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 月亮的巢

 wps0321 2015-04-19

散文

月亮的巢

逯玉克

早春的傍晚,年轻的母亲带着四岁半的女儿徒步到洛浦玩耍,算是小型的踏青郊游吧。

半路上,一户人家门前的几树花开了,两棵粉的一树白的,色泽并不鲜艳。母亲对女儿说:馨雨,看,桃花!

她们走近去,主人呵呵一笑:这不是桃花,是杏花,桃花需要过些日子才开。

母亲不好意思地笑了,看看杏花,再看看女儿。女儿让母亲抱着摸了摸杏花,然后继续往洛浦去。

红彤彤的夕阳正在慢慢落山,半天彩霞为它送行,而东边的天空,一轮圆月已然升起,只是没有多少光亮,像杏花的花片一样淡淡的。

洛浦的天空,飘飞着好多只各样的风筝,女儿看了会儿,问妈妈:风筝是怎样飞上去的?

风啊,是风把它们送上天空的。

它们飞不丢吗?

当然飞不丢了,风筝线在那儿牵着它们呢。

母亲的回答轻松又惬意。

女儿似乎明白了,却忽然指着月亮问道:月亮是怎样飞到天上的?

母亲有些吃惊,但母亲知道,其实这些让大人吃惊的问话在女儿那里是自然而然的,没有“忽然”。于是想了想说:月亮不需要风,它自己就慢慢悠悠升上去了。

就这样玩了一阵,暮色渐起,已经有人开始收回风筝了,月亮更显明亮了,不时有几只小鸟掠过,在树梢盘旋、嬉戏、扑棱,那是在寻找归巢吧。

返回的路上,母亲指着不远处树上的一个鸟窝说:看啊馨雨,那就是鸟巢,小鸟晚上睡觉的地方。

女儿看了看,歪着头问道:妈妈,月亮的巢在哪儿?

母亲又是一惊,甚至有点激动,有这样的问题吗?女儿的问话很随意,她是一边玩一边顺着前面的问题随口一问的,也许,过了这一会儿,她就会忘得一干二净,似乎母亲怎么回答都无所谓。但母亲却很认真,一点也不想敷衍孩子,她欣喜地抱起孩子亲了亲,指着天空说道:云彩啊,云彩就是月亮的巢。你看,待会儿,月亮要是看不见了,那就是钻进了云彩的巢。

像是勉强通过了一场考试,母亲没有了先前的轻松和惬意,总觉得,自己的回答,远不及女儿的问话精彩。

路上,河边放风筝及看风景的人陆续归去,城市已是万家灯火。

月亮的巢在哪儿?归途中,母亲仍在品味、感慨这句不经意的童言。只有孩子,能把这样一个傻得可爱的问题,问成一句妙手偶得的诗啊!

有一样东西,在成人身上叫幼稚,在孩子身上叫可爱,那就是:天真。

这样的季节,这样的场景,这样的问答,美得像一个童话。

童话,也许是世间最为美好的东西吧,它盛满了天真。

春天,是季节的童话吧?小溪,是河流的童话吧?童年呢?那是人生的童话吧。那些大人们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的事物,在孩子好奇的眼里心里,都会是一个个美丽的童话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