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看“明朝兵器发展”-头条网

 激扬文字 2015-04-18

最近看一些历史类电影电视剧,发现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将军和士兵的甲胄兵器。于是就想在这里,把我所知道的一些关于兵器的常识阐述出来。当然,我也只是浅尝辄止,并不高深,如有错误的地方,也希望大家指正出来,互相学习。 闲话少说,浅谈明帝国的兵器。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开创了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和弘治中兴等盛世,国力达到全盛,疆域辽阔。(中后期由于政治腐败和天灾,导致国力下降,爆发大规模民变。随后满清趁乱入关,击败李自成农民军和南明政权,1683年清军攻占台湾,明郑结束。)明朝疆域囊括内陆十八省之范围,初年东北抵日本海、外兴安岭、黑龙江流域诸部落有宗主权,后缩为辽河流域;初年北达戈壁沙漠一带,后撤今长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后改为嘉峪关;并曾在今满洲、新疆东部、西藏等地设有羁縻机构。明成祖时期曾短暂收复安南 ,1424年,明朝领土面积达到约1000万平方公里。

首先明朝的兵器分为三大类:宋元传统兵器;明朝自制兵器;海外传入兵器。在此将一一叙述......

首先是宋元传统兵器。在洪武开国时期,基本上明军是使用元朝时期的兵器。而元朝在统一之时,汉军绝大多数是传袭宋军的兵器,变化很少,但其中的蒙古军和色目军当然是外族的兵器,这里可以忽略不计。

明代锁子甲,可以看出和元代的变化并不算很大

宋朝步人甲,铁片缀接的

元朝甲胄,基本也是用铁片缀接的

宋代将军甲胄,和唐朝明光有很大的相像处

日本发掘的元朝兜鍪

然后就是明朝自制的兵器。明朝时火器发展较大,战争的发展也由单纯的冷兵器作战变为冷热兵器协同作战。于是,明朝在中后期自己研制了许多武器,比如戚家军的狼铣、苗刀等。而戚家军的鸳鸯阵也较类似同时期的西班牙戟兵和火枪兵的配合,算是当时比较先进的冷热兵器协同作战方式。跑远了,除了狼铣,还有三眼铳和迅雷铳等武器。三眼铳据称在明初的时期已经有记载了,在有明一朝,北军和边军使用的火器主要是三眼铳,鸟铳很少。在抗倭援朝中最为经典的碧蹄馆战役中,三眼铳配合刀盾手,杀伤了大量的日军。而明朝甚至有骑兵使用三眼铳,主要还是三眼铳在击发完之后还可以当做狼牙棒使用。迅雷铳是明朝赵士祯发明的,类似多管转膛炮的火器,吸收了鸟铳和三眼铳的优势,铳身上装五个铳管,每发一枪后转动72度发射另一管,五管均射毕后铳身前端可发射火球焚烧敌兵。铳管上配有圆牌作护盾用,射击时支撑铳身的斧子也可在射完后用来防卫。但是迅雷铳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它重新装填麻烦,加之结构复杂,所以迅雷铳基本没有见过战阵。而其他的诸如十眼铳这些火器,也是有相同的缺点,用作战阵就很少了。还有一种明人发明的武器(也有一种说法是宋人李全发明的)梨花枪,为枪矛和火筒的结合体。火枪是用一个或两个竹筒装上火药,绑缚在长枪枪头下面,与敌人交战,先发射火焰,再行刺杀。总之,明朝的火器基本是辅助兵器,主要还是配合冷兵器作战,这不得不说是很尴尬的境界。

赵士祯的迅雷铳

现人仿制的三眼铳

梨花枪

狼筅

戚家军的鸳鸯阵普通版

最后就是舶来品,由海外传入明朝的兵器。其中,主要是日本流传入大明的倭刀和鸟铳以及西洋流的红夷大炮和佛郎机等兵器。在明朝抗击倭寇的战役中,大明的刀剑和倭刀对砍,基本上都可能被砍断。于是大明就吸收倭刀长处进行改进或者购入倭刀,以充军备。在《明史》中有记载,自建文年间,日本入贡明朝,倭刀(包括打刀,剃刀,太刀等广义上的日本刀)是贡品的大头。抗倭而创制的中国苗刀有明显日本刀风格。

而鸟铳是日本仿制西洋的火绳枪,被倭人称为铁炮,在抗倭战役中给予了明军很大的杀伤。于是,明朝开始仿制鸟铳。最初仿制的鸟铳为前装、 滑膛、火绳枪机。口径约为9~13毫米,枪管长1~1.5米,全枪长1.3~2米,枪重2~4千克,弹重3~11克,射程150~300米。 每名鸟铳手配备药罐1个,铅弹300发。每发射一次,要经过装发射药、用搠杖捣实药、装铅子、捣实铅子、开火门、下点火药、闭火门等一系列繁杂的动作,发射速度较慢。作战时多成五排横队,轮流装填和举放,以保持火力不中断。由于前装弹药的限制,发射时一般取立姿和跪姿。鸟铳传入后,中国许多火器专家即潜心研制,以求革新。赵士祯后期根据土耳其的火绳枪发明了一种最为先进的火枪——鲁密铳。这是明朝火器的进步。

但很可惜,因为种种原因,鸟铳及一些更先进的火枪在大明的北军就是边军中,推广并不大。使用鸟铳最多的还是南军。在明朝后期,特别是西学东渐后,同时期西方先进的军备开始流入大明,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火炮。在十五世纪,大明与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者的战斗中缴获了一批先进的大炮,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佛郎机炮。佛郎机是15世纪后期至16世纪初期流行于欧洲的一种火炮,能连续开火,弹出如火蛇,又被称为速射炮。佛郎机大炮是一种铁制后装滑膛加农炮,整炮由三部分组成:炮管、炮腹、子炮。开炮时先将火药弹丸填入子炮中,然后把子炮装入炮腹中,引燃子炮火门进行射击。佛郎机的炮腹相当粗大,一般在炮尾设有转向用的舵杆炮管上有准星和照门。在对外战争中,明朝使用最多的火炮就是仿制的佛郎机。红夷大炮是欧洲在16世纪初制造的一种火炮,明代后期传入中国,也称为红衣大炮。所谓“红夷”者,红毛荷兰与葡萄牙也。因此很多人认为红夷大炮是进口荷兰的,其实当时明朝将所有从西方进口的前装滑膛加农炮都称为红夷大炮,明朝官员往往在这些巨炮上盖以红布,所以讹为“红衣”。具考证,当时明朝进口的红夷大炮只有少量是从荷兰东印度公司进口,后来因台湾问题与荷兰人交恶,大多数是与澳门的葡萄牙人交易得来的,明朝当时的需求量巨大,葡萄牙人还做中间商将英国的舰载加农炮卖给中国。在使用中,红夷大炮主要是用作守城。因为其太过笨重,装填不方便,野战中并不使用,所以大明一些重要的关隘城市都设置红夷大炮。比如山海关击伤建酋“野猪皮”的,就应该是红夷大炮。

赵士祯研制的鲁密铳

太刀

日本铁炮

常见的几种倭刀

抬枪

红夷大炮(西洋舰载炮)

鸟铳

仿制的佛郎机炮

吸收倭刀特点制作的苗刀(部分数据参考百度百科和mi贴吧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