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H264编码设置

 昵称60940 2015-04-19
上图为x264vfw图形化配置图。由于没有汉化版本,使得许多使用者受到约束,望而却步。下面结合配置图做一个能供非专业者参考的详解。(蓝色字体是专门为非专业视频编辑者建议的推荐设置)
注意:当前网络上常见的如AVI;TS;MKV等,这些视频封装格式,它们只是封装容器并视频非编码格式。
采用X246编码时视频分辨率及码率设置:
    全高清: (1920 x1080),推荐7,000-8,000Kbps   
    常用高清: (1280 x720)推荐5,000-6,000Kbps
    普通 :(640 x 480)推荐1,000-2,000 Kbps
    互联网: (320 x240)推荐300-500Kbps
       高清作为一种视频格式,但它却体现了拍摄、编辑、储存、传输、显示、音响效果等许多技术环节。千万不要简单地认为使用了高清编码格式、使用了高清封装格式、使用了高清推荐的分辨率,渲染出来的视频就一定很清晰!视频是否清晰直接与素材相关,有了高清视频素材,也只能是能渲染出高清视频的第一步!
   好了,闲话少谈,进入x264vfw正题:
   H.264又称为MPEG4-AVC,MPEG系列的标准归属于ISO/IEC,但另一方面以制订国际通讯标准为主的机构:ITU-T,在完成H.263(针对视频会议之用的串流视频标准)后展开了更先进的H.264制订,且新制订是与ISO/IEC机构连手合作,由两机构共同成立一个名为JVT(JointVideo Team)的联合工作小组,以MPEG-4技术为基础进行更适于视频会议(Video Conference)运用的衍生发展,也因为是联合制订,因此在ITU-T方面称为H.264,在ISO/IEC的MPEG方面就称为MPEG-4 Part 10(第10部分,也叫ISO/IEC 14496-10),MPEG-4Part 10的另一个代称是MPEG-4 AVC(Advanced Video Coding,先进视频编码),多个名称其实是一个意思,即H.264=MPEG-4Part 10=ISO/IEC 14496-10=MPEG-4 AVC。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
IEC:国际电工委员会
ITU-T:国际电信联盟远程通信标准化组织(简称:国际电信联盟)
H.264的优势在于同等画质下传输带宽最小。把MPEG-2、MPEG-4(MPEG-4 Part 2)、H.264(MPEG-4 AVC、MPEG-4 Part10)三者进行分辨率表现与所用带宽的比较,无论MPEG-2、MPEG-4、H.264,三者都能达1920×1080i(非交错)的高清晰度(High Definition,HD)、24fps(每秒更新24张画面)的影像画质,但传输带宽上MPEG-2需要12~20Mbps,相对的H.264只要7~8Mbps,而MPEG-4则介于两者间。若把MPEG-2的带宽用作基准的100%,MPEG-4要达相同效果只需要60%带宽,H.264更是低至40%,约为原MPEG-2的1/2~1/3。
      x264: x264是一个基于H264的免费开源的视频Codec,属于后起之秀,采用x264编解码的视频文件,相比较xvid或者其它流行的编解码器转换效率和转换后的画面质量都更加优异,已经受到众多非编人士的青睐。
   x264的参数繁多,开发者为了方便使用者、简化输入和提出编码建议,设计了一套快速调用参数的图形化配置系统。如果没有特别的需要,请尽量使用preset和tune系统。这套开发者推荐的参数比各种道听途说的参数更合理。
    在你使用了preset(预设)和tune(优化)以后,依然可以指定里面已经有的参数。手动指定的参数会覆盖preset和tune里的参数。【未完待续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