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钱是怎赚的:白手起家的奥秘!-头条网

 自由自在新闻 2015-04-19

我曾经特别地欣赏那些从一无所有开始,白手起家的成功者。可能也是因为这种眼光,让我在一些问题上,钻到牛角尖里面去,尝试从中发掘他们成功的原因。

一位富有创业经验的长辈这样对我说,任何一个创业的人,都不可能一无所有,能够白手起家的!之所以你有这种误解,是因为,人们往往看不见自己已经拥有的,只是看见别人有自己没有的!事实上,谁都一定要利用一点东西才能从事经营这个行当,只不过,在开始的时候,可能十分有限,所以,他们也就只能从简单的行业起步,慢慢积累而发展起来。事实上,经营者的主要职能,就是不断地去开发、争取自己的经营资源!

这不禁让人感到有点玄乎!我也不只一次地听见另外一些成功创业的过来人这样说道,经营能否成功,关键不在于你自己有多少的能耐和资本,而是你能否打造出一个能带来利润的聚宝盘,例如办一家工厂或者一个商场,当老板的人,就是在这里面,赚他们能够赚到的钱。归根到底,经营就是把能够生财的东西组织起来!

从他们的语气,让人留下有这样的印象,好像你要进入经营这个行当,其实并不需要什么能耐!而事实却一再地证明,不是谁都能够在这里取得成功的,却就是有不少像我的远亲那样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成为让人羡慕的企业老板,令你不可思议!

我自己也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似乎冥冥之中,有一些东西,不是你所能够把握得往的,应验了一句曾经流行一时的歌词:有时终须有,无时莫强求!

在我自己任职外企的时候,就曾经听见老板不只一次地对我说:“你可以争取自己当一个老板了!”

我总以为,他说这样的话,如果不是有心的嘲笑我,也是无意地敷衍我,最多不过是给我一个便宜的鼓励,像是给你打一支强心剂,好让你继续为他卖命。虽然,他并不知道我曾经有过一段创业的经历,但我自己心里明白,曾经历过的失败,令我不敢轻易有过分的期望。现实当中,让我不时地看见别人一而再地失败,更不容我不能不现实一点!

有一次,在一个偶然巧遇的机会,我凭着一点私人关系,成功地为公司揽回来一笔生意,事前也没有多大的把握,几经周折,歪打正着,也算有点运气,竟然赚到一笔可观的收入。我的老板因此高兴不已,脱口而出地对我说道:“你自己去办个企业吧!”

这不禁让我起了疑心。老板究竟是欣赏我还是贬低我?也许是在暗示我应该有所收敛,要不就是赶快辞职开路?按常理,当老板的,通常不会鼓励别人,特别是自己的手下去做老板,免得将来要同自己竞争!

故此,我不能不婉转地问他:“这话怎么讲?”

也许,老板见我和一帮同事正听得入迷,他自己也正说得兴起,用过午餐之后,老板一改从前饭后必定要午休的习惯,继续给我以及在场的几位企业高层员工,上起他的历史课。

那是发生在十年前的事。当时,我的生产工场集中在香港,做欧洲订单为主,只有很少一部分业务转移到大陆。为了对设在大陆的分厂加强管理,我在香港登报招聘一名愿意赴大陆工作的管理人员。

在刚刚结束招聘后的几天,有一位年青人亲自上门求职。当时,负责接待的文员告诉这位不速之客,公司需要的人已经找到了,谢绝来访者的申请。这位年青人可能有点不甘心,向文员介绍自己是从外国留学归来,曾经在国外的大企业工作过,有一定的经验和能力,特别愿意到内陆工作,请求文员给他一个同老板见面的机会,好亲自向老板解释。最后,被我的秘书以老板不在为理由回绝了。

第二天,青年人再一次来到公司,要求同见老板一面。正好,那天我在办公室,透过玻璃窗看见这位年青人,我发现他很有诚意,形象也很清爽精干,看来是一个务实的人,我打算给他一个机会,试用一回。于是,我开出一个比较低的薪金条件,让年青人回内陆的工厂分担部分生产管理,协助我刚刚聘用的新厂长开展工作。

年青人在我的分厂一干就是两年,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很少回自己在香港的家探亲度假,因为用心,他很快就把工厂的整个生产流程完全熟悉,工作上手很快,做出不少的成绩,所以,我也打算重用他。

不久,分厂的厂长因故要离开公司。我计划提升年青人接任厂长职务。正当我通知他做好接替准备的时候,出乎我的意料,年青人竟然谢绝接受这项任命,反而向我提了一个想法。

他说:“老板,我本来是一个内陆人,几年前自费到外国留学,毕业后,进入一家外国企业工作了三年。我之所以放弃国外的优厚待遇回到内陆,是想把我这些年的所学和经验,利用我在内陆的亲朋好友和社会关系,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希望能够自己创业当老板。

“之所以有这个想法,是因为两年前,我回内乡探亲,发现我们国家已经有很大的变化,发展速度极快,那里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各行各业正是方兴未艾,存在不少的市场空白,有很多的机会和空间,相当适合我创业发展。经过慎重考虑,我下决心辞去原来的工作,到香港寻找机会。

“因为香港的企业比较适合我发挥,彼此之间的商业观念十分接近,也是考虑到将来透过香港作为过渡,利用资金充裕和容易筹集的便利,争取开拓内陆市场。所以,我专门物识在内陆有投资和业务往来的公司应聘他们的职位,借此寻找机会同香港的商界人士接触。因为得您赏识,我才有幸进入贵公司任职,并获得一个很好的工作职位和锻炼的机会。

“经过这二年的实践和训练,尤其深得老板你亲身指导,我相信现在已经有能力经营管理一家中等规模的企业。熟悉内陆情况和了解国际企业管理模式,这些是我的长处,没有足够的资金和现成的业务渠道来支持我打开局面,则是我最欠缺的地方。而这些正是老板您所拥有的。

“我冒昧地向老板您提一个建议,我以自己的能力和经验入股,用我在香港的住宅作风险担保,老板你投入大部分的资金,作为新办企业的大股东和董事长,而我自己也投入一点资金,并担任这个新企业的总经理,负责日常经营管理。再把你公司现有的一些业务分拆出来,作为专门的经营项目。在此之前,我已经做过一点市场调查,发现这个行业前景十分广阔,竞争的企业不多,利润相当可观,很有机会在短短几年内就能够做成一家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我希望能够把它做精做强,力争成为本地同行业中的领头公司。

“我相信,老板你对我已经有相当的了解。我在贵公司二年的工作成绩,为人处事作风,个人诚信以及能力,能够让你对我有一点信心。不知老板能否给我这个机会,也好让我为老板你赚更多的钱。”

听他这些话,我感到很吃惊,内心既有点佩服他的商业眼光和勇气,也很怀疑他的真正目的和用意。我试探地问他:“这么说,你当初到我的公司工作,就已经有预谋要利用我,偷取我的生意秘密,好将来自己做老板?”

他这样来回答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这是很正常的。我只是预先为自己安排得长远一点,将来创业的时候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不至于从零做起,既避免浪费时间,也不想错失现在这个大好的机遇。

“我没有从你这里偷去任何的东西,只是想汲取一些经商的经验,二来也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经营管理际操能力,了解这个行业的特性,好准备一些条件有望同老板你合作。我认为,只要不是损人利己,应该没有什么不妥之处。如果我们能够合作成功的话,何尝不是对大家都有利?

“你的公司主要是做出口订单,而新公司的业务主要在内陆,所以,两个企业之间在经营上不会出现冲突,反而有利于互相取长补短。关联企业实行专业化分工,既带来规模效益,又有利于对资源进行整合,这是外国企业十分惯用的经营模式。我正是想引入这种先进的资本经营运作方法,它也是我有把握将来能够做大的理由。

“当初的确是经过选择、比较才进入贵公司的,原因是你的生意既适合我所学的专业,也是看中了它在内陆市场很有潜力。更主要是的,我把公司当成一个自我经营的地方。将来的发展机会,需要的资源,对同行业的接触,都可以从这里开始。所以,我愿意花时间慢慢培养和积累。

“老板您也是一个过来人,我相信您能够理解和接受我的建议。我十分诚恳地希望能够同您合作。在这里工作的二年时间,您给了我很多学习和锻炼的机会,我们相处得相当愉快。现在,您不妨再给我一次机会,让我一展自己的抱负。”

说到这里,我的老板停了下来,脸上露出平时少见的凝重,却给了我一个思考的时间。

竟然有人把工作的地方变成自己经营的场所,用如此方式从这里找到创业的空间,这不能不算是一个有创见的举措。我们常常以为,工作只是一种付出,以自己的时间、劳动和智力,为老板卖命,挣取一份应得的报酬。从来没有想过,在这么一个普通而又熟悉的地方,居然也成为个人从事经营的极佳领域。其实,这里面已经有着你所需要的一切条件和机会,远比外面世界现成得多,可能性也大得多。因为过于斤斤计较,总是地盘算着,上班期间的劳动付出,是否与自己的工资收入相称,却忘记了这里正是商机无限的地方。

有一位同事追问老板后来发生的事,老板才继续讲下去:当时,我并不肯相信,这样一个只是为自己工作的毛头青年,能够有资格做一名成功的老板。所以,也就没有理由把自己辛苦赚来的钱,轻易让别人拿去随意冒险。我认为,不经过自己脚踏实地亲身去拼搏这个艰苦的创业阶段,而是投机取巧,利用别人试图走捷径,是不可能成功的。所以,我拒绝了他的建议。

一年之后,我就后悔了!这个年青人,不但很能干,想法也很有创建性,不愧为吸收了新观念的人。在被我拒绝之后,他自己编写一份创业计划书,竟然在我们公司那些他所认识的客户当中,成功地说服一家有相当实力,正在寻找新发展项目的国有企业成为合作伙伴,组建中外合资公司。对方不仅投入大笔资金,还吃透过了国家的优惠政策,利用现有的业务网络,很快便占据了一大片市场份额。后来,还把原来几个得力的手下带到新企业去,让他们也拥有股份。由于管理手段先进,公司发展十分迅速,现在,他们的规模,要比我们大得多了!

老板不无感慨地说:“这个世界实在变化得太快了!像我们那个年代的创业方式、经营手法,已经不再适合时宜。那个年青人正是借鉴了外国十分流行的营运、期权配股、关联企业组织、品牌经营等等这些新的经营模式,像温室种养一样,大大地缩短了企业成长的时间。

“现在老板也已经开始尝试这种经营模式,把自己的企业做大。但我也发现,当中,成功的例子并不不多见。在我看来,他们或许同我一样,都抱有这样一种心态,只想着把属于自己的企业做大,而不是把自己的经营做大,所以,不容易成功!

“做老板的人,喜欢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一样看待。这是因为,企业是他们多年艰苦打拼回来的江山,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和精力,通常容不得别人进来分享。虽然,他们也真心渴望有才能的人协助自己继续发展。

“问题是,如果他们真是一个人才的话,又怎会愿意永远寄人篱下呢?他们也有自己的发展愿望和利益要求,所以,不可能只是甘于挣取一份报酬而埋没了自己的志向,靠出卖能力为生。

“当他们发现,经营原来是一条成功的捷径,便会有自己的想法。即使你给予他们再高的薪酬,也未必能够留得住人。既然,自己也这样过来的,为什么不会想到,他们有朝一日,羽翼丰满之后,便会离巢另立山头。与其各自单干,彼此竞争,不如共同合作,把蛋糕做大,这就要先解决将来怎样切蛋糕的问题。

“我曾经观留心观察其他一些善于经营的人,他们的眼光的确不一样。并不把企业视为自己的私产,而是看作是一个团队。他们甘愿让企业中重要的员工,甚至大部分员工,根据企业的效益,而不是他们个人的劳动付出,获取自己的报酬。对于高智商的人才,还在用按劳取酬这种旧办法,已经行不通了!

“如果,你指望下属尽最大的努力,最好、也是最实在的办法,莫过于让他们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情。以我的经验,没有哪一种激励,能比得上由自己做主,自己受用结果!”

这次同老板对话,很让我们感动,老板能够如此坦率地把自己心底的想法,同员工交流,这是我在以往的经历中并不曾见遇过的。事实也证明,老板同员工之间的有效沟通,对改善企业管理作用不少!

老板的这番话,也为我解开经营者,在企业活动过程,究竟担当一个什么角色?利润又是怎样得来的?给我极有价值的启示。让我在正文部分,有可能为读者提供另外一种、与你在其他书里面所看到的完全不相同的解释-----我认为,它正是本书内容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我相信,这种理解,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看到、接触到的真实情形,更加接近,更有操作性和实用性,也更能合理地解释一些现象,例如,为什么那么多的人想当老板,难道只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吗?高深的理论,往往只能提供一个分析结论,不可让你照葫芦画瓢,沿着别人已经行得通的路再走一遍。而我们则希望,从成功者经历过的地方,找出可以追赶他们的脚印。

不过,我想讨回自己那份分红的目的,却还是没有达到!我发现,人有时候就是这样,本来,你已经有一个清楚的行动目标,随着注意力被改变,原来的动机,常常让其他事情在不知不觉中被偷梁换柱。更为甚的是,原先已经处于主动位置,最后却成了被动。其教训是,不论谈判还是做事,千万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自主权----这是在你从事经营的时候,绝不能放松的要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