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 肃

 yule225 2015-04-19
甘 肃

省长:刘伟平
省会:兰州市
省政府办公厅地址:兰州市城关区中央广场1号
邮编:730030
省政府电话:0931-4609083
网址:http://www.gansu.gov.cn/
 
    甘肃以古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两地首字而得名。由于西夏曾置甘肃军司,元代设甘肃省,简称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陇山(六盘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设置过陇右道,故又简称为陇。甘肃位于我国版图内陆西北部,地处黄河上游,总面积42.58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七位。介于北纬32°3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东接陕西,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宁夏并与蒙古国接壤

地理和自然状况

地形气候

 

    甘肃地处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三大高原交汇处,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狭长,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宽530公里。多数地方海拔在1500米到3000米之间。有陇南山地、陇中黄土高原、甘南高原、河西走廊、祁连山脉、北山山地六大地形区。气候类型多样,从南向北包括了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和高原高寒气候等四大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0-15℃,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年平均降水量在40-750毫米之间,干旱、半干旱区占总面积的75%。甘肃草场有天然草地、人工草地和半人工草地三种,天然草场主要分布在甘南草原、祁连山地、西秦岭、马衔山、哈思山、关山等地,海拔一般在2400-4200米之间,气候高寒阴湿。天然草原面积2.68亿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1.8%,为全国六大牧区之一

 

矿 产

   

    甘肃是全国资源较为丰富的省份之一,省内陆层发育较齐全,地质结构复杂,岩浆活动强烈,具备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截至2011年底,全省已发现各类矿产118种 (计算到亚矿种则为179种),已查明资源储量的74种(计算到亚矿种则为111种),其中,能源矿产7种,金属矿产31种(计算到亚矿种则为36种),非金属矿产34种(计算到亚矿种则为66种),水气矿产2种。列入《甘肃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固体矿产95种、矿产地1345处(含共伴生矿产),其中,大型规模矿床115个、中型214个、小型1016个。据《2011年全国主要矿产资源储量通报》统计,在已查明的矿产中,甘肃资源储量名列全国第1位的有镍、钴、铂族金属等12种,居前5位的有29种,居前10位的有56种。

 

能 源

   

    甘肃能源种类较多,除煤炭、石油、天然气外,还有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截至2012年底,全省煤炭预测资源储量1606亿吨,已探明储量231.82亿吨,保有储量219.89亿吨,煤炭资源集中分布于陇东及中部白银、兰州市。石油已探明地质储量11.4亿吨,天然气预测储量4686.4亿立方米,已探明地质储量1032.2亿立方米,石油、天然气资源集中分布在河西玉门和陇东地区。风能资源丰富,总储量为2.36亿千瓦,风力资源居全国第5位,可利用和季节可利用区的面积为17.66万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河西走廊和省内部分山口地区,河西的瓜州素有“世界风库”之称。甘肃是我国太阳能最为丰富的三个区域之一,各地年太阳总辐射值大约为4800-6400兆焦/平方米,年日照时数在3000小时以上,其中,河西西部、甘南西南部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按现有利用水平测算可开发资源量约为520万吨标准煤/年。

 

水资源

 

    甘肃水资源主要分属黄河、长江、内陆河3大流域、11个水系。黄河流域有洮河、湟河、黄河干流、渭河、泾河、洛河等6个水系;长江流域有嘉陵江、汉江2个水系;内陆河流域有石羊河、黑河、疏勒河3个水系,1亿立方米以上的河流有78条。全省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量289.4亿立方米,其中,自产地表水282.1亿立方米;与地表水不重复的地下水7.3亿立方米。全省入境水量287.33亿立方米;出境水量482.34亿立方米。水资源总蕴藏量达1813.4万千瓦,可供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有1205.1万千瓦,目前开发的水电总装机容量约为905千瓦,占开发量的75%。

 

动 物

 

   甘肃境内共有陆生野生动物843种,其中,两栖动物31种,爬行动物63种,鸟类574种,哺乳动物175种。野生动物中,属于国家保护的稀有珍贵动物有104种,有大熊猫、金丝猴、野骆驼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2种,二级保护动物72种

 

植 物

 

    甘肃境内共分布高等植物4400余种,其中,被子植物4000余种,裸子植物50余种,蕨类植物300余种,主要分布在白龙江、西秦岭、洮河、小陇山、子午岭、祁连山、康南、关山、大夏河、马衔山等林区。出产银杏、红豆杉、南方红豆杉、水杉、珙桐、光叶珙桐、独叶草、发菜等珍稀植物,并对肉苁、红豆杉进行了人工培育。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34种,其中,一级保护的8种,二级保护的26种。

 

中药材

 

    甘肃是全国药材主要产区之一,现有药材品种9500多种,居全国第二位。目前经营的主要药材有450种,如当归、大黄、党参、甘草、红芪、黄芪、冬虫夏草等,特别是“岷当”、“纹党”产量大、质量好,是闻名中外的出口药材。作为药用的动、植物及矿产物中药材约1080种,其中,药用植物951种、动物87种、矿物34种、加工类药8种;先后引入生地、人参、黄连、山芋肉、元胡、伊贝等外地药材多种,有计划地扩大了药材栽培面积。

 

旅游文化资源

 

    甘肃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目前已发现各个时代的文物古迹17000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25处。“花儿”被列为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一,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1项、省级名录666项。敦煌“莫高窟”堪称世界艺术宝库,天水“麦积山石窟”被誉为东方雕塑馆,夏河拉卜楞寺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武威白塔寺是西藏归属祖国版图的历史见证,“天下雄关”嘉峪关、“天下道教名山”崆峒山和早于半坡的秦安大地湾遗址、天水伏羲庙等都极具盛名,和政古生物化石群和永靖恐龙足印群堪称世界瑰宝,武威出土的铜奔马被作为中国的旅游标志。舞剧《丝路花雨》、《大梦敦煌》饮誉全球,《读者》杂志成为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期刊。

 

环境状况和问题

 

    2012年末,全省监测的28个河段中达标河段22个。14个地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均达标,79个县级城市中有77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14个地级城市中有12个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有2个达到三级标准。全省有国家级生态示范区1个,自然保护区60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7个。

 

人口

人口统计

   

    2012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2577.5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98.80万人,乡村人口1578.75万人,分别占常住人口的38.75%和61.25%。人口出生率为12.11‰,比上年上升0.03个千分点。

 

人口增长率

 

    201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6.06‰,比上年上升0.01个千分点

 

民族分布及人口比例

 

    甘肃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全省现有55个少数民族成份,少数民族总人口241.0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9.43%。人口数量在千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14个,依次为回族、东乡族、藏族、土族、保安族、满族、撒拉族、裕固族、蒙古族、哈萨克族、土家族、维吾尔族、壮族、苗族。其中,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为甘肃的独有民族。省内现有2个民族自治州和7个民族自治县: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天祝藏族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34个民族乡。

 

贫困人口

 

    2012年,全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86.9万人;全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330.6万人;五保对象12.5万人。年末全省各类收养性社会床位54291张,在院(站)23888人;建立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814个,直接接受社会捐赠410893.66万元。

 

教 育

 

    2012年,全省普通高等教育招生13.13万人,比上年增长5.07%,在校生43.11万人,增长6.36%。研究生教育招生0.98万人,比上年增长5.34%,在学研究生2.83万人,增长4.94%。普通高中招生22.61万人,增长2.06%,初中学校招生37.59万人,下降7.56%,普通小学招生34.12万人,增长0.88%,特殊教育招生0.14万人,在校生0.83万人。

 

经济

国内生产总值

 

    2012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5650.2亿元,比上年增长12.6%。

 

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2012年,第一产业增加值780.4亿元,增长6.8%;第二产业增加值2600.6亿元,增长14.2%;第三产业增加2269.2亿元,增长12.5%。第一、二、三产业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分别为7.4%、55.8%和36.8%,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调整为13.8:46.0:40.2。

 

农业产值和增长率

 

    2012全年粮食种植面积为283.94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20%。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109.7万吨,比上年增长9.4%。

 

工业增加值和增长率

 

    2012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074.24亿元,比上年增长14.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931.37亿元,比上年增长14.6%

 

财政收入

 

    2012年,实现大口径财政收入1080.38亿元,比上年增长17.3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20.88亿元,比上年增长19.65%。

 

外贸状况

 

    2012年进出口总值为89.0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9%。其中,出口总值为35.74亿美元,增长65.53%;进口总值为53.31亿美元,下降18.88%。

 

外资利用状况

 

    2012年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20个。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1.86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0.44%;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0.6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3.01%。

 

支柱产业

 

    石化、有色、电力、冶金、食品、煤炭工业、装备制造业。

 

电讯

拥有率

 

    2012年,全省全年新增电话用户131.32万户,电话用户总数达到2141.32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减少18.66万户,达到377.7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新增149.98万户,达到1763.55万户。固定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174.08万户,其中,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到163.3万户。全省电话普及率达到83.08部/百人,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其中,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14.66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68.42部/百人;城市固定电话普及率27.27部/百人,农村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6.67部/百人,行政村通电话率达到100%。截至2012年底,开通互联网宽带业务的乡镇1220个,占乡镇总数的100%,开通互联网宽带业务的行政村7338个,占行政村总数的45%。

 

广播电视

 

    2012年,甘肃省有广播电台3座,电视台6座,广播电视台77座,调频转播发射台700座,电视转播发射台2285座,建成广电微波传输网4144.95公里,广电有线传输干线网4.72万公里,全省有线电视用户201.18万户,其中,有线数字电视用户161.77万户。全省共办广播节目87套,电视节目106套。全省广播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6.89%和97.56%。

 

交通

铁 路

 

    兰新、包兰、陇海、兰青四条电气化铁路干线在省会兰州交汇,其中,兰新、兰青、陇海铁路已全面实现复线运营。2012年,铁路完成货物周转量1489.73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0.27%;完成旅客周转量379.75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0.72%

 

公 路

 

    甘肃处于西北地区中心部位,是连接欧亚大陆桥的战略通道和沟通西南、西北的交通枢纽。2012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达到12.44万公里,二级以上公路9376公里,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600公里,农村公路11.46万公里,公路密度达到27.4公里/百平方公里。全省97.5%的乡镇和50%的建制村通了沥青(水泥)路,100%的建制村通了公路。目前,全省形成了以省会兰州为中心,连云港至霍尔果斯、北京至拉萨等国家高速公路为主骨架,国道和省道为分支,农村公路纵横交织,沟通全省城乡、连接周边省区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2012年,全省完成公路水路客货运量6.19亿人、4.00亿吨,同比增长6.05%、39.04%。

 

航 空

 

    航空运输已形成以省会兰州为中心,通达北京、上海、广州、西安、乌鲁木齐、成都、沈阳、台北等旺季时近50个城市,开通40余条航线。截至2012年,省内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支线机场有敦煌、嘉峪关、庆阳、金昌、张掖、天水。2012年省内七个机场共计完成运输起降架次、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分别为51291架次、523.7万人次、3.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8.92%、21.98%、13.0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