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 海

 yule225 2015-04-19
青 海

 

省长:郝 鹏
省会:西宁市
电话:0971-8483618
网址:
http://www./
 
    青海省位于祖国西部,雄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因境内有国内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简称青。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故被称为“江河源头”,又称“三江源”,素有“中华水塔”之美誉。本省地理位置介于东经89°35′——103°04′,北纬31°9′-39°19′之间,全省东西长1200多公里,南北宽800多公里,总面积72.2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十三分之一,面积排在新疆、西藏、内蒙古之后,列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第四位。青海四周相邻的省、区,北部和东部同甘肃省相接,西北部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邻,南部和西南部与西藏自治区毗连,东南部与四川省接壤

地理和自然状况

地 形

 

    青海省全省均属青藏高原范围之内,东部地区为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地形复杂,地貌多样。西部海拔高峻,向东倾斜,呈梯型下降。全省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最高点昆仑山的布喀达板峰为6860米,最低点在民和县下川口村,海拔高度为1650米。青南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一半以上;河湟谷地海拔较低,多在2000米左右。青海省地貌相接的四周,东北和东部与黄土高原、秦岭山地相过渡,北部与甘肃河西走廊相望,西北部通过阿尔金山和新疆塔里木盆地相隔,南与藏北高原相接,东南部通过山地和高原盆地与四川盆地相连。在总面积中,平地占总面积的30.1%,丘陵占18.7%,山地占51.2%,海拔高度在3000米以下的面积占26.3%,3000米——5000米的面积占67%,5000米以上占5%,水域面积占1.7%。全省地势总体呈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部低的态势。各大山脉构成全省地貌的基本骨架

 

气 候

   

    青海深居高原内陆,地势高耸,相对高差大,气候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多风、寒冷、缺氧、日温差大、冬长夏短、四季不分明,气候区分布差异大、垂直变化明显。全省平均气温0.4℃——7.4℃,1月最低平均气温-5.0℃——10.3℃,7月最高平均气温10.8℃——19.0℃。黄河、湟水谷地无霜期为3—5个月,其它地区仅1个月,有的地区无绝对无霜期。随着生态建设和退耕退牧还草还林工程的大力推行,一些地区局部环境得到改善,降雨量逐年增加,在全省8个州地市中,有3个地区年降水量超过500毫米,属干旱半干旱型气候。青海省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压低,含氧量少,日照时间长,辐射量大。省内年总辐射量仅次于西藏高原,平均年辐射总量可达140——177千卡/厘米,日照时数在2350——2900小时之间,日照百分率达51——85%,有利于农作物和牧草的生长。

 

矿产资源

   

    青海地处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的衔接部位,区内陆质构造复杂,成矿地质作用多样,全省主要成矿区(带)由北而南划分为:祁连成矿带、柴达木盆地北缘成矿带、柴达木盆地成矿区、东昆仑成矿带、“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北段成矿带等。其中祁连成矿带以有色金属、石棉、煤为主;柴达木盆地北缘成矿带以贵金属、有色金属、煤炭为主;柴达木盆地以石油、天然气、盐类矿产为主;东昆仑成矿带以有色金属、贵金属矿产为主;“三江”北段成矿带以铜、铅、锌、钼等有色金属矿产为主。按矿产种类的区域分布,大致有“北部煤,南部有色金属,西部盐类和油气,中部有色金属、贵金属,东部非金属”的特点;矿种上,有矿产种类多,共生伴生矿产多,小矿多,矿产地分布散,矿产资源储量相对集中的特点。全省盐湖类矿产资源(钾、镁、钠、锂、锶、硼等)储量相对丰富。石油、天然气、钾盐、石棉及有色金属(铜、铅、锌、钴等)矿产品的供应已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现已发现各类矿产127种,矿产总类87个,单矿种产地数688个,其中,大型134个,中型174个,小型380个。矿产保有储量潜在价值17万亿元,占全国的13.6%。在已探明的矿藏保有储量中,有58个矿种居全国前十位,镁、钾、锂、锶、石棉、芒硝、电石用灰岩、化肥用蛇纹岩、冶金用石英岩、玻璃用石英岩等10种矿产居全国第一位,有26种排在前三位。2010年在青海冻土带又发现了“可燃冰”资源,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在陆地上发现“可燃冰”的国家,入选全国十大地质科技成果,有望成为未来的新型能源。2011年底有矿山企业833个,从业人员6.95万人。当年生产矿量7297万吨,汽体矿量56亿立方米。2012年全年矿产资源开发工业总产值391.3亿元,利润总额84.6亿元。

 

盐湖资源

 

    盐湖主要集中于柴达木盆地中南部的大柴旦、格尔木地区及东部乌兰县境内和西部冷湖地区。柴达木盆地共有31个大中型盐湖,60多个矿床、矿点、矿化点。其中储量超过100亿吨的特大盐湖有2个,10-100亿吨的大型盐湖有6个,储量几千万吨的小型盐湖星罗棋布,主要大中型盐湖、盐矿有:察尔汗盐湖、大浪滩盐矿、小柴旦盐湖、一里坪盐矿、东台吉乃尔盐湖、西台吉乃尔盐湖等。盆地盐矿以液体矿为主,液固并存。博大的盐湖、盐矿中有丰富的钠、钾、镁、锂、锶、硼、溴、铷、铯、石膏、芒硝、天然碱等十几种矿种。已经进入国家矿产资源储量表的主要矿藏保有储量中,盐矿3317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25.71%;镁矿59亿吨,占96.69%;锶矿2682万吨,占80.89%;锂矿1838.2万吨,占85.38%;钾矿7.6亿吨,占56.94%;硼矿1657万吨,占23.47%;芒硝98.3亿吨,占75.16%。盆地现已发现大中型钾镁盐矿产地10多处,硼矿产地18处,锂矿3处,钠盐矿12处,其中察尔汗盐湖是全国最大钾镁盐矿床。

 

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

 

    青海境内的矿产资源种类很多,品位普遍较高,分布范围较广。其中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具有重要地位。青海的有色金属矿产主要有:铜、铅、锌、镍、钴、锡、钼、锑、汞等。黑色金属矿产有:铁、锰、铬、钡、钛等。稀有金属和稀散元素矿产有:锗、镓、锢、镉、锶、锆、锂、铍等。境内所产的贵重金属矿产有:金、银、铂等。还有冶金辅助原材料等非金属矿产:熔剂石英岩、熔剂石灰岩、熔剂白云岩、耐火石英岩、硅石、耐火粘土等,都具有十分广泛的开发利用前景。青海的特种非金属矿产有:氯化钾、氯化镁、硫酸镁、芒硝、硼、磷、天然碱、硫铁矿、自然硫、砷、熔炼水晶、重晶石、化工灰岩、伴生硫等17种。青海的建材原料及其他非金属矿产有:白云母、石棉、石膏、水泥石灰岩、水泥粘土和玻璃用石英岩等42种。地处柴达木盆地的茫崖石棉矿,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石棉矿床,已探明储量为5978万吨,居全国首位,占国内总储量的40.95%,所产石棉的质量好,以中短棉为主,可纺性强,其产品畅销国内外。海北祁连县所产的石棉具有特殊的“湿纺”性能,可同加拿大魁北克石棉相媲美,驰名中外

 

土地资源

 

    2011年,青海省土地总面积71.75万平方公里(0.7175亿公顷),仅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古三个自治区,居全国第四位;全省耕地面积54.27万公顷,包括新开荒地、休闲地、轮歇地与草田轮作地以及宽度小于2米的沟、渠、路、田梗等,耕地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的0.76%;可利用牧草地面积4033.33万公顷,占56.2%;林地面积266.67万公顷,占3.71%,园地面积0.74万公顷;未利用地2766.67万公顷。全省宜农待垦土地约60多万公顷,主要分布在东部农业区和海南台地、柴达木盆地等地区。全省土地按自然状态及分布分13类、73个型。分别是河湖滩地及湿地、平地、绿洲地、平缓地、台地、河谷沟谷地、沙地、低山丘陵地、中山地、山原、高山地、极高山地、荒漠化土地等13类及盐湖滩地、沼泽盐土湿地、草甸沼泽盐土湿地、灌耕洲地等73个型。青海的耕地分布极不平衡。农耕地除在西部柴达木盆地有一些小块绿洲农业以外,其他耕地主要分布在东经99°以东、北纬35°以北的低山丘陵区范围内,包括黄河中下段的河滩、谷地,湟水河流域与大通河流域,青海湖盆地与海南台地等。东部耕地约占全省总耕地面积的63.96%(其中75%为山旱地,25%为水浇地);青南高原牧业区的耕地面积约占2.7%。从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类型结构特点看,青海省属于畜牧业用地面积大、农业耕地少、林地比重低的地区。除此以外,大半为目前尚难开发利用的石山、雪山、冰川、沙漠、戈壁、盐沼及自然条件恶劣的高海拔地区,主要分布于西部自然环境严酷的柴达木盆地和青南高原。

 

草原及牧业资源

 

    青海全省牧草地面积4034万公顷,其中可利用面积3161万公顷,分为9个草地类,7个草地亚类,28个草地组,173个草地型。在各类草原中,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类草场共2448万公顷,占全省草原总面积的60.9%,是青海天然草原的主体。在草原总面积中,可利用草场占78.4%,其中夏秋草场1575万公顷。在全省173个草地型中,以莎草科牧草为优势品种的草地型有40个,面积为2091万公顷,占全省草地总面积的51.8%。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有维管束植物113科,564属,2100种左右,可供动物采食的主要牧草约75种。全省可利用草原每年总产牧草约7980万吨。2011年存栏大小牲畜2091.5万头只。主要牲畜品种有藏羊、蒙古羊、哈萨克羊、山羊、牦牛、黄牛、大通马、河曲马、柴达木马、玉树马、驴、骆驼和猪等13个品种。

 

农业资源

 

    全省耕地面积54.27万公顷,2011年农作物播种面积54.01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0%。其中,粮食作物面积27.94万公顷,占总播种面积的51.24%,油料作物面积18.42万公顷,占34.11%;蔬菜作物面积4.20万公顷,占7.79%。农作物复种指数为4.8%。2011年主要农产品产量为:粮食103.36万吨、油料36.07万吨、蔬菜143.64万吨,水果1.35万吨。主要农产品种有小麦、青稞、大麦、玉米、荞麦、燕麦、油菜、蚕豆、豌豆、扁豆、香豆、马铃薯、胡麻、红花、甜菜等。主要水果品种有“三红”苹果(红元帅、红星、红冠)、贵德长把梨、软儿梨、酥梅梨、冬果梨、杏、桃、沙果、核桃、花檎、草莓、西瓜、葡萄、山楂等。

 

水产品资源

 

    全省水域面积1万多平方公里,河流、湖泊众多,适宜野生鱼类繁殖和人工养殖,特别是人工养殖水产品数量增长迅速,种类增多,一些内陆鱼、虾、蟹等品种也落户高原水域。2011年,全省水产品产量2600吨。水产品30多种,主要有青海裸鲤、花斑裸鲤、厚唇重唇鱼、极边扁咽齿鱼、黄河裸裂尻鱼、齐口裂腹鱼、哲罗鱼、长丝裂腹鱼、南方草鱼、鲤鱼、虹鳟鱼、鲢鱼、鲫鱼、鲂鱼、大闸蟹等。

 

野生动植物资源

   

    初步查明,全省内仅陆栖脊椎动物就达270多种,占全国的12.5%,其中经济兽类有110种,占全国的25%,各种鸟类294种,占全国的16.5%,珍贵的稀有动物有:棕熊、雪豹、野牦牛、野骆驼、野驴、藏羚羊、白唇鹿、黑颈鹤、天鹅、雪鸡、岩羊等。珍贵的皮毛兽有:水獭、旱獭、赤狐、猞猁、石貂、兔狲、香鼬等。青海的野生植物约有2000多种,其中经济植物1000余种,药用植物680余种,名贵药材50多种。主要有雪莲、冬虫夏草、甘草、秦艽、大黄、贝母、当归、麻黄等。食用野生植物有蘑菇、蕨菜、发菜、地衣、枸杞等。

 

林业资源

   

    青海大部分地域属高原地带,林木稀少,全省林地面积265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3728多万立方米。其中,有林地面积44.2万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0.61%;疏林地25万公顷,占0.3%;灌木林地172.7万公顷,占2.4%。2011年造林面积4.97万公顷,封山育林面积88.75万公顷,零星植树1330万株。主要林产品产量,花椒110吨、核桃285吨。村及村以下木材采伐1.5万立方米,林业产值4.17亿元。主要林区有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孟达林区,互助北山林区,麦秀林场,祁连山原始森林,玛可河林区等。

 

旅游资源

   

    青海旅游资源丰富,类型繁多。自然风光雄奇壮美,旖旎迷人,具有青藏高原特色。在这片土地上,以古墓群、古寺庙、古岩画、古城堡为特征的人文景观和名胜古迹众多。汉、藏、回、土、蒙古、撒拉等民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文化传统,保持着独特的、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和习俗。据专家评定,青海有三江源、青海湖、昆仑山、万丈盐桥、塔尔寺等10多种世界级旅游资源,有唐蕃古道、日月山、孟达林区、柳湾墓地、瞿坛寺、原子城、马场垣遗址、“外星人遗址”、热贡艺术等50多种国家级旅游资源,有虎台、伏俟城、老爷山、托素湖、南禅寺、北禅寺等80多种省级旅游资源,可谓丰富多彩,美不胜收。截至2011年底,全省共有5A级旅游景点1个,4A级景点17个,3A级景点47个。

    青海湖是经国家有关部门认定的青海省内唯一的5A级旅游景点,也是国内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湖中有鸟岛、海心山、海西山、三块石和沙岛等,可供游客游览。鸟岛在青海湖的西部,面积约1平方公里。每年春季有约10万只从中国南方和东南亚以及印度半岛飞来的十多种候鸟在这里繁衍生息,甚为壮观,近年有逐年增多之势,其集群繁殖密度之大,为亚洲所罕见。青海湖中盛产无鳞裸鲤(俗称湟鱼)。

    孟达林区在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境内,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区内古木参天,芳草没膝,山花烂漫,鸟雀啁啾,溪水潺潺。生长着垂直分布的热带、亚热带与温带植物540余种,被称为“青藏高原的西双版纳”、“高原珍稀植物基因库”。位于群山环抱中的孟达“天池”,面积约20公顷,景色秀丽,气候宜人。塔尔寺位于距省会西宁西南27公里处的湟中县鲁沙尔镇,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建于明朝嘉靖三十九年,已有400多年历史。寺院香火鼎盛,影响深远。全寺建筑格局别具一格,由许多独立的佛塔、殿宇、经堂、僧舍组成,是藏汉结合式的建筑群,占地40多公项。大金瓦殿、小金瓦殿和大经堂金碧辉煌,光彩夺目,尤为著名。酥油花、堆绣、壁画被誉为塔尔寺的艺术“三绝”。

 

资源、环境

   

    2011年末全省森林面积370.0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2%。全省湿地面积412.6万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5.7%,其中,自然湿地408.8万公顷。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面积3067千公顷,天然林保护面积3678千公顷。自然保护区11个,面积2182.22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当年全省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3千公顷。2012年全年全民义务植树1424万株。

 

人口

人口统计

   

    2012年末全省常住人口573.17万人。按城乡分,城镇271.92万人,占常住人口的47.44%;乡村301.25万人,占52.56%。按性别分,男性294.9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51.5%;女性278.22万人,占48.5%。

 

人口增长率

 

    2012年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8.24‰,比上年下降0.07个千分点。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9.4。全省人户分离的人口为82.50万人,其中流动人口73.70万人

 

民族分布及人口比例

 

    按年龄分,0-14岁116.7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0.3%;15-64岁418.13万人,占73.0%;65岁及以上38.29万人,占6.7%。在全省常住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269.2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47.0%。2012年全年人口出生率14.30‰,比上年下降0.13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6.06‰,下降0.06个千分点。

 

经济

国内生产总值

 

    初步核算,2012年全省生产总值1884.5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6.81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1091.98亿元,增长14.1%;第三产业增加值615.75亿元,增长11.1%。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分别为3.9%、65.6%和30.5%。三次产业结构由2011年的9.3︰58.4︰32.3转变为2012年的9.4︰57.9︰32.7。2012年全年全省生产总值1634.7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5%。

 

居民消费价格水平

 

    2012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1%。其中,城市上涨3.0%,农村上涨3.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比上年上涨8.7%。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3.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4%。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2.2%。西宁市新建住宅房屋销售价格上涨1.5%,二手住宅销售价格上涨1.1%。西宁市房屋租赁价格上涨6.7%。

 

财政收入

 

    2012年全年全省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19.69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6.40亿元,增长22.8%;中央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3.29亿元,增长12.4%。实现增值税106.95亿元,比上年增长14.0%;企业所得税45.74亿元,增长16.5%;营业税59.16亿元,增长29.6%;个人所得税8.89亿元,下降20.1%。

 

工业和建筑业

 

    2012年全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97.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0%。规模以上工业中,非公有工业增加值增长26.5%。按经济类型分,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7.6%,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17.8%,集体企业增加值增长9.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下降10.2%。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增加值增长32.2%,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3.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3.1%。2012年全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十大特色优势产业完成增加值513.74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7.3%;2012年全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52.37亿元,比上年下降26.5%。其中,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139.94亿元,下降16.2%;国有企业实现利润9.22亿元,下降68.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利润1.34亿元,下降69.0%;2012年全年全社会建筑业总产值312.39亿元,建筑业竣工产值111.58亿元。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432个

 

种植业和畜牧业

 

    2012年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50.94千公顷(826.41万亩),比上年增加10.89千公顷(16.34万亩),增长2.0%。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80.17千公顷(420.26万亩),比上年增长0.3%,其中,青稞增长4.0%,玉米增长11.4%,马铃薯下降5.0%。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85.65千公顷(278.48万亩),比上年下降6.3%,其中枸杞增长52.0%。蔬菜播种面积50.97千公顷(76.46万亩),比上年增长21.2%。2012年全年粮食产量101.50万吨,2008年以来连续五年超过百万吨。

    2012年全年全省育活仔畜738.16万头(只),比上年下降0.1%,仔畜成活率92.3%,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成幼畜死亡46.61万头(只),比上年下降1.3%,成幼畜死亡率2.4%,与上年基本持平;年末草食畜存栏1905.32万头(只),比上年末减少3.6%;草食畜出栏783.02万头(只),比上年增长7.3%,草食畜出栏率39.6%,提高2.7个百分点;草食畜商品率33.2%,提高2.5个百分点。年末猪存栏116.68万头,比上年末增长1.3%;猪出栏161.55万头,增长0.6%;猪商品率106.1%,下降1.8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与房地产开发

 

    2012年全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20.03亿元,比上年增长33.9%。按城乡分,城镇投资1655.58亿元,增长39.4%;农村投资264.45亿元,增长7.3%。按投资类型分,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1083.11亿元,增长31.9%;民间投资799.05亿元,增长42.9%;港澳台及外商投资37.87亿元,下降29.4%。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82.89亿元,下降8.7%;第二产业投资891.59亿元,增长33.4%;第三产业投资945.54亿元,增长40.1%。2012年全年基础设施投资540.39亿元,增长44.6%。2012年全年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189.68亿元,比上年增长31.0%。其中,商品住宅投资141.10亿元,增长56.4%(其中90平米以下住宅投资增长148.9%);商业营业用房投资26.87亿元,下降7.5%。房屋施工面积1891.23万平方米,增长14.0%;房屋竣工面积416.20万平方米,下降17.7%。商品房销售面积262.96万平方米,下降24.5%,其中90平米以下住宅销售面积增长39.6%;商品房销售额106.46亿元,下降6.7%,其中90平米以下住宅销售额增长60.8%。

 

国内贸易

 

    2012年全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9.90亿元,比上年增长16.1%。按销售地区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10.29亿元,增长16.6%,其中城区消费品零售额322.96亿元,增长16.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9.61亿元,增长12.4%。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1.1%(其中,粮油类增长39.3%,蔬菜类增长18.9%,干鲜果品类增长19.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44.0%,化妆品类增长22.4%,金银珠宝类增长20.9%,日用品类增长13.9%,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长49.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3.1%,通讯器材类增长2.0倍,石油及其制品类增长31.9%;煤炭及其制品类下降21.9%。

 

对外经济

 

    2012年全年全省海关进出口总额11601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5.6%。其中,出口额72984万美元,增长10.3%;进口额43032万美元,增长64.2%。2012年全年新批外资项目16个。合同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3.7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4%;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2.06亿美元,增长21.8%。2012年全年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2.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8倍;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各类劳务人员1208人。

 

金 融

 

    年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528.41亿元,比年初增加702.58亿元,同比多增加196.26亿元,同比增长24.9%。其中,单位存款余额1985.81亿元,增长25.7%;个人存款余额1279.44亿元,增长22.6%。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791.68亿元,比年初增加551.16亿元,同比多增加142.25亿元,同比增长25.1%。其中,短期贷款余额649.95亿元,增长31.6%;中长期贷款余额1990.52亿元,增长20.6%。金融机构人民币消费贷款余额97.57亿元,同比增长31.8%。其中,个人短期消费贷款余额12.38亿元,增长1.4倍;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余额85.19亿元,增长23.7%。

    2012年全年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32.40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其中,寿险保费收入13.20亿元,增长11.3%;财产险保费收入16.15亿元,增长17.7%;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3.05亿元,增长31.6%。2012年全年保险赔付额10.85亿元,比上年增长33.0%,其中,寿险赔付额2.08亿元,增长11.3%;财产险赔付额7.87亿元,增长42.6%;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额0.91亿元,增长17.3%。

 

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 通

 

    年末全省铁路营运里程达1856公里;公路通车里程65988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708公里;民航通航里程50273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2661公里。

 

邮 电

 

    2012年全年邮电业务总量达56.93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其中,邮政业务量2.53亿元,增长13.8%;电信业务量54.40亿元,增长19.0%。年末移动电话用户537.2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6.3%,其中3G[7]移动电话用户90.7万户,增长1.1倍;固定电话用户102.5万户,下降1.6%。电话普及率112.6部/百人,比上年提高12部/百人。互联网用户50.5万户,增长20.0%。

 

旅 游

 

    2012年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581.4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0%,其中,国内游客1576.75万人次,增长12.1%;入境游客4.73万人次,下降8.6%。旅游总收入123.75亿元,增长34.1%,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22.16亿元,增长34.9%。

 

教育和科学艺术

教 育

 

    2012年全年全省学龄儿童入学率99.7%,与上年持平;普通初中毛入学率112.0%,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

    2012年全年全省研究生教育招生1069人,在学研究生2821人,毕业生690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2.08万人,在校生6.19万人,毕业生1.64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3.01万人,在校生7.68万人,毕业生2.37万人。普通高中招生3.82万人,在校生10.60万人,毕业生3.58万人。初中招生7.34万人,在校生20.87万人,毕业生6.85万人。普通小学招生8.31万人,在校生49.87万人,毕业生8.10万人。特殊教育招生359人,在校生2124人,毕业生189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5.33万人。

科学技术

    2012年全年全省取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319项,比上年增加6项,其中,基础理论成果24项,应用技术成果276项,软科学成果19项。专利申请844件,比上年增加112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98件,增加94件。发明专利授权101件,增加31件。签订技术合同645项,成交金额21.1亿元,比上年增长24.9%。全省有天气雷达观测站点11个,县级以上卫星云图接收站点52个,地震台站50个,地震遥测台网3个。

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 化

 

    2012年末全省有艺术表演团体26个;文化馆55个,公共图书馆49个,博物馆22个;广播电台4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21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4.1%,比上年末提高2.5个百分点;电视台9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6.3%,比上年末提高0.6个百分点。2012年全年出版杂志、报纸、图书分别为53种、27种和987种,出版量分别为445万册、10250万份和1431万册(张)。

 

卫 生

 

    2012年末全省有卫生机构1655个,床位2.53万张。其中,医院160个,床位1.98万张;卫生院405个,床位4284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7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56个;妇幼保健院(所、站)21个。卫生人员3.40万人,其中,执业医师1.20万人,注册护士1.06万人。

 

体 育

    2012年全省有优秀运动队2个,优秀运动员284人。在队优秀专业运动员中达到等级的运动员23人,其中,国际级运动健将1人,国家级运动健将2人,一级运动员16人,二级运动员4人。优秀运动队员参加国内外比赛1032人次,创国家纪录2项。2012年全年销售体育彩票3.37亿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