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州草药

 郑永吉堂 2015-04-19
中药资源——温洲地区草药分布的概括自然环境

  温州市位于东经119°37′~121°16′,北 纬27°03′~28°36′。总面积约为12028.l平方公里,山地和丘陵占79.69%,沿海平原占18.87%,海岛占l.5%。境内陆形复杂,山地面积广阔,平原土地肥沃,海岸岛屿众多,气候温暖润湿,河流水源充足。年平均气温为 17.9℃,年降雨量 1500~1800公厘,雨热同步,光温伴随,宜于亚热带多种生物发育和生长,植被种类成分复杂。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气候,为中药材生息、繁衍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泰顺县境内海拔1000公尺以上的山峰有179座,著名的白云尖海拔1600公尺,为温州地区最高峰,是蕴藏和生发中药资源的天然"仓库"。药材生长在山青水秀的环境中,饱尝天然甘露,尽吸地道乳汁,具有滋味纯正的特点。据明崇祯六年(1633年)和清雍正七年(1729年)《泰顺县志》记载有动、植物药材300多种,天关山产术质优,誉称“泰术”。
  在山地的狭谷中,植物种类较多,是温州地区自然植被保存较好的地方。植被特点是大乔木和藤本植物多,其中可供药用植物有大叶冬青、枫荷梨、珠砂根、野木瓜、南五味子、清风藤、三叶青、羊角藤等20多种。林下属喜阴湿的药用草本有翠云草、八角莲、石吊兰、鹿蹄草、七叶一枝花、斑叶兰、淡竹叶、滴水珠、广东石豆兰等10多种。
  在山地阴坡处,中型乔木多,林下有喜阴灌木和草本,其中药用植物有山胡椒、楝叶吴茉英、冬青、八角枫、珠砂根、大血藤、香花崖豆藤、南蛇藤、三叶青、猕猴桃等10多种。林下药用草本有阴地蕨、贯众、江南细辛、及己、草珊瑚、菜头肾、淡竹叶、黄精、土砂仁等10多种。
  在阳坡、低丘和开阔谷地中,药用植物有马尾松、天仙果、推木、野山楂、金樱子、小叶石桶、掌叶覆盆子、小槐花、美丽胡枝子、截叶铁扫帚、盐肤木、南岭荛花、地菍、楤木、杜红花、大青、菝葜、威灵仙、鸡屎藤、金银花等40多种。林下药用草本有石松、贯众、石苇、虎耳草、翻白草、龙牙草、野百合、酢浆草、瓜子金、梵天花、地耳草、过路黄、筋骨草、夏枯草、爵床、菜头肾、茜草、败酱草、野菊花、地胆草、千里光、一枝黄花、大蓟等40多种。
  在平原的原野上,包括屋旁、路边、河岸、田边、荒地,木本植物稀疏,小灌木和草本植物种类繁多。木本药用植物有垂柳、榔榆、桑树、合欢、槐树、苦楝树、瓯柑、桔、佛手、酸橙、橄榄、冬青、女贞、柿、侧柏等30多种;藤本药用植物有薛荔、马兜铃、何首乌、木防已、千金藤、乌蔹莓、常春藤、蛇藤、豇豆、扁豆、使君子、忍冬、栝楼、丝瓜、冬瓜、羊乳等20多种;草本药用植物有海金沙、凤尾草、三白草、萹蓄、荠菜、蛇莓、鸡眼草、酢浆草、地锦、葡伏颧、犁头草、积雪草、珍珠草、马蹄金、活血丹、半枝莲、龙葵、白英、爵床、车前草、黄毛耳草、白花蛇舌草、半边莲、一点红、稀签草、苍耳、水蜈蚣、鸭跃草、仙茅、垂盆草、地榆、过路黄、薄荷、益母草、荔枝肾、紫苏、穿心莲、白菊花、葛蒲、异叶天南星、百部、天门冬、郁金等90多种。
  在池塘、沼池、水田及边缘湿地处,药用植物有三白草、葺菜、水蓼、珍珠菜、水蜈蚣、鸭跖草、灯心草、节节草、谷精草等10多种。
  在海滨沙地上,有药用植物番杏、石竹、滨豌豆、草木樨、单叶蔓荆、狗娃花、芦苇、荆三棱等10多种。在海水和淡水临界地段常生长着不少的鹧鸪菜。在海边或海中还有多种药用水产品,如牡蛎、瓦楞子、海马、海龙、蛤蜊、浮海石、海嫖贿等。沿海岛屿(属大陆岛)生长的植物与大陆上的植物很相似,药用植物有蒲公英、细叶艾、茵陈蒿、芙蓉菊等。
  在低海拔植被保存较好的峡谷地段,桑科、樟科、木兰科、芸香科、野牡丹科、紫金牛科、马鞭草科、茜草科等植物种类丰富。使君子科、桃金娘科某些热带种类的出现,已引起人们的注意。曲折的海岸,漏斗状的河口,有利于南来太平洋暖流的停留和沿河逆上;南岭山脉通过武夷山而最后延展进入本区,是造成一些南方的热带成分逐渐北移到本区的两个重要因素。历年本区引种成功不少热带经济植物和药用植物,如龙眼、荔枝、三七、泽泻、桔梗、肉桂、八角、佛手等,证明温州是南药北移、北药南栽的好场所。

温州特产中药材

一、温郁金
  温郁金主产瑞安、有疏肝解郁之功能。因其鲜块根及皮色金黄而命名。又因 "郁"和"玉""益"谐音,故又称其"玉金""益金"。它是温州一地产、全国销的道地药材。列为"浙八味"之一。
  温郁金系人工栽培的姜科植物,植株形似"美人蕉",每年四、五月间抽芽、开花,其地下部分--块根和根茎入药。块根煮熟后晒干,就叫郁金,其副产品块状根茎,鲜切片晒干,中药名"片姜黄",能行气破瘀,通经络,若整个煮熟晒干,又成一味药材,名曰"温莪术",具有消症积、破血散气的作用。
  温郁金入药早在七世纪的唐代我国编著的药典《新修本草》中就有记载 。究竟始于何时,尚待考证。温郁金的生产,主要集中在瑞安飞云江畔的仙降、马屿、陶山一带,种植面积达 1000多亩,是全国温郁金的唯一产区。平均亩产达150千克,有时亩产高达250-300千克。1980年统计温郁金年产量达 175000千克。


二、温山药
  温山药主产瑞安高楼、文成珊溪,泰顺百丈口,苍南桥墩等地。温州山药俗称蛇芋、薯药,系多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常呈紫色,块根圆柱形,含淀粉和蛋白质,可以食用。据文献载:山药原名薯蓣,唐朝代宗名豫,为避讳而改称薯药,宋朝英名曙,为避讳又改称山药,沿用至今。温州山药始于何时,尚待考证。
温州山药品种较多,有真薯、火棍薯、草鞋薯、汤罐薯、红、白薯等。其中食用小真薯为佳,煮熟后粉多松脆,红烧或清蒸、甘香味美。和猪肉同烹,肥而不腻,别具风味。农村筵席上常有"糖拌山药""薯芋扣肉'等菜肴。加工成药材以火棍薯为最优。削除块茎外层粗皮置硫磺熏于灶内,至柔软透心为度,略揉直,晒干后刮去黄皮,即得洁白园棍状,为山药成品,精制"光条山药"远销国外,颇受欢迎。国内是一味常用中药,是六味地黄丸、肾气丸等成药的主要原料,具有健脾胃、益肺肾、补气养阴等功效。
  温州鲜山药年产量150万公斤以上,其中三分之一供食用、三分之二加工成中药材,温州山药条勾洁白,质地细腻,规格质量在国内中药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


三、温枳壳
  温枳壳主产灵崐岛。为芸香科半常绿的亚乔木酸橙,俗称朱栾,成熟果实色泽金黄,内瓤味酸不可食。大身前后,将未成熟的青果摘下,横剖成两半晒干入药。个小质实者为枳实,个大质轻为枳壳,以肉色白,皮色青,质坚实者为佳。具有健胃消食,理气化痰的作用。
  枳壳树喜在气候温和、开阳通风、雨量充沛的地方生长,地处困江口的灵崐岛,因受海洋季风的影响,冬暖少严寒,夏热无酷暑,四季风大雨量足,是积壳生长的好环境,当地群众种植机壳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岛上尚有百年老树存活结果。据老农说"灵崐岛于明朝逐步形成,他们的祖先迁居岛上,就在屋前屋后种上枳壳树,以保持水土,后来子孙相传作为副业生产,但数量不多,20世纪50年代年产量仅1500-2000千克,建国以来,医药部门把枳壳作的药材收购,加上枳壳树适应性强,塘边、路边、河边均可种植,不占耕地,药用青果在台风季节前便可采收,因此发展很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了枳壳生产责任制,谁种谁有,谁种谁收。灵崐岛已成为我省枳壳生产的主要基地。全岛有枳壳树11万多株,其中2万多株已结果。成年树一般株产10一15千克,高产的可达50千克,全岛有90%农户种有枳壳树、枳壳年收入千元以上者有10来户,普遍收入百元以上,群众称枳壳为"摇钱树"。


四、温桅子
  温桅子,俗名黄枝。为西草科常绿灌木,因果实形似古代叫"卮"的一种酒器而得名。桅子夏季开花,秋季结果,果实为常用中药,以个小、果圆、饱满、色红黄为佳品。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中有"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桅子肥"的句子。可见,在1200多年前,人们就在庭院中载培栀子以观尝。温州种植栀子始于何时,已难考查。但据产区老农回忆,过去家长为下辈主持分家时,亦将栀子树列入分配项目的习惯,足见栀子在农民心目 中的经济地位。温州是人工载培栀子历史悠久的产区,洞头县仉屿,苍南县桥墩,泰顺县彭坑以及永嘉、乐清等地种植较多,年产约20000公斤,栀子 炒后入药,有清热降火、凉血解毒等功效,生栀子捣烂外敷能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现代药理试验证明:栀子有解热镇静、利胆及降压利用,还对皮肤真菌及血吸虫有抑制作用。
  栀子还是人们采用的天然染料之一。早在1400年前梁代医药学家陶弘景的《名医别录》中对栀子就有"入染家用"的记载。现因发现食用染料中的化学制品有损人体健康的物质,专家们努力寻植物中无害的天然染色剂,栀子是被选用的理想原料之一。

 

野生药用植物 


鹧鸪菜
  别 名 美舌藻(孢子植物名称),岩衣(温州),乌菜.岩头菜(乐清).
产 况 繁生温暖地区江.河入海口处,潮汐所及的淡.咸水交替的沿河地段,附生于中.高潮带的岩石.树根.草根以及码头.堤坝等建筑物上.本区瓯江.飞云江.清江等江河入海口地段均有生长,乐清县芙蓉公社产量较多。
性味与功能 味咸,性平,驱蛔。

石 松
  别 名 猫藤草(平阳),通身草.山猫儿.老虎垫坐(泰顺),地绦 (文成),飞蛇草(洞头),伸筋草(中药名)。
产 况 蔓生于向阳山坡及丘陵地的 草从中。全区各县均产,以文成.泰顺两县较多。
性味与功能 味甘,性温。舒筋活血,祛风通络。
江南卷柏
别 名 摩来卷柏(?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岩柏.墙柏(温州),红鸡草(平阳).饼草(泰顺)。
产 况 生于阴湿山坡.林下岩石上,或溪沟边和老石墙上的石缝中。本区各县均产,乐清.洞头较多。
性味与功能 味微甘,性平。清热利湿,和血止血。
卷 柏
  别 名 铁拳头.见水还阳.九死还魂(温州.永嘉.乐清.文成.洞头),岩松(泰顺),不死草(平阳)。
产 况 生于向阳潮湿的山坡.岩隙或溪谷岩上。本区各县均产,洞头各岛屿较多。
性味与功能 味辛,性平。生用祛 ,炒用止血。
阴地蕨
别 名 蛇不见.(温州.乐清),独脚狼衣(永嘉),小春花(中药名)。
产 况 生于高海拔背或向阳山坡林下。本区西北部有少量野生。
性味与功能 味淡,性平。清肺化痰,解毒。
燕荡莲座蕨
别 名 心定散(乐清)。
产 况 乐清燕荡山药农有少量栽陪于山坡地.菜园地的树阴下。分株繁殖可于冬季 取块状根茎,埋于土壤中,至翌年春季抽出新叶,一 年后即可采收。
性味与功能 味微苦,性凉。安神宁心,祛风解毒。 
海金沙
别 名 蔓篱丝藤(温州.乐清.瑞安),铜丝藤(温州.洞头),过篱青.鸡爪藤 (文成),老虎中计(永嘉),海金沙(孢子的中药名)。
产 况 生于山区和半山区的疏林下,或溪沟边灌丛中,常缠绕攀援在树木上。全区各县均产。
性味与功能 味甘,性寒。清热,利湿,通淋。
乌 韭
别 名 乌蕨(?中国高等植物图鉴?),雉鸡尾(温州),细狼箕(乐清)。
产 况 生于山坡.路边.溪沟边.岩石缝或草丛中,阴湿处较多。全区各县均产。
性味与功能 味苦,性寒。清热利湿,止血.解毒。
凤尾草
别 名 井栏边草(?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乌脚鸡(温州.泰顺.文成)。
产 况 生于阴湿岩石.墙脚下.井边.沟边石缝处。各县均产。
性味与功能 味淡,性凉。清热利湿。
扇叶铁线蕨
别 名 过坛龙(?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双甲草.鸡骨草.乌脚枪(温州),乌脚鸡(平阳),五爪蕨.铁狼萁(乐清)。
产 况 生于山谷岩缝,或院墙石缝内,全区山地常见。
性味与功能 味苦,性寒。清利湿热,平肝散结。
贯 众
产 况 生于山地林下较阴湿地带,以溪沟边石缝中.路边.墙脚及竹园内为多。全区均产。
味性与功能 味苦,性微寒,有小毒。清热解毒,杀虫,止血。
抱石莲
别 名 金丝鱼鳖草(?本草纲木拾遗?),仙人指甲(温州),龙鳞草,石龙鳞.岩爪子(温州.瑞安.永嘉.乐清)。
产 况 和大生于背阴的岩壁上树干上,或山区荒园石墙阴湿处。全区均产,飞云江以南较多。
味性与功能 味淡,性凉。清热,凉血。
石 韦
别 名 神仙拔剑(平阳),石韦叶(中药名)。
产 况 生于丘陵山地岩壁上,溪边石坎和大树上。全区常 见,乐清较多。
味性与功能 味苦.甘,性微寒。利水通淋,清肺泻热,止血。
槲 蕨

别 名 猢狲姜.猴姜(温州.永嘉.瑞安.洞头.平阳),岩姜(文成.泰顺),鸡姜(泰顺),骨碎补(中药名)。
产 况 生于老墙上或大树上,以及较阴处的石壁.瓦背上。全区各地常见。
味性与功能 味苦,性温。祛瘀活血。补肾。
别 名 四瓣莲船.水羚羊.田字草(温州.永嘉.乐清),水铜钱(泰顺),月字草(文成),田荠.田浆味酸酸(瑞安)。
产 况 生于旷野.路旁的浅水沟或沼泽地。全区极常见。
味性与功能 味甘,性寒。轻热解毒,利水消肿。
银 杏
别 名 白果(种仁的中药名)。
产 况 本区各县山区或庭院有极少量栽陪。
侧 柏
别 名 扁柏(本区),侧柏(叶的中药名),柏子仁(种子的中药名)。
产 况 全区均产。大布在林场或庭院.路边种植。目前只能提供侧柏叶。
性味与功能 叶微甘.苦.涩,性寒。凉血止血,止咳平喘。仁味甘,性平。养心安神,润肠通便。
三白草
别 名 三张白(温州),田了白.土玉竹(泰顺),白节藕.塘边藕(永嘉)。
产 况 生于山村水沟.水塘边及长年积水而腐枝质较多的沼泽地。各县均产,平阳较多。
性味与功能 味甘.淡,性寒。清热利湿,利尿消肿。
蕺 菜
别 名 臭胆味.臭交耳(温州.瑞安.平阳),草扎儿.臭甲母(乐清),臭答草(永嘉),臭泽母(文成),鱼腥草( 中药名)。
产 况 常生于沟边草丛或山地.林缘阴湿处。全区各县常见,亦有栽陪。用根茎繁殖,在清明前后植株萌芽时将根茎挖出,剪成3∽4寸长小段,将根茎按5寸株距排放在浅沟内,复土稍压后浇水,约20天出苗。需保持土壤湿润,勤除杂草,一般不需施肥。
性味与功能 味苦.微辛.有异臭,性微寒。清热利尿,削肿解毒。
及 己
别 名 四叶对(本区),四张瓦(洞头)。
产 况 生于较阴湿的山谷林下或溪边。泰顺.平阳.文成.永嘉等县有产。
性味与功能 味辛.苦,性温,有毒。活血散瘀,杀虫止痒。
草珊瑚
别 名 接骨金粟兰(?江西草药?),九节茶(温州.平阳.泰顺),野靛(本区中药名)
产 况 生于山沟溪谷边或林下较阴湿的草丛中,全区各县均产,永嘉.平阳较多。
性味与功能 味苦.辛,性微温。祛风活血,消肿止痛。
榔 榆

别 名 榔皮树(温州),田榆树.田柳树(乐清)
产 况 生于丘陵地的路旁.宅房.溪沟边等处。全区各县类星可见,永嘉.乐清较多。
性味与功能 味苦,性寒。清热解毒,消毒止血。
别 名 桑树(本区),冬桑叶(叶的中药名),桑枝(嫩枝的中药名),桑芽(芽的中药名),桑白皮(根白皮的中药名),桑椹(果的中药名)。
产 况 各县均有栽陪或野生,永嘉.文成.平阳等县野生较多。药用大部分采用野生。
性味与功能 叶微苦.甘,性寒,祛风清热,凉血明目。枝味苦,性平。祛风湿,利关节,透疹。根白皮味甘,性寒。泻肺,平肝,行水。椹味甘.酸,性温。滋补肝肾,养血明目。
藤葡蟠
别 名 黄皮藤(温州)。
产 况 生于山地灌木丛中,或沟边.林缘.路边等处。全区各县都有野生。
性味与功能 味微甘,性平。清热利湿,活血消肿。
天仙果
别 名 大号牛奶珠(温州),大叶牛奶树(泰顺.乐清.洞头)。。
产 况 常生于山地灌丛.沟边,或老石墙上。全区各县均有野生。
性味与功能 味甘.微辛,性温。补脾肾,祛风湿,通筋络。 
薛 荔
别 名 乒碰(温州),络石藤(不育枝叶的中药名),鬼球(雄花序托的中药名)。
产 况 攀附在岩石.老墙壁或大树上;各县极常见。
性味与功能 味微甘.苦.涩,性温。健脾肾.祛风湿.暖腰膝。

别 名 构棘(?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山荔枝(温州),九重皮(泰顺),九层皮(温州.乐清),猴欢喜(平阳),冬杨梅(乐清),穿破石(中药名)。
产 况 生于山坡灌木丛或溪边.沟边岩石旁和石缝中。全区各县均产。
性味与功能 味微甘.酸.涩,性微温。舒筋活血,祛风湿。

别 名 拉拉藤(本区),五叶 .大叶五爪金花(温州)。
产 况 生于山区空旷地.路边.竹林旁或林缘。全区各县常见。
性味与功能 味甘.苦,性寒。清热解毒,利尿散节。
三角形冷水花

别 名 史维冷水花(?浙江天木山药用植物志?),玻璃草(乐清)。
产 况 生于阴湿的山沟.溪谷岩壁上。各县山区均有少量野生。
性味与功能 味淡.微甘,性凉。解毒消肿。
毛赤车
别 名 蔓赤车(?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坑兰(温州),坑冷(文成.瑞安)。
产 况 生于山地岩壁下.沟谷.林下.或溪边阴湿处。各县均产。
性味与功能 味苦.辛,性温,有小毒。活血岖瘀,消肿解毒。
苎 麻
别 名 苎.野苎.上青下白(温州),山苎叶(洞头),野苎麻根(中药名)。
产 况 为本区的经济作物。栽培于菜圃.屋边或草地上。野生多生于向阳山沟与山麓路边草丛中。全区各县山区.平原都有生长。
性味与功能 味微苦.涩,性寒。根清热安胎,凉血止血,外用消肿。叶,外用止血。
百蕊草
别 名 细珠草.虎毯草(温州.洞头),救死还魂草(瑞安)。
产 况 生长于山坡及海盗岛草丛中。产洞头.瑞安.泰顺等县。
性味与功能 味微苦.辛,性微温。行气化痰,岖瘀消肿。
江南细辛
别 名 马蹄香(本区),马蹄细辛(乐清)。。
产 况 生于较阴湿的山林下.草丛.岩石旁等处。全区各县有野生。 
性味与功能 味辛,性温,有小毒。祛寒开窍,行气止痛。
马兜玲
别 名 青木香(根的中药名),天仙藤(茎叶的中药名),马兜玲 (果的中药名)。
产 况 生于山坡灌丛草地.林缘或山村宅旁路边,全区各县均有野生或栽陪,产量较少,除天仙藤因药用量少,本区可自给外,青木香. 马兜玲皆分别从杭州及河北.山东调入使用。应积极变野生为家种,争取自给。
性味与功能 马兜 玲味苦.微辛,性寒。清肺降气,祛痰止咳。青木香味苦.辛,性寒。行气,解毒。天仙藤味苦,性温。活血,利水。
蛇 菰
别 名 土心肝(温州.平阳)。
产 况 寄生于山地林下木本植物的根上。文成.平阳.泰顺偶见 。
性味与功能 味苦.涩,性温。暖胃止痛。

别 名 牛素面(乐清.洞头), (中药名)。
产 况 丛生于平原路边.沙地及旱田草丛中和园地上。全区各县极常见。
性味与功能 味微苦,性平。清热利湿,杀虫。
火炭母
别 名 清明山水.龙山水.山树乌(温州.瑞安),山乌水米(乐清),深毛乌(平阳),赤地利(中药名)。
产 况 生于山坡灌丛.溪边.河边.墙头.园地上与海滨裸岩上,适应性强。全区各县极常见,产量较多。 
性味与功能 茎叶,味酸.涩,性平。清热解毒。根,,味酸.涩,性微温,有小毒。消肿止痛。
虎 杖
别 名 土大黄.空心竹(温州),火烫竹(永嘉),活血龙.猢狲竹(乐清),大叶龙山水.大叶赤地利(洞头),金光笋(平阳),酸杖.霜柑头(文成.泰顺)。
产 况 生于低山坡的灌丛中。永嘉.乐清较多。
性味与功能 味酸,性凉。清热.止咳.活血.通便。外用收敛。
水 蓼
别 名 辣蓼(温州)
产 况 生于平原宅房.路边.水边等潮湿处,各县均产。
性味与功能 味辛.性温。里气止泻,外用止痒,杀虫。
何首乌
别 名 首乌(块根的中药名),夜交藤(藤茎的中药名)。
产 况 生于村落墙脚.路边.山坡林缘及沟边石缝中。全区各县极常见。惟采挖时常易搞垮围墙,故采收量不多,往往不能满足当药用,今后须人工栽培。
性味与功能 制首乌味苦.甘.涩,性微温。补肝肾,益精血。生首乌味苦.涩,性平;解疮毒,润大便。夜交藤味甘,性平;安心神,舒经络。
短毛金线草
别 名 肺行草(温州.乐清),人字草(乐清.平阳),八字草(乐清.泰顺)。
产 况 生于山坡阴湿地带,林下及路旁。本区各县均产,并有少量栽陪。可用种子繁殖或分珠繁殖。
性味与功能 味微酸.苦.涩,性寒。清肺止咳,化痰消肿。
野荞麦
别 名 金锁银开(?本草纲木拾遗?),花麦肾(温州),天花麦(泰顺)。
产 况 生于较阴湿的山坡.路边.溪沟边或庭园栽培。全区各县均产,永嘉栽陪较多。
性味与功能 味甘.涩,微苦,性凉。清热解毒,排脓消肿,益肾。
羊 蹄
别 名 秋棠(温州.泰顺),土大黄(乐清),癣大黄.野大黄(泰顺),雪糖菜.猪母叶头(平阳.泰顺),烧黄头(文成),癣黄(永嘉),壳菜(洞头)。
产 况 生于旷野水沟边.溪边及村旁.园地.路边.墙脚边或低丘陵地草丛中。全区各县极常见,产量较多。
性味与功能 味苦,性寒。清热解毒,通便。
土大黄
别 名 金不换(温州),鲜大黄(乐清)。
产 况 全区各县有少量栽培。
性味与功能 味苦.微辛,性凉。清热解毒,凉血通便。
鸡冠花
别 名 白鸡冠,红鸡冠(本区)。
产 况 常栽培于庭院。本种适应性强,许多地方都可种植。清明前后用种子播种,出苗后分珠定植。
性味与功能 味甘,性凉。清利湿热,凉血止血。
牛 膝

别 名 白土牛膝.鼓槌草(温州.瑞安.平阳.洞头.永嘉),鼓槌风(乐清),怀牛膝(中药名)
产 况 野生牛膝常见于低山向阳坡地.草丛或灌木丛中。全区各县均可见。栽培牛膝,中药名称怀牛膝,近自河南引种,试种于永嘉县及温州市郊,已初步获得成功,今后将扩大种植面积。 
性味与功能 白土牛膝,味苦.涩,性凉。清热解毒,利眼喉。怀牛膝,味苦.甘,性平。生用散瘀血,利关节;炒制,补肝肾,强筋骨。
虾钳菜
别 名 莲子草(?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止血草(温州),白花草儿(温州.永嘉)。
产 况 生于水边.田边等潮湿地带。各县常见。
性味与功能 味淡,性平。清热解毒。
千日红
别 名 烫烫红(温州)。
产 况 本区各地庭院或菜园地常有栽陪。本种喜阳光,耐干旱,适应性强。种子繁殖,于春季播种,一般管理即可出苗成活。
性味与功能 味淡,性平。清宣肺气,化痰平喘。
紫茉莉
别 名 白胭脂(温州),夜晚花(乐清)。
产 况 生于沟沿.颓墙上或栽培庭院。本区各县均产,大多系民间栽培。种子繁殖,于清明前后播种于屋边.墙脚及杂园地,一般管理即可出苗成活。
性味与功能 味甘.辛,性寒,有小毒。祛湿利尿,活血消肿。
马齿苋
别 名 酸菜(温州),和尚菜(平阳),豆板菜.猪母耳(文成.永嘉),猪母菜(洞头)。
产 况 生于荒地.路旁.屋边庭院等向阳处。全区各县常见。
性味与功能 味酸.微甘,性寒。清热解毒,止血,祛虫。
漆姑草

别 名 退瘀草.地兰(温州),胎乌草(泰顺)。
产 况 常见于宅旁.路边及荒地。各县均有野生。 
性味与功能 味微苦.甘,性凉。祛瘀止血。
绳子草
别 名 野蚊子草(?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土党参.土瞿麦(温州.乐清.平阳),土沙参(永嘉.乐清.泰顺.洞头),白沙参(乐清.泰顺)。
产 况 生于平原路边.丘陵沟边及沙滩地。本区沿海各县常见。
性味与功能 味微甘.苦,性凉。清热解毒,清暑利湿。
天 葵
别 名 蛇不见(温州.瑞安),老鼠屎(平阳.洞头),天葵子(块根的中药名)。
产 况 生于山麓疏林缘.路边石缝.郊野草丛中。全区各县常见,乐清较多。 
性味与功能 味苦.甘,性寒。清热解毒,化痰散节。
毛 茛
别 名 驮猫脚迹(温州.瑞安),老虎脚迹(温州.泰顺),猫脚迹(泰顺),白虎脚迹(平阳)。 
产 况 生于田边.溪沟边.及丘陵山地草丛中。全区各县均有野生,产量较多。
性味与功能 味辛,性温,有毒。外用穴位发泡,有活血.消肿.止痛.截疟.退黄疸等作用。
威灵仙
别 名 铁脚威灵仙.九里火.百条根(温州.瑞安.泰顺),威灵仙(中药名)。
产 况 生于低山坡杂林边.山麓溪沟旁。全区各县均产,瑞安较多。
性味与功能 味辛.咸,性温。祛风湿,消瘀肿,通经络。
单叶铁线莲
别 名 雪里区(本区)。
产 况 生于山地阴坡林缘.灌丛及涧谷石缝中,多见于土层较深质地疏松的地方,全区均产。
性味与功能 味甘.辛,性微温。化痰散节,行气止血。
大血藤
别 名 黄省藤.红菊花心(温州),花心血藤.红槟榔(乐清),黄爽藤(泰顺),红藤(中药名)。
产 况 以阴湿的山坡疏林.沟谷或路旁灌丛中较多。全区各县都有分布,文成.平阳较多。
性味与功能 味微苦.涩,性平。活血行气,消肿散节。
野木瓜
别 名 假荔枝(?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七叶莲(本区)。
产 况 生于山谷较阴湿的疏林下或灌木丛中。平阳.泰顺.文成.乐清等有产。
性味与功能 味微苦,性微寒。行气止痛,舒筋活络。
八角莲
别 名 八角金盘(本区)。
产 况 生于山坡阔叶林或林下较阴湿处,或山谷沟边草丛中。乐清.永嘉.平阳.泰顺.文成等县有产。
性味与功能 味甘.微辛,性温,有小毒。化痰镇惊,祛瘀散节。
阔叶十大功劳
别 名 土黄柏(本区),功劳木(茎的中药名),功劳叶(叶的中药名)。
产 况 生于山地灌丛.林缘.路边等处。全区各县均产。文成.泰顺较多。
性味与功能 味苦,性寒。清热利湿,解毒。
石蟾蜍
别 名 金丝蛇(温州),粉防己(中药名)。
产 况 生于山地路边.林缘。全区各县均产。
性味与功能 味苦.辛,性微寒。祛风利湿;行气镇痛。 
金线掉乌龟
别 名 头花千金藤(?天目山药用植物志?),止噤喉.金丝牛(温州.乐清),白药子.白药脂(块根的中药名)。
产 况 生于阴湿的山坡.林缘.路边。我区各县均产。
性味与功能 味苦,性寒。祛痰,止血,催吐。
山木蟹
别 名 莽草(?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红茴香.木蟹柴(温州),骨底搜(温州.泰顺)。
产 况 根或根皮入药。全年可采,根挖起后去净泥土切片晒甘;或将根斩成小段,稍捣后剥取根皮,晒甘。
性味与功能 味苦.辛,性温,有大毒。祛风除湿,散瘀止痛。
南五味子
别 名 山饭藤(温州.永嘉.瑞安),过山龙(平阳),香根藤(乐清),大活血(茎的中药名),红木香(根的中药名),紫金皮(根皮的中药名)。
产 况 生于山坡杂木林中,或林缘及山谷溪边灌丛中。全祛各县极常见。
性味与功能 根味苦.微辛.涩,性温,有香气。行气散瘀,活胃消积。果味甘,酸,性温,补心肾。
香叶树
别 名 金瓯(温州)。
产 况 常生于向阳山坡疏林中。泰顺.文成及温州市郊有少量野生。近年以用插枝法及移植野生树苗进行人工栽培。
性味与功能 味甘.涩,性微寒。清热解毒。
博落回
别 名 山火筒.葡罗吹(泰顺),响榔(乐清)。
产 况 生于山坡.荒丘.农垦山地与砍伐迹地上。全区各县有野生。
性味与功能 味苦.辛,性温,有大毒。杀虫止痒。
小花黄堇
别 名 黄堇.臭桐彭(温州.瑞安.文成.永嘉),烫伤草(乐清), 桶草(泰顺)。
产 况 多生于山谷林缘.村落附近.田边及水沟边.石缝或墙脚下。各县极常见。
性味与功能 味微苦,性凉,有臭气。清利湿热,止血。
荠 菜
别 名 清明草儿.田荠(本区)。
产 况 生于山坡.荒野.田边.杂园地及庭院空地。全区各县极常见。产量多。
性味与功能 味微苦,性平。平肝,利尿,凉血止血。
茅膏菜
别 名 山吡霜.捕蝇草(温州)。
产 况 生于向阳山坡草丛中。全区各县均有野生。
性味与功能 味甘,性温,有毒。外用活血止痛。 
费 菜
别 名 土三七.墙头三七(温州),养心草(平阳),生刀药(洞头)。
产 况 本区民间常栽培于墙头.缸钵内。平阳较多。 
性味与功能 味甘.微酸,性平。养心安神,止血。
垂盆草
别 名 白蜈蚣(本区)。
产 况 常生于山区岩石上.石路边及溪边阴湿处。全区各县均有野生。本品繁殖极易,取鲜草一截栽于阴湿处,即能成活。本区民间常有盆栽。 
性味与功能 味微酸(或微苦),性寒。清热解毒。
冠盖藤
别 名 青棉花藤(?浙江民间常用草药?),猴头藤(温州.乐清.平阳.永嘉)。
产 况 附生于较阴湿的山沟岩石旁,或杂木林中。全区各县均产,乐清较多。
性味与功能 味苦,性平。活血,散瘀。
野山楂
别 名 山果子.野山楂(本区),山楂(中药名)。
产 况 生于山地灌丛中,或路边.林缘等处。全区各县常见,永嘉较多。
性味与功能 味酸.甘,性微温。消食化积,祛瘀通经。
枇 杷 
产 况 全区各县都有栽培。
性味与功能 味微苦,性平。清肺止咳,和胃降气。
金樱子
别 名 刺 .长糖 .大红袍(永嘉),烂糖肠刺(乐清),长鸡桃(泰顺),股 啊(平阳),山榔刺.鸡桃杏(文成)。
产 况 生于山地灌丛中,或林缘沟边。全区各区极常见。 
性味与功能 味酸.涩,性平。固精 肠,缩尿止泻。
龙芽草
别 名 龙芽肾(温州.永嘉.乐清),仙鹤草(中药名)。
产 况 生于山坡.林缘.路旁及杂园地较潮湿处。全区各县均有野生。近年需要量有所增加,可酌量发展人工繁殖。
性味与功能 味苦.涩,性平。补肾,止泻,止血,驱虫。
地 榆
别 名 小土参(永嘉)。
产 况 生于丘陵山地草丛中,或路边.林缘等处。永嘉.文成.泰顺.平阳等县有野生。
性味与功能 味苦,性微寒。凉血止血,收殓燥湿。
掌叶覆盆子
别 名 牛奶格公(乐清),覆盆子(中药名)。
产 况 生于溪边或山坡灌丛.林缘及乱石堆中,常群生。全区均产,永嘉. 乐清等县常见。 
性味与功能 味甘.酸,性微温。补肾固精。
高粱泡

别 名 寒苗(温州.泰顺),山枝蓬(永嘉)。
产 况 生于山坡林缘,疏林下或岩石旁。本区各县均产。
性味与功能 味酸.涩,性温。祛风活血,散瘀调经。
茅 莓
别 名 红梅消(?植物名实图考?),甲公莓(本区),插田莓(文成),两头粘(泰顺),虎莓(洞头)。
产 况 生于丘陵山地灌丛中。全区各县极常见,产量较多。
性味与功能 味微苦.涩,性微寒。活血,止血,消肿,祛风湿。
翻白草
别 名 白头翁,白五叶蛇莓(温州),土西洋参.白龙芽肾.天青地白(乐清),三脚皮(洞头)。
产 况 生欲海岛及向阳丘陵山地或旷野路边田塍边.草丛中及是缝内。洞头.乐清.瑞安.平阳等县均产,以洞头各岛屿较多。
性味与功能 味甘.微苦,性平。解毒消肿,凉血散结。
蛇 藤
别 名 龙骨刺(温州.乐清.瑞安.平阳)。
产 况 温州. 瑞安.永嘉.平阳等县民间常栽培。冬季以老茎截成1尺长一段,埋于山坡.菜园边等地下约5寸深,或用嫩枝条扦插,入土约5寸∽1尺,压紧,不需浇水。至翌年春季抽出新枝即可成活。
性味与功能 味苦.辛.微甘.涩,性温。祛风湿,强筋骨,活血止痛。
苦 参
别 名 牛 股(永嘉)。
产 况 生于沙土山地,或山坡较阴湿的灌丛中。全区各县均有野生,永嘉较多。
性味与功能 味苦,性寒。清利湿热,杀从虫止痒。
野百合
别 名 小号芝麻铃(温州),河猪兰(平阳),疔草.紫花疔草(洞头)。
产 况 生于沿海地带山麓.路边.田边.草丛中。全区各县有另星野生,洞头县小门山较多;平阳县有栽培,除自用外,还可部分调出。
性味与功能 味淡,性平,种子有毒。清热解毒。
香花崖豆藤
别 名 红血藤(本区),丰城鸡血藤(?江西草药?),山鸡血藤(?广东常用中草药?)。
产 况 生于山地疏林.灌丛中,或溪边.路边的悬崖石缝等处。全区常见。
性味与功能 味苦.微甘,性温。舒筋活络,补血行血。
锦鸡儿
别 名 金雀花(乐清),金剑儿.金枯梅(温州),金吊仔(泰顺.平阳.洞头),金瓜子(平阳)。 
产 况 生于山坡林缘或灌丛,以及平原园边.路旁.或墙边石缝内。全区各县均产,文成较多。
性味与功能 根味苦.微辛,性微温。祛风活血,止痛,健筋骨。花味甘,性平,活血祛风。
蔓茎葫芦茶
别 名 金腰带(温州),麻草(乐清)。
产 况 常生于向阳山坡疏林下.路边.及丘陵地带空旷地。全区各县都有产,永嘉较多。 
性味与功能 味甘.苦,性微寒。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截叶铁扫帚
别 名 鸡盲草(温州),白关门草.大关门草.关儿草(乐清.平阳.泰顺)。
产 况 生于山地灌丛草地及旷野.路边.田边.沟边等处。全区各县极常见,产量亦较多。
性味与功能 味淡,性平。健脾补肾,平肝明目,止咳。
美丽胡枝子
别 名 马扫帚(?浙江民间常用草药?),红蔓里梢(紫花),白蔓里梢(白花). 白花梢(本区)。
产 况 本种在我区分紫花和白花二类型。前者全区山地疏林灌丛中野生较多;后者侧为栽培,以文成县花前至珊溪一带较多,洞头县南塘亦有少量种植。
性味与功能 白花,为甘,性平。镇咳祛痰。根皮(紫花),味微苦,性温。活血消肿。
鸡眼草
别 名 莲子草.关门草(温州),细号合萌(文成),小关门(泰顺)。
产 况 生于低山坡及路旁.田边.河岸等处,常成片生长,各县常见。
性味与功能 味淡,性微寒。利湿健脾。
土 儿
别 名 黄皮三叶清(瑞安),金丝吊葫芦(温州.洞头)。 
产 况 常生于低山地的竹林灌丛或林缘。各县常见,庭院有栽培。
性味与功能 味甘,性平。祛痰止咳,解毒消肿。
野 葛
别 名 葛根(根的中药名),葛花(花的中药名)。
产 况 生于丘陵山地林边或疏林以及土层较深的田园边.路边及灌丛中。全区各县均产。温州市郊及平阳过去有种植习惯。野生葛根加工分散,质量不一,今后应鼓励人工栽培。
性味与功能 味甘.辛,性平。根,解肌退热,升津止渴,透发斑疹。
野 豆
别 名 土人参(温州.永嘉.乐清.瑞安)。 
产 况 生于山坡.林缘和山麓草丛中。全区各县均产。
性味与功能 味甘.苦,性微温。剑脾补气。
酢浆草
别 名 浆儿莓酸(温州.永嘉.乐清),盐酸草(平阳.温州.瑞安),勃鸪酸(乐清),酸滋草(泰顺)。
产 况 生于低山坡路边.田边.荒地。全区各县极常见,产量较多。
性味与功能 味酸,性微温。散瘀消肿,化痰,利尿。
竹叶椒
别 名 土花椒.青椒(温州),白博叶桃(文成)。
产 况 生于丘陵山地.疏林.路边及溪流两岸或海岛灌丛中。各县均有野生。
性味与功能 味辛,性温,有小毒。行气,止痛,散寒,健胃。
臭 椿
别 名 樗木(?中药鉴别手册?),苦木松(温州.乐清),椿根皮. 樗白皮(根皮的中药名),凤眼草(果的中药名)。
产 况 生于山地灌丛.旷野.路边。本种能耐旱及耐硷,常栽植作行道树。
性味与功能 味苦.涩,性寒。清热燥湿,收涩固肠。
苦 楝
别 名 苦楝树(本区), 苦楝皮(根皮的中药名)。
产 况 栽培于村庄附近.河边.路旁,低山坡亦有少量野生。全区各县极常见。 
性味与功能 味苦,性寒,有小毒。皮燥湿,杀充。子杀虫,行气镇痛。
瓜子金
别 名 竹叶地丁.铁钓竿(平阳),地丁草(乐清)。 
产 况 生于山野路旁,或阳坡灌丛.草地。本区各县均产。
性味与功能 味苦.微辛,性温。活血,化痰,解毒。
算盘子
别 名 金瓜柴(温州),雷打柿(平阳),山满头(乐清)。
产 况 生于向阳山坡.路边.丘陵灌丛中。全区各县均有野生。产量较多。
性味与功能 味微涩,性微温,有小毒。活血止血,杀虫,止泻。
黑面神 
产 况 生于山地沟边或山坡关丛中。本区泰顺.平阳.文成.瑞安等县有野生。
性味与功能 味微苦,性凉。清热解毒,止痒。
铁苋菜
别 名 海蚌含珠.野络麻(温州),血见愁(中药名)。
产 况 生于山麓.路旁.田边.旷地上和园地草丛中。全区各县极常见。产量较多。
性味与功能 味微苦.涩,性平。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地 锦
别 名 红莲子草.奶甘草(温州.平阳.乐清) 
产 况 生于宅旁.路边等空隙地。全区各县极常见。
性味与功能 味微酸.涩,性平。清热解毒。止血,消疳积。
大 戟
别 名 京大戟(?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根的中药名),穿山虎(温州.平阳.乐清),搜山虎(乐清)。
产 况 生于山坡林缘.荒地草丛中。全区各县民间有少量栽培。
性味与功能 味苦.辛,性寒。有毒。逐水,杀虫。
盐肤木
别 名 潮涨盐(温州.瑞安.乐清.文成),盐霜柴(永嘉),五倍子树(永嘉. 乐清),五叶桃(永嘉. 乐清.洞头),红叶桃.咸水卤(乐清),乌烟头.山乌烟.猴头盐(文成),老鸦盐(平阳)。
产 况 生于向阳山坡疏林中或林缘.山麓旷地上。各县均产,野生产量较多。 
性味与功能 味咸.涩,性平。敛肺,止血。
称星树
别 名 梅叶冬清(?广东植物志?),岗梅(?广东常用中草药?),土白芍.称花柴(泰顺)。
产 况 生于山地疏林内或林缘灌丛中。本区南部有野生,泰顺较多。
性味与功能 味微苦.甘,性凉。清热解毒。
冬 青
别 名 冬青树(本区),四季青(江苏南通)。
产 况 生于山地疏林中。本区有零星野生或栽培,产量不多。
性味与功能 味苦.涩,性寒。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收敛生肌。
毛冬青
别 名 山羚羊(本区),细叶冬青(温州),白银柴(乐清.泰顺),山桐油(永嘉. 乐清),老鼠啃(乐清),野羚羊.羊饭根(永嘉)。
产 况 生于低山坡疏林下.林缘.沟谷旁关丛中。全区各县均有野生。
性味与功能 味苦.涩,性凉。清热解毒,活血通络。
南蛇藤
别 名 泥下蛇、过山龙(本区)。
产 况 生于土层较厚的山坡疏林或灌丛中。全区各县均产,永嘉较多。
性味与功能 味辛,性温。行气活血,祛风燥湿。
扶芳藤
别 名 白对叶肾(本区),白墙络(泰顺)。
产 况 常攀附于低山坡的岩壁上,或大树和村落老墙上。全区各县均常见。
性味与功能 味微苦,性温。补肾止泻,祛风湿,强筋骨。
大果卫矛
别 名 白鸡槿(泰顺)。
产 况 生于山坡密林中或沟谷林缘等处。仅见于泰顺、平阳等县,而以泰顺较多。
性味与功能 味淡,性平。补身活血,健脾利湿。
凤仙花
别 名 指甲花(本区),透骨草(全草的中药名),急性子(种子的中药名)。
产 况 本区民间都有栽培。 
性味与功能 全草味苦、甘、辛,性温,有小毒。活血消肿,祛风通络。花味甘,性温;活血止痛。子味微苦,性温,有小毒。软坚消积,通经行瘀。
多花勾儿茶
别 名 画眉跳杠、画眉柴(本区)。
产 况 生于山地林下、林缘灌丛、溪谷两或路边、水沟边等处。全区各县均产,泰顺较多。
性味与功能 味微甘、涩,性温。祛风利湿,活血止痛。
蛇葡萄

别 名 野葡萄(本区)。 
产 况 生于丘陵山地灌丛中,或沟边、路边等处。全区各县均产。 
性味与功能 根,味甘、辛,性微温;祛风湿,活血消肿。叶止血。
三叶青
别 名 三叶崖爬藤(《中国高等植物图鉴》),金线吊葫芦(平阳、泰顺 )。 
产 况 成片生长于山地阴坡、沟谷林下的草丛或石隙中。全区各县另星可见。
性味与功能 味微辛,性凉。清肺化痰,解毒消肿。
乌蔹莓
别 名 五爪龙藤(本区),猪母娘藤(永嘉)。
产 况 生于路边、宅旁及山坡灌丛或草丛中。全区各县极常见。
性味与功能 味酸、苦,性寒。叶清热解毒,根凉血消肿。
焚天花
别 名 棉花肾、野棉花(本区)。
产 况 生于丘陵地带较阴湿的灌丛及旷野、溪边、路边等处。全区各县均产,永嘉、平阳较多。 
性味与功能 味甘、微苦,性微温。健脾益肾。
木芙蓉
别 名 芙蓉花(花的中药名)。
产 况 常栽培于庭园中。本区各县均产。扦插繁殖宜于三月间未萌芽前进行。
性味与功能 味微辛,性平。清热解毒,排脓消肿。
木 槿
别 名 千年篱、菜园篱、白木槿(本区)。
产 况 常栽培于村前、屋边、菜园边作围篱。全区各县均有。
性味与功能 花,味甘,性凉;凉血,润燥,除湿,清热。皮,味甘,性凉;清热,杀虫。
陆地棉
别 名 棉花(本区)。
产 况 永嘉、瑞安、文成、平阳等县有少量种植。
性味与功能 味甘,性微温。补脾益气,止咳平喘。
猕猴桃
别 名 藤梨(本区)。 
产 况 生于山地疏林内或沟边灌丛中。全区各县均产,文成、泰顺较多。
性味与功能 味酸、甘,性寒。健胃活血,利尿解毒。
别 名 茶树(本区)。
产 况 全区各县均有栽培。平阳、泰顺产量较多。
性味与功能 叶,味微甘、涩,性凉;提神,解渴,利尿,止泻。根,味苦、涩,性寒;强心。
地耳草
别 名 小元包草(温州、永嘉、乐清、瑞安),七层塔(平阳、乐清、永嘉、泰顺),大号千层塔(泰顺),田基草(永嘉),廿四节、珍珠(乐清),四方草(文成)。
产 况 生于平原潮湿地,或丘陵山地水沟边。全区各县常见,永嘉较多。本品喜温暖湿润,选丘陵地带的沟边杂园地种植较好。秋后收集野生种子,拌干土贮藏。翌春选上述地带进行整地撒播,播后博复柴草,出苗后勤除杂草保持湿润即可,不需施肥。
性味与功能 味苦、甘,性平。消肿解毒,活血破瘀。
戟叶堇菜
别 名 紫花地丁(本区中药名)。
产 况 生于平原及山区的路边草地。全区各县均极常见。
性味与功能 味苦,性寒。清热消肿,凉血解毒。
匍伏堇
别 名 蔓茎堇菜(《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抽脓白(本区),黄瓜草(平阳)。
产 况 生于路边、溪沟边,或低山坡疏林下潮湿处。全区各县均有野生。 
性味与功能 味微苦,性寒。清肺化痰,排脓消肿。
仙人掌 
产 况 多庭院栽培。各县均产。 
性味与功能 味淡,性寒.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南岭荛花
别 名 了哥王(《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红山之一(温州、文成),山棉皮(瑞安、乐清),山坡轮(洞头)。
产 况 生于山地灌丛中,或山坡、路边等处。全区各县均产。
性味与功能 味苦、辛,性温,有毒。活血散瘀。
喜 树
别 名 旱莲木(《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产 况 栽培于庭园或公路两侧作行道木。本地区近年引种繁殖很多。 
性味与功能 味苦,性寒,有毒。消 化积,止痒。
八角枫
别 名 华瓜木(《中国树木分类学》),八角柴(文成)。
产 况 生于山地疏林或溪边灌木丛中。乐清、永嘉、文成、泰顺等县有野生。
性味与功能 味辛,性微温,有毒。散瘀止痛。
桃金娘
别 名 岗稔(《广东常用中草药》)。 
产 况 生于丘陵山地灌丛中。本区平阳县山门、顺溪一带有产。
性味与功能 味甘、涩,性平。活血通经,收敛止泻。
赤 楠
别 名 麒麟柴、石铃(温州、乐清、瑞安、永嘉)。
产 况 生于丘陵灌丛中,或林缘、山麓路边、溪边等处。全区各县都有分布。
性味与功能 根味涩、微苦,果味甘、微酸,性平。补中气,益肝肾。
别 名 大叶桉、三年背(温州)。
产 况 本区已大量繁殖,栽培作行道树。
性味与功能 味微苦、辛,性平。清热解毒,杀虫。
朝天罐
别 名 山鸡腿、金虾蟆(平阳)。
产 况 生于空旷的山坡灌丛中。平阳、文成、泰顺等县有产。
性味与功能 味甘、涩,性微温。健脾肾,祛风湿。
别 名 地茄(温州),红山茄、矮脚山落茄、白肤柴(乐清),杜丹(洞头)。
产 况 生于丘陵地、疏林下或低山坡路边石缝中。本区各县常见。
性味与功能 味甘、涩,性微温。调经止血,行气活血。
野海棠
别 名 叶下红、调经草(本区)。
产 况 生于山地疏林下,或灌丛中。本区仅平阳有少量野生。
性味与功能 味甘、酸,性温。益肾调经,补血活血。
别 名 白千枚针(温州),白百鸟不歇树(乐清、永嘉、洞头),鸟不宿、刺桐(平阳),白老虎刺、白刺党(泰顺),白烫头刺(瑞安)。
产 况 生于山地疏林下、路边、沟边等处。全区各县均产。
性味与功能 味微辛,性平,有小毒。祛风除湿,行气活血。花苦、涩,性平。止血。
五 加
别 名 白路刺(温州、瑞安、平阳、乐清),五加皮(根皮的中药名)。
产 况 生于低山坡林缘,或沟边灌木丛中。全区山区有少量野生,常栽培于庭园。
性味与功能 栽培以偏酸性的砂质土为好。籽播可在春秋两季进行;扦插繁殖在7~8月取枝条3~5寸,插入沙土中保持湿润,约15~20天可生根成活,于秋季或翌春定植于屋边、菜园等土层深厚的地方。
天胡荽
别 名 遍地锦、满天星(本区),破铜钱(永嘉、乐清),铺地棉(泰顺),落地金钱(瑞安)。
产 况 成片生于宅旁、路边、水边、山地潮湿处。全区各县极常见。
性味与功能 味辛,性温。散风通窍,祛痰,止痛。
积雪草
别 名 落得达、大叶郎郎碗(温州、永嘉、瑞安),落地梅花(文成),老鸦碗(永嘉),刺蟆碗(平阳),大蛤蟆碗(乐清),蛤壳草(洞头)。
产 况 生于旷野路旁、田边及丘陵地等阴湿处。全区各县极常见。
性味与功能 味辛、苦,性微温。疏肝行气,活血消肿。
异叶茴芹
别 名 苦爹菜(《浙江民间常用草药》),百路通(本区),山雄黄(泰顺)。
产 况 生于山地林下、草丛或沟边阴湿处。全区各县均有野生。 
性味与功能 味微辛,性微温。行气解暑,散瘀解毒。
隔山香
别 名 九步香(本区)。 
产 况 生于山坡灌丛或山麓溪沟边、林缘等处。全区各县都有野生,永嘉较多。 
性味与功能 味辛,性温,有香气。行气止痛,消暑解毒。
刺毛杜鹃
别 名 张宾杜鹃(《中国种子植物分类学》),狗脚骨、牛舌柴(泰顺)。 
产 况 生于向阳山坡、林缘、灌丛或路边等处。泰顺、文成等县有产。
性味与功能 味涩,性温。祛风解表,止痛。
朱砂根
别 名 红铜盘、高脚铜盘(本区),雨伞头(洞头)。
产 况 生于山地沟谷林下,或溪边阴湿处。全区均有野生。
性味与功能 味苦、涩,性温。活血祛瘀,解毒消肿。
紫金牛
别 名 矮地茶、平地木、老勿木、地茶(温州、永嘉、乐清),矮脚铜盘、山红茶、地桔(永嘉),千年不大(平阳),矮茶(文成、泰顺)。
产 况 生于山地关丛内阴湿处,或林下草丛中。全区各县都有野生,永嘉、乐清较多。
性味与功能 味辛、苦、涩,性温。止咳化痰,活血止痛。
过路黄
别 名 对座草(温州、乐清、永嘉),老鼠耳朵(瑞安),金钱草、羊耳朵(永嘉),白过路蜈蚣(平阳),四川金钱草(中药名)。
产 况 生于低山区路旁、沟边较潮湿的草丛中。全区各县均产。 
性味与功能 味苦、酸,性凉。清利湿热,解毒通淋。
珍珠菜

产 况 生于山坡林缘、路边、草地及田边潮湿地。全区各县均有野生。 
性味与功能 味辛、微涩,性微温。活血通经,散瘀消肿。
华山矾
别 名 狗骨柴头、木地牛、乌子柴头(温州、瑞安、泰顺),蛙蟆吐饭(乐清),砒霜柴(平阳),流涎柴(泰顺),白柴草(洞头)。
产 况 生于山地灌丛中,或稀疏的杂木林下与林缘。全区各县极常见,产量较多。
性味与功能 味微苦,性温。理气止痛、祛瘀消肿。
女 贞
别 名 冬青(温州),白蜡树(泰顺),女贞子(果实的中药名)。
产 况 常栽培作行道树及城镇庭园中。各县极常见。
性味与功能 子味甘、苦,性平。补肝肾,强腰膝。枝叶、树皮收敛,解毒。
醉鱼草
别 名 鱼花草(温州),野刚子、毒鱼草、血见愁(乐清、泰顺),红烟水乌(文成),波折越(平阳),接骨草(洞头)。
产 况 生于山坡或丘陵地疏林中、山沟两旁及路边等。全区各县都有野生。
性味与功能 味苦、辛,性温,花、叶有小毒。化痰、止咳、平喘,杀虫。
龙 胆
别 名 鲤鱼胆(泰顺),龙胆草(根的中药名)。 
产 况 生于山区草丛或灌丛中,以高山地区较多。泰顺 、文成、平阳、瑞安、永嘉等县有产。 
性味与功能 味苦,性寒。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
海南萝芙木
别 名 萝芙木(本区)。
产 况 本区自海南岛引种,繁殖于能自然遮荫地带,或常年搭盖荫棚。经平阳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引种成功后,平阳、瑞安及温州市郊现已有栽培。
性味与功能 味苦,性寒。平肝,安神。
石 血
别 名 红对叶肾、拉屙肾(温州、永嘉),对叶肾(平阳),络石(本区误称)。
产 况 生于平原及山区,攀缘在岩石、墙壁或树干上。全区各县极常见。
性味与功能 味苦、微涩,性微温。补肾止泻,祛风通络。
牛皮消
别 名 耳叶牛皮消(《中药鉴别手册》),飞来鹤(《拉汗种子植物名称》),山番茹、白木香(温州、乐清、文成),白番茹(平阳)。
产 况 生于山地疏林或路旁灌丛中。全区均有野生,民间有栽培,压条或扦插极一成活。
性味与功能 味微苦、涩,性平,有小毒。行气健胃,解毒消肿。
徐长卿

别 名 天竹百条根(温州、洞头),天竹香(文成),柳叶细辛(永嘉),徐长卿(中药名)。
产 况 生于低山区或丘陵地带的向阳山坡草丛中。本区各县有野生。
性味与功能 味辛,性温。止痛,止痒。
黑鳗藤
别 名 白地牛(温州、乐清)。
产 况 生于山地灌丛中,或山坡疏林下土质疏松处。平阳、文成、泰顺、乐清、永嘉等县有野生。
性味与功能 味微苦,性温。祛风湿,通经络。
菟丝子
别 名 欧洲菟丝子(《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无根藤(温州),无头藤(泰顺),菟丝子(种子的中药名)。
产 况 寄生于山地灌丛的其它植物上(包括豆科、菊科、藜科、山茶科等植物上)。全区各县均产。
性味与功能 味甘、辛,性平。补肝肾。
马蹄金
别 名 黄疸草(《中国药用植物图鉴》),落地金钱、小叶郎郎碗儿(温州、瑞安),螺靥草(泰顺),螺丕草(平阳),小金钱草(温州),小蛤蟆碗(乐清)。
产 况 生于较阴湿草地、田边、路旁、墙脚。全区各县常见。 
性味与功能 味淡,性微寒。清热利湿。
打碗花
别 名 小旋花(《中国药用植物图鉴》),泥灯芯(本区)。
产 况 生于田野、路旁及草丛中。各县均产,平阳较多。
性味与功能 味甘,性平。清肺,凉血止血。
马鞭草
别 名 蜻蜓饭(泰顺),九节鞭(永嘉)。
产 况 生于山村路旁空闲地、杂园地等处。全区各县有零星野生。 
性味与功能 味苦,性微寒。凉血破血,利尿,杀虫。
杜虹花
别 名 紫珠(本区)。
产 况 生于山坡、沟边、林缘及疏林灌丛中。全区各县都有野生。 
性味与功能 味苦、微涩,性平。止血。
豆腐柴
别 名 腐婢(《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六月冻(温州),救命柴(乐清),山水景(平阳、洞头)。
产 况 生于向阳山坡、溪谷两旁,以及灌丛或郊野路边等处。全区各县均产。
性味与功能 味苦、涩,性寒。清热解毒。
大 青
别 名 红秋风吹、红地骨皮(温州、瑞安、永嘉、乐清),木大青(泰顺),大青叶(叶的中药名—湖南、江西)。
产 况 生于山地林缘、路边、沟谷边及疏林灌丛中。全区各县都有野生。
性味与功能 味微苦,性寒。清热、凉血、解毒。
海州常山
别 名 臭梧桐、白丁冬(温州),臭树叶(洞头)。
产 况 生于丘陵地带的空旷地、沟边、路边、山谷及山坡的灌丛中。全区各县均产。
性味与功能 味苦,性寒。平肝凉血,祛风湿。
筋骨草
别 名 金疮小草(《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白毛苦菜、天芥菜、白头翁(温州、平阳、乐清、永嘉),苦草(泰顺、洞头),白毛夏枯草(文成),苦地黄、苦令丁(瑞安)。
产 况 生于丘陵山地的阴湿地、路旁、沟边。各县都有野生,以永嘉产量较多。亦有栽培供鲜用。 
性味与功能 味苦,性寒。清热解毒,凉血,止咳。
山藿香
别 名 血见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漆药(乐清)。
产 况 生于村前屋后、山坡、路边草丛中。乐清较多。
性味与功能 味微辛,性凉。清热解毒,止痒。
半枝莲
别 名 并头草(《浙江民间常用草药》),牙刷草(温州),半向花(乐清),偏头草(永嘉),四方草(平阳),四方马兰(文成),烫斗草(瑞安)。
产 况 生于低山坡、丘陵地、田边、墙边、水沟边草丛中。全区各县均有野生。
性味与功能 味辛、微苦,性平。清热解毒,利水软坚。
活血丹
别 名 连钱草(《植物学大辞典》),金钱草、金钱薄荷、十八额(温州、文成、洞头)。
产 况 生于郊野路边、溪旁及山地林缘阴湿处。全区各县均产。 
性味与功能 味微苦、辛,性微温。行气活血,利尿通淋。
夏枯草
别 名 欧夏枯草(《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花鼓槌(本区),夏枯草(花序、果穗的中药名)。
产 况 生于山区路旁、林缘或草丛中。各县均产。
性味与功能 味苦、辛,性寒。清热散结,平肝明目。
益母草
别 名 茺蔚(《本草纲目》),益母草(全草的中药名),小胡麻、茺蔚子(种子的中药名)。 
产 况 生于荒地、路旁、溪边的草丛中。各县都有野生,近年野生产量不足供应,需酌量栽培。春季选上述环境播种,在气温18摄氏度左右的条价下即能出芽。齐庙后进行间苗、补苗及除草一次,酌施氮肥,保持湿润,即能正常生长。
性味与功能 全草味辛、微苦,性微寒。活血祛瘀,利尿消肿。茺蔚子味辛、甘,性微温。活血通经,明目,利尿。
水 苏
别 名 光叶水苏(《浙江民间常用草药》),白马兰(温州),白绒线(永嘉)。
产 况 生于山区阴湿地、沟边。各县都有少量野生。永嘉及温州市郊有家种。 
性味与功能 味微甘,性凉。清肺热,利咽喉。
丹 参
别 名 紫丹参、赤丹参(根的中药名),血儿散(温州)。
产 况 生于山坡、路旁、河边林下等较湿润处。各县都有野生,洞头岛屿较多。本区近年来已开始试种。
性味与功能 味苦,性微寒。活血通经,养心安身。
荔枝草
别 名 天芥菜、牛不吃(温州、永嘉),水荆芥(泰顺)。 
产 况 生于旷野、水沟边、河岸、田埂边及路边草地上。全区各县均有野生。 
性味与功能 味苦、微辛,性凉。清热解毒,凉血,利水。
蔓茎鼠尾草
别 名 荔枝肾(温州)。
产 况 生于山坡下部,旷野及宅房的向阳处。乐清、永嘉、温州、瑞安等地有产,民间常栽培于庭园、墙脚作药用。
性味与功能 味微苦、辛,性平。清热利湿,调经止血。
剪刀草
别 名 瘦风轮(《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四季青、四季抽、鲤鱼草(温州、永嘉、乐清),野菜莳(泰顺)。
产 况 生于山村路旁、田边、或屋边墙脚等较阴湿处。全区各县常见,亦为田间杂草之一。
性味与功能 味苦、辛,性凉。清热解毒,止血。
紫 苏
别 名 紫苏叶(叶的中药名),紫苏梗(茎的中药名),紫苏子(籽的中药名)。
产 况 生于荒圃、路边、林缘等较阴湿处。各县均产,民间有栽培。
性味与功能 味辛,性温。叶解表散寒,行气和胃,解鱼蟹毒;梗调气安胎;子下气消痰。
香茶菜
别 名 铁菱角、铁丁头、铁称锤(本区)。
产 况 生于山地灌丛草地。全区各县均产。
性味与功能 味苦、涩,性寒。根清热镇惊,散瘀消肿;茎叶清热解毒。
白 英
别 名 白毛藤(温州、泰顺),白毛箭(乐清)。
产 况 生于宅房、墙边及较阴湿的山坡灌丛中。本区各县均产。
性味与功能 味微辛,性平。疏风止痛,清热解毒。
龙 葵
别 名 乌落茄(温州),山果茄儿(瑞安),金耳垂(泰顺),五地荞(洞头)。
产 况 生于低山坡、沟边草丛中,路边、田边、荒地等。全区各县极常见。
性味与功能 味微甘,性微寒,有小毒。清热解毒,散瘀消肿。
癫 茄
别 名 刺茄、野癫茄(温州、乐清)。
产 况 生于路边、宅房及山坡灌丛中。全区各县均产。 
性味与功能 味苦、辛,性温,有毒。止咳平喘,散瘀止痛。 
洋金花
别 名 白花曼陀罗(《浙江民间常用草药》),麻醉果(永嘉),风茄花(花的中药名)。
产 况 多见栽培,少量逸生于旷野、园边。洞头、乐清、瑞安、平阳、永嘉等县有产。因产量不多,今后应酌量进行人工繁殖。
性味与功能 味辛,性温,有大毒。麻醉,止痛,平喘。
大叶石龙尾
别 名 水丁香(平阳)。
产 况 生于平原沼泽地或沟边湿地。文成、瑞安有少量野生。平阳北港、泰顺司前等地有栽培,为民间传统草药。
性味与功能 味甘、辛,有异香,性微温。行气,化湿。
白毛鹿茸草
别 名 沙氏鹿茸草(《江苏南部种子植物手册》),六月血、四季青(洞头、平阳、瑞安、泰顺),千年霜(瑞安、文成、永嘉、泰顺 ),满山白(文成、永嘉),冬瓜心(乐清、永嘉)。 
产 况 生于向阳山坡岩石旁、路边或草丛中。全区各县都有野生。
性味与功能 味微苦,性寒。清热凉血。
石吊兰
别 名 岩头杨梅(温州、文成),石豇豆、石杨梅(泰顺、平阳),岩条子、岩头三七(乐清)。
产 况 生于山地沟边、林下阴湿裸岩上,通常以不定根攀附于它物上。乐清、瑞安、平阳、文成、泰顺、永嘉等县均产。
性味与功能 味苦、涩,性微温。祛风止痛,活血消肿。
穿心莲
别 名 一见喜、榄核莲。
产 况 本区引种栽培,已能自给。
性味与功能 味苦,性寒。清热解毒。
爵 床
别 名 小青儿(温州、平阳、乐清、洞头),小青草(中药名)。
产 况 生于丘陵山地和平原郊野、路边草丛中、山麓、水边、菜园地。全区各县极常见。
性味与功能 味微苦,性微寒。清热解毒,利尿。
马 蓝
别 名 靛青根、板蓝根(本区),南板蓝根(根的中药名),大青叶(叶的中药名-湖南、江西)。
产 况 本区各县有栽培,以永嘉、乐清较多。其茎叶主要加工成靛蓝供工业用,根茎及部分叶作药材用。 
性味与功能 味微苦,性寒。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球花马蓝
别 名 温大青(温州、乐清),大青叶(本省中药名)。
产 况 生于山地沟谷或溪旁阴湿处、路边、草丛,或山谷林缘等地。全区各县都有野生。乐清燕荡山较多。
性味与功能 味苦,性寒。清热解毒。
菜头肾
别 名 土太子参(乐清大荆)。 
产 况 生于低山林下或丘陵地带阴湿处。全区各县都有野生,永嘉较多。
性味与功能 味微甘,性凉。养阴清热,补肾。
车 前
别 名 红白脚蟆(温州、乐清、瑞安、永嘉),蛙蟆衣、蛙蟆叶穗(泰顺),五芹草(洞头),车前草(全草的中药名),车前子(种子的中药名)。 
产 况 生于田边、荒地或路旁。全区各县极常见。目前,我区药用车前子尚须从省外调入,故有发展生产的必要。
性味与功能 味甘、淡,性寒。清热利尿,止咳化痰。子:清肝明目,利水通淋。
钩 藤
别 名 双钩(温州),金钩藤(泰顺),钩藤(带钩茎节的中药名)。
产 况 生于山地沟边、灌丛、是砌园坎及路边石隙等处。全区各县均产。永嘉、瑞安常有家种,尤以永嘉永临区所产的钩藤质量最好,习称“白前钩藤”,或“温州钩”。 
性味与功能 味甘,性寒。熄风止痉,清热平肝。
黄毛耳草
别 名 白山茄、踏地蜈蚣(温州、瑞安、平阳),止血草(温州),过路蜈蚣(泰顺、平阳、乐清),铺路蜈蚣(文成),蜈蚣草(洞头)。
产 况 生于山地路边草地、灌丛中。全区各县极常见。 
性味与功能 味微苦、性平,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蛇根草
别 名 雪里梅(温州、泰顺),佩玉英(乐清),雪里开花(平阳)。
产 况 生于山地林下或沟谷岩壁等较阴湿处。乐清、永嘉、瑞安、平阳、文成、泰顺等县均产。
性味与功能 味淡,性平。活血消肿。
毛乌口树
别 名 密毛蒿香、百土地骨皮、白秋风吹、白过冬青(温州、瑞安、平阳),土西洋参(温州)。
产 况 生于山地疏林、灌丛中。全区各县山区有野生,泰顺较多。
性味与功能 味微苦,性凉。清热凉血。
栀 子
别 名 山黄栀(温州、乐清、平阳、泰顺),山栀(泰顺),栀子(果实的中药名)。
产 况 生于山坡疏林、灌丛中。全区各县均产。本区栀子品质较优,习称“中栀”或“小红栀”,以平阳的桥墩、泰顺的彭坑及洞头县的霓屿、大门两岛产量较集中,余如乐清、永嘉及温州市郊等地亦产。 
性味与功能 味苦,性寒。清热泻火,除烦,凉血止血。
鸡矢藤
别 名 牛皮冻(《浙江民间常用草药》),鸡屙藤、臭藤、土巴戟(温州、乐清、泰顺),红鸡屎藤(平阳)。
产 况 生于山地疏林、灌丛及旷野沟边、河边、路边等处石缝中。全区各县都有野生。永嘉较多。 
性味与功能 味微苦、涩,性温。补脾肾,强筋骨,活血止痛。
茜 草
别 名 染卵草(温州、永嘉、泰顺),鸡子草、红茜草(乐清、平阳),茜草(中药名)。
产 况 生于山地林缘、灌丛中。各县山区均常见。 
性味与功能 味苦,性寒。凉血止血,行瘀通经。
忍 冬
别 名 金银花、双宝花(温州、乐清、平阳、瑞安),银花(花的中药名),忍冬藤(茎的中药名)。
产 况 生于山区坡地、林缘以及岩山石隙缝中。本区各县均产,有野生,也有栽培。本区金银花的生产,大部分集中于乐清、永嘉、瑞安等县,成片栽于山地,但年产量尚远不足药用需要,应大力扩大栽培面积。 
性味与功能 味甘,性寒。清热解毒。
败 酱
别 名 苦菜(温州、平阳、乐清、永嘉),山茅菜(乐清),败酱草(中药名)。
产 况 生于山坡灌丛草地及宅旁、沟边等阴湿处。全区各县常见。繁殖方法:在10~11月(霜降、立冬之间)收集野生种子,至翌年3月上旬(惊蛰前后)撒播,盖草木灰,覆稻草。出芽后,除去稻草,苗期酌施淡入粪,注意灌溉及中耕除草。
性味与功能 味微苦,性寒。清热解毒,排脓消肿。
丝 瓜
别 名 天萝瓜(本区),丝瓜络(干果网状纤维的中药名)。
产 况 栽培于园圃、河岸等处。全区各县都有种植,嫩国实供蔬菜用。
性味与功能 丝瓜藤、叶、卷须味甘,性平,清肺化痰,清热解毒;丝瓜子味苦,性寒,驱蛔;丝瓜络味甘,性平,通经络,行血脉。
栝 楼
别 名 苦瓜(乐清),吊瓜(文成),老鸦瓜(温州),全瓜蒌(果实的中药名),瓜蒌皮(果皮的中药名),瓜蒌仁(本区的种子中药名),天花粉(块根的中药名)。
产 况 生于山地灌丛、疏林中及宅旁园边等处。全区各县均产。
性味与功能 全瓜蒌味甘,性寒;开胸化痰,润肠通便。天花粉味微苦、甘,性寒;清热生津,散结。
羊 乳
别 名 山海螺、四叶参、老奶头(温州),奶奶头(文成),通乳草(泰顺)。
产 况 生于山地关丛或竹木林下较阴湿草丛、路边等处。全区各县都有野生。
性味与功能 味甘,性平。清肺养阴,健脾通乳,排脓解毒。
半边莲
别 名 金丝草、鸡口舌、节节爆(温州),满地行、奶充草(泰顺),汤生草(平阳)。
产 况 成片生长于田边、沟边等较湿润处。全区各县极常见。
性味与功能 味辛,性平。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铜锤玉带草
别 名 水珍珠、小铜锤(温州、平阳、文成、瑞安)。
产 况 生于山地林下阴湿灌丛中,或溪边阴湿处。瑞安、平阳、文成、泰顺等县有产。庭园、水塘边引种栽培极易成活。
性味与功能 味淡,性凉。利水消肿,解毒。
地胆草
别 名 儿童草(温州),羊下巴(文成、乐清),披地挂(泰顺)。
产 况 生于向阳山坡、林缘、路边、水沟边。各县均产。
性味与功能 味苦,性微寒。清热利湿,平肝肃肺。
山佩兰
别 名 花斑菊(温州、永嘉、乐清),饭金丝花(瑞安、文成),花竹仔、白头翁(泰顺),斑竹香丝(平阳),化食丹(乐清)。
产 况 生于山地灌丛、草地、林缘和山谷潮湿处草丛中。全区各县常见。 
性味与功能 茎、叶、花味苦,性凉。清热解毒。根味苦、辛,性温。温中开胃,散瘀调经。
一枝黄花
别 名 满山黄、百条根、金琐匙(温州、乐清、平阳),黄花仔(泰顺)。
产 况 生于山坡草地或林缘、路边。全区各县极常见,产量较多。 
性味与功能 全草为苦、辛,性温。疏风解表,解毒。根味辛,性温。祛瘀消肿,利气开窍。
马 兰
别 名 鸡儿肠、红马兰、马兰头(温州),马来青(平阳)。
产 况 生于路边、园地、河畔,常成片生长。全区各县极常见,产量较多。 
性味与功能 味苦、辛、涩,性微温。平肝和胃,化湿,止血。
仙百草

产 况 我省特产。生于山坡疏林下、灌丛,或草丛中。本地区瓯江以北有产,永嘉县的罗浮、沙头两区较多。本省仙居、天台、云和、兰溪、杭州、海宁亦有分布。 
性味与功能 味辛、涩,性温。解蛇毒。
东风菜
别 名 烂股臀、烂屁股三七(乐清、泰顺)。
产 况 生于向阳山坡疏林下山谷、路边草丛等处。全区各县都有野生。泰顺、乐清较多。 
性味与功能 味苦,性寒。清热解毒,活血。
长圆叶艾纳香
别 名 大黄草、大红草(温州),白叶(乐清)。
产 况 生于山地疏林下,或山坡路边草丛中。全区各县都有野生,乐清、永嘉较多。
性味与功能 味苦、微辛,性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翅茎香青
别 名 白四轮风(温州、瑞安、永嘉、洞头),白冷风(泰顺),通肠香(乐清)。
产 况 生于山坡或山顶灌丛草地上。各县都有野生,以乐清、永嘉较多。近年来使用量增大,尚须进行人工繁殖。可于立冬后采集老花系,搓出种籽(瘦果),撒播于酸性而较阴湿土壤中,覆盖芒萁柴叶,翌年早春出芽。
性味与功能 味微苦、微辛,性微温。疏风宣肺,化痰止咳。
旋复花
别 名 黄花儿(瑞安),白马兰(平阳),旋复花(花序的中药名),金沸草(全草的中药名)。
产 况 生于平原旷野,或海滨等处。温州市郊及永嘉、乐清、瑞安、平阳、洞头等县均常见,瑞安沿海一带较多。
性味与功能 味苦、辛、咸,性微温。降气化痰,和胃散结。
苍 耳
别 名 琴丝(温州,泰顺),油带来(洞头),苍耳子(蒴果状总苞的中药名)。
产 况 生于山地灌丛、路边或平原旷野、屋边等处。全区各县都有野生。 
性味与功能 味甘、味苦涩,性温,有小毒。祛风湿,通鼻窍。
鳢 肠
别 名 旱莲草、水石榴、稻劫草(温州),墨斗草(乐清),乌心草(平阳),墨草(泰顺),田乌草(洞头),墨旱莲(中药名)。
产 况 生于路边、水沟边、河边、及旷野较阴湿处。全区各县极常见。
性味与功能 味甘、酸,性平。凉血止血,补益肝肾。
鬼针草
别 名 婆婆针、一包针、针线包(本区)。
产 况 生于山地林缘、路边草丛、宅房空地等处。全区各县都有野生。
性味与功能 味苦,性平。清热解毒,补虚止泻。
野 菊
别 名 野菊花、野黄菊(本区)。
产 况 全区各县山区及平原都有野生。适应性强,到处都能繁殖。若于当年采花后即割取茎叶,则翌年其宿根长出新苗更能增加花朵,提高产量。 
性味与功能 味苦、辛,性凉。清热解毒,疏风平肝。
石胡荽
别 名 球子草、散星草、三牙钻(温州、泰顺),地胡椒(文成、泰顺),鹅不食草(中药名)。
产 况 生于田野、路边、沟边等较阴湿的地方。全区各县极常见。
性味与功能 味辛,性温。祛风,化痰,散瘀,通鼻窍。
奇 蒿
别 名 六月霜、白头毛公(温州、文成),六月雪(泰顺),刘寄奴(中药名)。
产 况 生于山地或丘陵地疏林下、林缘、路边、沟边等处。全区各县都有野生,平阳较多。
性味与功能 味苦,性温。破血,通经,止痛。
细叶艾
别 名 野艾(温州、乐清),野毛蒿(瑞安)。
产 况 生于平原及丘陵较阴湿地带。乐清沿海及洞头各岛屿产量较多。 
性味与功能 叶,味苦、微辛,性温。温经暖宫,安胎,止血。根茎味微辛,性微温。利水。
红番苋
别 名 木耳菜(《植物名实图考》),叶下红(温州),红菜(瑞安、泰顺)。
产 况 生于平原及低山区阴湿处,或家种于园圃,用枝条扦插繁殖极易成活。各县均产,平阳较多。
性味与功能 味微苦、微辛,性平,无毒。调经益肾,活血消肿。
千里光
别 名 黄茄菜(泰顺)。
产 况 生于山地路边、沟边、或林缘杂草丛中。本区各县都有野生。
性味与功能 味苦,性寒,有小毒。清热解毒,利湿止痒。
飞 廉
别 名 白牛口刺、白花大蓟、白野红花(乐清)。
产 况 全区各地有另星栽培。
性味与功能 味淡、微甘,性凉。凉血止血,清热利湿。
大 蓟
别 名 野红花、六月冻(温州),牛口刺(乐清),牛水刺(文成),牛不嗅(泰顺),鸡公刺(洞头)。 
产 况 生于路边、涧边及丘陵山地等处。全区各县都有野生,产量较多。 
性味与功能 味甘,性凉。凉血止血,散瘀消肿。
蒲公英
别 名 黄花地丁、奶奶草(温州)。 
产 况 生于路旁、田边及荒地上。本区温州市、乐清有少量野生,洞头及瑞安的北麂等岛屿上较多。
性味与功能 味苦、甘,性寒。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淡竹叶
别 名 淡竹米(温州) 
产 况 生于山地林下或阴湿处。全区各县都有野生,亦见药农栽培。
性味与功能 味甘,性寒。清热除烦,利尿。
芦 竹
别 名 获(《中国植物图鉴》),芦竹根(温州)。
产 况 生长于河岸、溪边、池塘边及山谷路旁潮湿地。本区常见栽培;春季可行分株繁殖。
性味与功能 味微苦,性寒。清热利湿,养阴止渴。
白 茅
别 名 茅草金针(乐清),茅草(文成),白茅根(根茎的中药名)。
产 况 生于向阳山坡、溪旁、路边草地。全区各县极常见。 
性味与功能 味甘,性凉。清热凉血,润燥,利尿。
玉蜀黍
别 名 玉米、包芦粟、六谷(温州)。
产 况 各县均有栽培。 
性味与功能 味苦,性平。利尿,止血,平肝。
水蜈蚣
别 名 地杨梅(温州),杨梅草(泰顺),九头香(平阳),球头草(乐清)。
产 况 生于空旷湿地、沼泽地、水田边和溪沟边。全区各县极常见。 
性味与功能 味辛,性凉。疏风解表。
紫 萍
别 名 紫背浮萍(温州),鸭儿漂(平阳) 
产 况 生长在池沼、湖泊、稻田等水面上。全区各县常见。
性味与功能 味辛,性微寒。发汗解表,利水消肿。
鸭趾草
别 名 野靛青、蓝花草(温州),蓝紫草(乐清),萤火虫草(平阳),日头黄(泰顺),鸡蛋包草(洞头)。
产 况 生于较阴湿的山沟、溪边、庭院及杂园地等处。全区各县都有野生。
性味与功能 味甘,性寒。清热解毒。
百 部
别 名 牛虱股(泰顺),牛虱众(文成)。
产 况 生于山坡林下或土层较厚的灌丛草地。泰顺、平阳、文成、永嘉等县有野生,泰顺较多。因野生质量差,故本地区药用大都从江苏调入。今后应提倡栽培。
性味与功能 味甘、苦,性微温。润肺止咳,杀虫。
菝 葜
别 名 金刚刺、刺根(温州、永嘉)。 
产 况 生于山坡灌丛或山谷路边、溪边。全区各县常见。
性味与功能 味涩,性平。清热散结,排脓消肿。
滴水珠
别 名 独叶一枝花(永嘉),红岩芋(文成),天灵芋(泰顺)。
产 况 生于阴湿的岩石边和岩壁上或山区沟边草丛中。全区各县都有野生。 
性味与功能 味辛,性温,有毒。解毒消肿,祛瘀止痛。
七叶一枝花
别 名 重楼(本区),蚤休、草河车(根茎的中药名)。 
产 况 生于山地沟谷林下及溪边灌丛中。全区各县有另星野生。
性味与功能 味苦、辛,性微温,有小毒。止咳化痰,解毒散结。
大 蒜
产 况 本区各县都有种植,主要供菜肴用。
性味与功能 味辛,性温。健味调气,辟秽导滞,消肿散结。
 

人物传记

陶弘景
  陶弘景(公元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士,丹阳秣陵(今南京市江宁县)人,是南朝齐梁时期著名的道教思想家、医药学家和博学多才的学问家。曾在南齐朝廷里做诸王侍读。后愤于朝政腐败,便弃官隐居江苏句容句曲山(茅山),武帝送礼聘请不愿出山,但朝廷大事辄就咨询。当时人们称他为"山中宰相"。因句容地近帝都,耽心朝廷会请他重新出山,于是到处游学,遍历名山大川。公元502~520年,自海道至温州(旧称永嘉)曾在永嘉大箬岩(又名真浩岩、陶公洞)、瑞安陶山隐居多年,在这一带留下许多遗迹和动人的民间传说。 
  陶弘景的思想脱胎于老、庄哲学和葛洪的神仙道教,并杂有儒家和佛教观点。对历算、地理、医药等都有一定研究。工草隶,行书尤妙。他曾整理古代的《神农本草经》,并增收魏晋间名医所用新药,著成《本草经集注》七卷,共载药730种;首创以玉石、草木、虫、鱼、果、菜、米实分类,对本草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原书已佚现在敦煌发现残本)。其内容为历代本草书籍收载,得以流传。另著有《真诰》、《真灵仙业图》、《陶氏效验方》、《补阙肘后百一方》、《药总诀》等。
  安固(今瑞安)一带黎民百姓,因朝廷采纳陶弘景宽政爱民、减轻赋税摇役等政策,加上这里住着一位"山中宰相",地方官吏也不敢放肆欺压百姓,人们安居乐业,共享升平。而且陶弘景医术高明,经常亲自采药配方,为穷苦百姓治病,不取分文,不收谢礼。乡间男女老幼无不感恩戴德,交口赞颂,尊称他为"陶公",将他住过的小屿山称为"陶山"。渐渐地,陶山就成为方圆数十里的总地名了。前清瑞安名士唐黼墀为陶山寺(建于唐天宝二年)撰写了一幅楹联:“六朝霸业成逝水,千古名山犹姓陶”。
                    白云乡的来历
  陶公从屿山背(今称陶山)迁往福泉山后,在头梳脑背旁毓翠峰下结草为庐,与两小童静居其中,或与渔翁樵夫闲话家常;或与老道高僧谈禅论道;或携童荷锄,入山采药;或烹茶焚香,研纂医药书籍。平时自奉简朴,衣食随常,不修边幅。但有一个习惯,多年操持从不间歇,即每日寅初起床,在炼丹崖上打坐练功,运气调息,采天地之正气,摄日月之精华。大自然之神也十分凑趣,每当陶公静练内功这段时间,一片缥缈氤氲的岚气,笼罩在炼丹崖的半山腰,把几座山峰高高托在云端之上,远远望去,山岚隐现起伏,山峰好象浮动在海上的仙山。至辰初陶公功毕,睁眼望去,这些山岚已飘上同巅,化为白云,飞入蓝天,在蔚蓝的天幕上变化出数不清的幻景;有的如天马行空,神态骏逸;有的似巨鳌搏浪,气势磅礴,令人精神振奋;俄而已有的象荒郊野鹤展翼,翱翔闯荡;有的似瑶室仙女舒广袖,曼舞轻歌,使人心旷神怡。陶公此际练功已毕,心胸豁然开朗,加上眼前如此壮观多变的景象,心情真有说不出的舒畅!
  光阴荏苒,不觉已数度春秋。其间萧衍与陶公简往来甚密。有一次,钦差携来诏书问:先生为何如此长期依恋深山,到底山中有何珍宝迷住了你?陶公回了一首诗:“山中何所有?岒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诗赠君。”1943年,这一带建立乡政府,就定名为白云乡。直至1956年并入陶峰乡才渐被人们所淡忘。
                    药齐与药齐顶
  一个炎夏的中午,陶公携小童背着药篓,来到十字坑(现瑞安福泉林场境内)溪坑边。这时来了一个肩挑柴担的樵夫,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刚放下柴担,就"扑通"一声跃入水中。陶公见状大吃一惊,忙说:"水太冷,快上来!"那樵夫在水中悠闲地说:"没关系。阿公请放心。"他游了一会儿,凉够了,才上岸挑柴下岭而去。陶公想,这后生回去必生大病,不出七七四十九天必死无疑。陶公当即悄悄跟樵夫进村,记下住处。过了四十九天,陶公又来到樵夫家,见了樵夫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忙问:"你近日的身体好吗?"樵夫笑着说:"阿公,我每餐饭吃三碗,干活干不软,走路灵灵转,身体可好哩!"陶公心想,这个人不药而愈,别个人小病还有用得着我治吗?他随手将篓里的草药彺山上抛个干净。那天晚上,陶公左思右想,百思不得其解。后来猛然省悟,那樵夫从溪里上来后,又在烈日下挑担翻山,渗进体内的冷水不是又化作汗水排出体外了吗!他恍然大悟,马上下床点灯把这事记了下来。
  后来,陶公抛掉的那些草药,在那儿繁殖生长、长满整个山岗,多种常用草药在此生长齐全,采药方便了,人们便将这村庄叫做药齐,村后面的巅就叫药齐顶,一直至今。
                
               白云岭答使者 (梁·陶弘景)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明嘉靖《瑞安县志》卷九·艺文)




                 陶山怀古诗 (董凤翔)
               昔年奇迹著陶峰,落落禅林出晚钟。
               岭上犹然传好句,云间何处驻仙踪。
               荒凉古寺寒烟积,缥缈丹台碧树封。
               自是高人频眺望,不教世态卧潜龙。
               (民国《瑞安县志》卷三·土地篇·山川大门)

                登福泉山(宋·林石)
               尝问陶隐居,径行到坤地。
               君王屡飞诏,高尚心愈厉。
               一幅画双牛,谁人知此意。 
                  (明嘉靖《瑞安县志》卷九·艺文)

                “真话岩”诗  (林泉山)
               山行一百五十里,人家鸡犬若桃源。
               上有太古白石洞,中是神仙炼丹坛。
               人间风雨不敢到,梁时栋宇今犹存。
               陶公真诰已未奏,孺子昆仑去未还。
               帝遣蚊龙护灵石,时间钟鼓鸣空山。
               萧台回光日月白,河汉挂屋星辰寒。
               休粮道士逐白犬,种桃金丹驱青鸾。
               千年茯苓长根蒂,百岁老人古衣冠。
               曾闻赤水出岩洞,饮进白日生羽翰。
               前朝此地禁樵采,迩来胜致多凋残。
               长松滴露封丹土,独鹤街烟锁洞门。
               神仙有楼不肯住,我辈走马何时闲。
               愿分半间云月屋,自种数亩枸杞园。
               岩头独坐洗尘耳,消此两涧清潺湲。
              (民国《瑞安县志》卷三·土地篇·山川门·叙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