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粤民俗光影系列之一雷州东岭的傩舞

 nizijun 2015-04-19

没有雨。原野上只剩下火焰。这火焰燃烧了几千年,而活人戴着面具齐齐看着往年的晦气随着火焰消失……这是傩舞其中一个内容。五位将军表演的动作与道具各不相同,会各持斧、大刀、锏、索链和令旗上阵,嘴里还要“嗬嗬”、“嘿嘿”地念念有词。
“考兵”带着队伍在每一家走过。一时间,全村欢呼,就像是威尼斯的狂欢节……
东岭村的傩舞面具与京剧脸谱相仿,面具颜色会因人物身份不同而迥异。其中黑、黄、绿、蓝、红五色面具,分别代表着村中神灵麾下的车、麦、李、刘、洪五位战将,两个粉红脸的,则需按衣着颜色区别为着灰褐色长袍的土地公和着湖蓝色长袍的土地婆。
傩舞伴奏乐器一般仅为鼓、锣等打击乐。其节目相当丰富,兼具祭祀和娱乐的双重功效。
傩舞者身着古装,头戴面具,手执各种兵器,手舞足蹈,表现形式既严肃又诙谐,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祭神娱乐活动,被称为“舞蹈史上的活化石”。
福建省《泉州府志》记载的元宵祭典与雷州东岭村的“考兵”傩舞十分相似。很明显,东岭村的“考兵”傩舞具有极大的混杂性,它同时有着桂、浙、黔傩的掠影,深受中原文化、吴越文化的直接影响。
“考兵”的傩舞面具刻于明末清初,由村民世代相传。
广东雷州地区的傩舞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祭祀仪式,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
“考兵”傩舞的表演者无需艺术家,由于表演时奔跑速度很快,持续的时间也长,所以担任舞者的人最需要的是体力。
每年正月十五,“考兵”便会由辰时舞至戌时,最开始是由道士在庙前设坛,向神灵敬奉,歌功颂德,祈求村民平安;然后傩舞才会陆续走入全村各家。

  文/图  记者 邓勃

  傩舞的傩字,许多朋友不会读——傩(NUO,挪音),是古时驱逐疫鬼的一种仪式。傩舞则是指古代举行祭祀仪式时跳的舞。源于原始巫舞。至汉代,宫廷傩舞规模盛大,还有“方相舞”、“十二神舞”等名目。

  “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这是《论语·乡人傩》中的记录,也是中国最早有关傩的记录。“傩,驱疫鬼也,恐惊先祖,故朝服而立庙之阼阶也。”这是汉儒孔安国对《论语》的解释。《吕氏春秋·季冬》:“命有司大傩。”高诱注:“大傩,逐尽阴气为阳导也,今人腊岁前一日击鼓驱疫,谓之逐除是也。”

  我多次进入广东雷州半岛去看傩舞。

  傩舞在广东雷州半岛东岭村又叫做“考兵”。考察东岭村历史,该村均为林姓,祖上在宋时由北方迁居福建莆田,明时入湛江,明末定居于雷州东岭。因此,傩舞可以说兼具中原文化与吴越文化传统。如今,“考兵”这一“活化石”,已收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引起海内外广泛重视。

  我很喜欢这戴面具的巫术,它虽是一种野性文化,但它有一股力量,无形的力量引导着人们生活下去。

  而我关于傩舞的遗憾,也在隐约之内和隐约之外,无孔不入。

  [狂欢]  在很久很久前。面具是为掩盖死者面目之用。古人认为,人的灵魂常以骨骸或头颅为藏身之处,只要遮住死者的面孔,便能防止亡灵逃出并到人间作浊水。而当死者的灵魂依附在面具上时,这个面具就能获得巫术的力量,成为禳邪祛恶仪式中的法器……

  [召唤]  

  没有人永远活着。我认同。傩舞也一样。

  但傩舞一旦失去,人们将如何驱鬼?

  我总觉得,古代人更懂得自娱。看,他们多快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