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物能源的前景有没有被高估?

 pgl147258 2015-04-18

【王小卫的回答(29票)】:

考完final回来填坑啦 @舞美拉,觉得之前写的有点乱干脆重写一下。

目前谈到生物能源,虽然来源有很多种(例如玉米、甘蔗、多年生的草类、以及农林业副产品譬如秸秆),但是真正做到大规模商业化生产的目前仍然是美国的玉米和巴西的甘蔗,二者都是把其中的糖发酵转化为乙醇,技术难度和成本都比较小,也是发展最早目前最成熟的技术,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石油危机就开始了,也叫第一代能源作物。

另外一些提到的,例如多年生的草类(如switchgrass,miscanthus)以及农林业的副产品如秸秆、锯末之类的(第二代能源作物),都是转化生物质纤维素为乙醇,难度更大成本也更高。另外还有以藻类为原料的我不熟悉,但是据我所知目前也更只是在理论和试验的范围。谈到生物能源的前景,那么就我所了解的以上这两种生物能源在北美的情况介绍一下。另外声明,本人是纯纯的文科生目前念书也是经济类,对具体生物能源技术尤其是原理和实际操作的理解并不是十分到位,如果有错误欢迎大家讨论指出。

首先,无图无真相。下面是1999-2013年美国的玉米乙醇产量。绿线表示的是产量上限,红线表示的是实际产量。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出,美国的生物乙醇行业从05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是到了08年名义产量的增长就趋于停滞了,到了11年实际产量也接近了名义产量的上限。

要分析这其中的发展原因,考虑到当前玉米乙醇行业的技术相对比较成熟成本显著下降空间有限,主要要看原材料和政策这两个因素。在政策方面,无可否认新能源的发展与政府的强力支持是息息相关的。美国政府对玉米乙醇的政策扶持顶峰在2004年,对于每加仑乙醇的政府补贴为$ 0.51 (之前为$0.4),而其产量也随之迎来了高速发展,大量的新工厂得以建立。如下图所示,如今的玉米乙醇工厂基本覆盖了所有的美国主要玉米产区(绿点表示工厂,黄色越深则产量越高)。

但是,玉米乙醇的发展始终就是伴随着争议的。首先,玉米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大规模的利用玉米作为能源原料会引发粮食价格上涨和短缺。如图,美国的玉米价格近年来总体成上涨趋势(其中的两次价格顶峰来来源于干旱等自然灾害)。但是,玉米乙醇的发展始终就是伴随着争议的。首先,玉米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大规模的利用玉米作为能源原料会引发粮食价格上涨和短缺。如图,美国的玉米价格近年来总体成上涨趋势(其中的两次价格顶峰来来源于干旱等自然灾害)。

另外,更加重要的一点是,按照生命周期评估(life cycle assessment) 的观点,很多研究认为玉米乙醇并没有真正的显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原因在于在玉米和乙醇的生产制造过程中排放了大量温室气体)。从环境保护和减轻气候变暖的角度,也需要寻找更加高效的能源来源。

以上种种,美国政府对于新能源的扶持于2011年开始转向了二代能源,取消了对于玉米乙醇的补贴。这也是造成图一所示玉米乙醇生产趋缓的主要原因。二代能源多以多年生草类或者秸秆等农林业副产品为原料,因此最初并不认为会造成粮食问题。另外,相比玉米和甘蔗等作物,有研究也表明switchgrass等多年生草类能够提高土壤的碳含量,起到固碳作用减轻温室气体效应。目前,其在美国受到了政府的较大扶持,美国环境保护署(EPA)要求到2036年必须生产16亿加仑的二代生物能源。如果能够进一步降低成本,我认为以上目标是能够实现的(以玉米乙醇作为参照,其产量从2004年的4亿加仑到2011的14亿加仑也只需要了不到10年时间)。

但是!!!!!!!!!!!!!!!!!!!!!!!!!!!!!!!!!!!!!!!

以上这些都并不能够成为我看好生物能源的理由。首先,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和输出国,美国在2013年总共生产了140亿蒲式耳(原谅我懒得进行单位换算)的玉米。按照美国能源信息署的数据,一蒲式耳玉米能够生产2.8加仑的乙醇,那么美国2013年用于生物乙醇生产的玉米占其总产量的34%!那么我们生产的生物乙醇能够提供多少消费呢?如下图所示,原油占36%,天然气27%,而可再生能源为10%,而生物能源还只是其中一部分,还有其他如风能太阳能水电等等)。

当前的生物能源主要用于交通运输,而美国交通运输占总能源需求的30%左右。也就是说,把所有的玉米都拿来生产乙醇,也不尽能够满足其需求。那么二代生物能源呢?也许二代能源不构成粮食问题。但是,已经有研究表明,一个容易忽略的问题在于其对间接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影响(indirect land use change). 二代能源作物的生产同样需要大量土地。而如果要依赖二代生物能源提供交通运输,那么势必需要大量的土地种植能源作物。土地哪里来呢?只能够挤占现有土地资源。如果是挤占耕地资源,那么同样的粮食问题难以避免;如果挤占林地草地,那么反而可能引发进一步的环境问题。

进一步,我一直以为生物能源的产生和发展是路径依赖的一种表现。生物能源的产生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当石油供给不足,第一反应则是寻找石油的替代品。因此,生物乙醇同样作为液态能源,能够低成本的来替代石油(可以利用现有的管道系统,加油站,并且可以把乙醇混入汽油如E10, E85)。相比之下,如果需要转换现有的能源结构,则研发和配套基础施舍成本是巨大的(例如开发电动汽车和配套的充电站,现在的特斯拉就是在干这个事情,他提供开源技术也是为了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从而降低自己高额的基础设施投入成本,好吧跑偏了)。

但是从长远的角度,人类历史上从工业革命之前,到蒸汽机时代,电气时代,每一次人类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无一不是伴随着能源技术和利用效率的飞跃。能够利用的能源来源和效率的上限,终将决定人类文明的发展上限:是星球文明还是星舰文明,还是神级文明(好吧我承认三体看多了我去面壁)。生物能源技术,是现有能源技术的变相延伸,也就注定了其不会是未来可持续发展长远计划的一部分。能源的前景必须依赖未来技术的突破:无论是更加安全的核能,还是转化效率得到提高的太阳能,亦或者更加理想化的高空太阳能或者风能技术。但是我觉得未来,可持续的电能会更加广泛的替代现有的石化能源。当然,这还需要电池技术的突破。

想到再补充。。。

--------------------------------我是更新的分界线----------------------------------------

监考实在百无聊赖来认真编知乎答案,向active的知乎用户靠拢。监考手机不能查资料,先凭记忆占个坑

------------------------------------

这个问题,首先在于“前景”指得是多久。简短作答,生物能源确实是短期内在技术和经济可行性上面最适合的石化能源替代品。长期而言,随着核能,太阳能等技术发展以及电池技术瓶颈的突破,电能应该会成为未来的主流。

(作为北美农经在读博士,靠生物能源项目拿funding的内心默默流泪有木有…)

生物能源主要值得是以生物糖和生物质为基础原料,通过发酵等来生产生物燃料包括但不限于生物乙醇(bio-ethanol),生物柴油(bio-diesel), 生物气(bio-gas) 甚至通过燃烧来发电。目前最典型和广泛的就是北美的以玉米为原料以及巴西以甘蔗为原料的生物乙醇。

首先,传统认为,生物能源的优势主要在于两点。其一,经济可行性;其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但是,仅仅以我比较熟悉的北美为例,虽然当前以玉米为原料的生物乙醇行业基本实现了大规模的商业生产,但是是建立在长期的政府补贴以及美国国会支持的一系列政策扶持--(楼主硕士毕业论文第一句话就是,美国国会的能源独立与安全法案(Energy independence and security act 2007) 通过:到2022年交通行业必须有160亿加仑燃料来自可再生能源)。同时,由于玉米本身就是主要粮食作物,这是当前以玉米为原料的乙醇生产的硬伤--2008年经济危机期间原油价格突破$100,北美的生物能源行业随之迎来井喷,当年玉米价格随之上涨三倍。拿汽车与人抢饭吃的逻辑被社会舆论新闻媒体以及一些学术界各种批评。

之后,厂商和学术界的把终点从生物糖(玉米甘蔗)转向了生物质(秸秆,多年生草本植物如switchgrass-中文翻译过于奇葩不记得)。然而,尽管多年的研究实践,目前以生物质为原材料的能源在北美尚未有真正大规模的商业生产。主要受限于成本过高和转换率低下(这是生物能源的另外一个硬伤!)

另外一个方面,美国主流学术界中,对于生物能源的环境优势也各执一词。尽管传统观点认为生物能源实现了温室气体(CO2,N2O,CH4)的零排放(其能源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而非地底石化能源),但是反对一方的主要的观点包括,在生物能源的制造过程(种植,化肥的氮排放,收割,运输,转化)同样产生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同时,在从草原、森林、荒地转向生物能源的生产过程中,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land use change)同样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排放。总而言之,其与石化燃料生产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在量的大小上虽然见仁见智,其存在和显著影响得道学术界的普遍认同。

手机没电,留坑待填,监考。。

【孙亚飞的回答(35票)】:

@袁霖邀;

这几天专门找跟老师和朋友们又讨论了一下,基本的结论是这样的:

这事不能一概而论

=================

先来看一张图

这位技艺娴熟的挖掘机君在撸什么呢?这位技艺娴熟的挖掘机君在撸什么呢?

如果参观马来西亚的棕油巴,图片中的这种事情是非常常见的,冒着青烟的挖掘机正在孜孜不倦地清理着棕榈空果串——什么叫空果串(EFB,empty fruit butches)呢,其实就类似与我们吃完一串葡萄剩下来的一堆梗,棕榈果脱落后就是空果串。

空果串的产量非常庞大,其干重大约与果重相当,由于棕榈油第一步打果工艺是要先泡煮的,所以新出锅的空果串都是湿漉漉的,重量就比干重大多了。这种副产品在棕油的生产地来说,已经让棕油巴的园主们头疼不已。。。怎么的呢?一是这东西湿乎乎地没法当柴烧,马来西亚和印尼这些产油大国空气潮湿的日子多,这东西根本干不了,只能堆着;二是一旦下雨,雨水就跟过了一遍EFB的色谱柱一样,萃取出来各种含氮硫磷的水溶物,流的满地都是,然后散发出来一阵浓郁的气味,周围的居民就开始向环保部门举报了。

不少当地的应用研究机构都在设计综合处理EFB的方案,比如MPOB,马来西亚棕油总署就有一些EFB还田施肥的技术。到目前为止,如果去马来西亚参观那些样板厂,专家们一定会给游客们描述一个非常光明的前景,但如果真的实际去棕榈园,就可以发现这根本不实际。棕榈种植园的面积覆盖范围极广,个人见过最大的连片棕榈园有三万公顷(300平方公里),所以棕榈园里那些菲律宾尼泊尔柬埔寨等地的工人们都是开着车去摘果子的,EFB是粗纤维,肥力又不高,堆得哪儿哪儿都是,最后工人们别说摘果子了,开车都费劲,而且施肥工人通常是女工,使用EFB有机肥意味着更大的施肥量,对体力也是很大的挑战。

所以,没办法了,很多棕油巴就是这么看着EFB慢慢地长了起来,开始跟坟头一样,后来就跟秦始皇陵似的了;还有的棕油巴贴钱给送原料的司机,卸完一车果子拉走一车EFB,找个没人的地方一倒,环保部门也抓不到。

要是现在弄个成熟的技术跟这些棕油大亨们吹个牛,把他们的EFB全部转化成生物质能源,您猜他们会怎么想?反正我是觉得,把我们手上的技术搞好,我可以不靠身体就能找到干爹。

================

那么生物质新能源有没有被高估呢?

------------------------------

首先取决于观察者的角度。

正如 @龙文章所说的,化石能源其实还有很多,自打我记事的时候就听说因为石油快用完了,伊拉克去打科威特了,但是这一晃又是二十多年了,石油非但没用完,探明量增加没增加先不纠结,老美的页岩油技术又把整个能源局面彻底搅乱了。只是在地球最表面一层几千米钻孔的人类到目前为止根本弄不清楚地底下到底还埋了多少化石能源,也弄不清楚将来还会有什么技术出现,所以如果说,因为化石能源面临枯竭,生物质能源可以接力,这样的说法显然是高估了。

但是,如果从废物利用的角度来说,生物质新能源的前景还远没有被发掘。就说EFB的问题吧,相关的转化技术层出不穷,比如最简单的技术方案是针对其含水量高的问题,采用高压压制的方式脱水成型,压制好的EFB饼就可以用来燃烧了。但这一产品不像棕油渣(将棕油果榨完油之后得到的副产品,其中还有残余的油脂)热值那么高,工业用途很有限。采用传统方法制沼气的方法也有被尝试,不过效果也不理想。所以直到现在,大多数棕油巴仍然只能用传送带把EFB一个个地送到废物山上,还得雇个某翔的毕业生把挖掘机开上去,像上面图上那样去平整。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说,生物质新能源技术的潜力实在还大得很。

-----------------------------

其次取决于不同的技术。

看到@王小卫的答案中很详细地描述了生物质乙醇的产业实况,也表达了对这一技术的担忧。实际上这也是大多数业内人士都在关注的问题,那就是用粮食(主要是玉米和木薯)来解决能源问题真的很靠谱吗?

玉米制酒精的技术如果持续发展,那么必然会产生新的粮食问题。美国适合种植玉米的面积大,人口又少,机械化程度还高,所以这个问题对他们而言不算太严重,只需要在生产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补贴,就可以把玉米酒精的工业培育起来。这些年中国也是有样学样,用补贴的方式发展了这一技术,乙醇的产量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翻了好几倍。但就在我们总量尚不及美国的十分之一时,粮食问题就开始爆发出来了,国内找不到地方种粮食了,玉米也开始净进口了。这个过程每每会让我想起《文明4》里的玩法,人口小于5的时候,随便放弃个农场换成山头或者干脆养个工程师什么的都不叫事儿,但要是人口都20了,放弃个农场试试?所以,采用玉米生产乙醇的工业技术解决能源问题,对于现阶段的中国来说是有高估风险的。

但是生物质新能源的技术并不只是这一项,其他的技术也很多。诺维信目前在重点推的纤维素制乙醇技术,就可以绕开粮食的问题,采用秸秆来获取乙醇,当然也可以顺手把EFB的问题解决了。但是,这个技术的问题在于,酶实在太贵,这种方法生产乙醇的成本比用玉米作原料还高,所以很难工业化。到目前为止,中国这一技术的产能有数万吨,多数都是地方政府主导并支持的产业,实际开动的基本没有,因为赔本的生意谁也不会做,安装生产线的目的就是为了拿补贴。但是,我们认为这一技术目前还是被低估了,成本高的问题是暂时的,诺维信通过垄断技术可以保持高收益,但技术是有期限的,专利保护20年后模仿者便可以跟进,促使成本的下降。从目前的重视程度来讲,这一技术被关注得还比较有限,但遍地都是的秸秆还有各种农业废弃物,甚至生活垃圾等等,都有可能采用这一技术来化腐朽为神奇,显然没有被高估。

-----------------------------

再次,高估与否也取决于不同人群。

如果您是投资人,很可能认为生物质新能源被高估。

如果您是从业者,那么很可能认为这一技术被低估。

这其实就是买卖双方的关系,买的人总觉得自己买贵了,卖的人却觉得是在清仓甩卖。

造成这个结果的根本因素是需求与市场的不匹配。有需求便会有市场不假,但并不是说有多大的需求就有多大的市场。八十年代的中国汽车市场不大,不是说人们就不需要,而是需要也买不起;那么多明星吸大麻,由此带来的示范性作用也不会让大麻市场变得很大,因为违法;在北京,京A牌照可以在四环里面行驶,我们这种骑着京B牌的做梦都想弄个京A的,但这也只是造成一张京A黄牌的转手价蹿到七八万,市场还是有限,因为总数就那么几千个。总之,很多原因都会限制需求转化为市场,大多数投资商都认为,对能源的需求会促进太阳能、氢能、风能的发展,而未必会转化为生物能的市场,从我们已经接触过的投资商来说,这种倾向是十分明显的。前几年的光伏过山车也显示了资本在这方面的选择性,即使光伏遭遇了这么大危机,不少投资商也仍然持乐观态度。但实际上,不少投资人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一个思维局限——光伏的前景好不代表生物质新能源的前景就黯淡,未来的能源格局多元化的可能性更大。早些年,煤炭时代的工业能源几乎全部依赖煤,如今的石油虽然势力很大,也没见水电、核电就不能发展。

反过来说,从业者往往会希望将来能源问题都用自己的技术解决,心态放得高了,自然觉得社会上对于这一技术是低估了。

-----------------------

最后要说的一个问题就是,没有突发事件,此刻这一技术被高估还是低估的问题根本无从谈起。

先问一个问题:明天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是涨还是跌?

我相信样本放到足够大,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是一半一半。

假如说一天太短,那么我们回顾一下,一年前乌克兰危机爆发前,有多少专业机构准确预判了卢布这一年的汇率变化问题?

但是,假如今天晚上,央行突然宣布,说是一年期利率下调到0.25%,或者IS突然爆发,占领了中东50%的油井,对于明天人民币汇率的问题,相信稍微有点经济背景的人都会有着准确的判断。

生物质新能源有没有被高估的话题,看似技术问题,但本质上还是经济问题。经济学不同于自然科学,其趋势是要考虑人为因素才能判断的,就算是自然科学范畴,有些事情也少不了人的因素,比如对地球变暖的研究。所以,这个问题就如同问黄金在300块钱一克是贵了还是贱了一样,没法给出准确的回答,很多突发事件都会带来一些连带的影响,我个人甚至觉得,如果不是前两年的光伏双反危机,政府和资本恐怕都不会感觉疯狂扩张光伏技术有什么不妥,各地光伏站并网或许也能够在这一潮流下实现,大概现在都没什么人会专门来关心一下生物质新能源是不是被高估的问题。诚如是,目前生物质能源的发展速度并没有像几年前各地上光伏项目那么脑热,完全背离了发展规律,暂时谈不上高估;但说不定什么事件就可以完全改变这一路线。

【龙文章的回答(10票)】:

没有被高估。若想要拿生物能源全部代替化石能源显然是不现实的,但是生物能源可以成为能源结构的一部分。

事实上,几千年前甚至几万几十万年前,人类就开始利用生物质能源——燃烧木材取暖、做饭等。当前生物质能源研究方向很火,主要研究方向是生物能源液体化——生产乙醇、丁醇等液体燃料。当然,也有研究利用生物质生产固体颗粒燃料——方便高效率地燃烧生物质,以及研究生物质气化技术,以生产类似天然气的气体。

利用粮食等生产第1代燃料乙醇是不可持续的,这在研究界是公认的。我认为如果在粮食产量足够多的情况下,不给予补贴也能盈利的情况下,适当、合理地建几个粮食乙醇工厂是可以考虑的。1.5代乙醇的原料是木薯、菊芋和甜高粱等,认真探讨的话其实也是不可持续的,中粮在广西北海的年产20万吨的木薯乙醇工厂就是因为收购木薯使得木薯价格急剧上涨,导致工厂停工。最具有前景的是木质纤维素能源,即以秸秆、林业废弃物和能源植物等木质纤维素原料生产的生物质能源。

当前利用木质纤维素原料生产生物能源如纤维素乙醇等,在技术上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主要是成本问题。在原料预处理、发酵等过程中会消耗大量能源,能源净输出量(转化为生物能源后的热量值减去转化过程中投入的热量值)不高甚至可能为负的,因此难以盈利。个人认为,如果未来生物质预处理技术和纤维素酶技术有重大突破的话,生物能源前景必定无线广阔。预处理技术必须在预处理能耗上有重大突破,必须要降低次过程中的能耗,同时减少有毒物质的产生。纤维素酶的生产效率和酶解效率必须要提高,必须得在短时间能够把纤维素水解为单糖或者寡聚糖,结合预处理技术,把发酵周期缩短在3天内,这样才能降低生产周期,降低发酵过程中的能耗。当然,筛选稳定高效的葡萄糖和木糖共发酵的菌株也很重要,能提高最终乙醇的浓度,降低蒸馏成本。

发展生物能源必须跳出生物能源这个圈。可以利用纤维素生产乙醇,利用半纤维素生产木糖、寡聚木糖(保健品)和木糖醇。龙力集团就是利用玉米芯中的半纤维素生产寡聚糖和木糖醇,以此平摊纤维素乙醇的成本。如同@

亓龙所说,生物基产品的前景是无限的。生产纤维素燃料后剩下的木质素具有巨大的前景,木质素中含有很多化工生产过程中所需的中间产品,而且价值很高,若能加以提纯和利用,企业必定能获得巨大的收益。当前木质素主要用来作为锅炉的燃料,为整个转化过程提供能量,或者作为工厂附加发电厂的原料。 整个生物能源产业集中了机械制造、生物工程、发酵工程等多个学科和行业,一旦做成了,就会产生一家或者几家如同BAT一样规模的工业巨头公司,产业涉及钢铁、预处理设备制造、锅炉制造、发酵罐制造、发电厂、蒸馏设备制造、化学试剂、酶制剂、微生物开发、能源、保健品、食品、物流(秸秆收集运输)等。以转化技术为基点,逐渐发展壮大,收购上游相关设备制造的公司,拓展下游产品的销售渠道和业务范围。

附几个国内外纤维素乙醇产业化现状的例子:

国外:

2013年,意大利建成了全球首家纤维素乙醇商业化工厂并投产,由意大利M&G基团和诺维信基团合作建成,预计年产量7500万升。(http://www.biotech.org.cn/information/112683

2014年9月,荷兰皇家帝斯曼集团和美国POET公司合资建成了POET-DSM先进生物燃料有限公司并投产,该公司为美国第一家商业化的纤维素乙醇公司,年产2000万加仑乙醇。(http://www.biotech.org.cn/information/123319

2014年10月,西班牙Abengoa公司在美国建成了美国第二家商业化纤维素乙醇公司并投产, 年产量2500万加仑。(http://www.biotech.org.cn/information/124366

2015年1月,荷兰壳牌旗下合资公司,巴西最大乙醇生产商Raízen周日宣布,计划投资近10亿美元扩充纤维素乙醇产能。(http://info.plas.hc360.com/2015/01/080926472963.shtml

国内:

2014年4月,有报道说吉林松原石化园区于2014年4月完成2万吨年纤维素乙醇生产线投产,但并没有发现更详细的信息和后续报道。(http://futures.hexun.com/2014-09-26/168875592.html

2014年8月,有报道称,中石化已经完成了年产5万吨纤维素制乙醇工艺包开发,申请专利40件、授权28件,全套技术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http://www.biotech.org.cn/information/122555

2014年9月,报道称,龙力生物拥有6万吨二代纤维燃料乙醇生产线。此外,在禹城本部建设20吨玉米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年产无水乙醇3万吨,在黑龙江龙江县建设40万吨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年产无水乙醇6万吨。(http://money.163.com/14/0918/11/A6E0QM8500253B0H.html

2014年9月,由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与吉林省松原市石化园区的公司合作完成的“万吨级秸秆酶解发酵丁醇产业化技术”和“万吨级秸秆酶解发酵乙醇产业化技术”项目,分别于2014年5月和8月通过了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组织的技术成果鉴定。(http://www.biotech.org.cn/information/123504

2014年10月,有报道称,中粮集团等已联手开发出适用于玉米秸秆等多种生物质原料的全套纤维素制乙醇5万吨级工艺包,中粮生化能源(肇东)有限公司采用该工艺包建设的5万吨/年纤维素乙醇示范生产线将于年底开工启建,该装置将是国内第一套5万吨级纤维素乙醇工业规模装置。(http://info.pcrm.hc360.com/2014/10/141031377005.shtml

注:转载本文必须经过本人的同意。

【可可mars的回答(7票)】:

首先说一下,利益相关,民营企业生物质项目从业人员。

我们单位的生物质投资大约6个亿吧,是用来生产生物乙醇的,但是做出来以后核算成本,发现如果没有国家补贴的话,基本就是赔钱赔死,后来老板(全国人大代表,连续好几届了)在中央活动,最终败给了中粮集团(这个在龙文章的回答中已经说过了)。从此以后,这个项目只能是杀鸡用宰牛刀,每年赔很多钱,现在我们都在扩展原本的项目用途,能挽回一点是一点。

在这里想说,如果政府层面上对于能源这块不放开市场,生物质只能停留在概念上,大而不当的国有巨头会有这么多的经历与兴趣去取代它原有的利润增长点么?

原谅我匿名,为老板惋惜,一把年纪了,每次都想走在时代科技的前沿,却总是志不如意。

【亓龙的回答(4票)】:

显然没有被高估,只不过现有技术不够完善,不能有效转化为价值。生物质能源在生产碳基化学品方面有其不可替代性,前景是无限的。

【王瑞林的回答(2票)】:

通俗来讲,产量密度太低。

生物质的原料是植物,是植物就是叶绿素太阳能,叶绿素太阳能的转化效率有多高呢?大概1%左右,注定单位面积下的能源产量低。

晶硅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已经普遍15%-17%的年代,每平米年发电量在100度电以上了。你植物一平米一年才能出多少产量,需要多少水,无论怎么提高能量密度烧热水汽轮机效率也不过是40%左右还要继续打折扣,所以必定不划算。

【汪威的回答(4票)】:

生物能源前景是比较广阔的,但是在中国不行。仅就生物制油而言,美国、日本的蓝藻制油已经进去实验工厂阶段。中国,就是骗子嘛。生物制油的发展是因为战争(煤化油也是一样)。其中后续技术最领先的是美帝,但是应用最广泛的是巴西。生物质发电个人认为就不要讨论了,这是国外已经淘汰的技术,原因大家也都清楚,只有中国人把这个拿来骗钱。为了理解这个问题,简单地跟大家理清两个概念:1、农林废弃物:有人总喜欢拿这个说事,包括国家媒体,总在跟大家灌输一个思想,雾霾啊!空气不好啊!农民不懂事又在烧秸杆啊,风向不对搞得城里都是烟啊!我们要抓紧建设生物质电厂,把这些农林废弃物集中打包焚烧处理,净化烟气排放,以达到提高空气质量的目的。农民还可以通过卖掉这些农林废弃物赚笔钱,城里也不会因为焚烧这些东西影响空气质量,还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多好的事啊!所有的人看到这里,一百个人有九十个都认为生物质发电是好事,利国利民。实际上呢?同志们想一想,真的有农林废弃物吗???中国自七十年代末大规模使用化肥以来,土壤酸化,板结的状况是触目惊心!简单地说就是地力亏欠过多!!(此类文章很多,有兴趣的同志可以搜搜百度)还是那句老话,中国是个人口大国,第一要务是吃饭问题,中国的土地基本上都是在透支,这个帐总是要还的。现在农业部推行的政策是秸杆还耕,以补偿地力,减少或者延缓过多使用化肥所带来的危害。是吃饭重要还是发电重要?大家自己去理解。还有我们所谓的农林废弃物实际上在农村都有用途,锯木头的锯末有没有用?有用,种蘑菇做培养菌可能还少不了它等等;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是没有什么农林废弃物的,这是凭想象或者是有目的地生造出来的一个概念!!!!目的就是骗钱嘛。而且焚烧这些所谓的农林废弃物真的环保吗?有兴趣的同志可以算算物流所消耗的汽油,打包机,粉碎机所消耗的电力,汽油还有这些“农林废弃物”的热值损耗(这个热值损耗算完后,但凡是个正常人都怕是不会搞生物质电厂,但是有人要的到政策和银行贷款那又不一样了)把这个帐算下地,什么生物质电厂绿色环保?还是那句话,骗子嘛。第二点以后有机会再说。手机打字太累。

【苏恒的回答(2票)】:

人类告别石器时代并不是因为没有石头了,所以关于能源,研究生物质能源的人总从化石燃料要枯竭来说,其实化石燃料的寿命还很长,只是它造成的污染是人类不能承受的,生物质资源当然是一种选择,但它的作用在前些年确实被夸大了,上马很多生物质资源的厂子到现在为数不多了,前些年的政策大力鼓励,但能源特别是生物质能的应用还存在几个瓶颈问题,当时操之过急制定的短期发展计划当然会草草收场,特别是近年,油价下调,这对生物质能来说更是打击,当然,生物质能肯定需要重视和发展,但在未解决关键技术问题之前,应用会受制约,在此期间,如果又更好的化石燃料替代品出现,当然就轮不到,生物质,这种人类应用的最古老的能源大行其道了

生物质能研究小硕献答

【知乎用户的回答(1票)】:

天赋树凑点时可以点几下,大后期或许有用。。 等矿都采光了世界退回到低科技水平以后。。

话说那时候的马来印尼就变成如今的沙特了吧。。

【知乎用户的回答(0票)】:

搜一下龙源的生物质发电厂

原文地址:知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