调,目的就是让学生牢牢记住,时刻使演唱思路保持清晰。

 

注重细节与传统经典的积累

 

邹教授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演唱功底过硬,音色纯净,而且演唱作品细腻动听,台风稳健大方,这与邹教授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对学歌唱细节的培养是分不开的。邹教授特别注重对学生正确的歌唱姿势的培养。关于这一点,邹教授提出了细节上的要求,“大腿放松,力量落到脚底”,只有这样才能够讲歌唱的力量放下去,让声音更加通畅;“歌唱时身体要稳定,不要摇摆”,身体摇晃说明身体的力量没有落到脚底,声音不稳定,不利于声音位置的统一与气息的调整协调。在联系唱歌时,一定要注意身体的稳定和平衡,只有这样才能使声音的状态稳定。

 

此外,邹教授还有很多关于歌唱细节方面的教学语言值得认真学习,“不能低头找位置,这样会影响声音通畅”,声音的方向只有一个,那就是向前向上的,低头找位置会使歌唱通道不通畅,歌唱时应抬头挺胸,舒展歌唱:“每个乐句的结尾都要注意先收声音再收气”,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旋律的连贯和乐句间的平稳过渡;“嘴角上扬,可以调整音色”,在歌唱时,面部的每一个细小的动作都可能引起音色的变化,嘴角上扬可以使声音变得积极而明亮;“开喉吸气,想好丹田”,邹教授非常注重小腹上丹田对抗点的运用,运用好丹田的力量可以确保每个声音的稳定结实,并获得稳定的气息状态等。正是对一个又一个的细节进行推敲,才使每一位在邹教授身边学习的学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具体的问题也都得到了有效的解决。每个细节中都包含着邹教授对学生无限的爱和无私的奉献。

 

邹教授十分重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她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重要求学生对中国经典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积累。多练习古诗词艺术歌曲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对声音技巧的控制、对咬字归韵的把握,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学修养和文化底蕴。邹教授经常用于课堂教学的曲目有《春晓》、《衩头凤》、《长相知》、《渔翁》、《红楼梦》、《组曲》、《飘零的落花》、《虞美人》、《知音》、《别亦难》等作品,除此而外,中国近现代艺术歌曲、中国传统民歌、传统戏曲唱段、歌剧选段等也都是邹教授课堂教学中必唱曲目。例如艺术歌曲《春思曲》、《思乡》、《岁月悠悠》、《思恋》等;各地方民歌《绣荷包》、《采槟榔》、《知道不知道》、《茉莉花》等;戏曲《咏梅》、《人就活一回》(选自歌剧《原野》)、《去追随我亲爱的格桑》(选自歌剧《启明星》)等传统经典作品。邹教授坚守信念,淡薄名利,兢兢业业,乐于奉献,无论是道德品行还是性格气质,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她理性的教学思维、科学的教学方法、生动而朴实的教学语言深深地感染和启迪着学生。

 

“海不择细流,顾能成其大,山不惧细壤,方能就其高。”这是邹文琴教授人格魅力和高尚师德的真实写照。众所周知,声乐学习的费用很高,上学学费贵,学生在声乐学习期间开音乐会,参加比赛,录制专辑,作宣传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有些较为知名的声乐教师招收学生的条件十分苛刻,不仅要求学生专业实力强,还要求长相好、个头高、家庭背景厚实。而邹文琴教授选学生的标准就是执着求学,质朴大方、渴望进步。邹教授尤其注重贵青年声乐教师的培养,她说:“我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多教青年教师可以影响和帮助更多的学生。”就是这样一句朴实而简单的话语,道出了邹教授的良苦用心,体现了邹教授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邹教授经常站在国家和民族声乐艺术行业发展的高度教育学生学以致用、报效祖国。她热爱祖国,忠于教育事业、关爱学生,从生活细节上严格要求学生。身教胜于言传,从邹教授的升上,学生看到了一位文艺工作者的高洁,一位人民教师的和蔼可亲和老一辈教育家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严于律己的高尚情操,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

 

邹教授培养出了众多著名的歌唱家,如今都活跃在各大专业团体和艺术院校中,为祖国的民族声乐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邹教授辉煌的教学成就令人瞩目,但她从来不因自己是一位名师而自满张扬,她潜心研究教学,踏实、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