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克勤身心并重治疗疑难病验案举隅--白塞氏综合征-

 负鹏载舟 2015-04-18

王克勤身心并重治疗疑难病验案举隅  

(万年青针药堂)

2  狐惑

  患者,女,38岁,2007年3月16日初诊。反复口腔溃疡10余年。至2007年初因口腔溃疡再次发作,伴有下肢、外阴溃疡于某院诊为“白塞氏综合征”。给予抗炎及激素冲击治疗(具体用药不详),但停药后口腔溃疡再次发作,其口腔内颊部、唇部、牙龈部散在溃疡点3~5处,大者如豆、小者如粒,溃疡局部有灼烧感,而后小腿内侧出现溃疡,大小不等数处,同时外阴部见豆粒大小溃疡2处,舌红,苔黄,脉细数。中医诊断:狐惑。辨证:湿热下注。治以清热解毒、除湿健脾。仿仲景甘草泻心汤之意,自拟方如下:黄芩15 g,黄连15 g,金银花40 g,白花蛇舌草40 g,蒲公英50 g,紫花地丁50 g,黄柏15 g,桂枝15 g,生白芍20 g,甘草10 g,苦参25 g,生地黄25 g,茯苓15 g,败酱草30 g。7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温服。嘱其忌辛辣,慎食肥甘厚味。

  2007年3月24日二诊:口腔、牙龈溃疡缩小,小腿及外阴部溃疡明显缩小,烧灼感减轻,下肢有冷感,舌红,苔黄,脉细数。效不更方,继服前方7剂。

  2007年4月1日三诊:口腔、下肢溃疡基本愈合,小腿内侧可见结痂及色素沉着,外阴溃疡也已愈合,但舌面又出现2处小溃疡,舌红,苔黄,脉细。治以健脾升阳、养血润肤,兼以燥湿解毒。药用太子参20 g,茯苓15 g,生山药20 g,生黄芪30 g,川芎15 g,升麻10 g,苦参20 g,黄连15 g,生地黄30 g,当归15 g,牡丹皮15 g,黄柏15 g,生白芍15 g,黄芩15 g。10剂。

  2007年4月10日四诊:舌面溃疡已愈,下肢仅见色素沉着,未见新出溃疡,舌红,苔黄,脉细。改方:苦参20 g,黄柏15 g,生地黄30 g,白芍20 g,黄连15 g,升麻10 g,当归15 g,川芎15 g,牡丹皮15 g,生山药20 g,生黄芪30 g,生晒参15 g,茯苓15 g。继用7剂。停药后观察2个月,未见复发。
   
  按:白塞氏综合征以口、眼、外生殖器反复溃疡为主要表现,属中医“狐惑”范畴。本案患者病程10余年,主要表现口腔、外生殖器溃疡,以口腔溃疡为主。王师临证:①心理开导。因病程较长,疾病折磨,患者渐失信心。吴鞠通曾言“吾谓凡治内伤者,必先祝由,详告之以病之由来,使病人知之,而不敢再犯;又必细体变风变雅,曲查劳人思妇之隐情,婉言以开导之,庄言以振惊之,危言以悚惧之,必使之心悦情服,而后可以奏效入神。”不良的精神情绪易影响疗效。故告之患者,此病属正虚邪恋之证,通过精心调养,配合治疗可以治愈,以消除其不良情绪。②仲景认为此病是感受湿热疫毒,熏蒸于咽喉、眼部,下注于前后二阴所致,用甘草泻心汤治咽喉溃疡、赤小豆当归散治眼部溃疡,前阴溃疡用苦参汤洗,后阴用雄黄熏之。宗仲景之法治以清热解毒、利湿健脾。初诊方中黄芩、黄连、黄柏、紫花地丁、金银花、苦参、白花蛇舌草、败酱草清热解毒利湿;生白芍、甘草缓急止痛;少佐桂枝以温通经脉;生地黄养阴血,防枯燥伤阴津不利溃疡愈合;茯苓淡渗利湿,配甘草健脾扶正。二诊时,溃疡减少,效不更方。三诊时,口腔及下肢溃疡基本愈合,但舌面又出2处小溃疡,邪去大半,但余邪未尽,以健脾升阳、养血润肤兼以燥湿解毒为主。药用太子参、生黄芪、山药、茯苓、升麻健脾升阳;当归、牡丹皮、生白芍养血润肤;黄连、黄柏、苦参、黄芩解毒利湿。四诊时,各处溃疡均已愈合,仍以健脾升阳、养血润肤,兼以燥湿解毒善后。

  狐惑病因多以湿热为患,上蒸下注,或循经上犯,或下注二阴,若病久不愈,或因循失治,亦可出现伤阴损阳,或阴虚内热,或脾肾阳虚。治疗当从整体出发,紧扣病机。早期多为实证,以清热利湿解毒为主,但湿热去后,应以健脾升阳为主,使正气复,根本固,则不易复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